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雙 江
(國電金沙江旭龍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四川 甘孜州藏族自治州 627950)
所謂共同體,是指人們在共同條件下結成的集體。我國的水利水電工程通常位于山區、河谷地帶,受地形、地質、水文、氣象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很大,工程量大,技術工種多,點多面廣、安全風險較高[1],實現本質安全是參建各方和廣大建設者的共同目標。必須堅守發展決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作為金沙江旭龍水電站建設主體,面對旭龍電站所處的地理環境、工程特點,如何跟上新時代要求,實現更高質量的本質安全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必須與時俱進,學習安全管理理念,積極打造本質安全共同體。
旭龍水電站位于云南省德欽縣與四川省得榮縣交界的金沙江干流上游河段,是金沙江上游河段“一庫十三級”梯級開發方案中的第12級,是西電東送骨干電源點之一。壩址多年平均流量990 m/s,多年平均徑流量313億m3。水庫正常蓄水位2 302 m,總庫容約8.47億m3。水電站裝機容量2 400 MW,多年平均年發電量約105.14億kWh。樞紐工程主要由擋水建筑物、泄洪消能建筑物、引水發電系統和過魚設施等主要建筑物組成。引水發電建筑物采用地下廠房集中布置在右岸,安裝4臺單機容量為600 MW 的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電站施工總工期為98個月。
與國內外已建、在建工程相比,旭龍水電站所處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特殊,社會環境、生態環境復雜,地質災害、抗震安全、安全風險防范要求高,需要高度重視、系統謀劃、精準管控。
旭龍壩址區屬中高山地貌,兩岸山高1 500~2 000 m,兩側為高聳的多級山脊,谷坡陡緩相間,總體坡度30°~50°,河谷橫斷面為典型的“V”型谷,地理環境惡劣。工程區屬高海拔深切干熱河谷區域,區內氣候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差異很大,年均降水量339.4 m3,屬典型的干熱河谷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4.8 ℃,極端最高氣溫36.9 ℃,極端最低氣溫-8.9 ℃,且晝夜溫差極大,峽谷內最大瞬時風速超過 40 m/s,年降雨量230.6 mm,蒸發量1 688 mm,自然條件惡劣,施工條件差,工程總體施工難度大,安全管理風險較高。
工程位于川滇藏三省交界處藏族地區,電站壩址位于川滇界河上,庫尾與西藏自治區接壤,征地移民工作涉及三省、三市(州)、四縣,外部環境極為復雜,地方協調任務艱巨、難度大。
旭龍水電站所在區域自然條件較差,自然災害頻繁,生態環境脆弱,項目區屬金沙江上游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施工區生態環境復雜,電站周邊有國家自然保護區1處、省級保護區1處,區內水質控制目標為II類,施工期水環境要求全部達到零排放,工程建設環保管理難度較大。
工程周邊地質災害種類多,且治理難度較大。庫壩區主要地質災害類型有滑坡、崩塌堆積體、泥石流、危巖體等。其中水庫區分布28個第四系堆積體,8處危巖體;壩址區崩塌堆積體6個、強烈卸荷松馳區4處、危巖體(區)204個、小型泥石流溝1處;壩址下游施工總布置區分布滑坡體14處,崩塌堆積體6處、大型溝谷型泥石流2處。特別是2018年旭龍電站壩址上游約280 km處發生山體滑坡,堵塞金沙江干流河道,形成白格堰塞湖。白格堰塞湖決堤后,洪水向下游傾泄,沿江多座大橋被完全沖毀,整體受災情況較為嚴重,損失巨大。
工程位于高地震烈度區,地處金沙江斷裂帶,區域構造穩定性較差,大壩抗震設計及校核地震水平向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分別為0.41 g、0.497 g,在特高拱壩中僅次于大崗山水電站,工程抗震安全問題突出。旭龍工程為一等大(1)型工程,工程周期長,施工作業面廣,工序復雜,涉及的危險源有爆破、高邊坡、高排架、特種作業、?;?、中毒和窒息及職業健康危害等,且普遍存在平行、垂直、交叉作業,導致施工多重安全風險疊加,安全管理難度大。
針對旭龍水電工程特點以及面臨的挑戰,金沙江公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指導思想,全面貫徹“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理念,踐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2],強化系統思維、底線思維、創新思維,以防范化解安全環保重大風險為主線,打造“體系強安、科技興安、制度保安”三大支柱,全面推進系統治理和精準治理,加快具有時代特征、國能特色的水電工程本質安全共同體。時代特征、國能特色的水電工程本質安全共同體框架圖見圖1。

圖1 時代特征、國能特色的水電工程本質安全共同體框架圖
生命是人的最高利益,維護人民安全首要的是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安全生產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生命安全[3]。(1)思想上要重視。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抓好安全工作,筑牢本質安全共同體的意識。(2)體系上要完備。緊緊圍繞“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理念,建立健全安全生產體系,實行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度。特別是安全管理部門要把安全責任劃清楚、無交叉、無漏洞,堅決杜絕責任模糊地帶。安全責任劃不清是安全管理部門最大失職。(3)投入要到位。嚴格落實安全生產法規定,落實主體責任,配齊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在合同中落實安全生產專項費用,定期檢查承包商安全費用投入情況,督促安全投入到位。(4)考核上要嚴格。建立最嚴格的安全生產制度,把安全管理貫穿業務全流程、全過程,把安全環保責任寫進各部門年度目標責任書考核內容,做到項目開發建設與安全工作同布置、同檢查、同評比、同獎懲。賦予紀檢部門監督安全特殊職責,嚴查在安全環保工作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失職瀆職行為,保持安全環保領域的高壓態勢。
面對旭龍水電工程所處復雜的地理環境、社會環境以及地質災害嚴重、安全風險交織等多種不利因素疊加影響,提高運用科學理論思維研判安全形勢、分析安全形勢、解決安全問題的能力,不斷增強安全生產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3”三種思維、三大支柱整體關系結構圖見圖2。(1)強化系統思維,提升安全工作的科學性。水電工程由于涉及系統多、建設周期長,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從時空上看,從截流、壩肩開挖、大壩澆筑等施工過程,安全風險點和管控重點都在不斷變化;從季節變化看,防汛、防地災、防火等安全管控重點又體現了規律性和周期性。因此,要通盤考慮工程特性、所處環境、重大風險及地方關系,把握各個風險點之間的內在聯系,結合工程所處階段、季節特點等,綜合研判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好安全環保管理系統策劃,不斷增強安全生產和生態保護的整體性、系統性和協調性。(2)強化底線思維,提升安全工作的主動性。安全管理人員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保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敬畏之心,以守住重大風險為導向,抓好安全生產關鍵問題,著力推動解決地質災害、重大突發事件等問題,強化安全管理履職盡責。(3)強化創新思維,提升安全工作的精準性。倡導數據文化理念,推進安全工作數字化、精細化,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5G等新技術,通過打造數據資源中心、應用支撐平臺、工程管控平臺、決策指揮平臺,實現數據驅動的自動感知、自動分析、自動預警、智能決策支持的工程管理模式。以“全方位、全過程、可追溯、智能化”為特征,推進智能化安全體系建設,建設安全風險管控數據中心、生態環境監控中心,增強安全環保風險預警信息的準確率和預控措施的針對性。

圖2 “3+3”三種思維、三大支柱整體關系結構圖
積極發揮多元主體的優勢,著力改變過去傳統的項目建設“安全管理過度依賴業主、施工單位被動推著走”的突出問題,推動從安全管理到安全治理轉變,建設“業主主導、設計保障、監理督促、施工落實”的共建共享共治“大安全”格局。(1)積極構建齊抓共管的共建治理模式。加強頂層設計,推進監督體系和保障體系分離,將安全主體責任和監管責任明確劃分開來,成立金沙江公司安全環保監察部和旭龍建管部安全監察處,配強安全環保管理和監察人員,專司監察職能,專職安全管理和監察人員占比超職工總數的10%。發揮設計單位在安全生產上的技術保障作用,提高設計技術供應質量。推行參建單位分管領導和安監部門負責人履職能力考評機制,參建單位安全管理人員必須持證上崗,提升安全監管人員專業化水平。(2)積極構建合作共享的企地協調機制。旭龍電站位于界河上,主要涉及云南省德欽縣、四川省得榮縣,分層分類與省州縣地方應急管理、公安、消防等相關部門建立常態化聯絡機制。堅持主動溝通、主動協調,緊密依靠各級地方政府,積極落實各項安全涉穩措施,構建地企聯動、互利共贏的新局面。發揮好黨組織在安全治理上的作用,通過黨組織為紐帶,將參建各方、地方相關部門黨組織聯系起來,結合黨建品牌創建和黨團活動,推動黨建群團工作與安全生產工作融合促進。(3)積極構建風險共治的綜合治理機制。堅持甲乙方各負其責,充分發揮各自專業優勢,實現業主和參建方資源優勢互補。對每一個開工的項目,制定一套內容詳盡的“工程管理安全策劃方案”,制定出專門的安全實施目標和具體措施。加強安全監管隊伍建設,健全監管網絡,完善考核辦法,讓安全員隊伍強起來,發揮對違章行為的震懾“利劍”作用。
科技創新在推進安全智能化管理、危險源分級管控、分析從業人員安全行為、預測預判風險等方面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是體現“與時俱進、實現更高質量本質安全”的重要支撐。安全工作要主動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加大安全科技創新,不斷提高安全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水平。(1)大力實施安全生產標準化。按照“要素完備、自主運行、動態達標、持續改進”的思路,持續推進“安全·環水保·文明施工”標準化建設,現場臨建設施、安全標牌全部實現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布置。以“安全環保智慧化、文明施工市政化”為抓手,實現現場安全管理、操作行為、設備設施和作業環境的標準化。(2)大力實施安全管理智慧化。加快工區5G基礎設施和大數據中心建設,以信息的互聯互通為支撐,打造標準化、現代化、專業化的“智慧工地”,實現整個工區人、機、物、環的實時在線監控預警。建設工區遠程監控系統,實現遠程實時監控現場狀況。探索安全行為和安全環境數據模型研究,挖掘安全數據周期性、關聯性特征分析與運用,提升對不安全行為和突發事件的預警預測能力。推進智能工區建設,推行智能化工區封閉管理,實時掌握工區內人員、車輛進出情況,提高安全信息管理的效率。推進工區智能管控系統建設和安全管理 APP開發建設,讓安全管理數字化、可追溯。(3)大力實施安全教育法治化。法治是安全生產管理的重要保障,加強以法治文化為核心的安全文化建設,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普法教育,提高安全生產法治化水平。抓住關鍵少數,針對性開展安全法定職責教育培訓,讓每一名管理人員知法守法、依法辦事。組織開展“事故警示日”“安全生產月”“安康杯”和技能競賽等主題活動,打造具有金沙江特色的安全文化體系。(4)大力實施安全培訓常態化。改變過去傳統說教的安全培訓,積極運用虛擬現實技術等新技術,創新開展體驗式、沉浸式、互動式的安全培訓,建設旭龍電站安全培訓體驗館,模擬各類安全事故,通過身臨其境的體驗方式,加強對安全事故危害的認識,增強現場人員的安全意識,探索建立基于個體行為的安全信用體系。
制度機制是管根本管長遠的。建設具有時代特征、國能特色的本質安全共同體,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健全運行機制、完善制度體系、確保常態長效。(1)不斷推進理念思路創新。樹立合作、互通、共享理念,注重合作,在業主的主導下,指導各參建單位樹立“大團隊、大黨建、大合作”精神[4],加強協同配合,形成安全生產工作的合力;注重互通,以開放心態,主動走出去,加強與三省區相關地方政府的信息溝通和協同,實現應急信息、應急資源共享;注重共享,以互利共贏思維整合參建各方資源力量,實現優勢互補、各方共贏。大力倡導“精、準、細、嚴”的要求,精心設計工程建設中的安全管理流程,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2)不斷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實施安全管理制度分級體系建設,加快相關制度建設;創新風險預警機制,建立研判、預警、防范風險苗頭和隱患先兆的機制,確保責任清、措施明、管得住、管得好;創新協調聯動機制,在健全區域聯動、部門協作機制的同時,結合工程重大風險,建立與地災治理研究機構、安全生產研究機構等社會力量合作機制,善于運用外部專業力量,把各種資源、力量、手段統籌起來,做強安全生產“外腦”。(3)不斷推進方法手段創新。改變過去單一的以罰款、約談為主的懲戒式手段,堅持剛性與柔性并舉、他律與自律統一,將心理疏導、體驗式安全教育作為改善心理狀態、促進人本安全的重要手段。加強安全預防、風險警示等教育,開展安全防護、操作、避險和施救技能訓練,培塑安全發展理念,使事前想安全、事中抓安全、事后評安全成為共識。(4)不斷推進考核機制完善。將安全環保工作考核與個人績效考評結合,建立健全基于個人安全績效的安全環??己霜剳腕w系。堅持“四鐵”精神,嚴查、嚴反、嚴懲“三違”行為,把反違章管理績效納入月度、年度經營績效的考核。建立季度安全環??冃И?,逐步提高生產崗位安全績效工資在月工資中的比重,堅持正向激勵和反向約束相結合,實現獎優罰劣。嚴查安全環保工作中失職瀆職行為,用問責助推落實,用落實確保安全。
運用“三邊模型”[5],對安全體系、安全制度、安全科技三者之間關系進行剖析。根據“三邊模型”,當三邊相等時,三角形面積最大,安全性最高,安全管理工作效果最好。安全管理體系三邊模型運用見圖3。因此,體系強安、科技興安、制度保安三大支柱必須協同推進,任何一邊有欠缺都會影響到最終的安全管理效果。作為項目業主單位,必須加強領導,系統統籌,協同推進體系強安、科技興安、制度保安三大支柱建設,提升整個安全體系管控能力和效果最大化。

圖3 安全管理體系三邊模型運用
運用“三邊模型”原理,只要做到安全體系完備、安全制度健全、安全科技領先,就能夠實現對安全風險可控在控。貫徹“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理念,以“體系強安、科技興安、制度保安”為抓手,加快建立金沙江旭龍水電站工程本質安全共同體,能夠實現更高標準、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本質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