吳 進
(遼寧生態工程職業學院,遼寧 沈陽 110101)
高職教育教學過程中,目前不能將創新要素深入到專業課程里,以至于專業課程與創新課程分離開,不但使高職院校的推廣和實踐在創新方面受到阻礙,而且堵塞了對各個專業課程體系的完善和內涵建設。教育現代化新征程下高職院校專業課程現狀及問題如下。
高職院校中的創新教育還滯留在創新創業課程或者創業課程各種講座中,這種方式只能對本身有創新創業志向的同學有作用,而對于沒有這方面興趣的同學無疑是混學分的課程了,如何能夠讓學生創新的熱情釋放于專業課程學習中,是專業課程改革遇到的機遇和挑戰。
高職院校課程設置里,疏忽對市場人才的需求分析與對就業數據的形式預測,妨礙畢業生發展將是專業領域內技術實踐,將直接影響院校畢業生畢業工作適應能力。
近年來有的學生走入了專業領域,卻體會不到學習、工作專研樂趣,認為工匠精神已經過時,創新創業更為輕松的誤區,如何能使學生在專業領域的平臺上,在工匠精神的基礎上,同時嵌入進創新思維,誘導出有創新因素的新工藝、新方法將成為專業課程的主要關卡[1]。
高職院校專業課程教學中,通過深入創新要素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完善項目應用,將項目鏈接到大學生專業技能大賽。
大數據技術在高校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上的應用,體現在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動態建立學生學習全過程數據、學生就業時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智能工作推薦、通過就業數據分析評價專業建設內容的重要性等4 個方面的應用。
當前高校在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有主觀隨意性存在,往往根據專業教師和管理者的經驗定位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課程體系,即使進行了專業調研也不能全面反映某個專業在全國的總體人才需求情況。為實現更加全面和真實的人才需求情況,可以通過大數據程序爬取國內權威網站的專業人才招聘數據,對就業崗位、技能要求、學歷、城市等數據進行分析,更加精準的進行崗位分析,從而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
根據人才培養方案要求,制定專業課程的課程標準,然后根據課程標準建立平時測試、期末測試、專項技能測試庫、綜合性技能大賽題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對學生參與的所有測試成績進行存儲、分析、挖掘,形成學習過程知識圖譜。基于每個同學的學習情況,針對性推送教學內容與服務。基于個性化的學習數據分析和展示,為學生的后續學習、教師制定教學方案、個性化輔導、學校的教學評價提供實證數據支撐。
根據學生學習的全過程數據分析,形成每名同學的專業核心技能畫像,與爬取崗位數據庫中的崗位要求進行對比,進行個性化的就業推薦。
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不僅僅是以專業內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為核心位置,還應當結合翻新教育體系進行學生全面的綜合素質的培養,這種課程體系的形成中,專業知識架構將是基礎,而創新思維和能力培養是這種課程體系的動力與競爭力所在。
使用大數據技術對相關就業信息進行數據收集,抓取就業網站上所有崗位頁面信息中的工作城市、崗位名稱、發布日期、工資待遇、招聘人數、專業技能要求、學歷要求、工作年限要求,將所有數據存入到Hbase分布式數據庫中。使用 HBase 數據庫中保存的崗位信息通過爬取的崗位信息數據進行數據統計,將數據存儲至MongoDB 數據庫,從而得到有效數據分析人才培養模式。
將測試題庫錄入大數據系統,基于學生的學習和測試數據,使用統計算法生成每個學生的動態學情數據,使用數據挖掘算法生成每個學生的知識學習圖譜,進而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
學生就業時,根據學生的專業技能畫像同崗位技能圖譜對照,使用機器學習推薦算法,給學生推薦3 個最佳的招聘崗位,通過 EChart 技術以圖表方式展示推薦崗位,展示給用戶。
首先收集就業數據和專業建設項目數據,錄入到大數據系統中的Web 網站服務器上,WebServer 將數據存儲到Orcale 數據庫中。編寫爬蟲程序從WebServer站點抓取數據,進行數據的清洗、聚類,將數據結果存儲到NO-SQL 數據庫MongoDB 集群中。
通過大數據技術進行爬取分析專業定位、目標課程、設置課程、過程教學、評價課程、數據分析就業六方面內容,層層深入創建出具有專業特色與創新特征的“六面定位”專業課程體系,培育創新型技能人才。
(1)通過大數據技術對每年的就業數據系統分析,確定專業定位,精準地要求人才培養質量,專業基礎技能需要豐富的知識結構,職業道德需要優良的基本素質[2]。
(2)基于個性化的學習數據分析和展示,明確課程目標不僅要考慮該課程如何強化學生理論知識、專業本領、創新思維、就業涵養,還要考慮該課程是否有助于專業課程目標的實現,高職專業教師素質教育的提升、完善創業教師專業技能、融合企業教師專項技能。
(3)一個完整的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先確定課程核心,在課程基礎之上設置課堂應該具有專業性特質特點,同時通過數據分析建設與專業需求相關的實訓及仿照模擬項目的平臺,使高職院校課程與企業工作無縫銜接[3]。
(4)專業課程體系是應用于課堂獲取直接效果的教學過程,鏈接于課堂教學前、中、后,其包含方法教學、模式教學、體制評價3 部分內容:首先,本領教學除了高職院校采用較為大眾的示范教學法外,還利用名目教學、案例教學方法。其次教學模式采用分層和分組模式,在專業領域展示創造本領,教學過程中的學習測評運用基于雷達圖的高職院校專業課程評價體系實施,最后與爬取崗位數據庫中的崗位要求進行對比,通過綜合分析得到評價指標體系,直觀看出課程的優勢、覆蓋范圍、知識側重點,同時進行個性化的就業推薦[4]。
(5)課程反響包含結課學生及任課教師問卷調查、學生成績管理綜合解析、定期用人單位滿意度考察、相關領域從事就業學生調查問卷4 個方面。
(6)就業數據通過調查問卷、走訪、大數據分析精確推出專業就業數據情況。對市場人才需求分析與就業數據形式預測,為專業定位做準備。
本文在教育現代化新征程下結合大數據技術培養高職創新型技能人才專業課程研究中,創新性提出“六面定位”專業課程體系的創建與實踐方法,并將成果應用于遼寧生態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專業課程中。“六面定位”培養創新型技能人才專業課程體系更加完善、更加系統、更加適應新的社會需求,創造性提出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有效融合,成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