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玲
(武昌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為我國居民越來越受歡迎的活動,盡管受到疫情的影響,國內外的旅游活動暫時性地受到了抑制,但是相信疫情過后,旅游經濟會呈現井噴式增長。人們外出旅行消費,從旅行前酒店、門票的預定到旅途中景點的講解、購物等,越來越依賴于電子商務的發展,特別是在農業旅游方面,由于交通設施不發達、互聯網信息獲取等方面存在問題,相關的從業人員是否具有相應的能力和素質去適應人們這種出行方式的轉變十分重要。因此,高校旅游管理的課程應該適應不斷變化的形式,構建相應的電子商務農業旅游課程體系的學科群,讓未來的從業者們具備相應的能力和素質,以利于學生更好地就業,進而助推農旅行業的發展[1]。
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打擊下,我國的旅游業經營慘淡,文化和旅游部的數據顯示,全年國內旅游人數28.79億人次,比上年同期下降52.1%,整個農業旅游市場更是經營慘淡,一片蕭條。但是疫情過后,我國國內的農業旅游業逐步回暖,雖然現在不能出國旅游,但是國內農業旅游業已經全面復蘇,需求旺盛,很多旅游企業采取多樣化、特色化、針對性的營銷,財政部、文旅部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支持農業旅游企業的復工。正因如此,后疫情時代下國內農業旅游業已經逐步回暖[2]。
電子商務農業旅游是以農業旅游景區或旅游農業企業為支撐,以互聯網為媒介,以農業旅游信息數據庫為依托,以電子支付為手段的農業旅游系統經營體系。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電子商務農業旅游發展迅速,攜程、去哪兒、途牛等在線旅游平臺提供給游客直觀有用的農業旅游信息,如旅游圖片、相關景點的視頻,提供網上預約民宿、門票、往返的機票車票等,減少了人員聚集的風險,給消費者提供了極大的便利[3]。與傳統的線下平臺相比,這些線上的平臺具有便利性、快捷性、時效性以及更好的交互性,由于需求的迅速擴大,以及新冠疫情的影響,電子商務農業旅游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1.3.1 平臺的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
我國在線旅游平臺的數量比較多,但是平臺的產品與宣傳大同小異,特色化不明顯,作為一種新的模式,各大平臺仍在硬件上存在著技術上的不足,尤其是一些新起步的平臺,其網站模式往往借助一些成熟的平臺,只是在其基礎上進行稍許修改。因此,出現一些類似的農業旅游網站,導致顧客難以區分,對于這種現象,顧客往往會選擇成熟的在線農業旅游網站品牌,如此一來,一些小網站無人問津,點擊量和在線交易量很低。
1.3.2平臺的入駐商家良莠不齊,缺乏統一管理
商家通過平臺入駐流程進入,平臺并未對商家入駐后進行培訓以及相應的管理,而且線上網站相應的法律法規也不夠健全,一旦消費者出現權利受損情況,很難去維護自己的權利。筆者曾經撥打某些農業旅游網站售后服務電話,有的并未接聽,由此可見平臺對于商家向用戶提供的服務效率的低下,缺乏統一的管理[4]。
1.3.3 平臺的用戶評價信息存疑
用戶評價是消費者獲取產品信息的重要渠道,商家也非常重視,但是目前很多評價不需要消費就可以對農業旅游服務進行評價,有的網站只需要登錄賬戶并綁定手機號就可以操作,這就給很多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機,雇用大量水軍進行刷單,以及可以看到很多產品的評價下面是各式各樣的廣告。這些現象表明,許多農業旅游網站產品提供的用戶評價存在很大的虛假性,會誤導消費者。
1.3.4 網站提供的信息真實性可能存在偏差
農業旅游電子商務網站提供的信息存在偏差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農業旅游產品信息更新不及時,比如說“自由行”或者“跟團游”這類的農業旅游產品中,有很多產品點進去是“已售罄”的字樣,浪費用戶的瀏覽時間;二是線上線下的信息不一致,線上的宣傳產品視頻和照片拍得很漂亮,與實際看到的景點不一致,虛假宣傳嚴重,與游客的旅游期望值嚴重不符合,降低旅游幸福感,增加旅游投訴率[5]。
農業旅游網站平臺發展的瓶頸有些是技術的原因,有些是管理上的原因。要從根本上改善這些現象,就要從源頭抓起,提升農業旅游從業人員的素質,從培養方面入手,積極探索電子商務農業旅游課程體系。
電子商務農業旅游課程體系的建設目標是在培養符合時代潮流、具有扎實旅游業知識體系的農業旅游業專業人才中,增加電子商務在農業旅游行業中應用理念、技術、管理和素養等方面的知識,并通過網絡實踐完善農業旅游專業人才的知識體系,提升其網絡認知和運用的能力。電子商務農業旅游專業人才不僅能夠運用傳統的手段開展營銷活動,而且能夠從思維模式、經營理念、操作模式上整合現有資源,提升營銷和客戶服務的能力;為了減少服務接觸,可以通過人臉識別系統、自助門票系統、APP和小程序的景點語音講解系統實現[6]。因此,要在課程體系中植入智能化、信息化、數字化等內容;疫情剛緩解,農業旅游需求就呈現井噴式增長,我國傳統的農業旅游線路主要以初級的觀光為主,這類旅游產品相似度高、可替代性強、重游率低,難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需求。為了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人才,應當把美學、建筑學、設計學植入到電子商務農業旅游的課程體系中。隨著人們外出旅游度假的次數不斷增加,農業旅游產品的種類也越來越豐富,體驗性的農業旅游產品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這類產品對服務要求是很高的,因此,要培養談吐優雅、舉止端莊、周到細致的專業人才。
為了實現上述的目標,電子商務農業旅游課程體系可以設置五個模塊:專業理論知識模塊、信息化素養模塊、大數據管理模塊、職業素養模塊和網站運營實踐模塊。
2.2.1 專業理論知識模塊
電子商務農業旅游的理論知識模塊主要包括電子商務農業旅游概論、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旅游客戶關系管理。這一模塊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將電子商務的知識與農業旅游業的知識相結合,對電子商務農業旅游形成一個總體的認識。電子商務農業旅游離不開網絡技術的支持,需要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作為支撐,農業旅游從業者需要提升營銷和客戶服務的能力,因此需要將農業旅游與客戶關系管理相結合。典型的案例模塊是運用專業的理論對我國的農業旅游電子商務網站進行剖析和總結,讓學生對農業旅游電子商務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對專業理論有更深入的理解[7]。
在這一模塊中,主要介紹農業旅游電子商務的基本概念、常見的分析模式、網絡營銷方法、旅行社和農業旅游目的地、電子商務應用以及信息安全和網絡安全與網絡支付相關技術,及時將行業發展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材內容,展示了電子商務農業旅游的專業能力要求。農業旅游業作為服務性行業,要利用新技術更好地與客戶建立良好的關系,旅游客戶關系管理針對酒店、旅行社、會展公司、旅游B2B企業和旅游集團的數據化客戶運營場景進行了案例教學,并要求學生根據案例中的場景進行實踐學習。
2.2.2 信息化素養模塊
信息化素養模塊是農業旅游信息化基礎知識課程,包括農業旅游管理信息系統、新媒體的設計與運營、人工智能與信息社會、現代信息技術。隨著網絡技術、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的媒體比如報紙、雜志、電視、廣播已逐漸退出人們的視線,取而代之的是新媒體,新媒體通過網絡和手機向用戶提供信息,農業旅游產品可以通過抖音、小紅書、美拍、快手等新媒體平臺增加粉絲和關注度[8]。
旅游新媒體營銷和運營是因新媒體的興起而產生的一門課程,通過此課程學生可以了解新媒體的傳播現狀、傳播特征和發展趨勢,掌握各種新媒體的技術特征、信息發布流程和盈利模式。主要學習內容有:農業旅游景點、民宿、交通等微信公眾平臺的功能、日常建設及管理;新媒體環境下采訪的模式、類型;運用相關技巧實施農業旅游景點、民宿等地的采訪;新媒體運營中資訊、短評寫作;新媒體運營中新聞資訊語言;新媒體運營中的旅游景點、民宿軟文營銷;短視頻、直播功能使用[9]。
2.2.3 大數據管理模塊
大數據管理模塊包括大數據應用、大數據與商務智能和商務智能挖掘等課程,大數據和商務智能為農業旅游提供了更高級的管理模式和運營模式,以前常規工具無法捕捉到的數據,可以通過大數據梳理后為農業旅游提供決策管理和支持。大數據也為這次疫情的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旅游者的行程能很快調用出來,精準地加強了疫情的控制和管理力度。有了大數據技術的運用,可以輕松掌握某農業旅游景點游客分布的地理、年齡、職業特征的數據,景點競爭對手的數據,第三方平臺如史密斯報告等信息,模擬導游講解等虛擬的實踐環境,挖掘農業旅游經營變化的局勢,培養學生數據管理、數據決策和數據分析的能力[10]。
2.2.4 職業素養模塊
職業素養模塊包括旅游美學鑒賞、旅游服務禮儀與溝通、中外民俗課程。旅游美學鑒賞,通過不斷地總結和感悟自然和人文環境中的審美體驗,實現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同時也培養和提高學生正確的審美價值觀;由于體驗式的農業旅游產品的增加,人們對員工的職業素養要求更高,游客希望導游提供更有人情味、更溫暖的服務,因此電子商務農業旅游課程體系需要設置旅游服務禮儀與溝通技巧,導游人員在面對人際沖突時、顧客投訴時,有更強的靈活應變能力和溝通能力;中外民俗課程能夠幫助學生在從事農業旅游工作時,根據游客的習慣、宗教信仰等需要,提供周全、有溫度的講解服務。
2.2.5 網站運營實踐模塊
理論知識的掌握需要實踐的支撐,從課堂理論知識的講授到案例分析討論再到綜合實訓,校外可以深化校企合作,與企業共同研究制定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構建課程體系、簽訂單班。安排學生實際參與農業旅游網絡公司、旅行社、民宿等農業旅游行業及其他相關行業、企業的電子商務的商品供應,呼叫中心,網上訂購,物流配送,網上電子支付等實訓環節的體驗式學習,培養學生根據專業發展提高職業技能和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