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建 忠
(浙江中水東方建設工程咨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5)
近年來,水利行業隨著BIM技術的大力普及,水利工程的可視化仿真發展突飛猛進,尤其是復雜地質模型的仿真建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運用Inventor軟件建立水利工程的三維模型和建筑物的實體模型,再結合ABAQUS的實體布爾運算功能,可以有效規避inventor實體模型導入ABAQUS時幾何信息錯誤的產生。采用ABAQUS網格劃分和優化實體模型,可以創建三維滲流有限元網格模型,進而分析其穩定性,同時,還可以將此項研究成果作為三維仿真建模與數值計算分析(CAD/CAE)集成技術的參考[1]。本文選擇了某水庫工程作為研究對象,探究三維建模在水利工程灌漿穩定性分析中的應用。
某水庫工程位于浙江地區,工程等級為Ⅲ級,土石壩是其主要水工建筑物壩型,其最大壩高為83.5 m,建筑等級提高Ⅰ級至Ⅱ級。大壩采用黏土心墻防滲。心墻頂寬5 m,上下游坡比1︰0.25。在心墻底部設置1.5 m深的黏結槽。將0.5 m厚C15混凝土墊層分別設置在黏結槽底以及基礎接觸面,設置兩層反濾層心墻于下游。大壩上下游壩坡比分別為1︰1.9和1︰1.7。
河床沖洪積層和岸坡殘積層應徹底清除;除兩個斷層的壩心墻縫槽嵌入基巖2.8~2.5 m外,其余部位的壩心墻縫槽一般嵌入基巖1.5 m。心墻使用固結灌漿為基礎,保持5 m的深度。保持8 m的固結灌漿深度在兩個斷層之間。大壩裝有三排帷幕。大壩心墻軸線是大壩主帷幕灌漿軸線所在。輔助帷幕位于主帷幕上游1.2 m處。主幕和副幕為懸掛式,主帷幕灌漿底界由0.8倍水頭控制。輔助帷幕布置在河床段和0.5倍水頭以下的右壩段。第三排帷幕設置在另一斷層處,位于主帷幕下游側,底界與主帷幕相同。大壩帷幕灌漿防滲標準為Q≤ 3 Lu,固結灌漿防滲標準為Q≤ 5 Lu。
根據達西定律,將壩區滲流場視為非均質各向異性不可壓縮土的三維穩定滲流場。三維模型穩定性的滲流控制方程為[2]:
(1)
式中xj為坐標,i=1,2,3;ky為一個二階對稱滲透率張量;h為總水頭;Q為滲透池中的源項或匯項。
計算中使用的滲流計算邊界見圖1,邊界條件理論如下:
(2)

圖1 滲流計算邊界示意圖
其中,已知函數是h1和h2;滲流邊界平面外法線的余弦是ni,i = 1, 2, 3;可知水頭的第一類滲流邊界條是Γ1= BG和CD,第二類滲流邊界條件是Γ2= GA、AF、FE和 DC ,滲流池中真實和假想滲流區域之間的滲流自由面是Γ3= GE,滲流逸出面是Γ4= ED,因為事先并不了解滲流逃逸點E的具體位置,以及所有逃逸面具體的尺寸,所以,這屬于邊界非線性滲流問題,要經過迭代求解可知,邊界法向流是QN,流出為正。
依據本項目工程的地形地貌,了解主要結構面斷層的分布,結合建筑物設置和防滲措施,構建出涵蓋心墻壩結構(黏土心墻、反濾層和堆石區)、灌漿帷幕、灌漿蓋板、固結灌漿等在內的本項目工程的三維有限元模型,同時模擬了壩基的主要斷層和基巖,其中包括基巖、斷層、河床溶蝕帶等[3]。
首先,從項目的工程高線圖中找出等高線點數據,使用rhino軟件創建三維地形曲面,建立基礎實體,然后導入到Inventor 軟件中。Inventor可以創建壩基開挖面、溶蝕帶實體、滲透性邊界面、斷層實體、固結灌漿實體、大壩分區實體、帷幕灌漿實體。由于模型的復雜性,如果在inventor中通過布爾運算形成項目建筑實體,然后將其導入ABAQUS,則經常會發生幾何錯誤,以致于造成操作失敗。運用超強的ABAQUS布爾運算功能,導入由invnetor創建的各種實體和曲面,然后進行布爾運算,以此完成最后的工程建筑實體。ABAQUS 能夠準確識別實體并將它們以平滑網格劃分。
該項目工程的三維模型共有422 340個單元,74 123個節點,主要組成部分為四面體單元。其生成的三維有限元網格模型,主要分為大壩模型、斷層和河床溶蝕帶模型、固結灌漿、灌漿蓋板、四個斷層模型以及防滲帷幕模型[4-5]。
依據主要建筑材料室內試驗/地層、主要結構面綜合、鉆孔水壓試驗結果,該項目工程材料分為多個材料區,材料滲透特性參數見表1。

表1 材料滲透特性參數
將計算區域周圍的截止邊界和底邊界條件視為水頭界面;在地表邊界壩軸線上游方向,水頭邊界要低于水庫上游1 551.92 m的位置;已知水頭邊界條件位于壩軸線下游側,也低于下游水位的位置,可能的滲漏逸水面要高于下游水位的位置。
計算工況(表2)綜合了河床段基巖局部帷幕損壞對庫區水流造成的影響,標明了此次工程三維穩定性有限元計算的分析工況。

表2 計算工況
通過ABAQUS的非飽和滲流分析模塊進行滲流計算。從該項目滲流特征結合區域整體滲透場圖來看,具備明顯的三維滲流特征[6]:蓄水之后,庫水通過壩基滲透帶向下游滲漏,同時繞過左右壩肩經過兩岸滲透帶。因此可得出:(1)壩體防滲心墻以及壩基帷幕灌漿的效果非常明顯,大壩滲流場水頭勢等值線分布具備高密度,并在心墻內大量減小總水頭差;(2)從兩岸滲流場分布看,在兩岸延伸帷幕作用下,左右岸地下水位顯著降低,尤其是兩岸壩肩段。由于地質條件很差,沿河床和溶蝕帶上下游均有斷層穿過,對庫區滲流產生不利影響。經過處理,壩體浸潤線在心墻內迅速下降,水位等電位線在心墻、混凝土墊層、固結灌漿帶、帷幕內密集。由此可見,防滲體系的效果是明顯的。
壩體和壩基的滲流是該項目工程防滲設計中特別關注的內容之一。在正常蓄水位情況下,該項目工程大壩、壩基等部位的滲流情況見表3。在計算范圍內,庫區總滲流量為54.31 L/s,年滲流量約867.45 m3(按水庫滿庫6個月計算),占水庫庫容的2.47%。壩段滲流量為39.03 L/s,其中心墻滲透性為4.38×10-6cm/s,壩體滲流量為0.87 L/s,僅占壩段總滲流量的2.36%,壩段壩基滲流量為37.12 L/s,左岸山體滲流量為5.02 L/s,右岸山體滲流量為10.19 L/s。

表3 大壩、壩基等部位的滲流情況
通過水力梯度值針對壩體、壩基的一些重要部位展開分析,以便于更深入評估壩體和壩基的穩定性、安全性。 經計算,心墻最大水力梯度值為2.317。有必要在心墻下游側設置反濾層,以防止黏土心墻出現裂縫時心墻土壤持續侵蝕和流失。混凝土蓋板、固結灌漿以及帷幕的水力梯度值均低于允許值,符合滲透穩定性要求。左壩肩斷層以及右壩肩斷層的最大水力梯度值分別為1.323、0.541,2.520,為河床段斷層的最大水力梯度值。所以,在斷層下游的裸露區域安裝適當的過濾層勢在必行。
表4體現了部分滲流條件下帷幕的破壞情況。從中可以看出,在A2、A3和A4工況條件下的總滲流量比A1工況條件(帷幕完好)分別增加了3.61 L/s、3.05 L/s和5.40 L/s,增加百分比分別為6.7%、5.6%和10.0%,說明斷層和溶蝕帶外帷幕灌漿的質量對樞紐區的滲流有很大影響。同時還可看出,在部分帷幕破壞的情況下,斷層和溶蝕帶的水力梯度值比帷幕完整條件下大,不利于滲流的穩定性。

表4 部分滲流條件下帷幕的破壞情況
BIM技術的推廣和發展,為實現建立模擬水利工程的有限元模型提供了無限可能,同時,也強化了數值模擬分析在工程建設以及安全評估時的重要影響。通過三維穩定性有限元計算分析得知,壩基是此次項目工程滲漏最主要集中位置,左右岸岸坡是次要位置。為了防止斷層中填料的滲透損失,有必要在三條斷層的暴露下游鋪設過濾材料。研究發現,假如斷層及河床溶蝕帶的帷幕受損,也會影響到總滲流,對促進斷層和溶蝕帶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有不利影響。所以,應該在帷幕施工時,對幕墻的施工質量進行嚴格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