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蘭玲,葛雪梅, 李曉靜
(南京林業大學 輕工與食品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7)
OBE (Outcome-based Education,基于產出的教育) 是一種 20 世紀 90 年代發展起來的以考核學習效果為目標導向的教育理念,即學習成果導向教育,已在英國、美國等諸多發達國家實施并獲得了良好反饋[1-3]。OBE 理念的實施要點一般認為有從學生的要求與期望來確定學習目標、建構課程體系,使學習能力與課程體系形成清晰的指向關系,并確定差異化的教學策略,同時采用多維度的綜合評價標準,從而使不同能力的學生逐級達到預設的學習目標[4]。OBE 教育模式圍繞“預期學習產出 - 實現學習產出-評估學習產出”這條主線展開,評估學生產出構成了教育質量持續改進的閉環,其中評估學習產出是OBE 教育模式中十分重要的環節[5]。
“食品營養學”是食品專業的特色核心課程,主要研究食物、營養與健康的相關關系,具有多學科交叉、教學內容多、學科內容更新快、機理復雜等特點。傳統的“食品營養學”教學處于“重理論輕實踐”的局面,OBE 教學模式對傳統“食品營養學”的教學提出嚴峻挑戰[6-7]。在 OBE 的教育理念上,探究“食品營養學”的課程目標改革、設計教學模式、優化教學內容、構建評價體系,在課堂教學層面完成教育教學的探索和改革。
OBE 理念要求課程目標必須支撐學校的學生畢業要求,那么,對應人才培養目標,“食品營養學”的課程目標應如何定位?通過初步調研,可確定該課程基本內涵是培養學生運用“食品營養學”的基本原理解決營養膳食與食品加工中相關問題的能力,那么,具體可分解為哪幾個課程分目標來達成呢?這些分目標是如何支撐畢業要求指標點呢?
首 先 , 要 從 教 學 過 程 和 專 業 認 證 的 角 度 理 解OBE 理念,在此基礎上,根據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確定課程目標,主要工作是修訂“食品營養學”課程教學大綱并不斷改進完善;在教學大綱確定的基礎上,設計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并落實在日常教學活動上;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產出效果,通過構建相應的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機制來衡量,并在各環節落實好評價機制。在課程目標確定和課程大綱修改的探究過程中,可通過思考以下問題來深化教學改革:怎樣根據畢業要求來設計課程和組織日常教學活動,課程和日常教學活動怎樣支持畢業要求的達成,課程目標是如何確定的,課程目標與畢業要求指標點之間是如何對應的,如何實現課程目標,如何評價課程目標是否達成,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機制是怎樣形成和落實的?
課堂教學方式的革新是教師落實 OBE 理念的最有效、最根本的手段之一。在設計課程內容并落實在日常教學上,可采用的研究方法之一是設計混合式教學模式和問題導向制 PBL (Project-based Learning,項目式學習) 教學法,即在 OBE 理念的基礎上,建立課堂教學問題庫,然后對每個教學章節設置問題考核點,實現線上完成考核、線下鞏固教學,形成“任務驅動 + 過程考核”混合式教學模式,實現推送任務、記載學習過程和考核的全過程分析,爭取做到為相關課程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革提供建議和借鑒。
PBL 是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方式,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中心,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學習。例如,在“食品營養學”教學過程中,一是教師可結合生活實際對每個章節建立問題庫,如在教授“膳食纖維”一章時的問題包括“日常中膳食纖維含量高的食物有哪些”“來源不同的膳食纖維的作用一樣嗎?”“膳食纖維會不會產生熱量?”等。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有重點、有目的地進行學習,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可改善教學效果。二是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實施。探究 OBE 理念下的網絡平臺建立與輔助教學手段的應用,即線下線上混合教學模式。期待學生能夠明確學習意義,積極發現自我,對學生的合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能夠起到積極作用。例如,依托慕課網絡平臺,建立線上課程,將相關拓展題目、資料、視頻等引入課堂,并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再如,講解食物的消化與吸收一章時,要求學生觀看相關的醫學視頻,使工學生更好地理解消化吸收器官與食物營養成分的作用機理。
建立面向產出的課程目標評價機制是教學改革所要求的過程監控與傳統的教學督導和質量監控最大的區別。建構合理的課程目標評價機制是 OBE 理念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其中最重要的是“面向產出”評價目標達成的程度,為繼續改進工作提供依據。評價內容包括目標的合理性、目標的達成情況等。在課程目標評價機制的建立過程中,學生時刻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制定了符合 OBE 的課程教學大綱,課程教學實施是否有效支撐了課程目標的達成,課程考核評價方法是否針對課程目標設計。
基于 OBE 理念的課程目標評價機制構建 要達到:一是評價依據可信、可評價,如通過完善學生樣本、教案、考核資料等;二是評價方法合理、可操作,如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評價學生的學習產出效果;三是要有完整的評價記錄,可追蹤,以便于對結果進行隨時評價、持續改進和定期抽檢。主要從學生和教師的角度出發。一是學生項:學生應知曉“食品營養學”課程目標和學習要求,并落實在每堂課;學生的各項指導工作特別是學習指導一定要圍繞畢業要求 (與畢業要求緊密聯系);學生的學習效果評價 (教師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 要有助于學生畢業要求對該課程目標的達成。二是教師項:教師的活動要體現“食品營養學”專業核心課程 (理論課) 對畢業要求的強支撐作用,制定出符合 OBE 的課程教學大綱,課程教學實施要有效支撐課程目標的達成,課程考核評價方法也要針對課程目標設計,如在“食品營養學”課程評價機制構建為課程總評成績 = 期末考試 60% + 教學活動表現20% + 課 后 學 習 程 度 20%,其 中 重 要 的 考 評 環 節“期末考試評分”可采用多題型、全方位考核。
OBE 理念的學習和運用,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效果評價、反思總結改進等大部分內容都會貫穿教學改革的全過程,它們之間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對教師 - 學生、學生 - 學生、教師 - 教師之間的合作提出更高要求,因為“食品營養學”課程通常由2~3 位教師共同完成,而以 OBE 理念為基礎對教學方式的重新構建,體現的是教師對課程內容的重組能力,也對教師之間的合作提出了新要求。對教師團隊成員進行合理分工,是保障學生完善高質量的線上、線下學習體驗的重要條件,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預期目標。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教學,都需要教師與學生多溝通,以推進課程向前發展。此外,好的教學效果的獲得需要學生在課堂上充分討論、互相配合。在研究中發現,有時由于學生學習的意志力和自控力不夠、學習和解決問題不足,易使線下自學部分流于形式。另外,學生已習慣被動接受知識,導致在課堂討論時會不積極、不知道如何合作,此時就需要教師及時引導,逐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 OBE 理念為導向的“食品營養學”課堂教學方式,可以較好地改善以往教學中學生學習主動性不足、師生之間缺少互動等問題;而以學習效果為導向的過程評價,更加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及實踐能力。積極探索可行性高的 OBE 教學模式,不斷積累和總結經驗教學經驗,才能提高教師教學效果、優化學生培養質量、提升高校辦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