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旺次珍
(西藏日喀則市亞東縣帕里鎮小學 西藏 亞東 857601)
眾所周知,小學階段是學生價值觀念、習慣品德培養的關鍵時期。在該時期對其進行科學有效的德育教育不但能校正其學習態度與生活習慣,而且還能促使其精神品質與道德素養均得到良好發展,使他們能夠終身受益。而班主任作為小學班級管理的指引者,是素質教育下德育教育的核心人物。如何正視德育滲透的意義所在,并且在立足于德育滲透既有問題的同時,探索出一條實效化、現代化的德育管理路徑,已經成為當前廣大小學班主任亟待處理的問題。
1.1 有助于推動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班主任在開展日常管理工作時,應充分利用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成長規律有針對性地開展德育教學,從根本上推動學生的健全發展。實際上,良好的德育教學有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意識和觀念,有效提高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與此同時,開展德育教學還能在思維和心智方面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促使學生對自我產生正確的認知,以潛移默化的方式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日后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內在動力。另外,對于部分存在不良行為習慣的學生,開展有效的德育教學也能促使其充分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改正,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1.2 有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德育對小學班主任順利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有著關鍵性的影響,有助于從思想層面上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同時,在班級管理工作當中逐步進行德育教學,還能夠使得學生進一步堅定自身的理想信念,在提升學生專業知識掌握程度的同時,促進其思想道德品質以及價值理念的正確發展,使得學生能夠實現全面的、健康的成長。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較小,心智方面尚未成熟,這就使其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這就進一步突出了德育教學的重要性。班主任必須要在班級管理工作過程中引入科學、合理的德育內容,以此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或是學習習慣,在提升學生明辨是非能力的同時,保證其能夠在一種健康的環境中學習、成長。
2.1 缺乏有效的激勵策略。其策略的重要程度,大家有目共睹,在新課改的不斷發展下,小學班主任也要積極地制定德育教育中的激勵側翼綠尾激勵策略,來幫助學生提高道德素養,并且由于新課改的開展,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當中的角色發生了重要的轉變,從班級的主導者一定轉變成為了班級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大幅的提高,并且學生更加有權利在教育當中選擇自己想要的教育方法,從而使得自己在教育當中的學習效率得到進一步的提高,而開展新課程改革中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德育教育當中,學習德育教育的知識,并且通過學習德育教育,在生活當中主動地提高自己的品德素養,遵守相關的要求。為了有效地促進德育教育,采取激勵策略是當前效果最好的一種教學方法,但是也有調查顯示出我國大部分班主任在進行小學德育教育的時候,并沒有開展有效的激勵策略。
2.2 小學德育教育缺乏實踐性。當前很多小學班主任開展的實踐教育并不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也就是說,小學教育的時候,基本采取的都是對學生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在開展德育教育的階段中,基本上就是給學生不停地灌輸關于德育的一些知識,學生并不能生動地接受這些知識,只能盲目地讓教師給自己灌輸一些方面的問題,學生根本沒有自主發言的權利,甚至于學生對于德育教育的相關知識無法接受。那么很明顯的就是學生根本無法認同這種教育方式,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并不是很好,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沒有真正學習道德與知識,那么也就無法真正地提高學生的德育素養,甚至于有些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在聽課的過程當中不斷地降低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打擊學生學習德育內容的熱情。
2.3 德育形式單一。小學班主任是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在現有的教育機制下,許多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沒有考慮到德育的重要性,采用的德育形式較為單一,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一定的影響。目前,許多班主任習慣以說教的形式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通過講道理的方式開展德育工作,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了抗拒心理,不僅不愿意配合班主任完成德育活動,甚至還因為逆反心理而做出不合理的舉動。在開展德育活動時,班主任忽略了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沒有真正基于學生的成長需求而調整德育形式,只是將德育作為一項任務來完成,導致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流于形式。
2.4 德育素材脫離現實生活。在選擇德育素材時,許多班主任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只是一味地采用經典的德育案例,忽略了德育與現實生活之間的緊密融合,這就導致德育素材脫離現實生活。在開發班主任德育素材時,許多班主任只是利用互聯網收集相應的教育材料,很少對教育資源進行合理拓展,這就導致德育活動千篇一律,在講解故事的過程中,班主任并沒有考慮到學生的真實學習體驗,選擇的德育內容與學生的關聯性不高,導致學生的理解較為困難且缺乏興趣。在德育脫離現實生活的情況下,學生無法利用生活經驗,理解班主任所講的德育觀點,也無法通過學習班主任講述的德育案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長此以往,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質量無法得到提高。
2.5 德育工作并沒有取得良好的成效。在小學班級管理中,因為低年級的小學生思維能力還沒有發育成熟,所以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小學生就像一張白紙,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對世界產生認識,因此,這樣的狀態對教師的管理工作來講有一定的積極影響,教師可以有效地將德育內容貫穿至管理工作中,使學生在健康的環境下形成良好的個人品質。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的年齡變大,對應的思想以及社會認知等有了發展,具備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不夠成熟,所以在高年級的班級管理中,工作難度將會大大提升,學生的個性完美地體現出來,不再像低年級學生一樣對教師言聽計從,而是更加關注自己的想法,所以導致高年級班級管理德育工作效果不太理想。除此之外,教師自身也有一定的原因,一些教師因為自身對德育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高,沒有將其有效地落實在班級管理中,或者是德育教育工作方式存在問題,都是導致德育工作得不到理想效果的原因。
2.1 加強班級德育制度建設。“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建立健全一套適合班級特色又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并認真貫徹落實,對于班級德育工作創新、實踐具有重要意義。在新時代,班主任不再是班級管理的主導者,而是引導者。因此,班主任應結合學生情況,根據班級實際建立合理的獎懲制度,讓學生在制度的約束下規范自己的行為,并逐漸內化于心,外顯于行。如要求小學生不說臟話、謊話,不打架、不罵人,不給同學起外號、小名;上課認真聽課、積極發言,認真完成作業、不抄襲;團隊活動守秩序、不推拉、不擁擠,校園內不大聲喧嘩等,并形成班級制度和公約,規范學生的言行、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培養良好的班風。其次,班級前進目標的確定。班主任針對學生當前特點、學習情況、現實需求,制定明確的班級前進目標,并分解大目標為多個小目標,對全班學生予以鼓勵,讓學生在共同奮進中提升自身素養,讓班集體得到進一步發展。值得注意的是,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小學班主任應對學生好的行為予以表揚,對學生不好的行為予以合理批評,讓學生具有行為標準意識,讓良好班風、學風得到鞏固。
2.2 及時轉變德育教學的理念。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級管理過程當中,要及時確立班級管理工作的目標,明確培養學生的主要方向,有效轉變或創新班級管理的方式方法。同時,班主任還需要結合新時代發展的要求,注重將學生培養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全面綜合性人才,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并得到全面發展。這也是班級管理德育教育的重要工作,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德育教學效率的提高。不僅如此,班主任在課堂上還應當明確自身對于班級管理的責任和義務,有效地對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心理特征進行研究和分析,進一步結合自己班級課堂的實際學習情況,對班級管理工作進行合理設計和創新,從而促進學生形成一種全新的德育觀念,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進一步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
2.3 加強學生實踐活動,將德育教育變為行動。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授課不應該只停留于口頭教育,更應該將教育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學校應該重視實踐教學,并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但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是非對錯并沒有明確的界定,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所以還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為了防止學生在實踐的時候受到不良影響,教師在選擇實踐任務的時候應該對當地的德育基地進行充分的了解,為學生選擇合適的實踐地點,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能夠有所收獲。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可以將學過的知識轉化為行動,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更能使學生在實踐中學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2.4 對學生進行適當表揚和鼓勵。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當中,班主任如果對學生給予一定的表揚和鼓勵,對于小學生來說,也是一種良好的激勵作用。學生也就可以更好地投入到課堂的學習當中,進而努力地進行課堂學習。而且,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過程當中,如果得到班主任的認可和表揚,對于他們來說,也能夠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這就要求小學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當中,要適當地對學生進行表揚,對于那些學習當中表現不太好的學生,要給予一定的鼓勵和支持,進而使得這些受到班主任表揚的學生做得更好,在課堂上也能夠及時帶動其他的學生投入到課堂的學習當中,有效促進學生德育素養的提高。
2.5 豐富管理手段,創新德育管理目標。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最常見的形式就是以說教為主,并且學習的內容基本也是一成不變的,對學生并沒有實質性的教育意義。這是最落后的教育手段,同時也是不被學生所接受的方式之一,因此,班主任在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需要保證教育方式的多樣化,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普及,在德育的教育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信息化的元素。教師可以通過網絡信息進行查閱、收集資料,利用網上有趣的知識與信息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在學習上也可以滿足學生的需求。讓小學生充分感受德育教育的新穎性,并且豐富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內容,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地組織小學生進行實踐活動,提高小學生德育教育的參與度。
綜上所述,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而教育之首,當推德育。沒有良好的德育作為基礎,即使學生掌握了文化知識,擁有了過硬的應用技能,也很難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學校應該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重視起來,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品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德育教育在小學階段是不可或缺的課程,班級管理與德育教育相融合能夠有效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使學生學識和道德共同發展。教師也應該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時刻關注學生的道德成長,并對學生的問題及時指正,通過德育教育來進行班級管理,和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將強制規定變成自覺遵守,讓德育教育變成學生思想的一部分。學生能夠建立健全的人格,身心都能夠健康成長,德育教育也會影響學生一生,時刻引領著學生的靈魂,幫助學生成長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并且品德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