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奉
(山東省定陶區黃店鎮人民政府,山東 菏澤 274111)
生態興則國家興。無論是“生態紅線”的提出還是“兩山論”的提出都表明,中國將農業、生態擺在了絕對的歷史高度。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樣需要林業助力。因此生態林業建設中林業技術推廣工作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有著重要意義的一項工作。但是由于生態林業建設中林業技術推廣工作涉及具體的林業技術、涉及和民眾溝通交流、涉及利用現代化的手段鞏固推廣效果,因此生態林業建設中林業技術推廣復雜且繁瑣,也使得推廣過程中阻礙重重。但是成功的路上沒有捷徑,要想林農可以贏得經濟效益,實現資源節約化,建設生態強國,有必要認識到生態農業技術意義的同時將加強整體推廣工作。
在生態林業建設中林業技術的發展與變革可以有效為中國的生態林業建設提供支撐。科技興,則國家興,林業強,則國家強。林業技術作為生態林業建設中的重要環節,可以有效助推生態林業高質量發展。我國的地理環境十分復雜多樣,不能通過統一的手段進行建設。林業技術的推廣可以幫助我國各個地區的生態農業發展科學化、系統化地進行建設。與此同時,林業技術在幫助生態林業建設過程中,可以使得資源最大程度上利用起來,避免浪費,實現生態林業的資源節約化。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林農的經濟效益也會得到提升。增強對于林業技術的認識,從而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加信任技術改造升級,方便國家生態強國戰略的實施。
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到“雙碳”政策的提出,一個產業、一個行業要想在市場中始終占有一席之地,必須要有技術作為支撐。而林業技術就可以引領生態林業的發展。生態林業的發展不單單是林業一個領域,還包括農業,畜牧業等產業的融合發展。因此用林業技術助推生態林業可使生態林業的發展更具備先進性,可以在世界生態林業發展變革中立于不敗之地。
農業一直是中國的重要產業,中國也成立了很大科研機構來助推農業的發展。林業作為農業的重要一部分也是許多學者研究的重點。盡管我國許多高校和學者在研究林業技術,研究如何讓林業技術最大化地幫助生態林業建設,但是這些理論性的研究如果沒有落實于實際生產生活之中,那只能是“紙上談兵”。為使得生態更加文明,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于環境的更高要求,林業技術使得專家學者所研究的生態文明理論立足于實際生活中,讓生態林業不再成為一種理論性而定學說,而是可以真正運用于生態文明的戰略之中,切實地服務于人民。
在生態林業建設中,如果真的深入實地調研會發現,生態林業建設中在技術推廣方面的資金投入嚴重不足。無論是什么種類的科研項目都需要資金作為扶持,而林業作為不能實現快速變現的科研項目,在科研資金方面一直呈現短缺的問題。另外,一些投資行業對林業技術的未來前景不了解,不敢加大投資,這就使得生態林業建設舉步維艱。林業技術作為一種科研項目,可以應用在生態林業的多種方面,現如今科研資金不足,林業技術推廣資金不到位,不僅使得科研項目進展緩慢,還會使得林業技術的科研人員流失,進一步加大了林業技術推廣的難度。
林業技術推廣助力生態農業建設不僅是生態農業快速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生態文明的有效途徑。在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生動詮釋了生態農業建設成功之后百姓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現在生態農業的林業技術推廣卻面臨著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不能有效監管的現狀。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政府對于轄區范圍內的林業技術推廣沒有做到實地了解,切實指導。而且由于是“新鮮”技術,沒有可以借鑒的歷史經驗,由此產生一些畏難心理。另外在正式實施管理的過程中,由于林業是一種慢性回報投資的行業,政府部門往往重視力度不夠。因為不能很快產生經濟效益,還有失敗的風險。不僅如此在相關輿情處理方面政府部門也沒有提高重視,導致我國的林業技術推廣一直停留在起步階段[1]。
林業農戶作為林業技術推廣直接的受益群眾和推廣群體,其整體的素質直接決定林業技術推廣是否能夠成功。目前的狀況是林業農戶整體受教育水平偏低,對于新生事物接受能力較差,對于有風險性的產業興趣缺乏,這些原因直接導致生態林業建設中林業技術推廣難。林業技術要想真正發揮其應用的價值就要落實于實踐之中,但是林農的思想觀念比較落后,導致一些浪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科研成果付諸東流,長此以往也不利于生態林業的整體發展。
與此同時,在將林業技術在生態林業中進行推廣時,會發現一些基層推廣的工作人員意識落后,沒有意識到林業技術的重要性。在林業技術推廣過程中僅僅是采用印刷宣傳冊,將技術印刻成光盤的或者海報的形式進行推廣。沒有對宣傳推廣效果進行總結,不了解宣傳效果。
由于技術變革跨度大,因此,每一次的林業技術宣傳推廣的重點和手段都不盡相同,另外,由于生態農業的林業技術推廣的體系不完善,導致生態農業的林業技術推廣遇到了重重阻礙。生態農業的林業技術推廣體系不完善主要體現在宣傳的手段單一,沒有與互聯網充分融合,考慮到林農的實際情況。無論面對什么樣的林業技術推廣,采用的手段永遠是傳統形式,沒有創新。另外,相關推廣人員的意識不到位,責任意識不強也是生態農業的林業技術推廣體系不完善中重要的一方面[2]。
在生態農業的林業技術推廣過程中,要和第三方機構進行合作,尋找科學的依據,進行有效地、科學地、合理地宣傳,避免宣傳推廣林業技術過程中由于庸政、懶政、怠政導致推廣效果差等現象的發生。當地的村主任和村委會要發揮積極的作用,進行規范和引導,在生態農業的林業技術推廣過程中,全面對第三方機構進行評估,無論從宣傳推廣資質還是宣傳推廣效果都要有效監督,因為這關乎百姓的切身利益。在林業技術推廣之后也要進行民意的測評工作,確保得到大部分村民的支持,也讓林農們對技術升級效果感到滿意[3]。
生態農業的林業技術推廣必須由政府相關部門加強統籌管理,無論是當地百姓的思想引導方面還是宣傳的硬件設施的配備方面抑或者是在生態農業的林業技術推廣的監督方面,都離不開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的重要作用。政府部門必須承擔起應盡的職責,在生態農業的林業技術推廣之初,嚴格仔細地落實每一項技術的推廣。首先,幫助百姓把關,畢竟對于文化水平相對不高的村民來說,有一個合理規范的引導,生態農業的林業技術推廣效果會事半功倍。其次,根據地方不同特點找到符合當地生態農業的林業技術推廣的方法。再次,生態農業的林業技術推廣過程中為了技術推廣效果要對林農的產品進行定期的考察。最后就是規章制度的制定,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有理有據地解決實際問題,如果有相關工作人員在林業技術推廣過程中出現不認真負責,對于林農的訴求沒有及時回應,必須嚴肅處理。最后,就是政府部門要做好民意的輿情調查和處理工作,在互聯網時代,任何一個微小的錯誤都會被無限地放大,為了生態農業的林業技術推廣有序發展,要注重林農的實際需求,出現負面的聲音要及時地進行核實,給出處理結果[4]。
為了進一步增強生態農業的林業技術推廣效果,避免林業技術落實不到位現象發生,除了政府加大干預,相關基層工作人員也要進行轉變思想觀念,對于林業技術的推廣工作勇于創新,不要全部依賴于政府部門的把控監督。舉一個具體的例子,由于林農整體受教育水平低,又由于城市化的進程使得林農年齡偏大,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差,所以在宣傳推廣林業技術過程中可以采用現場教學指導的方式來進行,另外也可以在村中開辟一塊試驗田,讓林農看得到實際的效果,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生態農業林業技術推廣的接受程度。
與此同時生態農業的林業技術推廣不能局限于口口相傳來擴大影響力,應充分利用“三微一端”,利用好大數據,尤其在短視頻風口時代,可以通過和網絡大V進行合作,將一些林業產品進行推送,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有需求才會有供給,這樣也會使得生態農業的林業技術推廣取得良好效果[5]。
在生態農業的林業技術推廣前期,肯定會面臨人才缺乏的窘境,無論是政府的相關部門還是各地的村委還是接受技術推廣的林農,大家可以說都是摸黑前進的。因為不是所有的林業技術都適合自己的土地,這時需要有生態農業的林業技術推廣的專家和林業技術的開發人員實地考察選出真正適合地域發展你的林業技術進行推廣。在生態農業的林業技術推廣過程之中無論是對于前期采用的林業技術還是在采用推廣的林業技術后林業出現的種種情況,林業技術專家都給出一定的指導意見。目前來看林業技術的專家有限,因此大力培養和選拔有技術經驗懂林業技術、懂宣傳、善溝通的基層生態農業的林業技術推廣人員至關重要[6]。
首先,挖掘人才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到高校的相關專業進行尋找,其次,還可以和一些高校進行合作,對一些定向的人才進行專門的培養,通過畢業提供就業的方式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最后,也可以通過人才引進的方式對專業的高精尖的技術人才做人才引進工作,可以短期有效地解決當地生態農業的林業技術推廣的難題[7]。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無論研發什么技術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因此,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林業技術的投資者都要充分認識技術的重要性,加大科研力度的投入。對于生態農業的林業技術及推廣加大投入。留住林業人才,提高林業人才的待遇,林業人才研發出真正推動中國生態農業向好發展的林業技術,從而增加林農的自信,增強林業技術推廣的效果。對于生態農業的林業技術推廣方式也要加大投入,不單單是印發宣傳冊,同一些平臺合作制作短視頻同樣需要資金的支持[8]。
具體而言,我國的政府部門要加大對于生態農業的林業技術創新的政策及金融支持,出臺相關政策,對技術創新人才給予稅收減免等政策支持,鼓勵更多生態農業的林業技術人才進行自主創新,提高林業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調動林農及相關技術人員自主研發的積極性。另外也要和一些高校建立合作關系,對于生態農業的林業技術項目進行撥款支持,鼓勵大學生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我國生態林業建設提供后續力量,也充分利用好高校資源,發揮高校技術上的優勢。另外支持和鼓勵高校,做好先進人才引進工作,不僅要引進人才,也要引進技術,最好做好引進帶著技術的人才,做好這些人才的兜底保障工作,留住人才,學習技術。最后就是重視技術的引進,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同時,要做好技術的革新,把引進來的技術進行深入研究,挖掘本質,繼而進行創新升級。將技術做好后,林業技術的推廣才能成為有根之木,推廣工作才能貫徹好,落實好。
生態農業的林業技術推廣工作作為生態農業發展的重要手段,在林業發展中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林業技術的推廣關乎生態文明的建設,關乎生態農業是否能立足于新時代,煥發新生機。因此從推廣手段、人才培養、加大投資等多種手段增強生態農業的林業技術推廣的效果,從而促進生態農業的林業技術進一步更新升級,為實現生態文明大國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