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銀 (江蘇護理職業學院)
隨著我國的經濟和綜合國力的迅猛發展,我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地位愈發重要,世界列強對我國的經濟、技術和政治封鎖也日益加強,加之互聯網智能數字技術快速普及給教育帶來的沖擊也在不斷加強,高校教育面臨的新要求和新問題也不斷涌現,高校大學生的思政教育也經受著日益嚴峻的挑戰。基于此,高校需要積極強化黨建工作和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高度融合,較快實現促進我國黨建工作和高等教育事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目標。根據當下的高校思政教育現狀,由于受經濟發展、文化思潮、社會風氣等因素的重要影響,大學生理想信念受到外來文化和思潮的沖擊,表現出個性化、差異化、多元化、復雜化的傾向,這也在一定范圍和程度上增加了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工作難度和工作壓力,導致原來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局限和不足逐漸得到顯現。基于此,高校需要更加夯實黨建工作基礎。多元化多渠道增強大學生思政教育,創新思政教育新方式、新內容,積極應對思政教育的外在挑戰,與時俱進地做好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研究探索,切實提高大學生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質量,為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堅實基礎。
學生群體是高校黨建工作和大學生思政教育的主要工作對象,開展的黨建和思政教育是聯系黨和學生群體的橋梁和紐帶,也是重要的教育途徑。2018年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和北大師生座談會上明確指出,大學是立德樹人、培養人才的地方,更是青年人學習知識、增長才干和放飛夢想的地方。[1]因此,高校需要高度重視在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中有效融入黨性教育,讓思政教育主動積極地融入黨建工作,切實強化黨對學生的領導、教育、宣傳的政治地位,幫助學生建構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體系,強化高校內部符合黨建要求的思想信念。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會有效促進高校的黨務工作,推動高校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這樣,高校黨務工作會更精細、更精致,也就必然會出現涉及面廣、職責分工多、學生情況復雜等廣泛性特征。基于此,高校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融合就必須立足這個特點開展工作,確保黨的絕對領導。
多元性是高校黨建和思政教育融合的另一個重要特征。高校需要從多種途徑渠道和多種方式上切實解決學生遇到的各種問題,要積極做好學生思想、情感、信念的教育引導工作,用正確的思想和輿論引導人、熏陶人、教育人,要實施“三全育人”策略,夯實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高校黨務工作者需要高度關注黨建和思政教育多元性特征,認真研究高校大學生龐大群體的實際思想狀態,研究其思想的復雜性和多元化,通過融合教育途徑強化黨組織的領導作用。同時我們需要充分發揮高校黨委的職能作用,從多層面、多渠道、多途徑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問題和價值觀問題,確保用明確的思想政治觀念教育引導學生。尤其面對當今復雜的世界形勢和思想格局,高校黨建和思政教育面臨的挑戰較多,就必須要加強兩者的高度融合,為學生的健康和全面發展提供良好的黨性保證。[2]
第一,高校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必須適應現代社會發展變化的新動向、新要求。
伴隨著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國家對高等教育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們也應該正視社會、經濟轉型促進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成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作為高校這一人才輸出的重要場所,做好大學生的思政教育也是職責所在,讓學生帶著正確的思想教育和政治面目積極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去,更是勢在必行。高校黨建工作更需要結合學生思政教育的新要求、新方向、新內容,按照實際工作狀況,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文化多樣性、理念多元化,在此基礎上努力建構大學生思想政治體系。
第二,要高度重視多元化思想的沖擊。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和經濟格局變化的影響,我國政治、經濟快速發展,大學生的思想和價值取向已經呈現多元化變化發展趨勢。同時,我們更應該在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自主意識培養等方面開展一些工作,推動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高校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需要解放思想,用正確的思想引領學生,幫助學生學會應對新時期各種外來文化和思潮的負面影響。思政教育既要尊重個人自由和健康發展的需求,又要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政治觀念和價值觀念,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第一,建立思想保障。高校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必須以黨的領導為工作起點,有機融合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研究學生思想現狀的基礎上開展因材施教,針對性開展教育引導工作,助力黨建工作。工作中,需要認真貫徹中央文件精神,緊跟時代發展要求,不斷探求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之間的理論關鍵和邏輯聯系,強化思政教育的執行力,確保在融合教育中傳達正確的思想,弘揚輿論正能量,從而進一步強化大學生的黨性教育和思想引領,為高校教育提供思想保障。
第二,提升工作水平。當下的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是促進高校科學發展的重要渠道,通過融合教育促進高校教育發展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策略。工作中,需要借助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全面幫助學生提升思想政治意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和投身到黨建工作中去,加強思政教育工作力度,強化思想執行力。融合教育需要尊重學生的個人發展需求,滿足學生積極向上的進步愿望,要從精神、思想等方面多渠道促進學生進步成長,幫助學生融入黨建和思政教育活動,并在活動中轉變思想觀念,學得理論知識,提升發展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教育工作必須做到“三個堅持”,即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3]因此,高校需要對照院校的發展情況,科學全面地進行分析判斷,找出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的短板,加強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采取科學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措施去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強化政治功能的發揮,從而強化思政教育的引導促進作用,幫助學生在思想上保證先進性和正確性,全面踐行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高校需要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武裝自己,確保辦學方向的正確性,借助融合教育培育優秀的建設人才,為國家發展和社會主義建設助力添彩。
實施融合教育,必須全面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將方針政策傳達落實到位,借助思政教育渠道教育引導廣大學生,解決學生的自身發展需求,高效開展相關工作。融合教育必須確保黨的先進性,遵循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發展規律和學生發展現狀,全面掌握和理解黨建工作的政治任務,促進融合教育更加高效,達到強化黨的絕對領導的作用。
高校黨建工作必須依賴于自身政治立場的正確性,這是黨建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必要前提,這也是高校構建良好思想政治氛圍的先決條件,學生的綜合素養及其思想品質的有效提升也必須依賴于此。近年來,高校黨務隊伍面對的職責要求越來越多,黨務工作者更需要提升專業技術水平,并不斷創新教育手段以促進思政教育效果提升。可以針對學生喜歡在網絡和自媒體平臺上接收信息的特點,開展菜單式教育活動,提升黨務工作者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質量,以適應時代發展和社會需要。
高校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需要轉變教育觀念,克服形式單一方法簡單的不良傾向,要強化執行力,努力改變學生對模式化思政教育的抵觸情緒,開展更加開放性、便捷性思政活動,不斷創新工作措施,關注實際工作效果。黨務工作者需要改進工作不足,開辟多元化渠道,增進學生的認同感和接受度,幫助學生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思政內容,從而有效地落實黨建工作要求。比如,多元化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并借助新媒體平臺強化黨建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組織開展學習活動推進思政教育高效運行。
高效黨建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就是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引導學生樹立充分黨性正能量的思想意識,強化學生的黨性培養。基于二者的有效融合,可以創新開展學生的黨建和思政教育工作,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幫助學生積極參與思政教育。高校需要認真研究學生發展需求和思想特征,創新黨建和思政教育融合渠道,采取有效的途徑做好教育引導工作,引導學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見證學校的發展,樹立與學校共同成長共同進步。高校需要積極做好黨務監督,確保高校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收到實效。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融合是促進學生政治思想的重要策略,從而有效強化黨建工作。[4]
高校黨建工作和思政融合教育的對象主要是學生,因此我們要高度重視學生個性發展的全面成長,要重視個性化教育,增進學生的個體獨立性。面對自由民主和寬松開放的意識環境,高校必須將人本理念融入黨建和思政教育工作中去。落實以人為本思想觀念需要發揮學生主觀潛能,保證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夯實學生思想信念的根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形成正確的思想信念,全力推進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的實效性。高校黨務隊伍要高度重視隊伍建設,要強化黨員干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能力,堅持良好黨性和工作素養,多元化多渠道傳播最新最正確的政策聲音,確保以人為本思想落實到位。立足以人為本強化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可以更好地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并努力提高學生思想意識水平。[5]
實事求是是中國共產黨的工作法寶,堅持實事求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和理論聯系實際正是高校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融合的工作路線和行動指南。高校要把理論聯系實際真正落實到融合教育中去,才有可能促進黨務工作的有效開展。高校黨建政治理論教育需要從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出發,有效整合心理學、社會學、黨建知識等教育資源,采用情境創設法、因材施教法、情感熏陶法等方法講授理論,要靈活多元、活學活用;可以通過理論宣講、道德滋潤、社團活動、志愿服務等等形式,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在活動中驗證所學。當然,高校也可以通過黨員責任田、黨員先鋒崗、思政進處室進宿舍等工作機制,開展學生黨員的責任感、使命感、榮譽感教育,進而帶動非黨員學生積極參與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使黨建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等教育時機中。[6]
總之,高校黨建工作必須和大學生思政教育有機融合,要堅持以黨的十九大、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為指導,充分發揮好高校育人的教育作用,立足大學生主體發展和院校發展的工作實際,努力完善思政教育工作機制,切實使高校黨建工作能夠具體落實其政治責任。大學生思政教育需要充分整合多種教育資源,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引導工作,尊重大學生的發展需要,解決大學生思想政治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在兩者的融合中尋找共建共榮的策略。改進傳統工作形式,做好教育引導工作,堅持人本工作理念,構建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機制,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上的積極進步,營造良好的黨建和思政教育氛圍,從而有效提升黨建工作水平,促進大學生和院校的共同發展、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