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梓茹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程曉堂曾經指出,語言的學習其實就是一個整體學習的過程,需要學生具備濃厚的興趣,要求學生在語言學習中掌握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更需要適宜的語言環境為支撐。可以看出,為了提升語言教學的效果,需要教師具備完整的教材觀,能夠認識到單元整體與其部分組成之間的關系,掌握單元與單元之間的遞進性,能夠立足于單元整體性的視角,加強前后課之間的銜接,以發揮出教材的完整性教學價值,引領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從而促使學生走出零散化的知識學習狀態。由此,小學英語教師需要優化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方法,帶領學生走出碎片化的英語學習狀態,以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
現行的小學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對于英語教學中發揮人文性與工具性的雙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英語教師對于人文性與工具性價值的深層理解與認知[1]。英語課程在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同時其背后還承擔著語言文化的傳播與文化的交流。這就需要教師遵循英語課程的性質與本質,樹立多元化的教學目標,能夠樹立整體意識,遵循綜合性教學原則,將整體意識貫穿于英語教學的全過程,將文化傳輸與思維品質培養等目標融入到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之中,以促進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文化交流。
應課程改革要求,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在單元內容的編排上作出一定的調整,增加了單元整體內部各個模塊之間的關聯性,希望以此促進單元教學目標的實現。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作為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實現中最為關鍵的一步,其需要在具體的方案設計中找到單元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之間關聯的紐帶,能夠將不同板塊中的內容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使得單元內的所有課時教學活動的實施都是始終圍繞單元整體教學目標進行的。單元整體教學由多個部分內容的合理融合,組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讓學生對單元整體內容的學習產生更為濃烈的情感,更為積極地完成單元學習任務,促使學生在極具關聯性的單元整體學習中,脫離語言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單個狀態,構建一張立體的目標網,促進單元整體目標的達成。
與單課設計相比,單元整體設計的最大特點就是以單元為單位,立足于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的更高視角,發展學生的聽說讀寫等技能,促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靈活地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技能,順利地完成人際交流。因此,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下的所有內容都是服務于單元教學目標的,其中每一個課時的學習難度設計均有所不同且逐層遞進,以引領學生在單元整體的學習中獲得階梯性的發展[2]。如在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中,教師首先播放不同語境下的語音材料,讓學生在“聽”的環境中聯系生活,明確單元學習的主題,接下來小組合作討論,給學生的語言學習提供“說”話的機會,再通過水平訓練的方式鞏固所學的基本語言形式,最后布置“寫”的任務,引領學生在“寫”中將新舊知識串聯起來。整個學習過程有文脈、有目的、有思考,可以促使學生在單元整體學習中獲得各項語言能力的鍛煉,以逐層遞進的學習任務設計提升學生的各項語言能力。
長期以來,小學英語教師在課前準備中都存在兩種思考方式:一種是始于內容的順向思考;另一種是始于目標的逆向思考。順向思考是教師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如單詞、語法等知識點制定教學目標;逆向思考則是指教師依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從而實現教、學、評的一致[3]。基于單元整體視角下的教學設計方案落實,要求教師緊緊地把握“目標”這個風向標,能夠將順向思考與逆向思考結合在一起,做到結合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目標,再根據教學目標組織教學活動,以明確單元整體教學的方向。這樣能夠使整個單元的知識點教學以整體化的方式呈現在學生的眼前,促使教師在“單元整體”目標的媒介作用下,明確后續的教學方向與教學任務。
例如,在譯林版五年級上冊《Our animal friends》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其單元內容主要是以寵物為話題,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小學生也會對寵物這一話題比較感興趣,不僅講述了小朋友們喜歡的各種各樣小寵物,也滲透了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生態觀,因此“關愛動物”就是這一單元的主題意義。通過對單元內容以及其主題意義的分析后,教師可以制定如下幾個單元教學目標:
1.能夠聽懂并會說arm、body、leg、wing 等詞匯;
2.能夠聽懂并會說I have…、They have…、It has…等句型,并用這些句型描述人或動物的特征;
3.讓學生在本單元學習中掌握閱讀技巧;
4.在合作學習中發展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
5.在觀察與比較之后,能夠大膽地說英語;
6.學會關愛身邊的小動物,與動物做朋友;
7.認識到人與動物需要和諧共處,才能營造出良好的生態環境。
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的制定,可以為后續開展教學活動提供明確的依據,有助于單元整體教學活動的順利、有序開展。
單元整體的教學內容較多,難以在一節課內完成,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大部分教師會選擇將整個單元的內容分成2~4個課時。所以,在設計單課話題時,教師應緊緊地圍繞單元主題,保證每一個課時話題的設置都指向單元主題,做到單元話題設計有深度,單課話題設計有關聯,整體的話題研究有深度。
例如,在譯林版三年級上冊《Would you like a pie》的這一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的基礎上,結合每一個板塊的功能,進行進一步的課時教學目標劃分,明確每一個課時內的教學話題。例如,在第一部分的基礎時態教學中,可以設置“I’m going to-understand tenses”的話題,學生們通過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可以掌握如何將時態運用到日常生活的表達中;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課文中的對話內容,掌握“Would you like……?”這樣的句式,在教材中是以對話的形式編排的,在關鍵信息的提取過程中需要教師的參與輔導,以鍛煉學生對“Would you like……?”內容準確描述的目的,這時環節的話題設計可以為“I have-key knowledge”;在第一課時與第二課時的學習中,學生們已經基本掌握了語言知識點,那么在此基礎上的第三課時話題設計可以為“For me-language output”,給學生提供語言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將單課學習的內容融合起來,能夠更好地表達與運用,促使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單元課時學習中,完成語言的輸入與輸出,有助于學生流暢地運用英語完成人際交往。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實施,可以引領學生站在更高層次的視角去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有助于學生的深度學習。為了更好地發揮出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作用,需要教師結合單元整體教學的特點,優化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以引領學生在單元整體學習中實現學習質量由“淺”入“深”的質變。在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下組織教學活動,所體現的是學生對單元內各個課時知識從橫向到縱向的融會貫通,激發小學生情感的升華,推動學生在對單元主題的分析中逐漸地發展思維,邁向高階思維能力的水平,以升華單元整體教學的效果[4]。
例如,在譯林版六年級上冊《Keep our city clean》的這一單元教學中,教師應立足于單元整體教學的視角開展教學活動,引領學生一步一步地深化對主題意義的理解。例如,首先,給學生展示兩組圖片,其中一組是街道特別清潔、空氣很好、晴空萬里的場景,另一組圖片則是霧霾彌漫、天氣陰沉沉的、街道上遍地都是垃圾,人們捂著口鼻在街道上走著。在學生觀察完這兩組圖片之后,教師先給學生們“說”的機會,讓他們表達一下自己在看到每一組圖片時的感受是如何的,更加喜歡哪一種生活環境,由此引發了學生對環境污染問題的思考。接下來,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閱讀文章,找出語篇中講述了哪些環境污染的問題,并分析環境污染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其對人類生活、生存的影響。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活動組織,可以促進學生們在合作互動中主動地交流,產生各自的觀點,如,其中一名學生表示:“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caused by broken vegetation and factory waste discharge”,還有的學生認為:“People should not litter at will.The urban environment is also our home.Living in a dirty environment is uncomfortable.”在學生合作談論之后,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共同提出建議,就如何改善環境衛生,保持環境的綠色、清潔提出自己的想法,這樣不僅讓學生認識到了環境污染的問題、產生原因和后果,還提出了改善的建議,促使學生的學習思維走向了更深處。學生們在合作討論中同樣可以通過思維的碰撞,獲得辯證思維以及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深化了對單元整體教學意義的理解,是單元整體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
基于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視角下,教師不僅傳授基本的語言知識,同時還要提升英語教學的文化價值,引領學生在大單元的學習中感悟語言的文化內涵。英語作為一門語言,不僅是人際交往的工具,其文化內涵也不容忽視。引領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增加對英語文化內涵以及文化背景的了解,可以減少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理解性偏差[5]。同時,教師還可以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進行中西文化的對比,從而端正學生的文化觀,能夠在正確看待他國文化的同時,努力地傳承與發揚本民族文化,這是單元整體教學更深層的教育意義所在。
例如,在譯林版六年級上冊《Chinese New Year》的這一單元學習之后,學生們從本單元的學習中了解了中國春節的習俗以及文化。學生們在五年級上冊的第八單元中已經學習過《At Christmas》的內容,在這一單元的整體學習中,也已經大致地了解了西方圣誕節的習俗與文化。那么,在英語單元整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則可以將這兩個單元的內容進行整合,要求學生們找出中國春節與西方圣誕節的不同之處,分析產生這種文化差異的原因是什么,思考應以何種態度面對西方的習俗與文化,如何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結合《Chinese New Year》單元整體的文化視角,進行單元內容的整合,引領學生在兩個單元內容的對比中,認識到中西文化是存在差異的,并樹立正確的文化觀,不盲目地崇拜西方文化,能夠主動地汲取中華文化的優秀精神與品質,從而促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形成文化底蘊,生成文化素養。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要遵循關聯性、綜合性以及漸進性的原則,并要求教師能夠站在單元整體的視角,設計單元教學目標、設置單課話題、優化教學活動組織、注重文化內涵的挖掘與滲透,努力落實單元整體教學思想與方法,以促進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