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惠萍
(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幼兒園 甘肅 榆中 730100)
幼兒時期由于年齡和接受能力的限制,在經驗的獲取與能力的提升上更依賴于周邊環境,在周邊環境有什么,就看什么;看到什么,就學到什么,因此,幼兒園的環境在幼兒的教育與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必須將其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進行。在幼兒教育中融入當地本土資源,既有利于發揮本土文化的隱性教育作用,又有利于本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讓幼兒階段的孩子對本土文化產生充分的認可,進而在成長的過程中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并進行自發、自覺地學習與傳承,應當引起各地幼兒教育機構的重視。
1.1 有利于發揮本土資源在幼兒教學中的隱形教育價值?!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和《幼兒園工作規程》中均有對幼兒環境創設的具體要求,這說明我國從國家層面開始逐步重視起幼兒學段的教育,尤其是環境對于幼兒教育的影響。環境中包含著豐富的信息和教育資源,可以說是幼兒成長過程中隱形的老師,同時幼兒在學校中度過的時間相對較長,幼兒階段的孩子又處于好奇心旺盛的階段,極易受周邊環境的影響,在周邊環境的刺激下與之進行互動,并在互動中學習知識,獲取經驗,因此教育環境的好壞甚至可以對幼兒的成長和發展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重視對幼兒園環境的創設和利用,將本土資源充分融入其中,能夠為孩子打造良好的成長環境,進而更好地發揮環境的隱性教育作用,使周邊環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幼兒的發展。
1.2 有利于培養幼兒的鄉土情懷。所謂“落葉歸根”,家鄉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不論走多遠,心里總是會牽掛著遙遠的家鄉。人們對于家鄉的懷念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幼兒時期的經歷,只有在最純凈、最沒有功利心的階段經歷的時光,才是日后最值得回憶的寶藏。因此在幼兒教育中融入本土資源,使幼兒的生活與本土文化充分融合,充分利用本土資源中的優勢,對幼兒進行潤物細無聲的教導,如此一來,就能夠使本土文化在幼兒的心中扎根,在日后的成長過程中才能夠不斷被澆灌,進而生根發芽,催生出濃濃的鄉土情懷。而鄉土情懷并非狹義的對于家鄉的認可,它可以被發展為更加宏大的對家國的熱愛,幼年的記憶可以說是人生階段中最為美好最為牢固的記憶,若是能在幼年階段對家鄉、對祖國產生歸屬感、認同感,就能夠為日后家國情懷的形成奠定扎實的基礎。
1.3 有利于幼兒的全面、健康發展。將本土資源融入幼兒園環境創設中,不僅能夠幫助幼兒學習知識,還能夠培養幼兒各方面的能力。例如,在教學活動中,輕松愉快的氛圍能夠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交流能力,培養良好的性格。在環境的布置中,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可以達到對幼兒各項能力的刺激作用和暗示作用。例如在環境中多增加一些可以活動的益智游戲,讓幼兒在閑暇時間也可以通過益智游戲來充實自己,既有利于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夠提升幼兒的實操能力,同時也能夠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增加對周圍環境的理解與吸收,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健康發展。
1.4 有利于優秀本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對本土資源的合理利用不僅僅體現在對物理環境的發掘,更重要的是對本土資源中的文化要素進行挖掘,并充分利用到教學實踐中去。將本土文化融入幼兒教學過程及教育環境中,有利于增強幼兒對本土文化的理解,進而提升認同感,產生對本土文化的濃厚興趣,才能夠更加自覺地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當下的文化環境正呈現出大融合的快速發展趨勢,快餐式的文化更能夠被廣大青年認可,很少有年輕人能夠靜下心來、放慢腳步去體會本土文化,這就造成許多優秀的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被埋沒,因此在幼兒教育中融入本土資源能夠有效地傳承和發揚本土文化。
2.1 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進行本土資源利用的意識不強。盡管在國家層面已經制定出很多針對幼兒園環境創設的要求和規定,但落到實處的少之又少,這主要體現在幼兒教師對環境創設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沒有將本土資源與幼兒園環境創設合理結合起來。不少幼兒教師在幼兒園環境的設計上過分依賴于現代化的文化因素,例如時下比較受歡迎的卡通人物、沒有任何實際教育意義的裝飾、超出幼兒知識范圍的工作計劃及規章制度展示等等,對于幼兒的教育意義不大,只能夠起到“花里胡哨”的裝飾效果,使環境對幼兒的影響浮于表面,而沒有真正落實到實處,環境教育與知識能力教育嚴重脫節,缺乏系統性、針對性和規劃性。
2.2 本土資源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流于形式。許多地區的幼兒園沒有將國家政策學深悟透,只在表面上做做樣子,政策要求合理利用本土文化,有些幼兒園就將相關文物、古建筑、服飾、樂器等等照片貼在墻上,敷衍了事,而不去關心幼兒是否能夠接受,更不在乎幼兒能否理解,這樣不僅無法使幼兒對本土文化資源產生興趣,反而會因為宣傳載體的不匹配導致幼兒徹底喪失興趣。同時,幼兒階段課程的設計也沒有很好地與環境相結合,導致孩子獲取知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無法發揮環境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3.1 提升幼兒教師的本土文化素養。在上述幼兒教育創設中本土資源利用的現狀分析中,可以看出教師在幼兒園教育環境創設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幼兒園中,每個年級、每個班級的環境設計都是截然不同的,其中能夠體現出濃厚的教師個人風格,可以看出幼兒教師在環境創設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決定了幼兒園環境的風格和質量,因此要解決本土資源在幼兒園教育環境創設中有效性不強的現狀,就需要從源頭上找尋答案,從根本上提升教師對本土文化的理解和素養,如果教師自身都不認可本土文化資源,又何談利用呢?
首先要對教師進行集中培訓,這里校方應當承擔起培訓教師的責任和義務,不定期組織教師參與本地文化教育方面的專家講座,并實地進行調研,充分了解本土資源、認可本土文化、豐富本土文化知識、提升本土文化素養,對本土文化產生自己的理解,才能夠將其運用到教學實踐中,這里可以利用到我所處的榆中縣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例如李家莊、浪街、興隆山等等,由于幼兒園學生年齡較小,不適合組織大規模的春游活動,避免產生不必要的安全隱患,因此就需要教師通過去富有本土特色的經典實地調研,充分感受本土文化,在參觀過程中做好記錄,寫好心得,并在課前充分研究,將參觀時的所想所感融入進課堂教學中,講給學生們聽;其次要提高教師對本土資源的利用意識,充分發揮主觀能動的作用,在教育環境的創造中利用所學的知識和對本土資源的理解,來進行更有效、更合理的發掘和利用,并將本土資源與教學內容充分結合,靈活變通,摸索自身的教育風格,使學生更好地接受本土文化。
3.2 結合教學實際,充分挖掘本土資源。本土環境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因此在實踐中需要對其進行篩選,來選擇適合本班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首先,在進行幼兒教育環境創設的構思時,需要充分了解本班的實際教學進度和學生的接受能力、思維水平,并結合本班的實際環境來設計教學活動和環境設計方案,以保證最大限度利用本土資源,避免超出孩子的理解能力,導致教與學的脫節。其次,在進行環境創設方案的設計時,需要分清楚重點與非重點的內容,將本土資源融入教學中,兩者相結合,相互補充,依舊要以知識和能力教育為主,利用本土資源作為輔助,來促進幼兒能力的提升,不要顧此失彼,使本土資源教育喧賓奪主,而忽視了正常的教學進度。
例如,在進行教育環境創設時,應當規定各年級的主要創設方向。在小班環境創設中,要考慮到小班學生的年齡問題,理解能力有限,不適合內涵過于豐富的本土文化展示,應當使用文化特征較為簡單明顯的內容來進行環境創設,以此來增強幼兒在文化知識獲取過程中的自信心,從而增加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中班的環境創設中,要考慮到此時的幼兒已具備了初步的理解能力,因此在選取本土資源時,可以適當增加難度,選擇更加豐富的內容來進行教學,鼓勵幼兒發表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并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在大班的環境創設中,就可以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去發現、挖掘內容,鼓勵幼兒與同學、朋友交流溝通,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進行教學,能夠最大限度發揮環境創設的作用。
3.3 充分利用本土資源,發起主題活動。幼兒教學不應只局限于課堂內部,而是應當結合當地的本土資源,進行多種多樣的主題活動,以此來豐富幼兒的課堂體驗,同時,主題活動也是進行本土資源結合的較為有效的方式,也更能夠激發幼兒的鄉土情懷,加深幼兒對本地家鄉自然、人文文化的了解。
例如,榆中縣青城鎮的剪紙藝術,從清光年間發展而來,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民間藝術形式皮影戲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具有重要的文化藝術價值,而其豐富的題材、顏色與形式也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同時,對設備、場地的要求不高,因此,在幼兒教學過程中可以邀請民間剪紙藝術家來校進行表演,讓孩子們親身體驗剪紙藝術的魅力,在觀看結束后,可以組織幼兒自己進行剪紙的創作,鑒于幼兒動手能力不強,可以要求家長參與其中一起進行創作,既可以增進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感情,又能夠提升幼兒的動手能力,同時還能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興趣,有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3.4 巧妙的運用場地,合理的設計運動的區域。眾所周知,環境是教育的主要資源,教師應當通過環境的合理創建來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從而使幼兒可以得到健康的發展。幼兒園內的整體面積約兩千多平米,在操場的后面還設有一個集爬、鉆、平衡等訓練功能于一體的多功能山坡,因此應當合理的進行區域的分布,從而創建多思維的環境。教師應當幼兒園當中的地面平坦、面積稍大的操場作為幼兒園奔跑的區域以及玩具的區域,從而提升多組訓練幼兒跑、跳、鉆等等運動;運用塑膠跑道設計滾油桶以及踩腳踏車等等;在操場的邊緣可以設計投籃以及投擲的區域。不僅如此,學校還可以相關具有本土特色的內容。對于寬敞的戶外場地應當進行合理的布局以及豐富的內容,從而使幼兒可以積極的參與其中,使幼兒的身心得到健康有效的發展。
3.5 利用本土資源裝飾外部環境。幼兒園的戶外環境是兒童直接接觸的學習和生活的客觀環境。外部環境中顏色和樣式的選擇和組合對兒童的發展有著微妙的影響。所以,幼兒園可以利用當地的資源來裝飾幼兒園的外部環境。我國的地理結構非常豐富,平原、山脈、丘陵和山谷、河流、湖泊和高原,每個地方都各有各的特色。比如西藏的青藏高原、華北地區的平原、東北的寒冷天氣以及長江與黃河。具體的地區有安徽黃山、西藏布達拉宮、北京紫禁城等,無論是自然景觀還是特定建筑,這些非凡的景色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視覺體驗。因此,幼兒園可以利用這種獨特的自然資源來裝飾他們的外部環境。例如,將當地的自然景觀利用噴漆或者雕刻等方式加入到外部環境中,讓孩子們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體驗當地環境的美麗。
3.6 充分發揮幼兒園在環境創設中的主體地位。在利用當地資源營造幼兒園環境時,需要教師在環境營造中賦予幼兒主導地位,引導幼兒積極參與營造幫助他們茁壯成長的環境。作為幼兒教育過程的一部分,設立的一些幼兒園經常在該舉辦的課外活動,以創造良好的環境,即使是孩子們還沒有完成的圖畫,也可以作為創建幼兒園環境的一部分,可以有效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幫助為孩子更好的發展,改善其成長和發展的環境。例如,唐山漢沽地區的熱門景點包括天津濱海航空主題公園,大多數都是孩子和父母一起去游玩。教師可以引導孩子進行創作,并用繪畫的方式描繪他們看到的場景,加入到幼兒園環境中。通過繪畫作品,不僅有效地利用了當地資源營造幼兒園環境,也喚醒了孩子們的創新能力最后,通過鼓勵兒童繪畫,讓孩子們變得更加活躍。積極參與幼兒園活動。
綜上所述,要想發揮本土資源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作用,應當從教師、學生、環境、家長等各方面著手進行改造,并結合實際教學情況,開發不同的形式,在提升幼兒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增強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對家鄉、對祖國、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使本土資源與幼兒教育充分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