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化雨 楊滿霞 葛軍勇*
(1張家口市農業科學院 河北 張家口 075000;2張家口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農業農村局 河北 張家口 075000)
康保縣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北部,與內蒙古自治區接壤,是中國雜糧雜豆之鄉,是冀北有機生態特色農作物的優勢產區,因此,搞好康保縣雜糧產業,對發展康??h農業、助力精準脫貧、接續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康保縣雜糧雜豆種植面積約60萬畝,占全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40%左右,總產量在7000~7500萬kg,其中裸燕麥(本地俗稱莜麥,后文統稱莜麥)種植面積50萬畝左右,占雜糧種植面積的83%,總產量在6000~6500萬kg;蕎麥種植面積7萬畝左右,占12%,總產量400~500萬kg;豆類、藜麥、谷黍類作物種植面積2萬畝左右,總產量約300萬kg,約占5%。
莜麥產業是康??h重點發展的特色優勢產業,高附加值的莜麥精深加工已在該縣初步形成產業集群,同時,蕎麥、藜麥、豆類作物生產加工銷售也初具規模,形成了市場,產品遠銷全國多地,甚至出口創匯。
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雜糧作物優良品種和先進的高產栽培技術在康??h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推廣,有力的促進了該縣雜糧生產的發展,但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2.1 雜糧作物品種結構
2.1.1 莜麥。目前該縣重點推廣的莜麥品種有三個類型:一是優質加工食用型品種,主要以壩莜1號為主,大約占莜麥播種面積的70%,35萬畝左右,搭配品種有壩莜8號、壩莜9號、壩莜14號、壩莜18號;二是糧草兼用型品種,主要有品5、品14、壩莜3號、冀張莜13號等,面積5萬畝左右,占10%;三是救災備荒型品種,主要是生育期80d左右的早熟品種,遇嚴重春旱時,起到延時播種或者改種的作用,避開春旱,品種有花早2號、壩莜6號、白燕2號、壩莜9號等,種植面積10萬畝左右,占20%。
2.1.2 蕎麥。主要品種有壩上甜蕎、日本大粒甜蕎和冀甜蕎1號等,還有少量的觀賞用紅花甜蕎品種與苦蕎品種冀苦蕎1號等。
2.1.3 豆類。目前種植的豆類作物主要有紅蕓豆、黃黑豆(大豆)、蠶豆等,種植面積1萬畝左右,主要以蠶豆為主,品種有崇禮蠶豆和冀張蠶2號,紅蕓豆品種有壩上紅蕓豆和張蕓4號。黃黑豆在全縣的種植面積小,品種主要是民間串換、多以農家品種為主。
豆類作物種植由于不適應機械化作業,人工種植誤工誤時,生產成本高,多數是散戶小面積種植,形不成規模,全縣種植面積及市場規模有萎縮趨勢。
2.1.4 藜麥。藜麥是康保縣近幾年引進的新作物,主要品種有灰藜、白藜等,在該縣種植面積有擴大的趨勢。
2.2 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品種混雜退化嚴重,主要是莜麥品種混雜率10%~30%,對產品產量影響嚴重,減產幅度一般在20%~30%,因質量問題每公斤少賣0.3~0.4元,甚至收購企業拒收,損失嚴重。
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第一,良繁體系不健全,全縣沒有專門生產經營雜糧種子的種業公司,無專業繁殖基地,民間多是引進串換,自繁自用,以糧代種,品種多、亂、雜現象嚴重;第二,機械混雜嚴重;第三是有的連茬種植,不進行輪作倒茬;第四是農民品種意識不強,農業技術素質較低。
3.1 提升雜糧種子質量
3.1.1 建立健全良繁體系,組建種業公司,以種業公司為龍頭,做到“公司+科研院所+基地+特約繁種戶”,建立三級良種繁育基地,每年建原種田500畝,一級種子田5000畝,二級種子田10000畝,最后莜麥優良種子全覆蓋,形成50萬畝優質高產商品糧基地。
3.1.2 大力引進新品種,搞好試驗、示范、推廣,培養和篩選接班品種,加快全縣雜糧作物品種的更新換代,優化雜糧品種結構。
3.1.3 改革耕作制度,實行糧-油、糧-菜、糧-薯、糧-草、水-旱輪作制度,防止種間混雜,降解土壤有害物質,減少有害生物的種類和數量,應用先進技術,集約化經營生產綠色環保有機雜糧產品。
3.1.4 提高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利用衛星定位、導航及人工智能等逐漸實現精量播種、合理密植、病蟲草害綜合防治,及時收獲、加工、貯藏,做到豐產豐收,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3.2 開展技術培訓、高產典型示范和展示活動,交流經驗,提高農民素質。
3.2.1 每年要廣泛開展農業技術培訓,采取多種形式,利用互聯網、電視、廣播、新聞媒體、三下鄉活動,進行宣傳推廣農業技術。
3.2.2 農業主管部門組織專題講座,聘請科研院所專家技術人員開展農技培訓。
3.2.3 以繁種基地、特約繁種戶、高產示范戶為典型,每年組織種植戶現場觀摩,展示新品種、新技術,總結經驗、互相交流,典型引路,推而廣之。
3.3 扶持雜糧良種繁育和商品糧基地建設,促進雜糧深加工發展,鞏固精準扶貧成果,接續鄉村振興。
3.3.1 建立良種繁育基地,是一項系統工程,投資大,費用高,基礎設施、生產經營場地、農田作業機械、種子加工機械均需大量投資,直接效益可能不高甚至虧損,但長遠效益、社會效益高,農民和加工企業都受益,所以需政府大力扶持。
3.3.2 建設優質、高產、綠色環保商品雜糧基地,需要依托國家燕麥蕎麥產業技術體系和科研院所的技術支持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以政策扶持,技術支撐促進發展,打造我縣的優勢品牌。
3.3.3 雜糧深加工方面,要以龍頭企業為重點,加快新產品研發和技術改造升級,積極引進、消化、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與先進經驗,擴大規模,形成產業集群,推動我縣雜糧產業發展,增加農民的收入,鞏固精準扶貧成果,接續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