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為苗,張其斌△,封 蕾,王 娜
(1.甘肅省計算中心,甘肅 蘭州 730030;2.甘肅省云計算重點實驗室,甘肅 蘭州 730030)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正在逐步完善,與其相適應的追溯信息平臺也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但平臺的發展仍然與社會實際需要有一定的差距[1-3]。追溯平臺目前還處于摸索和研究的狀態,平臺標準不統一,應用程度低,更談不上任何普及。甘肅新空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研制開發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預警系統”,可以追溯農產品的來源,追蹤農產品的流動方向,召回不安全的產品。通過選派優秀的科技特派員對該系統進行推廣,不僅會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也能產生很大的社會效益[4]。相信通過不懈地努力,定能大面積推廣系統,打造政府、特派員、企業、平臺開發商共同參與的新型推廣模式。
十九大以來,國內經濟水平逐步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也隨之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受到公眾越來越多的關注[5-6]。各級政府部門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執法活動,但農產品質量問題仍時有發生。在國際上,英國的“瘋牛病”、歐洲的“口蹄疫”、亞洲的“禽流感”,無一不令人震驚。在國內,奶粉成分超標事件、“蘇丹紅”事件也同樣令人心驚。重大農產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給公眾帶來了巨大的食品安全危機。
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快速發展,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農產品的品質和質量標準已成為關系國家經濟、社會和政治的重大問題。例如,因為個別農產品質量安全不符合相關標準,農產品出口問題遭遇瓶頸。21世紀初,歐盟根據200/34/EC指令,完善了藥物殘留在動物源性產品中的檢測標準,對我國淡水小龍蝦出口產生了不利影響[7]。2006年5月,《食品中殘留農業化學品肯定列表制度最終草案》在日本正式施行,進口農產品、食品的準入門檻被大幅抬高,6 300多家農產品出口企業和主產區經濟發展受到波及,影響到我國近80億美元的出口額。
可見,在當前形勢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需要亟待完善。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對于加快農業增長方式轉變、提高農產品市場占有率、擴大農產品出口創匯、保障廣大城鄉居民食品安全及發展積極健康的現代農業都具有重大意義[8]。
由多種網絡技術、條碼識別等前沿技術組成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預警系統,實現信息化管理農產品生產流通過程、追溯管理農產品質量、實現生產檔案(生產環境、生產過程、質檢)電子化管理。系統可通過網站和手機短信對平臺進行管理,可實現條碼標簽設計與打印、質量安全追溯等相關功能,運行于多媒體環境,便于農產品質量監督部門和農業生產企業應用[9]。系統是一個農產品生產、收購、儲存、運輸銷售環節的全程可追溯信息平臺,可以追溯農產品的來源,追蹤農產品的流動方向,召回不安全的產品,為政府監管提供農產品信息監管通道、為企業生產流通提供追溯查詢便利通道。
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預警系統將農產品的生產、采購、倉儲、物流、銷售等信息有機統一起來,實現從種植源頭到產品銷售再到個人的管理。政府監管部門可以通過系統準確掌握產品流向,當產品出現問題時,可以快速掌握相應產品的流通流向,并采取對策,從而提高企業的信息化、標準化水平,提高管理效率,保證消費者有更好的知情權,有利于提高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10]。
一是不斷優化系統結構模塊。通過對現有系統使用情況的監測,收集用戶數據,具體分析系統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而研究產生問題的原因,查漏補缺,補足系統功能的缺陷,不斷優化系統結構模塊。
二是探索追溯系統管理制度建設。建立追溯數據日常監測制度,觀測數據流量,為補足系統功能缺陷奠定數據基礎;細化追溯流程管理制度,簡化追溯工作流程,創造良好的用戶體驗。
三是加強追溯系統監測數據的利用水平。加強監測數據在農產品生產、收購、儲存、運輸銷售環節的利用水平,利用當前的數據流分析預測系統在各環節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并制定相關應對措施,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四是科學定位,加大創新力度。根據市場的實際需求,從用戶、政府監管部門的角度出發,在當前“互聯網+”“區塊鏈”的大背景下,加大追溯系統的創新力度,建立一個基于追溯系統的完整、健全的電子商務平臺,更好地引導追溯系統向專業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五是加強對外合作與交流,拓寬工作思路。在政府監管部門的引導下,進一步凝練區域特色,擴大對外宣傳力度,加強對外合作與交流,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平臺開發技術,引進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科技特派員是指地方黨委和政府按照一定程序遴選的,根據市場買賣雙方的實際需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因時就勢,發展當地特色產業、農業科技園區、產業化工基地建設和醫療衛生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11]。科技特派員能經過系統性的學習,熟練掌握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預警系統的操作和各種功能,繼而向外推廣,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這一推廣,對于科技特派員,可以助其實現目標,幫助涉農企業提高農產品質量,提高管理水平,發展經濟,而特派員又能反饋在系統推廣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幫助進一步改進系統。同時,繼續完善科技特派員基礎服務和創業扶持政策,有效調動其工作積極性。例如,對于推廣系統的科技特派員,原單位的薪酬福利、職位、人員配備和晉升政策在一年內保留[12]。借助科技特派員的力量,發揮科技“二傳手”的作用,讓其逐漸成長為一個助力鄉村振興的帶頭人。
以“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推廣”為導向,采用“精準特派”“揭榜制”兩種方式實現選派任務,實現企業精準發布需求、全省精準招募推廣人才、供需雙方精準匹配、精準達到預期效果的目標。從全省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機關中挑選出優秀的兼具理論和實踐知識的科技特派員,邀請他們推廣系統,與之達成相關合作和協議,幫助涉農企業提高農產品質量,幫助政府管理部門提高管理效率,保證消費者的知情權,提高其滿意度[13]。讓特派員從“理論”中來,到“實踐”中去,利用其專業技術知識推廣系統,達到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大效益。在該機制下,依靠科技特派員推廣系統以期達到更大社會效益的同時,用好“科技特派員”這個官方認證過的身份,給農產品提供更強有力的科技保障,并以此做到宣傳效果[14]。
提高農產品質量,幫助農業企業增收是科技特派員機制的關鍵內在因素。科技特派員作為政府開啟科技興農富農時代的關鍵,在聯系系統開發者與用戶之間起到重要作用[15]。平臺開發者與技術專員的合作,大力發揮了省級科技特派員的主觀能動性,使其積極主動與市州涉農企業對接,極力推薦企業安裝和使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預警系統。對于系統用戶,在系統使用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疑問,可以交由科技特派員反饋給平臺開發商,開發商進一步改進完善系統[16]。
科技特派員不僅是連接開發商與用戶的紐帶,更是連接政府部門與用戶的紐帶。科技特派員與開發商、用戶、政府關系如圖1所示。鼓勵科技特派員積極參與以系統引進和平臺推廣為主的項目建設[17]。特派員積極聯系市科技局,重點圍繞市州科研型涉農企業開展工作,并帶動科技局發揮作為市州政府職能部門的作用,積極與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協商,推動該項工作的發展。

圖1 科技特派員與開發商、用戶、政府關系圖
通過特派員工作,基層科技工作能得到充分支持,科技特派員工作對促進基層科技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基層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大力支持,根據基層發展需要和客觀實際,科技特派員工作有效地促進了基層科技發展需求,對提升基層科技發展水平具有現實意義[18]。基層科技工作一直比較薄弱,通過推進科技特派員工作,著力提升了基層科技工作,對農村科技發展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科技特派員工作在開展中的主要問題:
一是科技特派員選派標準問題。原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相對不足,比較難挑選出適合的人選。其次,單位骨干成員被選拔和派遣,往往都難以長期工作,極大地增加了科技特派員選拔的難度[19]。再次,一般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很難滿足當地工作的需求。
二是科技特派員時間問題。部分科技特派員難以從原工作單位完全脫產,受家庭因素制約、社會因素影響,科技特派員的工作時長無法充分滿足制度需求,很大地影響工作整體效率。
三是科技特派員的專業問題。特派員的專業對口性是提升基層科技工作效率的關鍵,同時是科技特派員制度是否能取得成效的關鍵。結合當地實際,科技特派員的專業對口性問題較為明顯,著重表現為專業技術水平難以滿足當地需求。部分科技特派員雖然主觀責任感強,但受專業水平制約,難以滿足農村科技工作實際的需求,導致基層科技工作受到較大制約,也制約了工作的效率。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提出以下措施[20]:
一是合理利用、有效安排科技特派員工作時間。通過合理安排特派員工作時間,提升其工作效率和積極性,確保特派員工作在當地全面有效開展,使基層科技工作得到有效支撐,夯實基層科技工作,充分滿足基層科技工作實際需求。
二是創新科技特派員選派制度,完善科技特派員服務體系。加大對科技特派員選派制度的優化,積極創新科技特派員遴選機制,建立科學系統的科技特派員管理系統,構建健全的科技特派員服務體系,加大科技特派員監督管理力度。
三是加大科技特派員專業培訓力度,提高科技特派員職業化水平。為確保科技特派員工作符合實際需要,要不斷提高科技特派員的綜合素質,加大科技特派員業務培訓力度,不斷提升科技特派員業務能力。既要合理選派特派員,又要根據基層科技工作的實際需要,提高科技特派員的綜合素質,滿足科技特派員工作的整體需要。
由科技特派員推廣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預警系統,不僅響應了國家號召,發展了智慧農業,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提高了政府職能部門的行政管理水平,提高了企業管理的信息化和規范化水平,保證了消費者的知情權,提高了其食品安全意識。在推廣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預警系統的路上,堅持政府、特派員、企業、平臺開發商有機結合,相信通過不懈地努力,定能大面積推廣系統,打造政府、特派員、企業、平臺開發商共同參與的新型推廣模式,并將科技特派員推廣機制在全省范圍內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