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到了9月開學季,經歷近6 個月居家生活的孩子即將重返校園。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孩子可能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睡眠困難、飲食困難和情緒問題。部分孩子會有頭痛、胸悶、心慌等不適癥狀,但又檢查不出器質性問題。長時間居家的孩子還容易有回避社交和產生電子產品使用依賴等問題。這一切都可能對新學期的學習生活造成負面影響。
作為家長該如何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又該如何應對呢?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做好觀察,保持適當的敏感,對孩子的學習、生活、興趣、活動、情緒及日常表現等有所了解。主動溝通也是一個較好的方法,有規律地和孩子進行友好的交流,表達關心,聽聽孩子表達的開心和困擾等。開學后,還可以定期聽一聽孩子學校老師的反饋。
當父母發現孩子存在一些困難之后,可以著重詢問這幾個問題:孩子的困難是什么?是只在一個方面有困難,還是出現在多個方面?這個困難發生的頻率和持續的時間怎樣,是剛剛開始,還是已經很久了?這個困難是否給孩子造成了明顯的困擾,程度如何?是否嘗試過解決這個困難?file:///C:/%E8%B4%A8%E6%A3%80/10.06060600/KAFU202225/images/P1_-1700220856.jpg使用了哪些方法,有否起作用?
需要提醒家長們,當發現孩子有狀況,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可以主動咨詢專業人員,比如學校的心理老師、醫院的心理醫生等,共同判斷孩子的困難是否達到異常的程度。經專業人員的評估后,如果孩子的困難未達到異常程度,家長們則要保持穩定的情緒狀態,減少不必要的擔憂。不輕視問題,也不放大問題的嚴重程度,適度關注,盡早解決,努力給孩子提供有效的幫助。溝通時,不要對孩子過分嚴苛和指責,多使用鼓勵、支持的語言,表達對孩子的信心,告訴孩子在這段時期出現一些困難是正常的。積極了解相關知識,增加對困難的理解,全家一起行動,互相支持,通力合作,共同解決問題。
新冠疫情確實影響了中小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安排,給部分孩子們的正常身心發展造成了一些困難。我們的家長和孩子應該一起努力,積極行動。家長要成為指引孩子前行的“照明燈塔”,和一路陪伴孩子克服困難的“拉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