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宇 (副教授) (唐山學院會計學院 河北唐山 063000)
創新是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動力,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體現,而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家創新發展的主力軍。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活動具有周期性、風險性,需要大量研發資金來維持研發活動的順利進行,提高其創新產出的能力,因此,研發費用與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產出具有緊密聯系。
創新產出是績效的一種,可以用來評價企業的科學技術和創造效率。在我國一般使用凈資產收入、新產品銷售收入、專利申請量等作為衡量創新產出的指標。因為高新技術企業創新成果的最直接體現就是專利申請量,本文研究的創新產出主要強調的是研發費用如何影響技術創新的產出成果,考慮到衡量企業創新產出的數據應可獲得、客觀性強、有可比性,且發明專利是高質量的創新產出,所以本文選取專利申請量代表創新產出。
《“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研發費用占研發經費的比重要提高到8%以上。鑒于數據的可獲得性與客觀性,本文選用研發經費數據來說明研發費用投入現狀。據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和財政部聯合發布的各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2018—2020年全國各類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研發經費投入金額呈整體向上趨勢,研發經費投入自2018年已連續3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由2018年的15 233.7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8 673.8億元,增長了0.23倍。可以推測,未來幾年企業的研發費用投入依然會保持繼續增長。高新技術企業是研發活動的主力軍,也是研發費用投入的主體,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費用投入力度也將不斷加大。
根據中國人民大學企業創新課題組于2021年發布的《中國企業創新能力百千萬排行榜》的統計,2018—2020年我國前1 000強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產出保持持續增長趨勢,三年間專利申請量由112.9萬件增長到了165.3萬件。2020年比2019年增長了20.6萬件,比2018年增長了52.4萬件,三年增長了0.46倍;發明專利申請量由67.1萬件增長到104萬件,三年增長了0.55倍;有效專利申請量由59.8萬件增長到86.1萬件,2020年比2019年增長了10萬件,比2018年增長了26.3萬件,三年增長了0.44倍;有效發明專利量由25.5萬件增長到了40.7萬件,三年增長了0.6倍。我國前1 000強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產出質量也在不斷提高,發明專利申請量占企業專利申請量的比例由59.6%增加到62.9%,三年增長了3.3個百分點,有效發明專利申請量由42.7%增長到47.2%,三年增長了4.5個百分點。
由上可知,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產出數量與質量都在不斷提高,但創新產出集中度較高,當前頭部企業的創新活躍度較強,其他企業的創新活躍度雖有改善但仍有不小的進步空間。此外,我國企業的創新產出質量與發達經濟體之間仍有一定差距,我國企業的創新產出質量需要進一步提高。
本文選取專利申請量或發明專利申請量來代表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產出。由上文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產出的情況可知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產出密集程度較高。所以要研究研發費用對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產出的影響,應選擇有代表性的頭部高新技術企業。為了使研究結果更具有代表性,本文選取國際和國內頭部高新技術企業進行研究。
專利申請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國家的科技水平,且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產出的直接表現就是專利申請量,所以在選取國際頭部高新技術企業的代表時,本文參考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公布的2020年國際專利申請量中排名前五的高新技術企業進行分析研究。這五家企業分別是我國的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簡稱華為)、韓國的三星、日本的三菱電機、韓國的LG電子、美國的Qualcomm(高通)。
根據歷年WIPO公布的數據,國際頭部高新技術企業專利申請量如圖1所示。華為的創新產出呈長期增長趨勢,創新產出由2016年的3 692件到2021年的6 592件,增速為88%,雖然2019年比2018年專利申請量減少了994件,但2019年,五家高新技術企業的整體創新產出都是下降的,華為的創新產出仍然遠遠高于其他高新技術企業。除華為外,增長趨勢較為明顯的是美國高通,其專利申請量在2016—2020年變化較為平緩,國際專利申請量維持在2 100件左右,但2021年比2020年增長了1 758件,增速為81%。三菱電機2016—2017年增長了468件,2017—2021年增長趨勢整體較為平穩,2017、2018、2019年專利申請量增加,2020、2021年數量下降,但整體數值波動不大,維持在2 700件左右。LG電子創新產出數量變化整體趨勢是向上的,雖然有兩年專利申請量下降,但在2020年實現了快速增長,2021年持續正增長,由2019年的1 646件增長到了2020年的2 885件,增長了75%。雖然三星的創新產出2021年比2016年減少了983件,但2017—2020年連續四年都在增長,增長率達76%,2021年與2020年的創新產出極為接近,所以三星的整體創新產出是增長的。
依據《全球企業研發投入排行榜》,五家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費用投入數據如圖2所示。五家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費用投入差距較為明顯,華為和三星遠高于其他三家企業。華為的研發費用連續六年增長,2016—2021年間由764億元增長到1 427億元,增長了87%。三星在2018年降速為13%,2021年降速為0.3%,但其他年份都呈兩位數增長,總體呈上升趨勢,由2016年的879.24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1 144億元,增速為30%。三菱電機2016—2020五年間持續增長,累計增長30%,但每年的增長幅度不大,且在2021年出現了小幅度下降,整體增長趨勢平穩。LG電子在2018年下降4.6%,五年間增長不到15%,從2016年的190.75億元到2021年的218億元,整體研發費用投入變化不大。高通公司研發費用在2017年和2018年連續兩年下降,但在2019和2020年增速開始上升,2020年比2016年研發費用投入多33億元,2021年增速變快,為23%,整體呈上升趨勢。
通過分析上述五家國際高新技術企業的專利申請量和研發費用投入數據,可以看出高新技術企業的專利申請量,也就是本文的創新產出數變化趨勢和其研發費用投入趨勢大致相同。華為的研發費用投入是五家公司中增幅最大的,其國際專利申請量也就是創新產出數增幅最大;其次是三星,其研發費用投入與其創新產出在2017—2020年間同步增長,2021年隨著其研發費用下降,創新產出也有所減少。另外三家的研發費用投入力度變化不大,創新產出趨勢也很平緩,呈同步發展趨勢。
綜上所述,研發費用對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產出有正向激勵作用。
中國人民大學企業創新課題組發布的排行榜,對我國二十多萬家高新技術企業進行了全覆蓋、全方位的年度評價,并從多個指標進行綜合排序,新入榜百強企業主要集中在電子信息和先進制造與自動化領域。本文選取榜單中電子信息技術領域的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興通訊)、百度在線網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簡稱百度),自動化技術領域的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比亞迪)、隆鑫通用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隆鑫通用)、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汽福田)為代表。
通過查詢可知上述五家高新技術企業的國內專利申請量如圖3所示。中興通訊的國內專利申請量2016—2020年呈先下降再上升,整體趨于上升趨勢,由2019年的1 472件上升到2021年的2 029件,增加了557件。百度公司的創新產出呈上升趨勢,除2017年下降13件,其余年份均保持增長,2021年增速明顯提升,為150%,五年間的平均增速約為35%。比亞迪2016—2021年整體創新產出為增加趨勢,雖然2016—2018年連續兩年下降,但下降幅度小于2017年,降速為16%。2018年之后持續上升,2021年比2016年增長了572件,三年間年均增速約為60%。北汽福田創新產出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變化趨勢,2017—2019年持續上升,2019年達到六年的頂峰694件,在2019—2021年間持續下降。隆鑫通用的國內專利申請量變化幅度較小,整體變化相較于上述四家公司來說較為平穩,其國內專利申請量維持在100—170件區間內,變化較大的就是2021年,同比增長率為50%。

圖3 國內頭部高新技術企業2016—2021年創新產出情況
分析樣本企業歷年年報數據,其2016—2020年的研發費用及增速如圖4、圖5所示。2016—2020年中興通訊整體研發費用的變化趨勢與其創新產出變化基本相符,呈先下降后上升趨勢。雖然其研發費用從2018年開始上升,創新產出從2019年開始上升,但考慮到2019年與2016年的研發費用基本相等,這種情況是符合變化趨勢的,也可以看出當中興通訊的研發費用超過2016年研發費用時,其創新產出就開始正向增長。百度的研發費用投入一直在增加,2016—2021年由101.5億元增長到249.4億元,整體翻了一倍多。其研發費用在五年間持續增長,除2020年外,同比增速都超過兩位數,可以看出百度對研發費用投入力度的重視不斷加大。百度的創新產出也呈上升趨勢,與其研發費用趨勢相符。其創新產出在2018年后保持持續增長,且增速較快。比亞迪的研發費用投入除2017年外整體呈增長趨勢。其創新產出在2019—2021年也保持持續增長,兩者的整體趨勢也相符。隆鑫通用和北汽福田的研發費用投入在五家公司中基數相對較小,而且變化平穩。隆鑫通用每年的研發費用變化并不大,維持在3億元左右,除2020年外研發費用投入都在減少,其他年份都呈小幅度的上升,雖然2021年相對于2016年增長了一倍多,但是根據隆鑫通用2016年年報分析,其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2%,2021年為3%,五年間增長了1%,變化不大,研發費用投入力度基本維持在直線水平。隆鑫通用創新產出五年間的波動也不大,兩者的變化趨勢基本相符。北汽福田的變化趨勢也接近直線,2021年研發費用比2016年多1億元,基本無變化。2016—2021年間,波動最大的年份是2018年,增速為41%,2019年下降幅度較為明顯,為13%,除此之外,雖然是小幅度變化,但下降的年份居多。對比北汽福田的創新產出和研發費用,在北汽福田2016—2021年研發費用最多的兩年,即2018、2019年,其創新產出也是最多的,而其他年份隨著研發費用的減少,其創新產出也在同幅度減少,可以看出,研發費用影響了其創新產出。

圖4 國內頭部高新技術企業2016—2021年研發費用投入情況 (單位:億元)

圖5 國內頭部高新技術企業2017—2021年研發費用增速
綜上所述,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產出變化趨勢與研發費用投入趨勢吻合,而且研發費用對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產出具有正向的激勵作用。
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的投入力度正在不斷加大,與此同時創新產出也在不斷增多,呈現出顯著的正向相關關系。其中華為最為突出,其研發費用是五家國際頭部高新技術企業的總和,創新產出也是第一。國內頭部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和創新產出數據的變化趨勢也相符,研發費用增多時創新產出也會增多。因此研發費用可以對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產出產生正向激勵影響。但研發費用投入應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過度費用化會使企業的資產價值過低,影響利潤。而過度資本化會使企業面臨潛在的風險,加大資金壓力,對企業創新產出不利;研發費用的優惠力度過大會產生“擠出效應”,對企業創新產出的激勵效應會減弱,甚至產生負激勵;所以研發費用的投入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才會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產出產生正向激勵。
根據市場失靈理論,政府可以通過制定相關的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政策來調節市場資源配置,實現效率最大化。對于高新技術企業這一理論同樣適用,所以完善相關政策可以更好地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緩解其資金壓力,促進其創新產出。
我國自2021年1月1日起將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升到了200%,加大了研發費用的加計扣除力度。但這一政策對資金緊張的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尤其是小型高新技術企業來說,幫扶效果還不夠。目前我國的創新產出主要集中在頭部的高新技術企業,要增大高新技術企業整體的創新產出更應該從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入手,因此,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力度應該進一步加大,激發其創新動力,降低其研發風險,更好地均衡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產出。
目前我國《稅收征管法》對于企業虛假歸集研發費用的處罰力度不夠,不法企業虛假歸集研發費用,造成創新資源的浪費。為了提高研發費用的利用效率,應該對虛假歸集研發費用等行為做出細致的處罰規定,加大處罰力度,以此來震懾企業,降低企業虛假歸集研發費用的可能性,使高新技術企業真正地投入創新活動,提高創新產出率,以及創新產出的質量。
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活動周期較長,為了減少高新技術企業利用稅收優惠做出謊報創新活動等行為,除了提高高新技術企業的違法成本,還應成立專門的小組,對其研發活動歸集的研發費用進行有針對性的、長期的、持續的審查。為了方便稅收征管的順利進行,專利部門應通力合作,積極配合稅收審查工作。除此之外,還應充分利用現有的科技手段,對企業的創新活動進行審查,更加高效精準,將審查常態化,提高創新資源利用率和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產出。
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產出依賴于優秀的科研人才。但從光明網查詢到的數據可以看出,科研人員占高新技術企業從業人員的比重在減少,由2014年的25.3%降到了2020年的24%。雖然只下降了1.3個百分點,但可以看出高新技術企業雖然重視科研創新人才,但是對于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還需要進一步思考。建議高新技術企業提高科研人員的工資待遇,提供給科研人員特殊福利,如采取將研發成果轉化為股權獎勵、以研發成果作為年終獎獎勵的依據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