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江
“美好生活,勞動創造。”看到這句話,我就想起了辛勤勞動了一輩子的爺爺。
爺爺常說,他擁有一家“勞動銀行”,里面的財富取之不盡。
田地是爺爺“勞動銀行”里的主要固定資產。每年開春伊始,爺爺勤勞的雙手便不曾停歇。田里,沒閑著,筑田壟、犁田、耙田,忙忙碌碌,為春插做準備;地里,當然也沒閑著,除草、翻土,為春播做準備。播種的時節很快來臨,爺爺便在田地里播下了一年的希望。夏季是培護作物的時候,澆水、施肥、除蟲……一刻也不停歇。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爺爺又忙著收獲田里地里各種成熟了的農作物。冬天總該歇會兒吧,可是,還要種一季油菜,還有白菜、蘿卜、大蒜等冬菜也需要照料。總之,沒得停歇。
爺爺說,當年就是靠著這幾畝田地,養活了全家大小七口人。
杉樹林是爺爺“勞動銀行”里的又一筆財富。爺爺告訴我,十幾年前,國家提倡“退耕還林”,他在荒山野嶺上一口氣栽下了十幾畝杉樹。這些杉樹便成了爺爺的牽掛,他有事沒事總要上山走一走,看一看,給樹松松土,除除草。如今,在爺爺的細心照料下,這些杉樹已經成材。爺爺常常站在山坡上,望著這一片郁郁蔥蔥的杉樹林,幸福地笑。
爺爺“勞動銀行”里的第三筆財富,用時髦的話說,是“技術財產”。爺爺是村里有名的木匠,他曾自豪地告訴我,村里一半以上的姑娘出嫁,家具都是他親手打的。他打的家具,堅固耐用,實用又美觀。村里的很多家庭,現在都留有爺爺打的家具,一直舍不得丟。爺爺靠著這門手藝掙點兒外快,以補貼家用。所以,我們家較早地過上了衣食無憂的日子。
馬克思說:勞動創造世界。我的爺爺或許不知道勞動有如此偉大的神力,但是,他一定深知:美好生活,勞動創造。他用自己的一輩子,給這句話作了最好的注解,也給我們后輩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財富。爺爺的“勞動銀行”一定會在我家世世代代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