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玉華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仍然存在不足與問題,難以從根本上調動并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高。因此,教師需要運用快樂教學法,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注入活力,從根本上展現出學生在課堂當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并彰顯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保持飽滿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的同時,盡可能地參與并融入課堂學習活動中,這樣才能夠深化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
快樂教學法的核心特征在于促使教學主體在教育過程中感受到快樂,真正意義地落實寓教于樂的主旨,讓教學主體可以更好地將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關聯起來,完成相應知識內容的學習。從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角度著手,快樂教學法可以極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通過良好的學習積極性助力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快樂教學法是頗具啟發意義的教育方法,可以為學生提供更為全面且完整的思考空間和反饋機會,在輕松且活躍的教學氛圍當中,學生可以更為有效地表達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進而促進教學知識和內容的深化[1]。從小學語文教育自身的發展來看,運用快樂教學法也是語文教學切合素質教育發展的必然抉擇,是落實在學生良好認知能力的成長、重點彰顯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教育方法,真正促進實現“在發展中求取快樂,在快樂中求取發展”的教育目標。在運用快樂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更好地擺脫傳統教育模式的限制和影響,通過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和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學習感受,增加并促進學生對各種教學內容和教學知識的認知與理解,促進學生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成長。教師需要在整合快樂教學法和語文教學內容基本內涵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改良和優化教學方法,以此為基礎實現快樂教學法的運用,實現對學生群體的有效引導和幫助。
從傳統教育思想的視角著眼,“師乃尊者”“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教育的綜合流程包含多方面的內容,有傳遞知識、傳遞技能以及解除困惑。正是因為受傳統教育思想的限制和影響,當前許多教師對于“傳道”的投入頗為重視,而忽略“授業”與“解惑”這兩個重要內容。教師過多的教學講解導致課堂灌輸過于明顯,逐漸成為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一言堂,導致學生難以形成更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一成不變的教育方法導致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都難以獲得顯著提高,難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熱情,最終導致知識的灌輸凌駕在學生的快樂上,嚴重影響學生認知能力的深度發展,良好學習積極性因此而受到沖擊[2]。
在開展課堂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將貫穿始終,其中的教育手段是否能夠被科學合理地運用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成果和效益。而在互聯網信息技術時代下,傳統的教學手段“粉筆+黑板”模式顯然已無法適應學生的認知需求,同時也難以貼合現階段教育教學需求[3]。教師身為知識的傳輸者,可供選擇的方法和手段應該是多種多樣的,但是最終的實際情況卻往往相反,基于各種各樣的客觀原因的限制和影響,許多語文教學工作都過多地依托于傳統教學手段,很少接觸到具有趣味性的教育手段。學生在進行實際學習的時候,難以脫離粉筆板書的簡單世界,落后的教學手段和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現階段教育的評價機制相對簡單,評價過程也等同于直線型,因而教師很難積極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課堂討論。在傳統的認知下,在所有教育環節當中,教學評價的存在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根本原因在于評價往往只存在于期末的考試當中。成績和評價不能相互貼合,所以學生對待評價機制以外的環節就顯得不夠關心,評價機制的落后導致語文課堂教學缺乏足夠的活力以及引導的合理性。
小學生尚處于心理不成熟的階段,自尊心強,但是心理承受能力較差。所以,教師不能因為學生年齡較小而忽略學生的自尊心以及承受力,從小學階段就要開始關注和重視,并展開針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枯燥無味的長時間的課堂教學很有可能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無益于課堂教學氛圍的優化改進,也無益于教師深度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所以,教師要積極地改進和優化一成不變的教育模式,展開趣味化教學工作,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4]。教師可以有效地促進語文知識和現實生活的相互整合,以此為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力度。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教授《雪孩子》這篇文章的過程中,可以在講解課文之前,讓學生自主探討和發表自己對于雪的認識和看法,同時詢問學生是否喜歡玩打雪仗的游戲。在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同時,提問學生是否喜歡堆雪人,而后通過系列討論和交流引出本節課程的核心內容。學生不僅可以互相交流討論和分享心情,而且還能夠極大程度地促進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提升,進而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助力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能力的成長。
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過程中,主要場所仍然是在語文課堂當中,學生安分守己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師所采用的教學工具主要是粉筆、黑板以及教材,學生在這種刻板的氛圍下,難以形成積極自主的正面情緒進行學習。所以教師在開展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雖然無法將教學場所改變,但是卻能夠實現對教學工具以及教學方法等多項內容的改善和優化,為學生營造出足夠開放活躍的教育環境,以此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保障學生可以更為輕松自主地完成學習[5]。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積極展現出想象力創設與眾不同的教育情境與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重新認識和領略語文知識所具備的差異化、特異性內涵,修復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意義和作用的重視度。語文教學內容與其他學科教學內容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性,在語文學科中往往包含著極為豐富充實的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對此類內容的巧妙調用,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因此教師有必要重點彰顯出語文教學所具備的巨大優勢,提升語文教學內容的豐富度和充實度,以此來促進學生的深度成長[6]。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雅魯藏布大峽谷》這篇文章的時候,為保證學生可以更為直觀真實地感受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奇觀和壯美景色,教師可以先行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雅魯藏布大峽谷的視頻片段,以此引領學生可以先行置身于充滿魅力的景觀當中。而后結合課文內容,為學生提供更為立體且具象化的體驗,使得學生可以在閱讀和觀看的過程中,感受到祖國河山所具有的獨特魅力,進而切實有效地強化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培養美好情感。在課堂教學工作結束之際,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所學習、觀看到的景色,交流分享自己對于課文中心內容的了解和認識,以此切實有效地增強學生對于課文主要知識內容的掌握和理解。
運用快樂教學法的語文教學課堂內容應該充實豐富,還可以通過教學方法深化學生的認知能力。傳統的語文教學工作,主要是將教師的講解以及學生的簡單提問作為基礎支撐,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失去學習的積極性,難以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而在快樂教學法當中,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的融合可以深化學生的記憶和理解,包括分角色扮演以及教學游戲等多種活動,能夠充分調動并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營造出更為生動活潑的情境,真正意義上吸引學生的關注[7]。對于尚且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角色扮演的方式極為符合學生的認知需求,所以教師要想更好地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就要營造出更為開放活躍、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以此來切合學生愛玩、好動的心理特征,這將會促使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更為豐富充實,真正地吸引學生的關注和熱愛。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贈汪倫》這首古詩的過程中,可以針對性地應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要求學生分別扮演李白和汪倫,此外也可以增添旁白等角色,用于實現對古詩發生情境的介紹,切實有效地促進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在此過程中,為能夠呈現出更為理想化的表演效果,學生必然會自主地理解古詩的內容以及古詩的角色情感等,有助于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意識,并且通過頗有趣味性的表演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真正地貫徹落實寓教于樂的目標,加深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和學習。
小學階段學生的天性就是愛玩,難以全神貫注地融入學習活動中。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需要從多個方向和角度著手,充分貼合學生的個性特征以及年齡特征,推進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建設和開展。教師可以在開展語文教學工作的時候,適當地融合相應的經典游戲元素,以此來保障語文教學內容的豐富度和趣味性都能夠獲得顯著提高,有效地促進學生在語文課堂當中參與度的提高[8]。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母雞》這篇文章的過程中,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主要描寫的是母雞的無病呻吟、拼命炫耀以及欺軟怕硬,但是后半部分所書寫描繪的則是母雞的慈愛、勇敢以及辛勞,塑造的是母雞偉大的形象,展現出的是對母愛的歌頌情懷。教師可以先行和學生共同完成老鷹抓小雞的游戲,引導學生可以通過游戲來認識和感受母雞保護小雞的偉大、勇敢,幫助學生洞悉作者的心理變化以及情感變化,理解和領略母愛的偉大,進而深化學生對課文中心內容的認識和理解。此舉既可以豐盈學生的內心,又能夠助力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積極性,最終實現語文教學的真正目標,讓學生實現自主閱讀和感悟,明確教師所講解的內容以及真正理解文章情感。
總而言之,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需要從更為全面且具體的方向著手,真正地意識到快樂教學法的實際應用內涵,進而在明確快樂教學法重要性的前提下,通過情緒感染以及流程優化等多種方式,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豐富現有的教育模式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思維能力,貫徹落實快樂教學法,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