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珩,徐景妍,邱婷婷
1.江西省臨川區第一人民醫院,江西 撫州 344900;2.江西省撫州市廣昌縣人民醫院,江西 撫州 344900
女性孕期普遍會出現心理波動,存在程度不等的抑郁焦慮心態[1],初產婦因妊娠分娩經驗缺失[2],更易受困于各類惡性情緒[3],增加圍產期風險,影響自然分娩選擇,嚴重時甚至危及母嬰安全[4],故而產前心理支持至關重要[5]。同時,初產婦圍產期需應對分娩臨近及新生兒降生等所帶來的種種身心應激問題,有必要提供個性化精細護理來提高其應對能力與水平,以維護母嬰安全。我們嘗試采用產前心理輔導時間護理聯合個性化圍產期護理對初產婦施加干預,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選擇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樣本醫院行產前初產檢查的200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各100 例。入組時平均孕周(10.26±1.98)周,平均年齡(26.81±2.77)歲,大學及以上、初高中分別為82 例、118 例,無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兩組患者文化背景、年齡等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納入標準:入組時孕周在5周以上,于樣本醫院接受產前檢查并擬于樣本醫院分娩,單胎初產,知情同意。排除標準:首次檢查時妊娠已達6 月以上,有精神障礙,拒絕配合。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予以常規產前檢查與護理,遵醫囑行飲食運動管理,分娩時全程鼓勵與支持,構建良好產科與產房環境,做好產后觀察與教育宣講。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產前心理輔導時間護理聯合個性化圍產期護理干預,具體實施方式如下。(1)產前心理輔導時間護理, 即于產前不同孕期開展相應的心理輔導。①孕初期心理輔導。于所有相應產檢項目均完成且無問題后進行,以多媒體心理課程為輔導方式,由心理咨詢師、產科專科護士及醫師協作開展,輔導內容包括孕產期心理波動原因分析、孕產期心理影響因素、孕產期常見心理癥結、孕產期合理情緒調適方式技巧等,授課時長為1.5 h,按排0.5 h 的患者提問與互動討論時間。采用簡單問卷篩查焦慮抑郁嚴重者,對其進行個別心理輔導,協助分析惡劣心境成因,并給出合理化解決指導意見。②孕中期心理輔導。孕中期每月1 次,采用微信或面對面方式進行,責任護士與患者一對一結成心理支持捆綁關系,同步翻閱當月妊娠心理日志,強調心理穩定性維護價值,了解引發心理異常波動的誘因,結合當月所處孕期進行全面系統妊娠管理指導,教會患者心理穩定維護方式與技巧,每月1 次,輔導至8 個月孕期。③分娩前1~2月心理輔導。在此身心變化幅度最大的時期,與護理對象維持高頻次(每周1 次)面對面或微信聯系,聽取患者身心變化的描述及分娩臨近的復雜心理情緒訴說,對該期身心管理知識加以反復科普化講解,以提升患者分娩信心,告知其異常情況的及時求助途徑,以安撫其恐懼不安心態。(2)個性化圍產期護理。①心理咨詢個性化。對每例患者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對其心理狀態加以分析評估,協助解決各類心理癥結,改善患者負面心理狀態,促成其分娩哺養與產后康復的積極應對情緒。②飲食支持個性化。由專業營養師為每例患者行營養評估,結合患者經濟狀況與飲食喜好,擬定動態化合宜性飲食計劃,責任護士負責督導落實。③健康宣教個性化。以孕產婦學歷、理解力、孕產哺養康復認知現狀水平等情況為據,開展圍產期健康宣教,針對患者的相關知識技能薄弱缺失點進行強化與堵漏補缺,通過患者最為習慣、高效的學習工具與途徑展開教育。
統計比較兩組患者妊娠分娩期焦慮抑郁評分、自然分娩率、總產程時長、產后2 h 出血量、新生兒阿氏評分、母嬰并發癥發生情況。焦慮抑郁評價工具選用焦慮量表(SAS)與抑郁量表(SDS)[6],分值愈高,提示產前焦慮抑郁愈嚴重,每次行心理輔導時評估1 次,取各次平均值為統計數據。采用新生兒阿氏評分工具[7]對新生兒行肌張力與脈搏、呼吸與皺眉等刺激性反應的評估,正常區間為7~10 分,新生兒輕度窒息評分區間為4~7 分,新生兒重度窒息評分為<4分。
采用SPSS 23.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干預后SAS、SDS 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后SAS、SDS評分情況(±s) 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后SAS、SDS評分情況(±s) 分
組別試驗組(n=100)對照組(n=100)t值P值SAS評分50.69±1.73 55.55±1.34-22.208<0.05 SDS評分51.16±2.08 58.73±2.49-20.240<0.05
試驗組干預后總產程時長、產后2 h 出血量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自然分娩率與新生兒阿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后自然分娩率、總產程時長、產后2 h出血量和新生兒阿氏評分情況
試驗組干預后母嬰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后母嬰并發癥發生情況 例(%)
孕產婦是特殊的護理對象,對該類護理對象而言,妊娠分娩既是自然而正常的生理過程,同時亦是強烈的身心應激事件源[8-9],孕產婦受生理改變、家庭社會經濟因素等影響,其妊娠分娩期常會與抑郁焦慮情緒共處,且心理壓力較大、情緒起伏不定,這種情況在妊娠分娩經驗缺失的初產婦中尤其顯著,未獲有效管控者勢必增大妊娠分娩風險事件發生率,必須重視初產婦產前心理支持工作[10-11],圍產期是孕產婦整個妊娠分娩期中身心狀態變化最大、波動最劇的時期[12]。孕婦在孕期由于受到激素的影響而產生恐慌和焦慮等情緒,對胎兒的健康不利。而且很多女性因為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對胎兒的畸形產生恐懼,容易產生幻想。孕產婦出現焦慮或抑郁情緒,會造成大腦與內臟的平衡失調,如內分泌失調引起腎上腺激素升高,使孕婦的血管收縮,血液減少,胎兒缺氧,而孕婦體內其他內分泌激素水平發生變化還會使宮縮減弱,導致產后出血風險幾率增加[13-14]。焦慮是產婦普遍存在的問題,分析主要原因是擔心產程能否順利進展,胎兒是否健康及性別是否理想等[15]。因此,有必要對此給予重點關注,并提供優質護理,以維護其生產順利度及母嬰安全性[16]。
女性妊娠分娩期歷時較長,且于整個過程中隨妊娠分娩進展而呈現出心理問題的差異化,針對女性時間橫向心理變化特征及影響因素開展心理輔導效果更佳[17],本研究為此特意為初產婦設計了產前心理輔導時間護理方案,將產前心理支持過程合理劃分為三個時間階段,孕初期以集體授課討論及個別重點輔導的方式,解決患者接受妊娠消息的心理適應問題,激發其新生命孕育喜悅期待之情,緩解其經驗缺乏所致忐忑不安心理,此后每月1 次通過微信或見面形式開展定期心理輔導,致力于解決孕婦隨妊娠進展所相應出現的各類疑慮與心理障礙問題,于分娩前1~2月開展高頻次的心理輔導活動,力爭在此身心波動最劇烈的階段及時疏導孕婦負面情緒,維護良好產前心境,助其以最佳心境狀態,迎接即將到來的分娩、新生兒哺育及產后康復挑戰。鄭群英等[18]指出,個性化圍產期護理以患者的個體情況與實際所需提供針對性干預,易于獲取可靠而理想的圍產期護理效果。本研究在向初產婦提供與其孕期推進時間高度相符的差異化心理輔導的同時,開展圍產期的個性化心理咨詢、個性化飲食支持及個性化健康宣教等護理服務。通過對初產婦圍產期認知水平的提升、飲食營養支持的改善、心理情緒問題的解決等,促使初產婦于圍產期有效維護心理平和度,積極應對圍產期各類護理問題,以合理而充分的營養狀態,增進分娩與產后康復所需體能,降低分娩恐懼與疼痛敏感度,有效阻止母嬰不良結局風險因素,推進產程順利進展,提高自然分娩率。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干預后焦慮抑郁評定分、總產程時長、產后2 h出血量、母嬰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自然分娩率和新生兒阿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采用產前心理輔導時間護理聯合個性化圍產期護理對初產婦施加干預,可顯著改善其不良情緒,推動產程進展,降低圍產期風險,獲得更佳的母嬰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