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瑜
(云南省紅河州建水縣建水實驗中學 云南 建水 654399)
高中化學知識是十分龐大的,卻也極為神奇的,它能夠帶領學生認識不一樣的世界,了解到這個世界各種事物發生變化的原理。而想要在高考中取得不錯的化學成績,那么高三的復習時間是極為重要的。只要在元素觀的基礎上,經過高三不斷的復習和提高,那么學生的化學知識儲備一定會達到一個嶄新的高度,從而在高考之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1.1 過度依賴書本知識。許多學生在復習時太過于重視書本中的內容,一味的將書本中的知識反復鞏固,反而忽視了對課外化學習題的練習。元素觀是指從化學元素的角度出發,對物質以及物質之間的轉化進行探究的一種觀念。雖然化學元素觀是學好高中化學的基礎,然而在學習較為復雜的化合物時,特別是復雜有機化合物,化學元素觀已經難以發揮很大的作用。目前的新練習,是基于最新的科學研究,高中化學研究專家進行整編的,除了深挖教程,還對教材知識進行升華,更有利于學生鞏固教材知識,同時從生活中的化學,科學研究中認識物質的作用以及會發生的化學反應。因此想一味的依賴書本知識來學好化學的想法并不可靠,只有在打好化學元素觀的基礎的同時,通過習題不斷加深記憶并融會貫通,才能夠讓每個化學知識點串聯在一起,從而形成完整的化學知識體系。
1.2 沉迷做題,不總結。有部分的學生在學習時和過度重視書本知識的學生恰巧相反,他們一味的沉浸在做題之中,絲毫不關注書本的知識點。這就導致這些學生學習或者練習習題時,因為總是會覺得這個知識點不熟悉或者根本就不理解這個步驟究竟是如何得出的,所以經常會做一題就翻一次書,這顯然是不可取的。這樣學生不僅不能夠達到鍛煉化學解題水平的效果,反而會讓學生將各個知識點混淆,從而使得化學知識點紊亂,導致學習效果下降。
1.3 自主時間分配不均。不少高三學生在復習化學課程時,并沒有自己的復習系統,因而在復習時往往是想到什么就復習什么,或者只有在做練習題遇到不懂的知識點時才會復習。這樣的方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學生學習,但是想要學生真正形成系統的、有條理性的化學知識系統顯然是不夠的。除此之外,一些學生在復習時太過于投入,沒有正確的分配每個知識點的復習時間,這樣就導致學生不懂的地方依舊不懂或者形成明明一直在復習,但是永遠都在原地打轉,一直都在一個知識點的局面。
1.4 師生之間互動少。化學課程的知識點是相對而言比較生硬枯燥的,除了需要每個學生正確的記住每一個化合物的化學式,化合物之間的相互反應,還需要學生通過不斷地理解,遷移到書本上沒有的各種物質之間的反應。這除了需要學生自己在課外努力之外,教師的作用也是至關重要的。然而在化學課程之中,部分教師依舊堅持傳統的化學教學模式,生硬地將化學知識一味的灌輸到學生的腦海之中,讓學生形成刻板的知識體系,而且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也相對較少,導致課堂氛圍極為沉悶,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課堂效率低下,學生成績提高難度較大。
1.5 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教師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是起到極為重要的影響的。因此,不少教師單一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學習。在化學復習的課堂中,常常能夠看到教師“趕進度”的教學,那就是不管學生有沒有真正的理解這個化學知識點,只要教師把這個知識點講完,那么教師的教學任務也就完成了。這樣的教學方式常常會導致學生在學習中總是跟不上教師的教學,或者出現還在琢磨這個知識點的同時,教師已經開始講下一個知識體系,讓學生在學習中總是手忙腳亂,使得學生負擔更加的沉重。
1.6 教師的復習內容有偏差。所謂復習,除了是對之前知識點的鞏固之外,也是對新知識的探究,然而在現在的化學復習教學中,絕大多數的教師都是復習完一個章節的知識點之后,才給學生布置一些練習題,在學生做完相關知識的練習題之后,教師再對這些練習題進行總結。這樣的方式對學生是有一定的好處的,但是在不斷的練習之中,學生總會產生厭倦感。因此在化學復習教學之中,教師應該適當的將教學的重點從單純的講練習題上轉到講解決題目的方法、技巧上。只有真正的掌握了同一類題型的解決方法之后,復習起來才會有事半功倍的感覺。
在新的教學政策之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意到學生的學習壓力。但是受到高考的影響,不少的高三學生的教學任務依舊是極為繁重的。對化學學科進行復習,不僅能夠讓學生重新梳理一遍所學過的化學知識,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學生在化學學科上的學習負擔。通過對化學知識的復習,學生能夠在這之中找到曾經錯過或者掌握不足,一知半解的化學知識點,然后結合教師復習的腳步和之前學過的知識,對這塊知識點重新進行學習,使得自己的化學知識體系能夠最大程度的趨于完美。最重要的是,在對化學進行復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重新將所學的知識點進行融合,在基于化學元素觀的基礎上,對復雜的化學反應進行理解,明白其中反應的原理以及新物質具備的化學性質,從而讓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更上一層樓。
3.1 回歸課本,掌握基本元素觀。想要蓋高樓,首先要打好地基。而想要真正的掌握好化學學科知識,那么學生就需要夯實基礎。化學反應和知識點都離不開元素,因而反復復習元素觀,能夠在學生做難題時給學生提供強大的支撐。相反,如果不重視元素觀的積累,那么學生在遇到難題時,往往會一頭霧水,不知從何下手。因而在高三復習時,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具備完整的書本知識框架。除此之外,高考的考點離不開課本,解決化學題目的方法及所需要應用的知識點也來自于課本,只有能夠充分的理解課本中的知識,才能夠通過現有的知識點進行推演,從而解決更加困難的化學知識,沒有良好的書本知識作為基礎,那么學生在遇到難題時也終究會土崩瓦解。
如何回歸課本?比如在復習有機化學時,使用人教版教材。《認識有機物》這一章節中,教師應該給學生重新梳理知識點,可以從組成,結構,性質、變化等角度來研究和認識物質,特別注重官能團就像積木中的“功能”模塊一樣,以官能團為基礎,對有機物分類探討。不能夠因為書本中的基礎知識太過簡單,就置之不理。其次,隨著不斷的學習之后,學生對之前學過的但是感覺一知半解的知識肯定記憶力不深,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要不斷地在新的內容之中加入之前學習過的知識點,這樣才能夠不斷地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3.2 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索。在化學教學的過程之中,除了要讓學生充分的理解每一種物質在化學反應中的意義之外,還需要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進行化學復習的過程之中,教師可以設立一系列的相關問題,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和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讓學生充分的思考出問題的答案。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在解答的過程之中學會應用知識,還能夠培養學生自己思考的能力。而且教師也可以用幽默的方式提出問題,這樣不僅能夠緩解學生化學復習過程中的煩悶,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被動的吸收知識轉變成主動的學習知識,提高化學復習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高中化學選修5《糖類》一章節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所知道的各種糖類進行分析,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以及糖類的相關特性,猜出各種糖類之間的共同點,也可讓學生利用官能團的信息,猜測糖類能發生哪些化學反應。隨著不斷地學習之后,學生就會開始明白,糖類的化合物一般是C、H、O這三種元素組成,屬于多羥基醛類或多羥基酮類。隨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設計如何檢驗還原性糖的實驗,通過實驗現象獲得要屬于還原性糖,在結構上應該具備什么官能團,發生反應后官能團發生什么變化?如何設計實驗檢測淀粉的水解程度?是否發生水解,應該檢測反應物還是生成物?是否水解完全,又該檢測誰?檢測實驗設計時,應該排除什么干擾?結合實驗讓學生充分的進行思考,從而提高學生對《糖類》這一章節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3.3 利用化學實驗,加深學生記憶。化學學科相對于其他的語文和數學學科,最主要的區別就是它的應用性。學習化學知識的目的都是為了充分的了解自然界中各種元素組成物質之間的反應,而想要真正認識這種原理,除了需要龐大的化學理論知識之外,還離不開各種化學實驗,在經歷數十次,甚至成百上千次的化學實驗之后,化學元素組成物質之間反應的秘密和規律才能真正的被人們所認識到,因此化學實驗的作用是不可小覷的。而且事實證明,在學生進行化學知識點的復習時,讓學生適當的進行化學實驗,不僅能夠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化學興趣,讓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更加的專注之外,還能夠充分的增強學生的記憶力,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達到一舉多得的效果。
比如在人教版高三化學必修1《氫氧化鋁的制備》中,教師就可讓學生到學校的化學實驗室,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之下,讓學生分成小組,每個人都動手進行有關氫氧化鋁的實驗。在實驗開始之前,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應該記住的相關的實驗操作步驟,保證每個環節都是正確的實驗方法。而在實驗開始時,學生可以采用已經學習過的各種方式進行實驗,比如提供AlCl3溶液時,應該加入什么試劑來制備Al(OH)3?如果加入的是NaOH溶液,會觀察到什么現象?提供NaAlO2溶液時,應該加入什么試劑來制備Al(OH)3?如果加入的是HCl溶液,會觀察到什么現象?若將AlCl3溶液與NaAlO2溶液,又會觀察到什么現象?如果從獲得Al(OH)3,更多的角度出發,應該選擇哪種方法制備?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之中充分開動腦子,還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將腦和手相結合,提高化學復習的教學質量。而且在實驗過后,學生也可以在教師允許之下進行拓展實驗,像是實驗室如何制備Fe(OH)2,制備過程中應該注意什么問題?如果想長時間觀察到備Fe(OH)2,的顏色應該怎么處理?從而培養學生自行探索的習慣。
3.4 利用上課時間,合理記錄筆記。在高三的化學復習教學過程之中,學習的筆記是不可缺少的,可以說一個全面的筆記是幫助學生成功的重要工具。通過記筆記的方式,學生能將教師在課堂上講的知識點、自己不熟悉的知識點以及自己在一瞬間靈光一現的感悟統統記下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對高中以來所學的知識點進行串聯。而且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筆記的方式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學生的記憶,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尤其是對那些復雜的化學知識的記憶更加的深刻。
比如在學習化學選修5《進入合成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時代》時,這門課程對于大部分的學生而言都是相對比較困難的,尤其是其中復雜的化學反應以及每種物質的化學結構讓學生頭疼不已。而在對這門課程進行復習時,學生就應該養成記筆記的習慣,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的學習在記筆記時一味的追求筆記的完美,因此整節課都在不停的記筆記,完全沒有時間聽教師講課,這顯然時不對的,正確的筆記應該是整潔且全面的,這個全面指的時對自己不熟悉的知識點,已經滾瓜爛熟的知識點再寫一遍也只是再浪費時間罷了。因而在記筆記的過程中,學生應該將精力放在教師的重點知識處理上,聽清楚教師所講的每一個知識點,適當的記下其中不熟悉的知識點,然后事后再對這些不熟悉的知識點進行整理,極大的節省下了學生的時間并提高化學復習的效率。
3.5 不斷練習,總結薄弱地區。基礎固然重要,但是想要在高考中取得優秀的成績,那么就離不開學生平時的習題積累。學生只有不斷反復的練習,才能漸漸積累做題時的經驗,掌握每一個題型的解題步驟。而且在做題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逐漸地意識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薄弱地方,從而將精力偏向薄弱知識點,提高學習的效率。同時,最為重要的是在不斷的練習之中,學生能夠逐漸的掌握到解決問題的方式,并且通過這個解題方式,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解決大部分的化學題型,而這除了通過大量的練習之外,其他的方法是很難得到的。
比如在高三化學《烴和鹵代烴》一文中。如果單靠教師的授課,那么學生對這節課程的理解也不會十分的透徹,只有在教學之中不斷地練習,才能夠讓學生不斷的建立鹵代烴在有機合成中起到橋梁作用的觀念,幫助學生迅速分析有機合成路線。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錯題進行歸納整理,了解到自身知識點掌握情況的薄弱地區。而且當習題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引起學生對知識點掌握度的質變,加強學生對化學知識點的理解。
3.6 結合習題、建立知識框架。在經歷了大量的習題練習之后,學生對化學知識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這個時候就要趁著學生對其中某些化學知識點的記憶,重新為學生梳理一遍化學知識。在梳理知識點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將之后的內容同書本中之前學習的基礎知識相結合,同時在其中加入習題過程中所突發的“靈感”,然后再進行總結,樹立一個全新的化學知識框架。這個框架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鞏固化學知識,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將知識點同題目相結合,達到真正的融會貫通。
比如在學習《生命中的基礎有機化學物質》,教師在授課之后,需要為學生不斷的解答,這樣學生的疑惑才不會積累,做題也會更加地順利。而且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應該適當的引導學生建立屬于自己的復習計劃和知識框架,了解到相關有機物質有哪些以及他們各自對應的功能。畢竟每個學生的個性不同,所掌握的知識點也不相同,只有找到適合自己的計劃和框架,才能夠明顯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的化學知識更上一層樓。
3.7 結合實際,進行多元化評價。高三的學生雖然已經有了成年人的意識,但是這也意味著高中學生的競爭意識更加的強烈,而且古有“孟母三遷”的故事,這足以見得環境對學生的影響的深遠。在高三化學復習的過程之中,也可以適當的開展一些活動,并對學生的表現進行更加多元化的評價,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對化學學習更加的上心,從而帶動班級的學習氛圍,形成良性循環,提高學生對化學學習的熱情。而且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樹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讓學生在鼓勵之下養成自行探索化學知識的習慣,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對化學興趣缺失的問題。
比如在化學選修5《醛》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其中比較關鍵的銀鏡反應進行重點復習。在復習的過程之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進行相關的習題練習,利用多媒體資料在網上搜集有關的知識信息和題型,在規定的時間之內讓學生進行解答,最后在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對學生做出相關的評價。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布置相關的問題探究,讓學生討論產生銀鏡反應的具體原因是什么?除了書本上的醛類之外,學到的知識之中是否還有物質可以同醛類一樣進行相同的化學反應?讓學生充分的進行討論和交流,最后在讓學生小組進行回答,并對每個小組的回答進行評分和獎勵,激發學生的學習意識,同時,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之中,教師也應該適當的對那些掌握不好的學習進行鼓勵,樹立他們的學習自信心。
3.8 采用多輪復習,不斷鞏固知識。高三的化學知識是極為龐大的,若單單只是基于化學元素知識顯然是不夠的。而且高中化學的某些知識點是比較復雜的,需要學生不斷地反復探究,才能夠真正地掌握其中地知識。而且根據各種化學試卷可以看出,在高中化學之中,其中一個知識點的內容其實是可以結合其他單元中的化學知識進行升華,從而變成一個嶄新的知識點。所以在復習過程中若單靠其中一個知識點的內容顯然是不夠的,這時就需要學生不斷地復習,學會將知識進行串聯。進行多輪復習地好處就是在一遍一遍地復習之中,不僅能夠讓學生對知識點更加地熟練,還能讓學生在不斷地復習中能夠從容的面對各種的衍生題目。
比如在學習《羧酸酯》中,這節的知識點相對其他的知識點而言還是有些難度的,而且在考試之中,它的占比也是不少,因此在復習的過程之中,教師應該著重的對此知識點進行講解。而且根據高三學生的反應而言,此類有機物的知識點并不是一次或者兩次就能夠真正的掌握。因而在復習時,最好采用二輪復習或者更多次的滾動復習,讓學生在不斷地復習之中逐漸掌握此類的知識點。除了這個章節之外,教師也可以針對整本書進行多次復習,讓學生對整本書進行相關地整理,找出其中比較相近或者有關地知識點,避免混淆,從而建立起比較完善地知識框架,提高化學復習的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高中化學的學習是相對困難的,它不僅僅需要學生進行記憶性的背誦,還需要學生對化學反應進行理解,明白化學反應的原理為何,才能夠在化學中取得相對較好的成績。除了上述的策略之外,想要學生有明顯的提高,就需要學生從記憶背誦和被迫學習之中跳脫出來,變被動為主動,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真正的理解化學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化學綜合素質水平,讓學生的復習計劃發揮出最大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