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瑤
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對人才培養具有重要價值,它不僅是提高學生勞動素養的重要途徑,也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抓手。2020年初,《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出臺,提出了在新時代加強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具體要求。我校在勞動實踐活動的探索中,逐漸形成了“1+4+N”的勞動教育模式,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核心目標,緊扣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和品質、勞動精神四個維度,積極探索勞動教育的新方式,設計了多種勞動教育途徑。
一、勞動教育開展的多種形式
1.結合學科課程,打破壁壘
勞動課程和其他課程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勞動教育應當和其他學科課程進行有機融合,打破學科間的壁壘,教育學生尊重普通勞動者,激發學生熱愛勞動的品質。學校可以從學科教學和實踐活動入手,培養學生的勞動能力。
我校科信組和美術組聯合設計制作了《耕讀天地——校園自然筆記》觀察記錄本,結合了勞動、科學、美術、語文等多個學科。科學課的教師以“泰禾百草園”的種植為藍本,指導學生進行科學記錄,了解農作物的生長規律。同時,教師鼓勵學生在種植勞動過程中進行細致觀察,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及時記錄勞動情況和植物生長情況。學校還先后開展了“勞動最美麗”“致敬勞動者”“給最美的人寫一封信”等活動,引導學生發現勞動之美,教會學生創造勞動美。此外,為保障勞動教育時長,學校還將勞動課設置成每周的固定課程,鼓勵班主任、勞動課教師開發班級勞動課程,加強勞動教育。
2.開發校本課程,五育融通
學校應當積極開發勞動教育相關的校本課程,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的有機融合。我校充分利用禹點陶藝教室平臺,開設了“十二生肖”“恐龍的遷徙”“艱苦歲月”“秋之印”等系列主題陶藝特色課,引導學生體驗勞動創作之美。學生可以在搓、揉、壓、刻、切等技法學習和噴釉、燒窯、搬運等步驟中,切身感受到傳統工藝制作的艱辛與不易,激發他們尊重勞動者、尊重傳統文化的情感。學校應當以德育為引領,以智育作支撐,以美育與體育為載體,以勞動教育為補充,幫助學生從豐富的勞育課程中培養良好志趣,為學生的成長奠基。
3.創新勞育活動,貼近生活
學校應當充分發揮勞動教育的價值,重視學生在勞動課程中的體驗,積極建立勞動實踐基地,開展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習得良好的勞動能力,引導學生養成勤于勞動的習慣,從而達到勞動課程的育人目標。只有讓學生體會到勞動的艱辛,掌握勞動技能,形成愛勞動的習慣,才能真正實現勞動課程的教育意義,使其成為一種有效的體驗式教育。生活化的勞動教育可以提升學生的勞動參與感,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開展勞動實踐,提升其勞動技能。
我校每學期都會開展勞動測評活動,根據不同年級設置內容不同的勞動實踐,邀請教師和家長擔任評委,對實踐成果進行檢驗和評價。例如,五年級學生的勞動測評項目為“我是小小整理師”,實踐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將不同物品進行分類整理,由評委現場檢查具體的整理情況。實踐活動結束后,學生會將習得的勞動技能帶到生活中,這樣會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勞動參與的熱情,在他們心中播撒下勤勞刻苦、自食其力的勞動種子。
4.拓寬實踐場所,加深了解
勞動課的教學不應局限于學校內部,而應拓寬勞動實踐教育場所,加深學生對勞動的了解。我校充分挖掘校外資源,開發校外勞動實踐場所,開展了“尋訪城市的溫度,致敬勞動者”的活動。勞動課的教師引導學生走上街頭,尋找堅守在各行各業崗位上的普通勞動者,聆聽他們的故事,感受他們的勞動與奉獻,讓學生擁有特別的勞育體驗。此外,我校依托湖湘文化特色,開設了校外勞動體驗基地,豐富了勞動教育的載體和形式。教師不僅引導學生走進地鐵控制中心、郵政局、消防體驗館、法院、印刷廠、國醫館等場所進行勞動體驗,還帶領學生到湘西龍山等地的村寨體驗秋收、挖紅薯、采新茶等農事活動。在這些社會勞動實踐場所中,學生獲得了豐富的勞動體驗,會更加發自內心地尊重勞動者。
二、勞動教育的成效
1.強化勞動觀念
不同類型的勞動教育可以強化學生的勞動觀念,讓學生樹立勞動最光榮的理念。在勞動課程中,學生可以了解不同行業勞動者的辛苦。在勞動實踐活動中,學生能深刻理解勞動對個人生活、家庭幸福、國家富強和人類發展的意義,懂得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從而真正有效強化學生的勞動觀念,使其在內心更加崇尚勞動。
2.提升勞動能力
勞動教育可以帶領學生體驗多種多樣的勞動形式,教會學生多種勞動技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勞動能力。在勞動實踐中,學生學會了生活勞動能力,比如,用疊、擺、放、理等方法整理自己的行李,或是用協作的方式種植和培養植物。毋庸置疑,勞動課程切實促進了學生勞動能力的提升。
3.規范勞動習慣
在具體的勞動實踐中,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安全、規范地使用勞動工具。例如,在種植類勞動課程中,學生會按照要求使用種植工具,并細心呵護作物的生長,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慢慢形成規范的勞動習慣,養成良好的勞動品質。
4.培養勞動精神
在豐富的勞動實踐中,學生會產生關于勞動的思考和感想,并逐漸領會“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幸福是奮斗出來的”等勞動名言。通過勞動課程的學習,學生也會更加主動地繼承中華民族勤儉節約、敬業奉獻的優良傳統,發揚熱愛勞動的精神。
學校應當積極開展勞動實踐探索,以豐富開放的勞動項目為載體,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幫助學生習得勞動技能,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和勞動品質,全面提升學生的勞動素養,將勞動教育教學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