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付剛,王德國,孫軍濤,張永清
(許昌學院 食品與藥學院, 河南 許昌 461000)
我國高等教育既要建設一流大學,又要推進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許昌學院作為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改革試點,如何根據地方高校特點和社會經濟發展對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建立涵蓋課程內外的創新體系,將創新創業教育有計劃地納入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過程,是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點,是應用型本科高校能否辦出特色、培養出創新型人才的關鍵。
近年來,許昌學院食品與藥學院 (以下簡稱食藥學院) 對培養方案、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進行了不斷改革,如在培養方案中增加實驗、實踐內容,在列入教學計劃的實驗內容中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增加校內校外實習;針對學有余力的學生開設創新與實踐課程,開設研究型實驗;積極建設創新創業平臺,提供創新創業培訓等。這些改革明顯改善了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素養得以提升,真正體現 OBE 理念。
以“應用型、創新性”為目標進行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修改,制訂符合新形勢需求的、滿足區域經濟發展新要求的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實基礎、強能力、有創新、職業素養高的應用型人才。“實基礎”是指培養的應用型人才應有扎實且實用的專業基礎知識。加強“生物化學”“微生物學”“食品工程原理”等專業基礎課程,強化基礎實驗操作技能,滿足學生自學和職業發展的需要?!皬娔芰Α笔侵妇哂休^強的學習能力、知識運用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適度減少專業方向課、專業任選課程的課內學時,安排學生自學,并適量安排學生講課、評課,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安排工藝類課程的集中實踐環節,培養學生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在畢業論文環節,鼓勵學生結合實際問題自主立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創新”是指具有獨立的思維能力、獨特的應用能力、積極進取的奮斗目標、較強的適應能力。在方案中設立創新學分,鼓勵并支持學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職業素養高”是指具有良好的專業素養,較好的道德修養和公民意識、勇于承擔人類、社會、家庭的職責和使命,正確的理想信念和樂于奉獻的價值追求。
企業的需求和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使教師深刻認識到創新的重要,因此在教學中堅持創新,不斷進行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修改完善。當前,社會發展對應用型人才日益強烈的需求成為學校加強實踐教學的原動力[1]。食藥學院在培養方案中逐步增加實踐類課程的比例。例如,“食品分析”課程自 2009年以來已進行了 4 次大調整,2011 年將實驗與理論課分開,增加實驗內容、實驗項目[2]。結合目前企業對食品檢驗和品控技術人員的知識需求,加強應用型課程、強化技能訓練、增加實驗項目,根據行業發展適時調整實驗項目。結合食品檢驗和品控人員上崗需求,引導學生學習分析類課程后,考取食品檢驗工職業資格證,目前學院每屆超過 75%的畢業生獲得人社部頒發的“高級食品檢驗工”證書,成為學生就業的敲門磚。
食品專業知識及工藝設備更新速度快,因此食工和食安教研室堅持集體討論課程體系、教學大綱,及時將最新知識引入課堂。學院 2010 年開設現代食品檢測技術,2013 年開設食品質量檢驗綜合實驗,增加了大型檢測儀器進行食品檢測的內容和項目。2013 年開設專業導論,讓教授和校外特聘專家向學生介紹學科、專業、食品行業最新動態。食品營養專門人才缺乏日益顯現,因此 2010 年學院首次在食工專業開設食品營養與衛生,2011 年開始與培訓機構合作進行營養師的培訓與考核,學生通過率高,反映良好[3]。
當前,食品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學院順應社會需求于 2012 年開設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并于 2013 年與國教學院聯合開設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 (中俄合作辦學),陸續開設了食品安全相關的專業課程。
食藥學院在培養方案修訂中實踐類課程增設創新學分,積極試行實驗室開放制度,鼓勵本科生參與科研活動,早進課題、早進實驗室。聯合當地企業積極申報校企聯合研發中心,搭建產品研發平臺,吸納學生參與產品開發的全過程。有些學生畢業后可直接在該企業就業,實現從校內實踐到社會創業的無縫銜接。
通過 10 年的探索,食藥學院構建了具有培養創新能力的課堂教學內容及實驗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具體如下。
1.2.1 課堂教學中培養食品專業本科生的創新思維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最主要途徑。在大學課堂上,如果在講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在實踐教學中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技能,讓其在校內就具有創新思維、創新能力,那么他們畢業后在實際工作中必然能不斷創新。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食品專業本科生的創新思維[4]:①通過案例教學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②在實踐教學中鍛煉學生的實踐技能;③在學生中開設創新實驗加強學生的創新能力。
1.2.2 轉換評價模式,在評價標準中突出創新
教學評價一定程度上體現學校的辦學思想、辦學特色。學校只注重考試成績,那么學生就會將考試成績作為追求目標,不求創新,形成應試教育。教師是教學的執行和引導者,因此學校對教師教學評價應多元化[5]。衡量教師的教學水平,不能只看教學成績,更應看重教學效果。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應多元化,應綜合課堂表現、素質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在實際操作中是否有創新等,給予恰當評價。特別是如果教師發現學生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應及時肯定,并引導、協助其發展。
1.2.3 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創造力
教學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與教學方法有著密切的關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才有可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力,建立新的學習天地。教師對一般理論課可根據內容選擇講授法,科學系統地論述教學內容;推理性較強的課可采取以師生相互提問為主的談話法,通過推理鞏固舊知識,獲得新知識。另外,還可以利用討論法、指導法、演示法等進行教學。由教師引導對教學中的某些問題展開討論、探討,以取得科學結論。
在課堂教學內容改革的基礎上,構 建課外教學改革體系,并以學分的形式將其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具體措施有:①逐步開放基礎實驗室及教師科研室,支持本科生參與科研活動,早進課題、早進實驗室;②樹立“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 - 學關系,積極開展教師指導下學生自行設計、自主實驗的研究型實驗。研究型實驗主要針對二、三年級各專業本科生,在基礎實驗已做過的項目中,結合研究組成員科研方向遴選部分成熟實驗來進行;③引導學生開展教學計劃以外的創新實驗。學生獨立選擇課題,完成實驗方案設計、裝置安裝調試,完成實驗、撰寫總結報告或科研論文;④根據自愿或教師學生雙向選擇,部分三、四年級的本科生,在教師指導下參與校企聯合項目研發,通過校企聯合過程開發中心平臺實現以過程開發促進學生培養和就業,達到培養既具有過硬崗位技能又具備創業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的目的。
食藥學院以校內實訓基地為基礎進行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學生創新創業基地功能水研發基地和鮮啤研發基地 已 通 過 學 校 批 準 正 式 成 立 , “ 書 香 坊 ”純凈水和“書香坊”啤酒已正式向校內供應。第 3 個基地功能性焙烤食品研發基地正在論證建設中。
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與使用,以及如何提高校外實訓基地在學生實踐能力提高過程中的作用,也是實踐教學需考慮的重要內容。首先,食藥學院積極聯系企業建設校外實訓基地,在校外實訓基地建設過程中,經過對前幾年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經驗和教訓的總結,調整了建設思路,在繼續保持與大型企業交流的同時,進一步加強與許昌地方特色食品企業及中小型企業的合作力度,在與這些企業合作的過程中,師生能切實參與到企業的建設、生產及質量監控中,對學生的幫助作用更為顯著。其次,階段性的選派學院教師到相關企業,參與企業的各類項目申報與實施,并進一步加強實質性的合作,如 2014 年選派劉海英教師作為河南禹州紫燁紅食品有限公司的掛職副總,將合作提升到了一個較高的層次。加強了與許昌市質監局的合作,嘗試性地選派一些學生到該局實習,在工作中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經過 1 個多月的實習,派出學生均圓滿完成實習任務,實習工作扎實,學生能力充分得到了展現,學生素養得以提高。
食藥學院與許昌世紀豪嘉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豆制食品研發中心”,與河南百安糧油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糧油食品精深加工研發中心”,與禹州紫燁紅食品有限公司共建“薯類食品研發推廣中心”。這些平臺既促進教師科研,讓在校學生參與產品研發,也支持大學生開展創新活動,并且通過聯合技術開發、技術轉讓和創辦科技實體等,實現了人才培養,技術經濟良性循環與可持續發展。
在學校“雙百工程”建設的基礎上,制定“工程經歷”培養計劃。每年派出教師到合作企業進行階段性的工作,豐富實踐經驗。一方面通過學習了解企業的生產技術,協助企業進行新產品的研發、新技術的改進等科技開發創新工作,促進理論知識和生產需要相結合;另一方面,在實踐中尋找應用性課題并進行研究與開發,提高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進而將科研成果引入到教學中,深化和更新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水平,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目前,食藥學院 50%以上的專任教師通過學?!半p師型”教 師 認 定 , 這 在 學 校 二 級 學 院 中 是 最 高 的 。 學 ?!半p師型”教師建設計劃在本科高校中也是應用型的有益探索,是“許昌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
食藥學院在學生自愿與教師選擇的基礎上,吸收了相當一部分優秀本科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工作中。這些學生對研究實驗有濃厚興趣,利用課余時間及節假日,在教師指導下開展了大量的實驗課題研究工作。研究項目由教師自選或來源教師申報立項的科研課題。
為使學生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環節,在每一研究課題開題之前,要求學生首先查閱文獻,了解相關問題的現狀及研究現狀,經過對文獻整理、歸納、分析之后,再進行實驗步驟設計、實驗準備、實驗條件探索、實驗結果分析。在完成整體研究后,要求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書面報道即形成論文。近 5 年,由學生參與研究并發表的論文共計 20 多篇,課題組成員指導的學生成功申報科技創新項目 10 項,獲獎9 項。
在教學之余,通過舉辦 (如“學生焙烤食品創意大賽”“學生食品包裝設計大賽”“食品商標設計大賽”“中秋食品品鑒會”“‘書香坊’新產品發布會”等) 各式各類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與創新意識。2013 年 9 月 30 日,許昌日報還專門以“書香坊里味兒濃”為題,報道了學院實訓基地的實驗教學成果,對學院在實訓工作中的諸多做法進行了報道和高度評價。目前,“書香坊焙烤食品中心”在正常運行中,先后有 400 多名學生在此基地進行了實訓,不少學生已經能夠成為獨當一面的“操作能手”。此外,“書香坊純凈水”“書香坊鮮啤”對校內外供應。“書香坊”正切切實實地成為了學院“美食的生產地”和學生“夢想的起跑線”。
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挑戰杯”等創新創業大賽,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皶惴患儍羲闭且孕じ秳偨處熤笇У?2013 屆畢業生為主形成的創業團隊創立公司面向全校師生供應,取得較好的效益,獲得師生的好評。目前,“書香坊鮮啤研發基地”正在進行各種鮮啤的開發,逐步將書香坊啤酒向校內外推廣。
許昌學院食品與 藥 學院對食品專業培養 方 案、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培養方案中增加實驗、實踐內容;在列入教學計劃的實驗內容中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增加校內外實習實訓;針對學有余力的學生開設創新與實踐課程,開設研究型實驗;積極建設創新創業平臺,提供創新創業培訓,開展課外科研實踐創新活動等。這些改革明顯改善了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學生能力素養得以提升。通過改革探索,建立了一條適合地方普通本科高校食品專業學生培養的道路,這也是“許昌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