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遠 逯明宇 李智超
(吉林農業大學 吉林 長春 130118)
2017 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頒布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國家以文件的形式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弘揚工程項目進行了具體部署,在文件中明確提出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精神貫穿于國民教育始終,其中就包含職業教育領域[1]。
一直以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起著重大影響。隨著我國5G 互聯網的蓬勃發展,新興傳媒發展條件日益完善,高職學校應以此為契機,主動地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途徑,不斷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方式,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學校的思政教育、教學工作充分的融合,進一步增強高職院校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意識。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斷積累而來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所以長盛不衰,正是因為千百年的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過了千百年的蓬勃發展,是中華民族最璀璨的民族文化珍寶,更是古人智慧的結晶,通過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家國情懷、提升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完善人格修養、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2]。
高職院校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為社會各行各業輸送大量人才,所以高職學校人才培養質量也間接決定著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目前的高職院校生源從年齡上分析主要以“00 后”為主,在群體生活中,他們往往缺少團體意識、團隊意識,缺乏家國情懷、民族自豪感。所以在高職院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3]。
隨著時代的發展,各項技術有了更高的發展水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擁有了更多的傳播形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被更多地運用到了服裝設計、游戲設計、各種產品外觀設計、包裝設計、影視制作等領域,受到了廣大青年的喜愛。可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新傳播可以煥發其新的活力。高職院校應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與學校發展、學生個人成長相結合,加強課程、文化活動建設,增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這也是增加高職學校課程豐富度、校園文化活動創新性的重要途徑。
2.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堂。在高職院校中,課程設置偏向實踐應用。學校更重視實操課的建設,理論教學建設相對較為單薄,而具有人文精神的公共課、選修課建設也相對不健全,學生的人文情感與人文精神需求無法得到滿足。2021 年12 月3 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十四五”職業教育規劃教材建設實施方案》,方案中提出“規范建設公共基礎課程教材”,“加強在職業學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面課程(讀本)供給,通過教材的完善引領學生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4]。同時,教育部多次出臺了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教材的建設與實施方案,為高職院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教材奠定了政策基石。
在課程設置上,高職院校可以充分調研學生意愿,針對學生專業需求和興趣愛好開設特色選修課程。如食品加工相關專業可以增設《茶文化賞析》《中華傳統飲食文化》 《中醫文化》;服裝、藝術設計相關專業可以增設《絲綢文化鑒賞》 《漢服文化》《書法》 《剪紙畫》 《木雕設計》 《傳統國畫》等課程。在全校范圍內可以開設《中華傳統武術》《戲劇賞析》 《民樂賞析》 《民間藝術》 《傳統書籍鑒賞》 《古詩詞文化鑒賞》等特色課程。在課程內容建設上,高職院校應該加強課程軟硬件設施建設,打造沉浸式體驗課堂、智慧教室,以《漢服文化》課程建設為例,課堂中除PPT 課件講解、服裝搭配展示外,可以引入AR 技術,讓學生通過設備全方位、全角度的觀看到更多相關資料。
2.2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寢室。寢室是大學生在校期間日常休息的場所,也是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窗口[5],學生在寢室除了休息,也可以交流思想、討論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學生心目中,寢室更是在學校的“家”,是溫馨的“避風港”,寢室文化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狀況,而積極向上的寢室文化有助于大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所以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宣傳中,寢室也應該成為主要的文化戰場。在寢室文化建設上,公寓管理部門應積極組織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寢室系列活動。例如:在公寓樓命名上,將一公寓、二公寓、三公寓等叫法改為春華樓、秋實樓等具有國學色彩的名字;在寢室文化活動設計上,可以在公寓樓內建設傳統文化書籍讀書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墻;在日常活動開展中,可以開展寢室文化節、優秀文化寢室、創意國風寢室評選等活動。使學生在學習之外的生活中,也能時時刻刻的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熏陶。
2.3 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對于傳統媒體來說,新媒體有著實時性、共享性、融合性、互動性的特征,聽眾也由過去單純的接受信息變成了信息的主要發布者、傳播者[6]。隨著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學生每天電子設備不離手,手機已經成為人們使用頻率最高的電子設備,幾乎每天都會通過各類社交媒體交流、發表動態、評論點贊等等,短視頻、游戲、網劇每天占據著學生大量的時間。
近年來,很多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電視節目、短視頻也出現在了大眾的視野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呈現“碎片化”“大眾化”的傾向。在2021年河南衛視相繼推出了《唐宮夜宴》 《元宵奇妙夜》《清明時節奇妙游》 《端午奇妙游》系列節目,節目組以現代技術還原了古人的生活場景,高度還原了服裝、化妝、道具,節目一經推出,在互聯網上引發了熱議。由此可見,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可以引發大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大討論。
如今微信公眾平臺、短視頻平臺、各類媒介傳播平臺使用率越來越高,高職院校在如何利用各種媒介宣傳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上,應精心設計。如可以協同創建文化傳播微信公眾平臺、抖音號、微信視頻號等,制作國學文化短視頻、微電影,以重要節日、重要人物為宣傳契機,針對前期社團文化建設、寢室文化建設的成果,也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發布,提升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關注度。
高職院校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過程中,應充分理解國家相關文件精神,探索符合自身的發展路徑,在傳統文化課程建設上不應過度關注數量而忽視課程的質量,在寢室文化、社團文化、校園文化的建設上,應充分調研學生意向,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活動、開展活動。不能單單追求活動效果、影響力而忽略了學生對活動的實際需求,最后導致學生對活動“不買賬”。在新媒體建設上,同樣也應追求“精”,要充分整合校內外資源,形成一個完善的傳播體系,切勿因建立過多平臺,導致學生注意力無法集中,起到消極的傳播作用。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任重而道遠,高職院校廣大教育工作者應共同配合,為傳承我國寶貴的精神財富、提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體系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