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玲
(湖南省吉首市林業局,湖南 吉首 416000)
隨著社會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人們已經開始認識到生態環境問題,給經濟發展帶來的制約和影響,開始重視對生態環境采取保護措施,修復生態系統存在的問題。林業的發展可以在加快經濟發展速度的同時改善現有的生態環境,構建平衡的生態系統,解決以往的空氣污染問題,兼具經濟效益以及生態效益,因此需要重視對林業發展模式進行調整,加快林業科技研發。在林業建設中育苗和造林是影響其生產效益的主要因素,作為技術人員需要認識到這兩個環節的重要性,可以落實具體的技術要點,以此來為林業的穩定發展提供重要的基礎保障,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型社會的發展進程。
林業資源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多個領域均有所應用,如制造業、防風固沙工程、藥物生產等,涉及到了民生、經濟、生態建設等多個熱門領域。隨著人們個人意識的改變,在購買相關資源時更加重視其品質,這也提高了對于林業栽培管理技術的要求,需要在保證林木資源產量穩定的同時提高其質量。在新的環境下,要想能夠保障林業的穩定生產,必須要重視優化育苗環節和造林環節,增強管理力度,為林木的健康發育提供基礎保證,盡可能地規避病蟲害的出現,引導林業的未來健康發展。
育苗和造林活動的開展具有系統性的特點,要求相關人員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熟練掌握各種技術,形成標準化的林木栽培管理機制。然而目前林業部門缺少專業的優秀人才,所采用的育苗、造林方法和理念較為落后,難以提升林木的生產效益。林業部門技術人員的工作環境較差,需要長期扎根于一線生產對林木的生長情況進行調查,難以吸引外界的優秀人才前往林業部門,影響了隊伍結構的優化。傳統的育苗和造林技術不符合現階段林業的發展需求,必須要重視對育苗和造林技術進行創新,積極引進更多的科研型人才和專業型人才,為技術創新活動的開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育苗具體是指培育林木的幼苗,通常會選擇在苗圃、溫室等區域進行育苗,等待其健壯程度可以抵抗外界因素的刺激時對其進行移植。育苗作業所需要消耗的時間較久,勞動強度大,要想可以提升育苗效益應當選擇合適的育苗方法,落實技術要點。下文針對常見的育苗技術類型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育苗過程中所需要遵循的主要要點,以期可以為育苗活動開展提供有效參考。
苗床育苗是最為常見的育苗方法,通過將種子撒在苗床上進行培育,觀察苗床內的幼苗生長情況,以此來及時對幼苗進行管理,培育出優質健壯苗木。除去該種方式外容器育苗也成為了首選的育苗技術之一,在育苗時需要將苗木放置在特殊的容器內,可以促進根系快速生長發育,提高根系的粗壯性,從而進一步提升苗木的成活率。無紡布育苗容器是一種可以充分發揮機械設備功能的育苗技術,在應用時要求能夠保證肥料配比的合理性。分子標記育苗利用高新科技對苗木基因形狀進行分析和識別,鑒定其基本性能,以此來了解苗木的特性,可以將其運用在品種培育活動中,能夠有效提高樹種的繁殖速度。不同育苗技術的優點和特征有一定差異,需要結合具體情況進行選擇。
2.2.1 育苗樹種、環境選擇
在育苗前首先需要選擇合適的樹木品種,在挑選時應當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特點進行分析,落實因地制宜的原則,確保樹木的適應能力和成活率,為林業效益的提升提供重要基礎保障。在確定品種之后需要對種子進行挑選,這是影響后期樹木生長的主要因素,需要選擇在合適的時間采摘種子,在完成采摘后對種子進行晾曬。種子外部飽滿,不能存在破損或者病蟲害癥狀,這樣才能夠保證后續種子的發芽率。對種子進行適當揉搓,將種子中的雜質去除,并將篩選之后的種子放入袋子內低溫保存。選擇育苗區域時需要保證附近不存在其他的污染源,如工業區、居民區等,同時應當和林木栽培區域較近,可以防止苗木在路途運輸過程中出現損傷問題。保證土層的肥沃,擁有良好的排水和灌溉條件,以此來滿足樹木對于水肥的需求。
2.2.2 整地要點
在選擇合適的育苗區域后應當做好整地工作,對土地進行翻整,深翻的程度保持為25cm 即可,有效提升土壤內部結構的疏松程度,提升透氣性,可以為樹木水肥吸收提供更多的便利。在整地過程中需要重視清理上方存在的雜物,包括雜草、石塊等,在翻整過后對土地進行平整,在土內灌上充足的凍水,可以減輕冬季降雪所帶來的影響。在整地時可以選擇適當的增加一定肥料,讓幼苗可以吸收到充足的營養成分。在完成整地后需要對土壤進行消毒,福爾馬林是常用的消毒藥物,將福爾馬林和水進行混合,用量分別為50 毫升以及10 千克。在苗木種植之前,利用噴霧的方式將消毒溶液噴灑在土壤上方,在消毒后的土壤上覆蓋塑料薄膜,能夠有效揮發消毒藥物的藥效,促使藥物成分能夠進入到土壤內部。
2.2.3 催芽播種要點
在種子處理過程中需要重點針對種子進行消毒,使用高錳酸鉀溶液對種子進行浸泡,在清洗完畢后,將其放入溫水內再次浸泡,浸泡時間為15 分鐘。將浸泡后的種子使用袋子包裹起來,按照每天2 次到3 次的標準噴水,為了避免外界溫度下降給其帶來影響,應當選擇在上方覆蓋一層塑料薄膜,能夠有效控制熱量的流失程度。通過該種方式能夠加快種子的發芽速度,消滅種子內部的病原菌或者蟲卵,降低病蟲害的發生幾率,對于后續樹木的生長發育有著積極影響。在播種時需要選擇合適的播種時間,有利于種子的發育和成長,同時還可以幫助樹木規避病蟲害。在播種時包括多種不同的播種模式,如果種子體積小,在育苗過程中需要移植,可以利用散播的方式進行播種。針對顆粒大的種子可以利用點播的方式,控制植株間距。條播可以提升種子播種的整齊度,提升出芽率,減少播種的工作量。
2.2.4 田間管理要點
田間管理可以及時發現樹木幼苗在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對其進行處理,做好補植處理,提升苗木的整體健壯性。苗期管理需要重視做好水分供應,可以關注根部位置是否腐爛,腐爛代表水分過多,減少水分灌溉量。幼苗出土后按照10 天一次的標準噴灑波爾多溶液,可以對病蟲害問題進行有效管控。根據幼苗的生長發育情況可以選擇提供一定的農家肥料,可以有效提升營養的供應效果,滿足幼苗的營養需求。
3.1.1 植苗造林技術
在栽植苗木前需要將穴面腐殖土回填到穴底,讓苗木在穴坑的正中間,保證苗木根系處于舒展的狀態,利用三來兩踩一提苗的手段進行種植。在培土時需要保證培土深度高過地面,大約高出4 厘米即可。為了能夠避免幼苗根系受到損傷,需要選擇距離林地較近的位置設置育苗基地,在運輸時在幼苗根部包括濕布能夠為其提供水分。植苗造林所需要耗費的時間較長,對于育苗環節的質量要求較高,需要相關人員可以加強育苗環節的管理效果。
3.1.2 分殖造林技術
分殖造林適用于分蘗力強以及萌發能力強的樹木品種,能夠對莖干、樹枝以及側根進行分離,之后將其做栽植到林地內,可以減少在造林過程中的時間以及人力投入,控制造林成本。分殖造林能夠在短時間內形成一定數量規模的不定根,可以針對某些廢棄的森林進行及時改造,有利于加快生態環境恢復速度。分殖造林技術可以確保樹木品種可以遺傳母樹的優秀性狀,增加生長速度,但是在進行造林時對環境條件有一定的要求。分植造林下的樹木通過多次無性繁殖之后生長會產生衰退的問題,不適合在大面積造林或者樹木生長周期長的情況下進行使用。插條造林是常用的分殖造林方式,在造林過程中對于苗木生長年限有一定要求,通常是挑選處于壯年期的母樹,選擇一年生或者二年生的枝條或者苗干,截取30 厘米到70 厘米的插條。在栽培不同樹木時對于插條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在對杉樹進行栽培時需要挑選根部萌發的枝條,如果種植的樹木為針葉樹種,則插條需要帶有頂芽。插干造林也是常見的分殖造林模式,在栽植楊樹或者柳樹時都適合使用該種造林技術,插干需要控制在2 米到3.5 米之間,否則如果插干長度較短,會影響樹根和地下水的緊密接觸,難以為樹木的健康成長提供充足的水分支持,從而導致樹木因干枯而死亡。
3.1.3 直播造林技術
直播造林是極其常見的播種方式,具體應用過程中不需要提前培育樹木幼苗,在大規模造林活動中應用較多,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因素的限制,在遠山或者深山區域難以應用該種方式,無法為種子提供合適的發芽和成長環境。直播造林主要是將種子直接播種在林地內,一般情況下可以在種植核桃、山茶花這一類經濟樹種時進行應用。在完成播種后需要對種子的生長情況進行觀察,避免將種子直接暴露在外面,否則很有可能被林間的其他動物所破壞,影響種子發芽率,降低造林效益。
在應用造林技術是包括多個不同的要點,通過做好造林栽培管理能夠有效提高樹木的生長發育速度,滿足樹木在發育過程中的各項需求,從而提高林業經濟發展速度。
3.2.1 優化造林規劃設計
進行造林時首先需要針對造林規劃進行合理設計,從整體角度出發明確造林計劃和造林方案,選擇合適的造林樹種以及造林時間,確保造林活動的有序推進。造林時可以選擇混交的造林方式,通過將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樹木進行混合,有利于提高林間抵抗病蟲害的能力,避免病蟲害影響樹木的發育。除此之外這種方式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防火作用,能夠在發生火災時對大火進行隔離,保證不會造成過多的經濟損失。作為技術人員需要對當地的實際環境進行仔細考察,對土壤肥力水平進行測試,了解氣候變化特點,根據因地制宜的原則選擇造林計劃,以此來充分發揮樹木品種的優勢,提高樹木產量以及生產效益。在播種時務必要挑選合適的播種時間,不可以選擇在干旱或者降水過多的階段進行造林,容易使樹木的生長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
3.2.2 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對于造林管理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影響,也是造林環節所需要關注的重點內容,可以保證營養元素以及水分的穩定供應,提升樹木生長的健壯性。在制定水肥管理計劃時需要做好基肥施用方案,為了能夠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化學元素給周圍環境的污染,可以先對土壤營養成分進行分析,了解有機物的分布特點,從而制定合適的施肥計劃。之后根據樹木的施肥特性制定追肥方案和灌溉方案,并結合當時的降雨量對水肥管理進行及時調整,保證水肥管理的靈活性以及合理性。
3.2.3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對于樹木的生長發育有著重要影響,如果病蟲害防治工作不到位會增加病蟲害的出現幾率,也會讓樹木受到多種不同病蟲害的侵襲和影響。在進防治時應積極使用綠色防治技術,例如在對蟲害進行防控的過程中,在林間放置殺蟲燈或者黃板能夠自動吸引害蟲,之后利用人工的方式對害蟲進行統一處理,有效提高了病蟲害處理效率,同時也不會給周圍環境造成污染和影響。除此之外,可以利用生物防治、化學防治或者農業防治等多種手段進行聯合,為生物創造更加合適的生長環境。
近年來,在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對自然環境進行了大肆開發和利用,造成了較為嚴重的生態問題,這給林業發展帶來了制約和影響。當前各地對優質林業資源需求量增加,技術改革和創新迫在眉睫,必須要重視完善林業育苗、栽培管理體系,為林木提供合適的成長環境,以此來提高林業經濟水平。在育苗環節中需要落實育苗樹種選擇、整地、催芽播種、田間管理的要點,在造林過程中應重視選擇合適的造林方法,常見的造林方法包括直播造林、分殖造林、直播造林、插條造林技術,應優化造林規劃設計,做好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保證樹苗的健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