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段時期,由于農村信用體系和信息共享機制建設相對滯后,分散的農戶個人生產經營信息難以達到金融機構標準化信用信息評估運用要求,金融機構對在農村地區發放信用貸款存在一定顧慮。
為了優化農村地區信用環境,破解三農融資難題,助力鄉風文明建設,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由省委組織部牽頭,調動基層黨組織、農業、財政、金融、擔保等多方力量,以黨建為統領、以信用體系建設為切口、以多方聯動協同為抓手,創新開展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2019年7月,省委組織部召開全省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信用公約簽約會,正式啟動試點,地方金融監管局、農業農村廳、人民銀行合肥中支、安徽銀保監局、五家銀行(農發行、農行、郵儲、農信社、徽商銀行)、省農擔公司共同參與,首批在16個縣中選定32個鄉鎮(每個縣選2個鄉鎮)開展信用戶信用村建設;2021年4月深化試點,將參與金融機構擴展至工行、中行、建行、交行、國元農保、省擔保集團,將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擴展至11個縣(市、區)全域和5個縣的10個鄉鎮。
做好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既是農行服務三農的職責使命,也是推動自身轉型發展的現實路徑。農業銀行從方案設計、組織推動到信息采集、信用評級、結果應用,率先介入,主動參與,帶頭創新,全力推動,創新“黨建引領信用村+信易貸”金融支農模式,發放信用貸款,深化成果應用,走在試點推廣的前列。
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建設信用環境。在安徽省委組織部的統一組織下,基層黨組織作為推動主體,主要負責三方面工作:一是采集信息,各選點鄉鎮黨委和村黨組織,與農行等金融機構聯合開展農戶信用信息采集和定期更新,采集信息涵蓋農戶基本情況、政治面貌、資產和收入狀況、借貸情況、社會道德、人際關系、個人品行、獎懲情況等;二是評議信用,村黨組織牽頭建立鄉風文明評議小組,對農戶社會道德、人際關系、個人品行等定性指標進行評議;三是化解風險,在貸款經營管理過程中協助引導、監督、教育農戶用款還款和不良清收,既確保準入客戶的質量,又推動了信用風險的有效化解。縣級政府作為評級主體,組織人民銀行等相關部門,按照統一的評價指標體系,測評信用等級并張榜公示,將農戶劃分為6個等級(AAA級、AA級、A級、B級、C級、D級),其中A級以上為信用戶;按照行政村申報、鄉鎮初審、縣政府復審、公示評定的流程,根據農戶建檔率、信用戶占比、按期歸還貸款的農戶占比、農戶貸款整體不良率等指標,將行政村評為AAA級、AA級、A級信用村。安徽省數字資源局作為線上運營主體,搭建統一的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服務平臺體系,實現信用數據實時更新、信用主體畫像精準、構建應用場景,推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與基層黨建、鄉村治理、鄉村振興相融合。截至2022年2月末,試點區域171萬戶建檔主體中,評為A級以上信用戶122.3萬戶,占比71.5%;在1941個行政村中,評為A級以上信用村1829個,占比94.2%。
創新“信易貸”專屬產品,做實信用貸款。在完成信用村、信用戶評定的基礎上,農業銀行聚力解決“擔保難、成本高、風險大”等關鍵難題,創新推出專屬產品“信易貸”。 相較于傳統貸款,“信易貸”具有以下優勢:一是純信用、無抵押。直接運用黨建引領信用村信用戶評級結果,面向A級(含)以上的信用戶發放信用貸款;按照“集中授信、整村批發”模式,對信用村內的信用戶,A、AA、AAA級信用戶直接享有5萬元、8萬元和10萬元批量基礎授信額度。不同等級的信用戶享有差異化的基礎授信額度、利率定價,純信用放款,讓信息變信用、信用變信貸。二是多用途、廣覆蓋。實施“一次核定、隨用隨貸、余額控制、期限匹配、周轉使用”。貸款既可用于生產經營,也可用于生活消費。無論是普通農戶、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社員、返鄉(外出)創業人員,還是小微企業主、鄉鎮個體工商戶,只要被評為信用戶,均可申貸。三是線上化、低成本。信用戶通過安徽省政務服務云平臺(皖事通APP)申貸,填寫身份證號、申貸額度等信息,授權農業銀行獲取信用數據,渠道更加便捷;客戶經理獲取客戶信用信息和資產收入支出明細信息,雙人實地調查交叉驗證數據,免推薦、評議,貸款流程更加簡化。貸款發放后,農行系統自動向黨建引領信用村平臺反饋貸款狀態、合同信息、風險分類等數據,便于政府及時掌握信易貸投放情況及信用戶還貸情況,不僅有利于政府評價貸款覆蓋面和服務效率,而且有利于政銀合作開展貸后管理。
強化綜合化金融服務,豐富推進手段。一是深化組織保障。確立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四個統一”(統一部署、統一產品、統一營銷、統一管理),制訂工作流程,編印《工作手冊》;提高信易貸產品計價,涉及交通、誤餐費用給予專項補貼;下放產品定價權、上調風險容忍度、出臺盡職免責規定;信貸規模不設上限,審查審批即到即辦,為基層行推廣信易貸產品提供全面政策支持和資源保障。二是強化人力保障。發揮全省農行1000支服務鄉村振興流動黨員先鋒隊的關鍵作用,配置行政村專屬客戶經理,在縣、鄉鎮和行政村召開203場專題推進會或現場調度會,宣傳和推廣“黨建引領信用村+信易貸”模式。三是創新應用落地。構建信用+智慧金融產品應用場景,疊加“掌銀示范村”創建,信用戶通過線上服務,享受專屬積分,實現其產品優先入駐扶貧商城。構建信用+優惠活動場景,遷建“惠農通”服務點到村口超市,不定期開展針對信用戶的專項優惠活動。通過構建應用場景,讓村民嘗到甜頭,互相比貢獻、改作風,爭做信用戶。
農戶信用貸款持續擴面增量。截至2022年2月末,農行信易貸實現對安徽省1829個已評信用村全覆蓋,對3.8萬個信用戶授信38.2億元、發放信用貸款33.5億元,占所有金融機構貸款總額27.5%,居同業第一位。信用戶貸款加權平均利率4.02%,推動降低試點區域農戶融資成本148BP,為各類信用主體節約利息支出4398萬元。同時,農業銀行通過流動黨員先鋒隊,在非試點區域開展農戶信息建檔和發放惠農e貸。已對65.2萬個農戶建立了信息檔案,貸款戶數和余額分別達到27.3萬戶、336.02億元,較年初分別增加5.6萬戶、114.7億元;信用方式農戶貸款余額307.1億元,較年初增加111.4億元,占比91.4%,較年初提升3.1個百分點;農戶貸款不良率0.66%,較年初下降0.2個百分點,一直保持較低水平。
信用村信用戶經營實力不斷增強。在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過程中,信用戶通過貸款支持,購置農機農資、擴大經營規模,增加經營收入。信用村經營業態不斷豐富,鄉村治理水平穩步提高。部分信用村因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蒙城縣戴堯村、當涂縣七房村等村委先后被評為全國優秀基層黨組織。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到,要開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發展農戶信用貸款。信用環境建設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戰略性、引領性、基礎性重要作用,構建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有利于激發各方活力,調動各方資源,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更多的源頭活水。安徽省委組織部牽頭開展的黨建引領信用村極富現實意義、極具推廣價值。在今后的推廣過程中,建議進一步強化地方政府的主導作用,完善政務數據整合及標準化建設,優化獎懲機制和風險補償體系,鼓勵金融機構持續做好農戶金融服務。
2021年安徽省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將繼續選點擴面。下一步,農業銀行將重點做好以下五個方面工作:一是積極參與新創建黨建引領信用村的數據采集和信用村、信用戶評級。農業銀行已經成立近1000支流動黨員先鋒隊,根據省委組織部的統一部署,對尚未開展黨建引領信用村的縣,參與開展農戶信用信息采集和信用戶評級。二是創新推出黨建引領信用村信用e貸產品。向組織部門派駐黨建引領信用村金融專干,滿足推進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中的金融人才需求。升級信易貸為信用e貸,實現農戶貸款的純線上化,信用戶通過皖事通APP、農行手機銀行、微信渠道申請,實現“秒批秒貸”。三是加大信用戶批量授信和貸款投放。按照每年“一鄉鎮新增1000萬元、一行政村新增100萬元”的目標新增信用e貸。四是在信用村打造“貸款+”智慧金融產品應用場景。在信用村遷建惠農通服務點,開展智慧金融產品專題服務活動,提高信用村金融數字化水平。五是與省委組織部聯合開展黨建引領信用村專題培訓。開展農行與鄉鎮村委黨組織共建,對鄉鎮黨委書記、村委分批開展鄉村振興專題培訓。
農業銀行將堅持把推動信用村創建與鄉村治理、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協同聯動,持續探索金融參與鄉村治理有效路徑,不斷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工作質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