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春來
【摘? 要】在“雙減”政策導向下,數學教師應深入分析小學生在作業方面所面臨的壓力,本著減負增效的戰略導向,就具體的作業設計進行優化調整,從而充分彰顯“雙減”的思想內涵,讓學生以輕松高效的狀態實現對作業的深化探索。本文主要分析“雙減”政策的內涵以及給數學作業帶來的新啟示,然后闡述數學作業設計的現狀,并遵循“雙減”政策的指導,從作業的控量、創新以及家校協同等多個方面展開探究。
【關鍵詞】“雙減”;小學;數學作業;設計
“雙減”是重要的戰略方針,它的提出讓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面臨著全新的改革與發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需順應“雙減”的發展趨勢,從作業角度出發遵循減負增效的原則和導向,對作業的設計進行有效調整,減輕學生在作業方面的負擔與壓力,促使其保持健康的心理品格,實現智育與心育之間的深度融合,從而讓學生既能夠掌握一定文化知識,形成良好的智力水平,也能夠實現身心層面的健康成長,綜合素質有效提升。
一、“雙減”的內涵以及對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新啟示
“雙減”主要圍繞課后作業以及課外輔導兩個方面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減輕學生在這兩個方面所呈現的心理負擔和壓力,讓學生能夠以快樂、輕松的姿態完成學習,既能夠促使其形成一定的文化素養,也能夠保證其在心理成長方面更加健康。在“雙減”政策提出之后,很多的教育學者對這一政策進行了深入剖析和研究,并主張在該政策指導下,教師需全面進行減負高效的戰略,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要加強這一政策的運用。數學是小學階段具有一定難度和挑戰性的學科,在作業設計時,教師需深入分析“雙減”政策所帶來的全新啟示,了解當下作業設計的不規范表現,然后以減負為前提、以高效為目標,就作業設計進行重新優化,進而讓學生能夠在作業拓展和深入探索中加強對數學內容和相關規律的鞏固與掌握,保證整體的數學施教更具有成效,突出整體的品質。依托“雙減”政策合理設計數學作業,既能夠讓學生找回童心擁有快樂童年,也能夠促使其在認真對待數學作業并參與實踐的過程中,促進興趣的發展以及能力的培養,這對構建健康和諧的教育環境具有積極影響。
二、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現狀分析
作業作為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模塊,所呈現的功能是多元的,不但能夠支撐學生形成扎實的數學知識基礎,而且能促使學生建立起良好的應用技能水平,進而學會使用數學,發展數學素養。縱觀當前的作業設計可以發現,教師的思想觀念以及在作業設計的舉措方面并不規范。首先,作業量多,表現出較強的重復性是當前的主要問題。學生面對高復雜高負荷的作業任務時,會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長期下去還會對數學作業的拓展訓練形成一定的排斥情緒。其次,在作業的方法方面缺乏一定創新,單純圍繞基礎知識設計書面作業,引領學生機械性訓練,導致學生的數學思維受到一定局限,同時也限制了學生數學自主學習和實踐應用能力的提升。不僅如此,在學生作業完成習慣養成與教育方面也明顯缺失。最后,在作業設計與實踐領域,教師未能認識到家庭教育所具有的干預和導向作用,忽略了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對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以及所形成的作業實踐基礎缺少正確的認知和全面的了解。
三、“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路徑
(一)控量減負,促進身心健康
作業負擔重、負荷高,會導致學生出現負面的心理情緒,甚至會給其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危害。所以,教師需遵循“雙減”指導,從控量的角度出發進行優化設計,從而達到理想的減負效果。
1.控制數量
在作業數量上,教師需做好合理的干預與控制。為實現數學作業量的規范調整,教師首先要全面調研,了解學生在數學領域的學習基礎以及作業的完成能力建設情況。然后根據課程目標以及學生的實踐訓練要求,對作業數量進行科學設計。通過作業數量的有效控制,能夠減少學生在作業方面的時間投入,讓其在放學之后擁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參與戶外體育鍛煉和其他的游戲活動,從而使學生的緊張心理和負面情緒得以調整和舒緩,讓其擁有更加健康的身體素質和優良的心理品質,更好地應對今后更復雜、更豐富的學習任務。
2.控制難度
在數學作業布置時,教師需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對難度進行有效調整,進而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作業學習環境,并充分發揮課堂上所掌握的自身技能,有效解決相關的作業問題。學生在作業學習和探索過程中,會逐漸對數學這門課程的學習產生自信,從而提高綜合的學習和實踐能力。為保證作業難度更加合理,教師需全面掌握學情信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作業,進而充分發揮作業所具有的鞏固提升效果,也能夠讓學生在參與中找到學習自信。
3.控制重復
在“雙減”政策引領下為保證作業設計更加合理且滿足減負增效的發展目標,教師需有效地控制作業內容的重復性。針對教材中的相關知識和定理設計專題性作業,將作業類型進行多元設計。同時,也要保證作業訓練具有一定的針對性,減少重復類題型的設計,這樣既能讓學生在作業訓練時所掌握的知識和學習能力更加突出,也能夠提高學生整體的作業成效,避免作業拓展訓練的無用功。
(二)創新增效,提高作業品質
教師需明確“雙減”政策所提出的重要指示,從減負增效的目標出發就作業的形式進行多元優化與創新,進而吸引學生的目光,讓其對完成作業產生興趣,提高整體的參與熱情,以保證作業完成更加高效且
優質。
1.滲透文化,升華主題
數學作為一門歷史發展比較優秀的學科,其所蘊含的文化底蘊十分豐富。在設計數學作業時,為啟迪學生形成正確的文化觀,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教師需深入挖掘和有效滲透具有經典性的數學文化,然后在此基礎上就作業內容進行有效設計。有效的作業設計可以引領學生在作業學習和探索時,掌握更全面的數學文化底蘊,促使其在今后面對數學學習任務時,保持積極向上的學習觀念,并根據自身所掌握的數學文化和知識要素,對相關數學主題展開深入探索,從而充分弘揚與傳承優秀數學家身上所具有的科研精神和探究品質。以“圓柱和圓錐”為例,在作業布置時,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渠道有效搜集相關文化素材,如將阿基米德研究成果進行資源整合,并以此為背景合理地設計數學作業,引領學生思考圓柱和圓錐的表面積和體積計算公式,進而支撐學生形成良好的解題思維,提高作業的實踐探究素養,以及對文化的深度解讀能力。
2.融入生活,提升溫度
教師在踐行“雙減”政策優化設計數學作業時,需明確學科本身在生活方面的特征表現,本著融入生活的原則有效搜集更具直觀性和真實性的素材。教師可以此為基準創設作業情景,引領學生結合生活體驗以及積累的豐富常識,就相關的作業問題和任務進行深入探索與分析,進而讓學生在有效鞏固數學知識、形成良好應用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獨立生活能力。
例如,在組織學生學習“組合圖形的面積”時,教師可以布置生活化作業,引領學生就校園中的花壇進行建模處理,然后利用一定的工具測量各邊長,并根據自身所掌握的面積公式進行深入探索。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可以以強化其數學思維與解題能力。教師也可以生活實際就相遇問題、工程問題等進行作業設計,引領學生結合數學思想和解題思路進行深入剖析。
3.實操作業,強化技能
相較于傳統的書面作業,實操類型的作業更符合“雙減”的政策要求,也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其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掌握相關數學規律,進一步增強學生在作業拓展訓練方面的綜合能力。
例如,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材中,“軸對稱圖形”是重要的知識點,在圍繞這一內容設計數學作業時,教師需遵循減負增效的指導原則,對作業形式進行優化創設。教師加強實操類作業布置,可以引領學生根據自身所掌握的軸對稱圖形相關知識以及理解的圖形特征,利用所具備的繪畫技能和擁有的創新靈感自主設計具有一定創意性的軸對稱圖形,從而激活學生的數學審美思維,提高學生在數學領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
教師也可以引領學生根據自身在“正方體與長方體”這一模塊中所掌握的基礎知識以及所形成的幾何思維,進行模型的自主構建與創設。學生通過生活素材的支撐,有效發揮正方體和長方體的幾何功能優勢,可以構建充滿個性和創意的機器人模型。學生在作業探索中,能夠實現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鍛煉與培養。
4.突出探究,提高深度
在“雙減”政策引領下,教師需改變以往題海戰術的思維模式,要充分發揮作業本身所具有的探究價值,引領學生根據自身所掌握的數學知識以及所理解的解題技能參與到探究活動中。在布置探究類作業時,教師需結合課程內容確定作業實踐的主題,然后做好全面的準備工作,如對學生進行適當分組,引領其通過小組綜合探究的方式,對相關主題進行深入剖析,通過實踐總結、經驗歸納和整理相關的作業成果。
以“數據的收集與統計”為例,教師可以設計探究類實踐性作業任務,引導學生圍繞水資源的浪費這一主題開展生活實踐調研,通過數據搜集和整理了解水資源的浪費情況,然后借助條形統計圖進行模型構建,最后分析和判斷數據的發展趨勢。
(三)家校聯動,做好跟蹤輔導
在數學作業布置時,教師為全面踐行“雙減”政策,需增強家校之間的深入協同與高效聯動。通過與家長深入溝通,將正確的育人和指導方法有效滲透給家長,以便其能夠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功能。在學生自主完成家庭作業時,有效配合教師完成對學生作業實踐表現的監督與反饋,以便教師能夠掌握更具體的學情信息,在此基礎上給予學生一定的輔導和幫助。同時,教師也能夠靈活調整作業的設計內容和形式,對具體的作業時長、難度等進行有效控制。為實現家校深入協同,教師可以為家長提供作業完成記錄表,從而讓家長更好地監督和指導。在表格中需就日期作業記錄、完成起止時間、總共用時以及存在的困惑和挑戰等各個方面進行設計,然后引領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學生的作業完成綜合表現和實踐成果進行記錄。教師通過家校之間的深入溝通,分析當前在作業布置上的不良表現,然后不斷地進行調整和改進。
綜上所述,作業在促進小學生數學知識鞏固提升、夯實學習基礎、提高整體學習能力方面具有的支撐作用尤為突出。在“雙減”政策引領下,教師需深入分析當下數學作業設計的不良表現,以減負增效為目標,探索新的設計思路和方法,從而確保所構建的作業體系更加新穎,彰顯出獨特的教學魅力,讓學生在面對數學作業時能產生興趣、提高動力,并自主而高效地完成探索。
【參考文獻】
[1]郝建軍.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數學單元作業設計方法[J].試題與研究,2021(36):63-64.
[2]陳岳婷,陳振華.“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初步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1(3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