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幸福
(蘭州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甘肅 蘭州 730030)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的落實是運營安全的重要保障。針對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開通運營一年多的時間內,在開展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中所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總結,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建議,以期能夠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最大限度避免運營風險和隱患的形成,在運營過程中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得到有效地落實,營造一個安全的軌道交通運營環境。
通過對1號線軌道交通運營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總結分析,本文從運營前安全隱患問題對運營安全的影響以及運營期間開展風險辨識與隱患排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闡述如下。
基于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對開通運營一年來排查出的運營前隱患進行分類統計,總體按照設計缺陷、施工質量、施工進度、設備缺陷、環境因素、其他隱患6種類型進行分類,經過數據分析得出施工類隱患(包含施工質量和施工進度)是最重要的工程建設隱患,占總體54.4%。去除其他隱患(產生因素較多),剩余占有較大比重的隱患是設備缺陷和設計缺陷,分別占總體15.5%和11.4%。說明工程建設過程中設計、施工和設備三方面為最主要的工程建設隱患來源。隱患分類統計結果如圖1所示。

圖1 隱患分類統計
以下將從設計、施工、設備3個方面分析運營前隱患問題對運營安全的影響:
(1)設計缺陷是導致運營安全隱患的原因之一。最常見的一種便是各專業設計在整體空間位置布局的不合理而導致設計方面的隱患產生。例如,在運營期間開展隱患排查工作中,我們發現部分車站設備房內的變電開關柜、通信設備機柜等影響行車的關鍵設備與上方空調由于空間布局不合理,存在空調冷凝水滴入帶電設備體引起設備跳閘的安全隱患。
(2)施工質量的把控對于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來講是重中之重,由于施工質量問題給后期運營帶來的安全隱患所占比重較大。例如運營期間,由于汛期雨水量的增大,場段碎石道床線路由于基礎壓實度不夠而出現的局部塌陷,從而影響到列車正常的行車安全隱患。其次,在施工工藝方面,由于工藝尺寸等問題給后期的運營帶來的安全隱患,在驗收過程中也容易被忽視。例如,在開通運營期間,發現個別車站出入口處橫截溝蓋板間隙過大,容易造成乘客摔倒的安全隱患。
(3)設備的自身質量和安裝調試水平對后期設備運行狀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影響行車的關鍵設備,對調試中發現的問題不及時解決,會給后期運營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例如,在聯調聯試中發現供電系統保護不匹配造成開關越級跳閘問題,由于0.4 kV和35 kV保護時限不匹配問題未徹底解決,給設備運行埋下了安全隱患,使本來為一段設備故障的跳閘卻擴大為車站一、二、三級負荷全部失電,使故障影響擴大。其次在安裝調試過程中由于一些人為因素也會留下運營安全隱患。例如,在開通運營時期,曾出現過因一根施工電纜遺留在0.4 kV開關柜再生制動柜體中,造成該柜體中斷路器母排、二次室面板、一次電纜等多處灼傷。
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1]的落實需要全員參與,而對于非從事安全相關專業的一般員工來說,在實際參與開展過程中存在概念混淆、可操作性不強等現狀問題。
(1)存在概念不清,相互混淆的情況。事故是由隱患發展積累導致的,隱患的根源在于風險,風險得不到有效管控就會演變成隱患,隱患得不到治理就會發生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質變到一定程度,就會導致事故發生。一般員工往往會對安全風險與安全隱患產生概念混淆,不能很好理清二者之間的關系。其次,從開展設施設備安全隱患排查中發現,目前沒有一個相對明確的定義來闡述設備設施隱患與故障兩者之間的關系,即這兩者之間如何區分同時相互聯系,因此,給設備設施隱患排查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擾。
(2)對風險辨識、評估和隱患排查方法不能熟練運用。結合開展風險辨識、評估工作來分析,對于開展風險辨識的方法主要有經驗判斷法、安全檢查表法和流程圖法等。對于風險評估方法常采用的一種方法為風險矩陣法,即公式(1)R=L×S[2]。式中:R—代表風險度;L—代表發生傷害的可能性;S—代表發生傷害后果的嚴重程度。但是,在實際開展過程中發現,一般員工對于風險辨識的方法和安全評估法并不能夠熟練運用,既不能夠有效運用上述辨識方法來開展風險辨識工作,又不能夠準確運用評估方法對辨識出的安全風險進行安全等級評估。
(1)行業自身原因。一方面由于近年來軌道交通行業的快速發展,人才資源相對稀缺,設計人員缺少經驗的積累和知識的儲備從而引發設計隱患[3];另一方面城市軌道交通是一個涉及土建、機電、供電、軌道、信號等多個專業的系統性工程,在設計過程中總體系統性的考慮不足也會造成一些設計隱患。
(2)施工不達標。趕工期、施工工序問題、施工工藝不達標等都是造成施工類隱患的原因。尤其是在隱蔽工程方面,由于在下一道工序中已經掩蓋了上一道工序的施工質量問題,因此在后期驗收過程中也很難查出問題,給后期的運營安全埋下了隱患。
(3)聯調聯試、驗收不完善。由于調試時間安排緊張等原因導致未按照標準流程開展聯調聯試工作,參與調試的人員經驗不足,導致設備一些深層次的問題未被發現或是對于調試發現的設備問題未及時進行整改;未嚴格執行驗收程序,對驗收過程缺乏相應的監督,驗收問題整改不徹底等,都會留下運營安全隱患。
風險辨識和隱患排查是一項全員參與開展的工作,無法讓所有員工都能夠在深刻理解、認識的基礎上開展此項工作,同時,對于風險和隱患等級的評定中所采用的方法較為主觀,對安全等級評定的準確性上也存在不一致性。因此,在實際開展此項工作中存在可操作性不強,安全等級評定準確性不高的現狀問題。
(1)采用運營人員工程介入的方式,提早做好工程安全風險辨識和隱患排查工作。利用運營人員的實際運營經驗,從運營角度對在建工程項目提早介入,做好工程問題排查記錄。但目前運營人員工程介入往往以把控工程質量為主,缺乏從運營安全角度去挖掘潛在的運營安全風險和隱患。因此,建議在新線建設過程中除安排運營專業工程師外,還應安排具有運營安全經驗的安全專業人員參與工程介入工作,做好風險辨識與隱患排查工作,從而最大限度地規避運營安全風險和隱患。
(2)做好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試運營安全評價工作[4-5]。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風險在規劃中肇始,在建設中成型,在運行中藏匿,在發展中演變[6]。試運營安全評價是對軌道交通工程一次全面系統性的安全風險評價,應對發現的問題全面準確地記錄,在試運營前及時做好問題的整改和風險的管控。
(3)建立問責考核機制,形成工程隱患問題庫。在開展工程介入、試運營安全評價等發現的安全隱患應納入到工程隱患問題庫中,通過建立問責考核機制,督促責任單位對工程隱患問題及時整改銷項。對于未銷項的隱患應納入到城市軌道交通總公司的隱患問題庫中,進行統一協調解決。
(1)建立運營安全風險點和隱患排查手冊。為使風險辨識、評估和隱患排查工作具有較好的可操作性;首先,應通過建立運營單位安全風險點和隱患排查手冊作為指導,員工按照梳理出的安全運營風險點和隱患排查內容,逐項對照進行風險辨識和隱患排查,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具體建立的方法,可根據交通運輸部頒布《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管理辦法》[7](交運規〔2019〕7號)附件中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主要風險點”,結合本運營單位實際情況,不斷補充細化出本單位的運營安全主要風險點。對照制定出的運營安全主要風險點組織全員進行風險辨識,建立風險數據庫。其次,對照本單位建立的風險數據庫,按照“一崗一冊”的原則分解到各崗位,形成各崗位的隱患排查手冊,明確排查內容、排查方法、排查周期等內容,按照隱患排查手冊要求開展隱患排查工作。
(2)建立風險辨識、評估和隱患排查小組。為保證全面有效的開展風險辨識和隱患排查工作,做到準確的風險安全等級評估,可從上到下按照公司級、部門級、中心級(車間級)三級建立風險辨識、評估和隱患排查小組。公司級小組由運營單位總經理擔任組長,主管安全副總經理擔任副組長,各部門部長擔任組員,負責指導和組織各部門進行風險辨識、評估和隱患排查工作[8]。部門級小組由部門部長擔任組長,主管安全副部長擔任副組長,部門安全技術專員、專業工程師和中心負責人擔任組員,負責組織各中心開展全面風險辨識、評估和隱患排查工作。中心級小組由中心負責人擔任組長,中心安全技術專員、專業工程師和班組長擔任組員,負責本中心開展全面風險辨識、評估和隱患排查工作。同時,每一級建立的風險數據庫和隱患問題庫都應經過對應級別的風險辨識、評估和隱患排查小組嚴格審核。
(1)落實責任主體,建立獎懲機制。運營單位作為承擔運營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責任主體,應建立運營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的管理辦法,明確運營單位各級職責,確保責任落實到具體的部門和崗位。針對重大風險、重大隱患可實行掛牌督辦機制,由公司責任領導掛牌督辦,制定重大風險管控措施和重大隱患安全控制、防范措施,編制應急預案和管控方案,定期組織開展應急處置演練、培訓等工作。建立相應的獎懲機制,對責任部門、責任人執行情況進行監督考核,以提升風險管控和隱患治理效能。
(2)暢通溝通渠道,建立信息共享。暢通溝通渠道主要在于2個方面,一方面是運營單位內部自下而上各級之間以及各部門之間,對風險管控和隱患治理工作是否有暢通的渠道進行溝通并協調開展。另一方面是運營單位與運營上級主管部門之間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尤其針對一些重大風險和隱患,能否及時上報運營主管部門,制定防控措施等,這一點在新開通城市軌道交通城市尤為欠缺。其次,構造信息化平臺,建立安全風險管理系統、隱患排查治理系統,提高風險狀態評價、預測和預警等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形成隱患閉環管理機制[9-11]。實現對重大危險源、安全隱患信息等的登記、審查、評估、分類、統計、分析和處理[12]。
(3)保證經費投入。對于開展運營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要保證經費的投入。需要安排專項資金進行風險管控和隱患治理的,其費用應納入到運營單位安全生產費用中列支。預算達到招標限額的按招標管理流程辦理;預算在招標限額以下,責任部門按運營單位安全生產費用管理辦法中相關規定進行審批實施。
(1)通過分析工程隱患問題以及對后期運營安全的影響,可參考“三同時”制度,在工程的設計階段、施工階段再到后期的開通運營階段,從運營安全的角度出發,參與到3個階段的風險辨識和隱患排查工作當中。
(2)從開展風險辨識和隱患排查到風險管控和隱患治理,在工作開展可操作性、治理有效性等方面提出可行的措施,為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提出有效的建議。
(3)對于風險管控和隱患治理工作的開展可借助現代技術手段進一步提升管理效能。一是利用智能管理系統,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二是利用信息平臺的數據庫,對后期新線的建設,從設計到施工,再到設備安裝調試提出合理化建議,從而可以規避一些運營后的安全風險和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