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轉琴
(甘肅省靜寧縣古城鎮人民政府,甘肅 平涼 743400)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現代農業園區的建設越來越多,基于其合理的設計,不僅使人們觀察到農業景觀的變化,同時也為觀眾栩栩如生地展現了不同的生產場景。在農業園區景觀設計中,景觀設計可以不斷地推廣農業科技和示范重點領域,實現農業園區的現代化發展目標,推動農業園區的發展。因此,良好的景觀設計,既有利于實現現代農業園區的各項科技功能和園區的多種風格,同時也有利于展現農業園區的文化底蘊。
農業園區屬于農業發展模式,是在農業轉型進程中的大膽創新。與其他景觀相比,農業園區景觀減少了人為痕跡,與自然環境有效融合,更加強調了景觀的自然和諧。得益于現代農業園區景觀設計,進一步提升了農業園區的獨特魅力,具有很強的美感特性。由于現代農業園區與農業生產息息相關,許多園區強調農業的生產力。在農業園區的美化過程中,得益于農業設施與科技的發展,還實現了現代農業景觀的經濟價值。很多現代農業園區景觀的主題是農業,必然會將生產技術融入景觀設計,以此來打造現代化的智慧農業、科技農業,實現了農業園區景觀的創新的同時也明確了農業園區的發展方向。
現代農業園區景觀設計需要考慮土地成本、造景費用以及景觀的維護成本。農業園區屬于農業發展范疇,一般園區投資規模較大,但投資回收期較長,項目在短期內難以盈利。由于一些園區項目對農業造景投入較少,而以休閑旅游為主的園區較多,通過短期的造景吸引游客,不能體現出農業景觀的獨特價值。此外,農業園區造景一旦成本超標,資金就可能出現問題。如果后期維護的投入不足,景觀就會失去原有的形態。因此,在設計中,應遵循經濟、實用的原則,考慮開發成本和后期維護成本,最大化農業園區造景的經濟效益。在園林造景中,應綜合利用農業生產資源,應用農作物造景體現園區的主要特色。景觀可以提供多種形式的農產品,豐富多樣的景觀也可以滿足游客的需求,讓觀賞的游客感受到園區旅游內容。在造景中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將農作物與造景有效結合,進一步凸顯園區開發的獨特價值。
現代農業園區景觀設計受到資源和區域位置等因素的影響,同時,不同農業園區的景觀差異很大。從生態學角度看,由于地域環境差異,園區需要根據氣候、地勢等形成不同的景觀。大多數農業園區位于郊區,景觀設計要充分考慮環境因素、交通便利度等。為避免景觀設計千篇一律,可以從環境資源入手,突出農業景觀的獨特之處,合理地利用資源,按照審美原則再現景觀的自然之美,確保園林景觀與生態環境有效結合。農業園區的景觀設計應合理選擇植物,結合地域文化,突出當地的特色。由于農業園區的性質和發展方向不同,園區的綠化也不能按照統一性原則開發,而應與區域農業發展相協調。
農業園區景觀設計應是多層次的,因此,造景設計需要符合多層次的原則,在設計中把握植物的多樣性,合理選擇植物的形狀及顏色。通過科學造景,進一步強調景觀的自然美。園林設計應以地方特色為重點,運用多種造景方式,將地方農作物轉化為觀賞性景觀。利用獨特的元素,營造出獨特的藝術氛圍和視覺感觀。在農業園區園林造景中,需要了解景觀小品、巖石、構筑物等景觀的特點。基于農業園區景觀的實現,增強園林的系統性文化。利用作物的季節性特點和開花期等,營造多變的農業景觀。基于形態豐富的景觀的不同特點,農作物在不同季節的規律生長,給觀眾帶來視覺沖擊,也直觀地表現出農作物蓬勃的生命力。堅持多樣性與藝術性相結合,了解當地特色文化,巧妙運用景觀設計,以此來體現不同的文化。有效匹配作物的顏色、形狀,可以融合灌木、樹木等,豐富景觀的立體效果。
現代農業園區景觀系統由相關的要素組成。要素作為基本的單元,是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中必須考慮的。農業園區景觀要素沒有明確的標準,但是對于造景元素,一般分為具象元素和抽象元素。具象元素大多采用人們所熟悉的物象原型,表現真實狀態中的精神內涵,大致可分為自然和人工元素。例如,植物、樓閣和水等常見的元素就包含在具象元素中。抽象元素包括“點”“線”“面”,它們各自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抽象元素可以在農業園林景觀設計中找到具象的原型,并進行理性化的設計。基于平面構成的形式,例如群化和重復與景觀設計的結合,擴展園林景觀的設計思路,并賦予現代農業園林景觀設計獨特的意義。元素需要兼具生產功能和景觀功能,園區的準景觀元素不是園區的強制性部分,景觀元素的應用可以滿足游客的需要并進一步豐富農業園區景觀。
設計專業性不足是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通病。當前農業園區建設存在諸多問題,對于園林綠化重視程度不夠,景觀設計體系不完善,設計內容忽略了農業園區的特色等導致缺乏獨特的景觀,普遍未體現出園區建設的獨特魅力。由于現代農業園區園林景觀設計是系統性工程,所以必須將農業園區發展、環境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但當前的景觀設計與其他內容聯系甚少,使景觀設計陷入被動局面,加劇了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與設計的矛盾,影響了整個現代農業園區的景觀體現。
現代農業園區景觀需要匹配區域的自然環境。但是,在目前農業園區的建設中,一些景觀設計對當地的環境造成了破壞。一些自然景觀,在農業園區園林景觀設計中缺乏整體性規劃,導致出現破壞區域原生態環境的問題,影響了農業園區的可持續發展[1]。
在現代農業園區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需要結合水系統,培育多種水草,并且需要符合農業特點,平衡當地的生態環境。在生態景觀設計中,農藥化肥對整體環境有一定的影響,需要重視環境保護。堅持生態環境保護理念,為了促進現代農業園區生態環境的發展,將大量的綠色植物納入其中。因此,現代農業園區的主題是農作物,應種植適應不同季節的植物。農田設計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實現農業科學與當地農業的完美結合,提高園區環境的整體協調性。在污染防治方面,可以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打造安全農業產業基地,強化設施管理制度,營造自然環境清潔的現狀,并實現污染物零排放。根據園林的需要,合理地規劃各種功能區,并根據農業園區特點和空間需要,有序地開展設計工作。園區入口處設有接待、餐飲等綜合服務區。科創區與農業科技結合,以現代農業園區特色為基礎,利用信息化技術,實現與外界的溝通,滿足客戶群體的需求,并有效地展示高科技農產品。主體兩側有游樂場供人們游玩和接觸小動物,還有綠色水果供人們采摘。在景觀設計領域,以一般園林為基礎,景觀周圍有花鳥等動物環繞,人們可以駐足觀賞,確保整個農業園區空間被合理地組織起來[2]。
基于各種新技術的出現,科技水平的提高創造出不同于傳統風格的現代農業園區空間,將園林造景與園藝技術結合起來[3]。在園林造景中,路徑規劃是必不可少的。結合農業園區的具體特點,選擇多種植物品種,通過空間組合,增強園區景觀空間的布局規劃,利用合理的裝飾形成更壯觀的視覺效果。不同空間的組合可以營造出不同的效果,不同植物的組合可以帶來豐富的色彩,有助于提升整個農業園區空間的層次感。在造景中使用不同的植物,讓景觀更加寬敞,打造更加智能化的小徑,提高整個景觀的舒適度。根據實際空間綜合運用景觀設計手法,采用不同的園林小徑設計方法,有效提升農業園區空間整體的舒適度。農業科技是現代農業園區景觀設計的主要元素,涵蓋了當地農業發展的技術。農業園區采用農業植物和水生景觀設計,應用先進的技術,實現各類作物的合理展示。建立有效的農作物管控體系,實施綜合管理,完善農業景觀管理工作。在造景方面,種植稀有的中藥材,營造出獨特的園區景觀。在美化方面,通過種植不同季節的農作物,實現了農業生產效益的最大化,也實現了不同的裝飾景觀,給游客帶來獨特的體驗,營造符合當地特色的生態環境。對于景觀設計形式,采用自然園林的設計,在花期非常具有吸引力。對于花卉的造景,通常選擇不同的花卉顏色、種植塊等,并采用不同的造型,與不同開花植物的搭配,營造優美的農業園區環境,進而形成獨特的情景。奇異的植物景觀通常以外來物種為主,每一種作物的設計都需要經過嚴格的把關,引進地方新優品種,促進當地農業不斷發展[4]。
在傳統農業發展上,以生產和旅游為基礎的農業生態模式取得了顯著發展,開創了生產、旅游相結合的模式。目前,農業發展以農作物種植為主,農業園區建設引入了更多具有裝飾價值的作物。引入水生觀賞植物,可以清潔池塘,也是現代農業園區內靚麗的風景線。在農業示范區,農作物的種植與景觀植物相輔相成。常綠灌木具有良好的防護效果,可減少暴雨對作物的損害,減少農業園區的水土流失,促進農業景觀與園藝相結合。由于城市人口增加,越來越多的建筑工程的建設,對人類的生活環境產生了影響。綠化在農業園區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了更好地優化的居住環境,促進優質農業園區的建設,園林美化可以通過公共空間的合理規劃,營造環境更優美的空間,使居民能夠在更好的環境中生活。在進行園林設計時,要根據人們的基本需求,選擇植物的種類。為了更好地滿足農業園區綠地的需求,北方園林需要選擇耐寒植物,南方雨水較多,所以要選擇耐水濕植物。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的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資源,對生態環境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因此,現代農業園區園林設計需要廣泛推廣綠色方式,堅持節能的原則。造景應落實相應的環保政策,并根據情況靈活運用節能技術,使園區景觀設計更加環保。植物應根據實際需求進行維護,以確保環境的安全,提供更清潔的環境。景觀建設中的材料必須具有環保效果,有利于控制設計成本,也符合環保的初衷。材料的回收可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值得現代農業園區景觀設計研究。此外,可以結合園林造景進行設計,應考慮到所創造的景觀空間,促進空間布局的良性互動[5]。
為了推進現代農業園區與景觀設計的融合,必須從造景的實際出發,立足農業園區造景的目的,著眼于植物種植,打造觀光農業主題,結合本地特色文化,營造具有區域特色的農業觀光園。按照功能分區規劃設計,將康養業作為支撐性產業,在產業區種植花卉、蔬菜及瓜果。根據氣候條件以及場地條件,對園區區域進行功能規劃,打造出生態、康養相融合的產業園。讓都市的人們能夠遠離喧囂,享受美好田園生活的安逸。根據產業定位,可以以農業產業為主,開展瓜果蔬菜采摘的體驗活動,對特色文化進行科普教育,提高游客的精神涵養,幫助游客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根據農業園區的規劃,打造全方位、高效果的現代觀光園。在規劃建設中,要考慮到自然氣候因素,并且要貼合自然。讓人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放慢腳步,感受自然的恬淡和美好。農業園區造景的人文氛圍將決定景觀設計的深度,在景觀設計與園藝技術的結合中,應根據區域功能劃分,將特色文化融入其中,滿足游客多樣化的需求[6]。在景觀優化的過程中,需體現當地文化風貌,從當地文化中汲取養分和靈感。在農業園區美化過程中,注意植物與建筑的協調性,使植物的規劃更加多層次,突出獨特的文化氛圍,更好地發揮現代農業園區的積極作用。結合現代農業園區規劃,科學造景,為園林美化創造良好的條件。本著科學設計的原則,在園林美化時,注重保護原生態環境,最大限度地發揮地域特色。從景觀設計的角度保護青山綠水,減少耕地的使用,以此來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園林造景需要統籌兼顧,確保在設計中對相關元素進行綜合設計,提高現代農業園區景觀的整體水平。景觀設計要充分考慮設計元素,以及設計能否保證引入園藝技術。在開展具體工作時,充分完善設計方案,落實方案中的目標、設計和規劃,確保設計的科學性和美觀性。此外,低碳環保理念在現代社會越來越流行,環保已成為發展的趨勢,使用節能環保材料可以增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運用園林技術,實施現代農業園區體系建設。將園藝技術與環境學科相結合,以構建園林植物澆水、降塵、降溫等景觀養護系統。園藝與景觀設計的融合,需要從人文與自然景觀的協調發展角度思考,從現代農業園區的角度開展景觀設計。利用園林技術創造人文景觀的環境,為人文景觀增添氣氛,使人文與自然景觀相得益彰[7]。
在現代農業園區景觀設計中,要深入分析現代農業園區景觀與城市園林景觀的差異,設計出符合農業實際情況的景觀。城市園林的主要功能是裝飾,現代農業園區景觀也有審美要求。在景觀功能的設計中,需要滿足人們舒適的需求,還應具備環境保護、文化傳承等功能。同時還要系統地考慮自然生態環境,以適應園林環境。景觀與環境的結合要遵循自然發展規律,提供舒適宜人、空氣清新的場所,以滿足現代農業園區發展的多樣化需求。農業園區建設是系統性工程,因此園林的造景還應從農業的總體角度考慮。通過在園區中增加人工景觀,實現園區不同子區域的連接和過渡。將自然元素融入人文景觀,使農業園區整體如詩如畫。在設計中,堅持文化主題與園林分區功能的連貫性,發揮人文景觀的功能,實現現代農業園區景觀文化層面、功能層面的有機統一[8]。
在農業園區園林景觀設計中,綠化是關鍵的元素,對農業園區的效果有重要的影響。在植被特征和生態特征的影響下,不同地區的植被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在設計景觀植被時,需要分析該地區的地質和氣候環境,研究植被的生長條件,因地制宜地合理選擇植物,確保整體園區的設計效果更加和諧。在完成植被選擇后,應注意控制植被的層次差異,以確保環境的整體協調性。基于豐富造景的環境效果,選擇適合當地環境的花草裝飾。考慮到園林景觀的適用性,在選擇植被時,還需要根據水源、土壤和氣候等特點,實現景觀裝飾性的統一[9-10]。
綜上所述,農業園區已成為農業轉型的重要領域。農業園區園林景觀設計直接影響著農業園區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園林的造景必須滿足經濟和審美要求,保證設計的景觀滿足審美需求,充分發揮景觀的經濟作用,讓游客感受到現代農業園區的獨特魅力,并體驗新時代農業科技進步。因此,現代農業園區景觀設計,應結合農業科學技術,實施農業園區創新設計,推動智慧農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