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寬 王會鑫
(衡水學院生命科學系 河北 衡水 053000)
《生物學課程標準》強調“學習生物學課程是每個未來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經歷,其學習成果是公民素養的基本組成”,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學課程的學習,學生應“初步具有生物學實驗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實現“正確使用顯微鏡等生物學實驗中常用的儀器和用具,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的能力目標[1]。
隨著高考改革的不斷推進,河北省采用“3+1+2”的高考模式,高中階段的生物學科在高考中占據的比重不再低于物理和化學,因此,高中學校對生物學科的重視程度也隨之提高。在這個背景之下,初中階段的生物教學將不能滿足需求,流于形式的生物實驗教學顯得更為不足[2],而幫助學生鞏固課內知識和提高實驗興趣的課外活動更是少之又少[3]。因此,有必要了解各地的初中生物實驗課程教學現狀,從中總結當地生物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探討改進措施,為進一步完善生物實驗教學提供理論依據。
在文獻檢索的基礎上,針對本次調查制定了《衡水市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現狀的調查問卷(教師版)》,同時于教育實習期間對初中生物實驗教學過程進行聽課,對任課教師進行訪談,收集資料,并通過網絡、電話等途徑了解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對于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現狀的認識和建議,用于對調查問卷的補充。
2.1 生物教師年齡結構。通過調查發現,初中生物教師的年齡結構不均衡。30歲以下年輕教師僅占10%,而30~40歲和40~50歲的教師卻分別占32%和35%。同時在調查過程中還發現,由于河北省未將生物課程列入中考范圍之內,生物學科一直被認為是小學科,學校常常將生物課分配給年齡較大或即將退休的教師,盡管年齡較大的教師經驗豐富,但其在生物實驗教學中缺少專業前沿知識,不利于實驗教學的發展。
2.2 生物實驗室配置情況。被調查的學校均配備了獨立的生物實驗室,同時有35%的學校為生物實驗室配備了多媒體等現代教學用具,但只有25%的學校會正常開設實驗課,且開設實驗課的學校也并未高效運用實驗室,往往將實驗室作為盛放實驗器材的場所。實驗室利用率低直接導致了學生動手能力的不足。
2.3 實驗教學方式。根據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教師中有22%的教師會采用“口頭講授,內容側重考點”的方式進行實驗教學,只有15%的教師會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大多數教師會采用演示實驗或者多媒體演示等教學方式進行考點的梳理。經過對實驗內容的長期教學以及對考試內容的大量分析,多數教師已經對實驗的考查內容十分了解,往往可以通過自己的經驗讓學生在考試中快速準確的拿到分數,久而久之,實驗課程就流于形式。這種做法嚴重限制了學生動手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的提升。
2.4 實驗教學評價方式。被調查教師中,75%會運用口頭提問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查,而采用筆試和操作進行評價的教師僅占10%和15%。僅口頭提問,一方面不足以讓學生牢固掌握知識,另一方面也無法提高學生對生物實驗的重視程度,不利于學生生物實驗技能的提升。
3.1 在全社會范圍內宣傳生物實驗的意義及價值。21世紀是生物學的世紀,眾多重大科技問題的突破都離不開生物學家的堅持與努力。而生物又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提高學生的操作水平和實驗能力至關重要。只有全社會普遍意識到生物實驗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才能有效的提高生物實驗課程的地位,從根本上推動生物實驗的發展。
3.2 完善生物實驗室配置。學校應增加對生物實驗室儀器設備的投入,滿足正常的實驗需要。加大實驗器材等耗材的更新頻率,讓實驗教師和學生不再因擔心器材消耗而抵觸實驗。培養學生敢于動手、不怕失敗的實驗精神,更大程度上從實驗過程中獲取知識,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3.3 改進生物實驗的教學與評價方式。為了考試而進行實驗,違背了新課標要求的“全面提升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應該真正做到讓學生在實驗課上補充和鞏固理論知識。合理、高效的利用生物實驗課對于提高學生的實驗水平至關重要。學校應增加生物實驗的課時,提高開課率,并采用筆試、操作等多途徑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合理的考核與評價體系不僅能更科學地反映出學生的實驗能力,更能激發起學生對生物實驗的興趣和重視,使學生真正掌握生物實驗的操作及有關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3.4 提升實驗教師綜合能力。教師自身水平和能力提高了,才能幫助和引導學生提高科學素養。首先,定期對實驗教師進行培訓,提升實驗教師群體的教育教學能力以及相應的實驗操作能力。其次,加強對生物實驗室的管理,安排生物相關專業的人員擔任實驗員,以便能更好幫助學生解決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另外,也要合理優化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綜合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和學科知識扎實的年輕教師的優勢,使二者結合,發揮合力,共同促進生物實驗教學水平的提升。
3.5 積極引導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生物實驗課外活動不僅能鞏固和強化課內知識,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實驗操作水平。引導學生課下進行實驗,既能引起學生對生物實驗的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主動性。因此,學校應從以下三方面入手,為學生實驗能力的提高提供幫助。第一,開放實驗室,為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實驗驗證提供場所。實驗員要允許學生借用實驗器材,并對其進行指導,提升學生的實驗水平。第二,組織學生成立生物實驗興趣小組,幫助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學生對生物實驗的興趣。第三,定期舉行生物實驗操作競賽,促使學生有意識的提升實驗操作水平,有效提高動手能力。
本研究通過調查發現,衡水市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初中生生物實驗能力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想要改變這一現象,應從在全社會范圍內宣傳生物實驗的意義及價值做起,為生物實驗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條件。完善生物實驗室配置、改進生物實驗的教學與評價方式、提升教學綜合實驗能力也是促進生物實驗課程良好發展的必要手段。另外,也要積極引導學生參加生物實驗相關的課外活動,促進學生的生物實驗興趣和動手能力,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理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