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彩琴
結合鄉村發展現狀,市、縣級供銷合作社積極探索盤活資產的新途徑、新方法,為推進鄉村振興貢獻供銷力量。
開放辦企是供銷合作社用市場化方式整合系統內外資源、打造核心競爭力、將系統組織優勢轉化為規模經營優勢的有效手段,是開放辦社的重要內容之一。在2019年9月出臺的《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關于進一步做好開放辦社工作的指導意見》中,開放辦企作為其中一項重點工作被提及,并明確了基本原則和主要方式。
作為供銷合作社實現內外資源整合、擴大群眾基礎、拓展服務功能的有效途徑,開放辦社通俗來講,就是通過組織開放、產權開放、經營開放、服務開放等形式,把社會各種可利用的資金、信息、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與資源,充分地發掘、吸納、整合到供銷合作事業中來,實現“為我所用”。而開放辦企也是發掘、吸納、整合社會企業資源的一個過程,以達到壯大規模、增強實力、提升服務能力的目的。
由于社有企業在社有經濟框架里的重要地位,開放辦企的程度與效果,直接決定了供銷合作社服務能力和經營能力能否得到增強。因此,在堅守原則和底線的基礎上,進一步敞開懷抱,真正實現開放辦企,就顯得尤為重要。
浙江省衢州市社和衢州東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了衢州三衢味品牌發展有限公司,進行品牌化運營,幫助小企業抱團發展。
1.安徽省黃山市供銷合作社與黃山市農業委員會聯合監督全市放心農藥供應。
2.廣西昭平縣新華村供銷合作社攜手桂林銀行昭平支行共建普惠金融綜合服務室。
“開放辦社”是對供銷合作社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實踐的提煉和總結。2000年9月,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社第三次代表大會提出了“面向社會、實行開放辦社”的重大戰略思想,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完善進程中面臨巨大沖擊的供銷合作社提供了解題思路:彼時,供銷合作社單一的自我封閉式的組織體制,已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通過組織開放、經營開放、產權開放、資本開放、人才開放,實現自身發展。
在這樣的大框架下,開放辦企的邏輯清晰明確:通過組織、經營、產權、資本、人才等開放,讓社有企業成為產權主體多元、法人治理結構健全、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企業。首當其沖的,就是在價值認同的前提下,吸納更多社會企業進入供銷合作社經營服務體系。
《指導意見》明確,要以開放包容的姿態,吸納擁有為農服務理念、承認供銷合作社章程、接受供銷合作社管理的,具有影響力和良好成長性的生產加工、倉儲物流、電子商務、金融保險等社會企業進入供銷合作社經營服務體系,進一步提高社有企業在農資、棉花、糧油、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等重要涉農領域和再生資源行業的市場占有率。可以說,擁有相同的為農服務理念、承認供銷合作社章程、接受供銷合作社管理是吸納的前提,這就決定了開放辦社的企業必須有相同的價值觀。
3.福建永春縣社聯合福建省裕摯超市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永春供銷·裕摯縣域流通中心”,打造流通渠道內外雙循環服務格局。
近年來,供銷合作社社有企業積極應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從偏重規模和速度的粗放型增長加快轉向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的集約型增長,綜合實力持續增強,轉型發展成效顯現,業務布局更加合理,聯合合作穩步推進。2021年,全系統社有企業實現營業總收入1.29萬億元、利潤總額297.9 億元、資產總額1.07 萬億元。2021年末,全系統由各級政府和省以上有關部門認定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有2182 家,社有企業對接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逾19 萬家,帶動農戶1511.2萬人。但是,放眼整個社會,供銷合作社系統企業普遍“小散弱”,而且集中在農資、農副產品、日用消費品和再生資源領域,經營范圍窄,結構相對單一,或多或少存在著“轉型升級相對緩慢、產業層次較低、盈利能力不強、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相對滯后、內部管理比較粗放”等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社會上不少優質企業作為開放辦社企業進入供銷合作社系統。這些企業經營范圍是為農服務領域,特別是生產加工、倉儲物流、電子商務、金融保險等,且不少帶著“農業龍頭企業”“專精特新”等標簽屬性。
值得一提的是,為進一步加大開放辦社的力度,一方面要圍繞系統主業研究制定開放辦社準入制度,積極吸納從事農產品安全供應、農業社會化綜合服務等經營業務的公司制企業和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入供銷合作社系統;另一方面,也要鼓勵原供銷合作社干部職工創辦的企業、專業合作社或經營門店重返供銷合作社系統。
供銷合作社區別于其他的行政事業單位,市場化運作是其明顯特征之一。要打破傳統“等、靠、要”以及“守攤子”等僵化思維模式和落后傳統思想,加強與系統外企業開展多層次、多途徑、多形式的聯合合作,是開放辦企的必然選擇。要著眼于打造更具活力的、更有實力的為農服務體系,深入推進開放辦企,橫向、縱向不同維度吸納更多力量進入供銷合作社系統,共同做大做強做優社有企業。
產權主體多元是供銷合作社企業的一大特征。開放辦企的思路,就是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圍繞產業發展、資源掌控、管理提升等戰略目標,引進國有、集體及民營資本參股、交叉持股,優化社有企業產權結構,培育壯大一批主業突出、市場競爭力強、行業影響力大的龍頭企業。一方面是企業性質的多樣化,包括集體經濟、國有、民營等;另一方面是股權結構的多樣化,包括參股控股、交叉持股等。
開放辦企,意味著不同性質的企業要“報團取暖”,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制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這就要求供銷合作社企業積極穩妥地推進社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發揮社有資本的杠桿效應,實行社有企業產權向國有資本開放、向社會資本開放、向職工開放,通過社有資本控股、參股等方式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促進社有企業優化治理結構,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供銷合作社企業的經濟實力、競爭能力和為農服務能力。
2016年8月,安徽省黃山市供銷合作社組建黃山供銷集團。成立之初,集團管控的10個企業中,3個企業為社有全資,其余均為社有資本與社會資本混合型企業。為深化社屬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黃山供銷集團加強各層級社有企業間聯系,如與安徽省社所屬新力金融、輝隆股份聯合,分別組建市供銷農副產品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和安徽輝隆集團新安農資有限公司,由黃山供銷集團、市供銷農業發展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省社社有企業德善小貸三家企業作為主發起人,引入民營資本,成立市供銷農副產品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采用“兩級控股,雙向參股”的股權投資模式,強化各層級社有企業間的產權、資本和業務聯結,推進社有企業相互參股,促進資源共享,實現共同發展。截至2022年9月末,集團資產總額72.7 億元、銷售收入38.1 億元、利潤總額4.8億元。黃山供銷集團將企業利潤的60%留存企業用于擴大生產做大做強,40%用于開展為農服務,為履行供銷合作社為農使命夯實了根基、增添了底氣。
合作形式多樣讓開放辦企更具操作性。依托供銷合作社品牌和政策優勢,各個經營主體通過產權聯合、項目合作、資產對接、業務整合等方式,實現“充分整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鏈生態,密織供銷合作社傳統經營服務網絡”的目標,開展土地托管、電子商務、合作保險等新型業務,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賦能。產權、資本、業務都可以成為紐帶,重組并購、產權置換、項目合作、招大引強等都可以成為方式,從而推動供銷合作社系統各級企業與社會企業的聯合發展,實現社有資本與國有資本、社會資本的有機聯合。例如,湖南省張家界供銷合作社圍繞當地主導、優勢產業,以出資、參股、合作等方式,扶持了國楚農業、湘阿妹等一批優質企業,采取“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方式,打造茶葉、葛根、蜂蜜等產業集群。
各地供銷合作社本著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堅持民主、開放原則,通過所有制混改、簽訂合作協議、組建聯盟同盟、共建合作平臺等多種方式,將更多的社會企業吸納進來,促進農業“接二連三”,實現了社會優質資源的整合優化、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例如,陜西供銷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持續加大開放辦企力度,制定加盟和品牌使用管理辦法,與梅嶺茶業、百躍羊乳等4 家企業達成合作;與中鐵西局西安客運段、愛菊糧油、陜西廣電傳媒簽訂戰略協議,切實提升“陜西供銷”品牌影響力。今年7月27日,陜西供銷集團又與勉縣三豐農業科技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簽署加盟合作協議,雙方將遵循市場化導向,利用雙方的各自優勢,攜手共贏、互惠互利,共同探索開展“兩網融合”試點工作。
開放辦企,一方面是打破自我封閉的發展狀況,走出系統、走向社會,廣泛吸納一切優質資源,通過借用外力,拓展業務領域,優化產業結構;另一方面是開拓思維,創新合作方式,以資本聯合、產權聯結或者業務對接、技術合作,亦或產銷同盟、戰略伙伴等方式,形成多元化的投資主體,建立多元化的產權結構。供銷合作社具有開放、包容、互助、合作的本質屬性,只要是有利于企業發展壯大的,各種方式都可以探索、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