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婷婷 婁永翱 沈翠珍
1.浙江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浙江杭州 310053;2.浙江省寧波市康寧醫院九病區,浙江寧波 315201
老年抑郁癥主要是指年齡≥60 歲的抑郁癥患者,其可以分為早發型和晚發型,其中早發型主要是指患者60 歲以前發病,進入老年期出現持續病情或者復發,晚發型主要是指患者進入60 歲以后首次發病的患者[1-2]。資料顯示[3-4],全世界60 歲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抑郁癥發生率達到7%左右。我國流行病學資料顯示,老年抑郁癥患者的發生率為2.8%~28.5%,其已經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隨著全球老齡化的發展,老年抑郁癥引起的阿爾茨海默病、認知功能障礙、致殘、致死的風險性也相應增加[5-6]。有研究顯示[7-8],老年抑郁癥患者應用抗抑郁藥物治療后,其復發率仍然達到35%~57%,病情的反復不僅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同時給患者和家屬也帶來極大的精神負擔和家庭負擔,最終演變成為嚴重的社會負擔。國外有研究顯示[9-10],性別、既往焦慮癥狀、首次發病年齡是老年抑郁癥復發的重要影響因素,但是目前國內關于老年抑郁癥患者復發影響因素的研究卻較少[11-12]。本研究分析老年抑郁癥患者臨床資料,擬探討老年抑郁癥患者復發影響因素情況。
選取浙江省寧波市康寧醫院(以下簡稱“我院”)2019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收治的220 例老年抑郁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經過隨訪1 年后,根據隨訪結果將患者分為復發組(90 例)和未復發組(130 例)。納入標準:①參照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第十版(The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 10th Revision,ICD-10)中關于抑郁發作或復發性抑郁障礙診斷標準進行確診[13];②年齡≥60 歲;③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17 分[14];④患者的各項病歷信息完整,且自愿接受本調查,簽署知情同意書;⑤具有基本的語言溝通能力,可以獨自完成各類調查問卷。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各類腦部器質性病變;②各類精神系統障礙;③住院時間<72 h;④身體嚴重性病變,無法自理。本研究經過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后開展(20190125ksre)。
患者入院8 h 對其個人資料進行收集,主要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發病形式、家族病史、伴有軀體疾病、認知功能障礙、治療依從性、重大生活事件、睡眠障礙、發病次數、總病程情況。①認知功能障礙評價:參照簡易智能精神狀態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對患者的認知功能進行評價[15],共7 個方面,總分30 分,0~20 分為中重度認知功能障礙,21~30 分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正常認知功能。②治療依從性評價:參照我院自擬的治療依從性評分量表,主要對患者對于治療態度、服藥依從、注意事項依從等方面進行評價,總分30 分,評分>20 分為依從,≤20 分為不依從。③重大生活事件:主要是指直系親屬離世、重大交通事故及重大家庭經濟糾紛等事件。④睡眠障礙:參照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評分方法[16],共18 個條目,總分0~21 分,分數越高提示睡眠障礙越嚴重。兩組隨訪1 年后,隨訪率為100%。
1.3.1 觀察老年抑郁癥患者單因素分析情況 通過查閱資料結合臨床實際情況,選擇可能和老年抑郁癥發生的相關因素,主要比較兩組性別、年齡、婚姻狀況、發病形式、家族病史、伴有軀體疾病、認知功能障礙、治療依從性、重大生活事件、睡眠障礙、發病次數、總病程情況。
1.3.2 觀察老年抑郁癥患者復發的多因素情況 以復發作為因變量,篩選單因素分析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作為自變量,觀察影響老年抑郁癥復發的危險因素情況。
采用SPSS 22.0 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影響因素篩選則采取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 回歸法。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婚姻狀況、發病形式、家族病史、伴有軀體疾病、認知功能障礙、治療依從性、重大生活事件、睡眠障礙、發病次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老年抑郁癥患者復發單因素分析情況
通過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 回歸法進行逐步回歸分析,伴有軀體疾病、認知功能障礙、治療依從性、重大生活事件、睡眠障礙是老年抑郁癥患者復發的危險因素(OR >1,P <0.05)。見表2~3。

表2 老年抑郁癥患者復發的多因素賦值表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老年抑郁癥的發生比例呈現逐年升高趨勢,其伴有不同程度的軀體癥狀、思維癥狀、情感癥狀、疑慮癥狀,嚴重者有自殺的觀念和行為,危及生命安全,并且演變成為重大的社會問題[17-18]。目前關于老年抑郁癥發生機制不是十分清楚,主要和遺傳史、患者的大腦的器質性、病理性改變、家庭社會等一系列復雜因素有關[19-20]。老年抑郁癥雖然通過藥物治療和一些臨床干預可以得到控制,但是其高復發率也困擾著患者,給臨床治療帶來較大的難度[21-22]。臨床診療過程中,需要盡早地識別和發現老年抑郁癥復發影響因素,從而盡早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措施,獲得更好的預后,降低復發比例[23-24]。有資料顯示[25-26],老年抑郁癥復發率達到37.1%,提示老年抑郁癥患者雖然通過系統性治療,但是其復發率仍然較高,進一步說明復發影響因素的早期判定,對于減少復發具有重要的意義。

表3 老年抑郁癥患者復發的多因素情況
本研究選取我院220 例老年抑郁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結果顯示,兩組婚姻狀況、發病形式、家族病史、伴有軀體疾病、認知功能障礙、治療依從性、重大生活事件、睡眠障礙、發病次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再經過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 回歸分析,伴有軀體疾病、認知功能障礙、治療依從性、重大生活事件、睡眠障礙是老年抑郁癥患者復發的危險因素。伴有軀體疾病患者的不良情緒發生率更高,從而進一步加重了患者的病情,患者對于治療過度焦慮和緊張,影響了治療效果,同時也降低了治療依從性,進而加重了患者復發的比例。此外,認知功能障礙是老年抑郁癥轉折常見病癥狀,隨著病情進展,患者認知功能障礙越發嚴重,其記憶力、執行力和注意力等均受損,對于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影響,抑郁程度也會進一步加重,同時又會加重認知功能損害,進入惡性循環,造成了抑郁癥的復發。治療依從性差在老年抑郁癥患者中比較常見,患者失去了治療的信心,在服藥依從方面不能更好地配合,進而增加了復發的風險性。臨床醫護人員應當注意患者治療依從性的變化,給予針對性的健康指導和心理安慰,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自信心,幫助其提高治療依從性,獲得更加穩定的臨床效果。值得注意的是,重大生活事件在抑郁癥患者中發生比例較高,隨著此類事件的爆發,會增加患者的復發頻率,進而出現了預后較差的結局。重大的負性生活事件是老年抑郁癥復發的重大誘因,其對于患者精神狀態打擊較大,長期或者持續性的重大負性生活事件會造成患者病情復發并持續存在。睡眠障礙和抑郁癥有著密切關系。資料顯示[27],睡眠障礙越嚴重的患者抑郁癥的臨床表現也越重。睡眠障礙和患者的心理、神經內分泌系統異常改變有一定的相關性。睡眠不僅關系到患者身心健康,同時也讓神經系統和腦細胞得到充分的休息,如果患者具有睡眠障礙,會影響損傷腦細胞的修復,進而加重抑郁癥的病情,造成抑郁癥復發。因而改善睡眠障礙對于降低老年抑郁癥復發具有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老年抑郁癥患者復發在臨床常見,伴有軀體疾病、認知功能障礙、治療依從性、重大生活事件、睡眠障礙是患者復發的危險因素,應針對性干預,降低復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