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瑤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服務保障中心,河北 保定 810001 )
課題研究背景
地處世界第三極的青海,被譽為“三江之源、中華水塔”,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生態文明建設是青海省發展的首要任務。青海地處中國內陸,屬于欠發達地區,但該地區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所以,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筑牢祖國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是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的重要優勢,探索研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成為保護生態環境、促進民生發展的重要手段。
景觀花海是一種由大面積開花草木或低矮灌木組成的自然景觀或園林景觀。遠望如海浪起伏,景觀構成純粹,置身其中令人沉醉,故名花海。青海地區草原常見由狼毒、羊羔花等花草構成的天然花海,我國人工花海最早源于糧油作物用花,如:江西婺源油菜花海、門源縣百里油菜花海。花海旅游也稱花卉旅游,是以觀花為主要目的的旅游。青海省域面積大、氣候多樣、物種豐富,不同的季節、地區,有不同的花卉競相或次第開放,隨著生態旅游的快速發展,花海旅游成為熱門。花海景觀越來越成為生態旅游體驗流行趨勢,通過吸引旅游客群,帶動鄉村經濟發展。花海景觀的觀賞性、多樣性、親和性、文化性,可以對接婚慶、養生、親子、文創、游樂、露營、民宿、餐飲、會務、培訓等眾多服務功能,甚至形成花海綜合體,并有連鎖經營的可能,因此花海旅游有巨大的發展前景。隨著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升級,花海景觀的吸引與拉動作用也逐漸薄弱,甚至不少地區出現田間管理差、旅游環境粗放、土地資源浪費的問題,僅靠單一的景觀花海無法形成競爭優勢,各地不同主題、不同形式的花海景觀,出于節約成本、簡化方案、急于回收成本等各種各樣的原因,有些項目并未很好地執行實施方案,最終導致特色不突出、競爭力不強、知名度不高。由此可見,以花海景觀為主的園區、村莊和區域需要轉變傳統觀念,對花海景觀進行深化景觀價值改造。
原生態是最好的景觀,依托自然地形、地勢地貌,體現鄉土風貌和地表特征,做到順應氣候、就地取材。根據藥用花卉植物生長環境需求,結合地形的高低、大小、比例、尺度、地質結構等方面的改造出不同的地表特征,為花海景觀提供種植基礎。分類設計場景,地平范圍為花海中相對平坦、適宜人活動的空間,底面范圍越大,活動空間也越大,視野也越開闊。斜坡相當于墻的功能,同時承擔著花海的景觀展示作用。坡度適宜的斜坡還能作為花海中游憩體驗的重要空間,斜坡越陡,空間輪廓越明顯。地形天際線代表地形可視高度與天空之間的邊緣,也是花海景觀中的一個重要元素。以上三個因素在谷地花海中同時起作用,花谷中谷底面積、坡度以及天際線三個可變因素和游客視線之間的聯系最為密切,當它們的比例超過視平線45°的時候,游客視域達到完全封閉,小于18°時其封閉感喪失。在具體設計中,控制這三個因素的變化,能達到非常顯著的效果。坡地可以作為花海內的展示空間,并加載一些游玩體驗項目,合理布設游線。通過植物配置、設計小景、增加情境等方式,深化景觀價值,豐富藥用花卉在景觀中的應用,提升花海景觀的吸引力、競爭力。
2.3.1 紅景天
紅景天為景天科(Crassulaceae)紅景天屬(Rhodiola)植物,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植物,莖葉嫩綠,花、根、莖的浸液呈紅色而得名。中國分布有73種,以云南、四川及青藏高原種類居多。大花紅景天別名寬瓣紅景天、寬葉紅景天,是紅景天培育較為優良的品種之一。紅景天生長在2800-5600m的高山溝坡、草地、灌叢、高山礫石灘及石縫中。其含有豐富的紅景天甙、紅景天素、酪醇、二本甲基硫氫吡啶、草質素、巖石菜素黃酮、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還含有機體所必需的17種氨基酸,被譽為“高原人參”。
2.3.1.1 紅景天植物學形態
紅景天為多年生草本植物。不育枝直立,葉片呈倒卵圓形,花基多數,直立或呈扇形,多數為紅色。葉片有假柄,橢圓狀長圓形或近圓形,全緣,波狀或有園齒。傘房狀花序,多花,有苞片。種子倒卵形,兩端有翅。根莖呈圓柱形,粗短,略彎曲。表面棕色或褐色,粗糙有皺,花莖基部被三角形或卵形膜質鱗片,主根呈圓柱形,粗短,長約20cm.側根長10-30cm,斷面橙紅色或紫紅色,有時具裂隙。
2.3.2 龍膽
龍膽屬(Gentiana) 龍膽是中國三大名花之一。我國龍膽有247種,全國各地普遍生長。龍膽屬植物花卉有藍、紫、黃、紅多種顏色,可用于景觀花海設計中。龍膽作為藥用植物由來已久,現代藥理研究證明,具有保肝、利膽、健胃、降壓、抗炎、抗過敏、抗病原體、增強免疫功能以及對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影響等多種藥理作用。龍膽屬植物最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是龍膽苦苷,此外其含有環烯醚萜類、黃酮類、三萜類、氨基酸類、單帖生物堿類及龍膽三糖等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殺菌、抗真菌、解熱及降壓等藥理作用。青海是我國龍膽屬植物產地之一,其中地道中藥秦艽享譽海外,歷史悠久。青海分布的龍膽屬植物絕大多數被當地中、藏、蒙醫廣泛使用,據統計有31種1變種。
2.3.2.1 龍膽屬Gentiana L.植物形態特征
龍膽是一、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很多種類生在終年積雪地帶,在短短的化雪期間開花結實。為了適應高山嚴酷地氣候,龍膽花體型大都矮小,稀為小灌木狀,莖直立或斜升,單葉,稀為復葉,對生,少有互生或輪生。全緣,基部合生,筒狀抱莖或為一橫線所聯結,通常無柄、無托葉。花序一般為聚傘花序或復聚傘花序,花冠淺裂,稀深裂,其漏斗狀花朵往往比莖長好幾倍。
2.3.3 綠絨蒿
綠絨蒿屬(Meconopsis) 綠絨蒿是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一種產西歐,其余48種均分布于我國喜馬拉雅地區,但最原始種在華中地區。我國有38種,集中分布于西南部,其中僅云南就占17種,多集中分布于滇西北海拔3000-5000m的雪山草甸,高山灌叢、流石灘,少數種類在滇中、滇東北的亞高山地帶。西北祁連山區也有分布。為著名的觀賞植物,有些種類可入藥治病青海地區分布有全緣葉綠絨蒿M.integrifolia(Maxim)Franch.,五脈綠絨蒿M.quintap inervia,多刺綠絨蒿M. horridula等,其中全緣葉綠絨蒿、總狀綠絨蒿花大,色彩艷麗。綠絨蒿屬植物多分布在海拔3000-5 500m的高山草甸、灌叢或流石灘上,用根莖或種子繁殖。國外曾引種過五脈綠絨蒿(M.quintap inervia)、棠葉山綠絨蒿(M.zoardii)等多種綠絨蒿植物。
2.3.3.1 綠絨蒿植物形態特征
綠絨蒿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肥厚而延長成蘿卜狀。株高7-150cm不等。種類不同,花型各異。姿態亦殊。有的自基部蓮座狀的葉叢中抽出花梃。一叢數梃,每梃獨挺一朵,有的莖上著花。一莖數花,成一總狀圓錐花序。花瓣有多達10瓣成重瓣類型,花色有藍、紫藍、白、黃等色。不少種類,其植體具有柔長的絨毛,因而獲得了“綠絨蒿”這個雅號。綠絨蒿是著名的高山花卉,也是云南八大名花之一。綠絨蒿不僅花色艷麗,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有的種類還可入藥。如全緣綠絨蒿在青海東南部也有分布。它生于海拔2700-5100m的草坡或林下。全株均可入藥,有清熱止咳功效。葉可治胃中反酸,花可退熱催吐、消炎、治跌打骨折。五脈綠絨蒿,又名毛葉兔耳風,藏名歐擺完保,分布于青海南部,西藏等地,生于高山山坡草地或多石礫處。6-8月采其花、果實或全草,除去毛刺,洗凈曬干作藥,具清熱、鎮咳、平喘作用。主治肺炎,咳嗽、婦女白帶,痛經。藏醫則用其治肝炎、肺炎、膽囊炎、肺結核、胃潰瘍等癥。綠絨蒿花或果配麻黃根、天仙子煎湯服,可治哮喘。若配火把果根、香蒿、火絨草煎湯服,可治腸炎及久瀉,若配莨菪葉煎湯,可治膽絞痛。
門源的油菜花氣勢壯觀,北依祁連山,西起永安城,東到玉隆灘,南鄰大坂山,綿延上百公里,2021年,油菜花總種植面積達到60萬畝。景區涵蓋作物種植區、核心觀景區兩大模塊,其中規模化種植區域設置順應基地內路網流向,將作物種植區與G338國道、扁門高速、蘭新鐵路相契合,暗合青海省“公路旅游”優勢發展戰略。總平面東西寬約9公里,南北長約20公里,結合縱向空間規劃,將作物、山脈與青山通過強烈的色彩對比糅合成為一幅截然不同于南方園林的壯麗畫卷。
核心景觀區中設置了三大主觀景臺,分別為園山觀景臺、達板山觀景臺、鴛鴦花海觀景臺,分別針對不同的景觀特征進行營造,增加了景觀的豐富程度;同時鼓勵當地村民憑借自家景觀資源構建人景平臺,在園林設計的末端著力,增強游客與景觀的互動。
設計將圍繞三個主觀景臺的村莊作為景觀入口,按植物需水量的遞減順序有序排列各區之間布局關系,分為青藏高原疏林和林緣草地生境、1-2a生草本植物臺地栽植床生境、礫質荒漠生境。
水生景觀區 將大通河濕地周邊村莊靜水灣區設計成水生生境區域,展示水生、濕生植物構成的植物自然景觀。群落植物蓋度50%-60%。利用植物的觀賞特性強調做好水平與豎直線條的組合。較深水域(0.3-lm)植物主要有菖蒲(Acorus calamus L)、水燭(Typha angustifolia L)、寬葉香蒲(Typha latifolia L.)。近岸淺水沼澤區主要包括喜鹽鳶尾(Iris halophila Pall.)、馬藺(Iris lactea vat.rhinensis Koidz)等。
村莊周邊景觀區:可在村莊四旁樹栽植藥用胡楊 (Populus euphratica 0liv.)、 山 楂 (Crataegus pinnatifida BgB)、沙棗(Elaeagnus angustifolia L.)、桃(PnUntl5 persica Batsch.)等植物,喬木間距保持在2.5-10ITI之間,通過噴、滴灌的方式為小灌木和多年生草本補充水分。
疏林和林緣草地:伴觀景木棧道周邊,群落植物蓋度控制在70%-80%之間。采用小灌一草本的方式。木棧道兩側搭配灌木如沙棗灌木、檉柳,再運用多年生草本大面積種植形成花境。可選用喜鹽鳶尾(Iris halophila Pall.)并添加采自周邊的置石與環境融為一體烘托荒漠林緣草地和平原疏林的景觀。
荒漠生境區:該區域沙石居多,土壤有機質含量低。以灌木和為主,伴有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植物蓋度控制在40%-50%之間。可采用藥用觀果植物:新疆枸杞 (Lycium dasystemum Pojark.)、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等,草本植物科選用唐古特雪蓮(Saussurea tangutica Maxim.)。依據開花和結果的時序進行合理的排列組合和空間布局采用成片自然式栽植。
根據青海生態立省的要求,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成為探索綠色發展的重要途徑。景觀花海作為一種生態旅游產品,成為人民日常生活游玩觀賞、放松身心的選擇之一。景觀花海通過不同配置的花草灌木呈現出不同的景觀效果,應用在鄉村旅游中已十分普及。通過對藥用花卉調查研究可以對高海拔地區今后生態體驗規劃、藥用花卉應用及景觀建設具有極強的借鑒意義。同時高海拔藥用花卉是在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環境氣候下形成的植物類型,多年引種經驗表明,高海拔藥用花卉在海拔1500-2000m地區可以用種子進行大量繁殖,我國高海拔藥用花卉是育種和開發花卉品種的重要種質資源,可以為藥物應用提供廣泛前景。高海拔地區各種藥用花卉植物的艷麗多姿對世界園林的發展也起著重要作用。此外,高海拔花卉由于特殊的生長環境使其體內積累了豐富的藥理學有效成分、各種多糖和蛋白質,對人類治愈疾病,保健身體起到良好的作用。高海拔藥用花卉在改善鄉村環境,豐富花海景觀,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都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利用分子生物技術和遺傳育種進一步對高海拔藥用花卉進行深入研究,例如種質資源本底調查、引種馴化、基因改良、栽培生產及加工利用技術等,進一步發揮景觀花海中藥用植物的價值,拓展產業鏈條,對農民增收、生態宜居、鄉村振興、綠色發展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