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農村地區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服務能力建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7月初,民政部會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等16個部門制定印發了《關于健全完善村級綜合服務功能的意見》,對村級服務首次系統性、完整性提出要求。
《意見》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黨組織統一領導、政府政策支持、村級組織積極作為、社會多方參與的服務機制,村級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80%以上,農村地區村級綜合服務保障持續改善,農民生產生活需求進一步滿足,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
《意見》概覽
看點
確保綜合服務供給下沉到村
一是衛生健康服務,要求提高村衛生健康服務水平,大力發展中醫藥服務。
二是醫療保障服務,要求完善農村地區醫療保障服務網絡,做好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工作。
三是就業和社會保險服務,要求完善村就業和社會保險服務體系,多渠道促進轉移就業。
四是社會服務,要求強化村社會服務功能,做好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救助幫扶工作,完善村養老服務體系,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等。
五是文化、體育和教育服務,要求加強文物古跡、歷史建筑、傳統村落保護,發展數字農家書屋,加強文化活動和科學健身指導,加強老年教育、家長學校或家庭教育等服務站點建設,加強科普宣傳教育服務。
六是生產服務,要求推動農業科技服務下沉到村,創新農村普惠金融服務機制,提高農業保險服務質量。
七是生活服務,要求推進郵政、電信等公共事業服務進村入戶,加強村客運站點、公共照明等設施建設。
八是人居環境服務,要求加快推進入戶道路建設,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九是警務和法律服務,要求做實農村警務工作,推動普法宣傳、人民調解、法律援助等服務全覆蓋。
十是應急和社會心理服務,要求做好用氣、用電、用火以及地震、洪災、火災等監測、預警等工作,加強應急物資儲備保障,開展群眾性安全宣傳教育和應急演練活動。
看點
辦好村級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
《意見》要求村級組織調動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積極性,廣泛參與公共服務,辦好本村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只有廣大村民積極行動起來,才能辦好自己的身邊事。
一是依法協助辦理政務服務,要求村級組織根據協助政務服務目錄,做好政務政策法規宣傳、信息發布、咨詢反饋等工作,協助落實重點群體走訪、監測和救助幫扶等政策,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和困境兒童、留守婦女關愛服務。
二是辦好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要求村級組織廣泛組織開展志愿服務和慈善活動,完善應急工作預案,傳承發展紅色文化、民間藝術、傳統技藝、傳統美食、民俗禮儀等,普及科學文化知識,開展綠化美化建設綠色生態村莊。
三是積極引導農民自我服務,要求村級組織積極發展零售、餐飲、民宿、美發、維修等服務業態,鼓勵開發創意農業、農耕體驗、手工藝等旅游服務,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引導農民參與志愿服務。
7月26日,民政部舉行2022年第三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民政部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了《關于健全完善村級綜合服務功能的意見》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問:《意見》印發的背景是什么?
答:第一,關于健全完善村級綜合服務功能的意見。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農村為民服務工作,強調要把村為民服務中心作為基層治理體系的重要陣地建設好,完善充實服務事項,提高為民服務水平,增強為民服務的精準性和實效性。李克強總理強調要強化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十四五”時期,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必須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弱項,推動公共服務城鄉協調發展,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等文件都對實施村級綜合服務提升工程,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民政部會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農業農村部等16個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在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充分溝通協調的基礎上,制定印發了《關于健全完善村級綜合服務功能的意見》。《意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健全完善村級綜合服務功能作出部署安排。
隨著《意見》印發實施,各地各部門將協力把村為民服務陣地建設好,健全完善村級綜合服務事項,切實兜牢農村地區綜合服務保障,滿足農民生產生活需求,不斷增強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問:健全完善村級綜合服務功能需要把握哪些要求?
答:服務最大的短板在農村。健全完善村級綜合服務功能,是國家首次、系統、完整地對村級綜合服務提出要求。對村當下需要哪些服務做出回答,是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豐富多樣化生活服務供給,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強農村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和必然要求。《意見》著眼于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穩定和鄉村治理實際,堅持黨建引領固本強基、堅持政府履責社會協同、堅持保障基本循序漸進,緊扣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福祉,總體上從三個方面對健全完善村級綜合服務功能明確了要求。
一是基礎性。按照保基本、兜底線、可持續的思路,立足當前農業農村發展階段性需求,聚焦農民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加強村綜合性、兜底性服務能力建設,既著力補齊短板、提升農民福祉,又立足“保基本”定位,充分考慮經濟發展狀況和財力負擔的可持續性。
二是規范性。認真落實中央層面各項法律法規和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緊密銜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逐一梳理村級綜合服務特別是公共服務的基本內容、保障水平和供給方式,為有序擴大公共服務供給提供了“路線圖”。
三是可操作性。堅持“基本+”的編制原則,按照均等化思路提出適用于全國多數地區的一般性要求和指導性目錄,明確了縣級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村級組織各自職責,為各地區各部門推進服務向村下沉明確“施工圖”。
問:通過哪些措施來保障村級綜合服務功能的健全完善?
答:健全完善村級綜合服務功能,要有好的機制,要加強組織領導。要堅持將黨的領導貫穿于村級綜合服務全過程和各方面,突出政府基本公共服務保障主體作用,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調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推動各類服務資源向農村下沉,向欠發達地區、邊遠地區傾斜。《關于健全完善村級綜合服務功能的意見》從五個方面對加強組織保障提出明確要求。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意見》要求建立健全中央統籌、省市負責、縣鄉落實的工作機制,將村級綜合服務功能建設納入基層治理評估體系,納入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縣級人民政府要穩妥推動相關職能部門將資源、服務項目向村下沉,鄉鎮政府強化基本公共服務職能。
二是明確標準規范。要貫徹落實黨中央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有關決策部署,堅決防止向村級組織轉嫁責任。支持保障條件不到位的情況下,不得以行政命令方式要求村級組織承擔相應服務事項,不在村建立相對應的分支機構。
三是健全設施網絡。要統籌利用村級綜合服務設施、供銷合作社、益農信息社等,優化以黨群服務中心為基本陣地的村級綜合服務設施布局。調研中,我們發現村級綜合服務設施的運維是當前的短板,《意見》要求統籌村集體經濟收入、村級組織運轉經費補助等,維護村級綜合服務設施的正常運營。
四是創新供給方式。要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以鄉鎮黨委和村黨組織為主渠道統籌公共服務資源,村委會具體實施。同時,要求推行“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工作響應機制,加強政府公共服務、社會公益慈善服務和農民自我服務的協同聯動。
五是積極發揮職能部門作用。各地相關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和督促檢查,及時發現并補齊村級綜合服務短板。民政部門要牽頭組織開展跟蹤檢查和綜合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