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羊
(西藏昌都市芒康縣鹽井中學 西藏 昌都 854500)
就我國當前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來說,一直沿用著傳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學習壓力較大,學習效率較低,造成整體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低下,而在當前素質教育不斷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對學生實行減負是落實素質教育的必然基礎,而教師需要對語文課堂教學實行減負增效來進行思考,如何在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基礎上增加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同時,教師還需要在減負增效的基礎上,改變自身的教學觀念,以此來改變整體的教學形式,優化教學結構,通過針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展開個性化教學,落實因材施教的基本教學原則,使學生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本文主要針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實現減負增效的策略展開相關的研究與討論。
減負就是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增效就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在當前我國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學生的學習壓力普遍較大,這不僅體現于學生的課后作業當中,而且還體現在學生的整體學習狀態當中。在現如今的社會發展進程當中國民素質有了很好的提升,對于教育事業越加重視,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為學生報了許多的課外班與輔導班等,再加上初中教學本身就內容繁多,而在長此以往的壓力下很有可能就影響學生的整體學習狀態,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通過相關政策的不斷深化,減負成為了當前素質教育的重要決策。在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當中,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教學形式,將一節課的時間設計的滿滿當當,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分不清教學重點,只能靠硬背的方式來對教學內容進行學習,并且教師在布置學習作業是要求比較嚴格,必須要求學生按時按量的完成作業,否則將會得到嚴厲的懲罰,例如增加作業數量或者展開教育批評之類,造成整個語文課堂教學氛圍比較沉重,而學生在這種氛圍之中長久以往的就會造成一定心理上的學習壓力,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降低。而通過實現減負增效,在減輕學生負擔,降低學生壓力的同時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并且能夠很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保持積極正確的態度來面對學習,以此來提高學生整體的學習效率,從而更好的保障教學效率的有效提高。
2.1 轉變教學觀念 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要想有效的在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實現減負增效,首先就需要教師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當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驅動學生展開自主學習,以此來達到減負增效的語文教學效果,同時也是當前素質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在我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展開的長久以來,都是采用以教師為教學主體的教學方式,而在這種教學方式的影響下,導致學生的學習過于被動,無法對學習問題展開自主思考,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并不能很好的分清教師教學的主次,導致學生只能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部背誦,依靠死記硬背來達到學習效果,尤其是對語文課堂教學這一門課程來說,本身就包含著較多的背誦內容,而且一字之差就可以影響全文的含義,使得教師在展開教學的過程當中較為嚴格,并強制學生進行記憶,通過罰寫、罰抄等形式讓學生加強記憶,而這種教學方式,無疑影響到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導致學生整體的學習壓力有所提升。
而如何才能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當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呢?首先,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將教師的教學責任從以往的主體轉化為主導,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而并非掌控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盡可能的參與到語文教學當中,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使學生的主動性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其次,合理的設計教學內容,明確教學重點,分清教學主次,并在展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例如,語文教材《孫權勸學》這一節課選自《資治通鑒》,孫權來勸誡呂蒙進行學習的故事,在這篇課文當中著重地講述了學習的重要性,而且本篇課文是以文言文的形式進行敘述,教師在展開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下面的注解來簡單的對文章進行翻譯,并嘗試概括的中心思想。讓學生能夠在翻譯的過程當中,對課文進行熟悉了解當節課的教學內容,同時,還可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展開自主學習[1]。
2.2 營造和諧融洽的語文課堂氛圍。在上述文段當中也曾簡單地敘述造成學生學習壓力過大的原因,教師要想能夠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有效的降低學生對學習壓力,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還需要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在氛圍的影響下,積極主動地展開學習,從而達到減負增效的教學效果。第一,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展開的過程當中主要存在于兩種關系,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而學生之間由于年齡較為接近,且有著很多共同話題,使得學生之間的友誼關系異常強烈。而教師與學生之間,由于本身就存在著年齡界限與身份地位之間的誤差,導致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較為緊張,學生對教師有著本能的畏懼與恐懼心理,教師要想營造和諧融洽的語言課堂氛圍,首先就需要打破師生之間這種緊張的關系。例如,在語文教學《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這一節課當中,通過文章題目就可以很好的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讓學生掌握說和做之間的關系,同時,教師在這一節課的展開過程當中,可以通過互動的形式來融入學生集體,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并且可以通過游戲,等多樣化教學活動,來打破學生的心理界限,讓學生能夠接納教師,樹立學生師生平等的觀念。第二,加強教學評價與總結,教師作為語文教學的主導承擔著極其重要的教學責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不要吝嗇夸獎,在與學生進行互動的過程當中,對學生進行充分的鼓勵與認可,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的展開語文課堂教學,有策略性的引導學生展開正確的思考,在營造和諧融洽的語文課堂氛圍的過程當中,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減負增效。
2.3 減輕學生課后作業 保障作業少而精。課后作業是導致學生出現學習壓力的源泉,就我國目前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形式來看,大多數教師都會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從諸多的課后作業,諸多的試卷當中來總結學習經驗,其實這種教學方法本身就是一種錯誤,展開課后作業的主觀意義是為了學生能夠通過在課后作業的過程當中,對課程知識點進行鞏固與復習,來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而并非以課后作業為突破點,讓學生無限的壓榨自身的休息時間來達到學習效果,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需要減輕學生的課后作業數量,并且保證課后作業要做到少而精,從而更好的落實減負。例如,在《鄧稼先》這節課當中,教師可以圍繞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兩個方向來布置學習作業,使課后作業能夠達到多樣化,讓學生能夠通過自身的學習興趣來自主選擇課后作業,一方面可以更好的突出學生在課后作業當中的主動性,而另一方面則可以充分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基于興趣的前提下展開自主學習。在針對學生的學習興趣上,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搜索鄧稼先先生的故事背景,了解鄧稼先先生的偉大之處,并在下節課學習之前以教師的身份來向其他學生進行講述。或者可以讓學生來繪制李鄧稼先為主題的英雄畫報,在畫報當中講述鄧稼先先生的英雄事跡。而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上,教師則需要以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基礎對學生進行分層,并設置相應的學習問題以及課后作業,讓學生能夠根據自身能力來完成課后作業,既能保證學生完成課后作業的效率又能使學生在課后作業當中能夠有所提升,在減負的同時達到提升效率的作用。
2.4 主導學生合作學習 發揮學生集體智慧。教師在展開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還需要指導學生展開合作,發揮學生的集體智慧,以此來達到減負增效的教學效果,一方面學生在展開合作的學習過程當中,能夠正確的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同時還能學會欣賞他人,從他人身上汲取優點來彌補自身的缺點,而且集體的智慧要遠遠大于個人,通過對學習問題展開合作討論,可以有效的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效率,使學生能夠快速的掌握問題的精髓所在,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另一方面,通過落實合作學習,可以加強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并且在合作學習的過程當中可以對學生之間的關系加以磨合,避免學生會跟發生矛盾,是在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實現減負增效的有效策略。例如,《木蘭詩》這一篇課文屬于敘事詩,敘述了一個傳奇的故事,一個女英雄的誕生,并且全篇以文言文的形式進行敘述,相對來說,整體篇幅較長,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文章內容進行翻譯并進行簡單的閱讀。而且在這一節課程當中需要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全文背誦,需要學生能夠徹底的了解文章的含義,熟悉掌握每一個字詞的注解,而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展開分工合作,能夠最快的速度掌握對文章的注解釋義,提高文章整體的學習效率,而且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還可以利用到多媒體教學設備來播放花木蘭的視頻故事,來進一步輔助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理解。除此之外,教學還可以針對課文當中存在的一些尖銳問題來引導學生以合作的形式展開思考討論,在討論的過程當中,充分的抒發學生對花木蘭的見解,以此來提升整體教學內容的深度,充分落實減負增效。
2.5 營造趣味化的語文課堂教學。營造趣味化的語文課堂教學也是實現減負增效的有效策略之一,這種減負增效方法與上述當中的營造教學氛圍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但同時也有著本質上的不同,通過營造趣味化的語文課堂教學可以讓學生以游戲的形式來展開學習,實現玩與學個有效融合,讓學生能夠在玩中學,不僅可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拉近師生關系,還可以創建一個全新的語文教學課堂,而這正是當今素質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充分落實了寓教于樂的教育指導方針,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愛上語文,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的展開語文教學。例如,在語文教材《阿長與山海經》這一節課當中教師可以這樣設計教學內容。首先向學生解釋阿長的意思,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篇課文當中的阿長指的就是長媽媽,在《三味書屋與百草園》這一節課當中,我們已經充分的認識到了阿長的魅力,在魯迅的筆下阿長這一角色反復出現必然會存在著一定的深意,而山海經是一本志怪古籍,充斥著大量的神話傳說,在《阿長與山海經》這一節課當中,阿長與山海經又會存在著怎樣的故事?其次,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教學課件,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山海經,了解山海經當中的神話傳說,通過教學問題設置教學懸念,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并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在閱讀當中尋找故事的答案。再其次,給予學生一定的閱讀時間,讓學生對文章進行閱讀,并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當中對阿長這一角色進行總結。最后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時,可以通過以阿長為主題,讓學生以寫作的形式來描述阿長的印象,或者通過文章中對阿長形象的描述來繪制阿長的畫像,做到從課前到課后都要落實趣味化的語文課堂教學[2]。
2.6 強化課前導入 提升學生積極性。沒有處理好課前時間也是導致學生整體學習效率較慢的主要原因,而這一原因追溯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初中學習階段的學生普遍愛玩,正處于瘋狂社交的年紀,而且學生之間的個性鮮明,具有極其強烈的個人特點,學生在課后活動時都會形成一個個的小集體,來互相追逐打鬧,學生在課下時間的性格特點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導致學生在上課鈴響的時候不能快速的調整自身的學習狀態,導致學生的前期學習效率較慢,而教師在展開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沒有考慮到學生的這一特點對教學重點直接展開教學,學生還沒有吸收好課前教學內容,就已經到了課中甚至是課后的教學階段,導致學生的整體教學效率就較為緩慢,所以教師在展開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需要考慮好學生的這一特點,強化課前導入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以最快的速度調整學習狀態,從課后休息時間當中脫離出來。例如,《黃河頌》這一節課當中,主要講述了作者光未然對家國山河的喜愛之情,充分的抒發了作者光未然的家國情懷,教師可以在課前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來引導學生學習并演唱《黃河大合唱》,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黃河大合唱》的第二樂章中正是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黃河頌》,在黃河大合唱這一首合唱歌曲當中節奏慷慨激昂,再加上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黃河波濤洶涌的畫面,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在歌曲學習演唱完成之后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互動并在互動的過程當中引導學生關注歌詞作者光未然,并以此來導入教學內容,同時,教師在正式的展開教學之前還需要讓學生了解光未然作詞背景,了解在家國存亡的關頭,在抗日的烽火燃遍祖國大地的時候,作者光未然站在高山之巔向我國母親之河黃河唱出頌歌的豪情壯志,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使學生能夠全面的投入到教學情境當中,調整學習狀態,提高學習積極性,落實減負增效的教學效果,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3]。
2.7 優化課堂結構 合理設計教學內容。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需要對教學結構進行合理的優化,并在減負增效的基礎上重新設計教學內容,實現對教學方式的有效創新,為學生營造一個全新的語文教學環境,讓學生能夠更加喜歡語文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同時使語文課堂教學更加具有實效性。在當今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教學結構過于緊密,缺乏學生單獨思考學習的時間,導致學生的思維只能緊跟著學習進度來進行學習導致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的大腦始終處于緊張的狀態,從而造成學生的學習壓力,教師要想能夠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實現減負增效的教學效果,就需要對教學結構進行優化,并處理與好各項教學環節之間的關系并在其中留有一定時間余地能夠引導學生思考展開自主學習。例如,在《臺階》這一節課程當中,整體的篇幅較長,用一節課的時間很難完成整篇閱讀內容的教學,所以教師需要通過優化課堂結構來合理的處理好每節課教學之間的關系,就像在這節課當中,教師需要區分教學主次,不能將教學重點集中于一堂教學課堂之中,要把握好一個適中的教學節奏,讓學生能夠實現減負的同時,提高整體的學習效率,達成高效化的語文課堂教學。在這節課閱讀內容當中,主要以第一人稱描述了我父親與臺階之間的故事,對于父親來說,臺階既是父親的物質期待更是父親的精神追求,可是,當父親通過辛苦的勞動付出獲取到了臺階之后,卻又感覺到處處的不自在,卻能夠通過父親的一言一行當中感受到父親的落寞與空虛,教師在這一節課的教學過程當中,更重要的是,要教授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技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長篇的閱讀教學內容中就是不能對閱讀當中的每一處細節進行著重,教師通過教授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展開自主學習,即可以減輕了學生在課上學習的壓力,又可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使減負增效的教學效果能夠在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得到有效的實現[4]。
2.8 科學實施分眾化、層次化的教學方式。學生之間存在著個性化差異,而這種差異導致學生之間的學習進度有所不同,對于知識點的理解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需要通過實現科學實施分眾化、層次化的教學方式來對學生展開個性化的教學,貫徹落實因材施教的基本教學原則,在教學過程當中,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問題,發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正確思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是在實施分眾化、層次化的教學方式的過程當中,需要從教學內容、習題訓練、課后作業等多方面教學環節進行實施,保障分眾化、層次化的教學方式能夠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得到有效落實,進而提高初中生的語文學習效果,促進學生更為長遠的發展和進步,同時也能夠推動語文教育的快速發展。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作為我國素質教育的其中之一,本身就承擔著極為重要的教學責任,需要通過語文課堂教學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落實素質教育的深化改革,教師需要通過轉變教學觀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營造和諧融洽的語文課堂氛圍,減輕學生課后作業保障作業少而精,主導學生合作學習發揮學生集體智慧,營造趣味化的語文課堂教學,強化課前導入提升學生積極性,優化課堂結構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加強學習方法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科學實施分眾化、層次化的教學方式等策略來落實減負增效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