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曉華
(甘肅省臨夏縣坡頭鄉坡頭中心小學 甘肅 臨夏 731801)
英語是西方的一種語言文化知識,充分體現了西方的文學色彩,學生通過學習英語知識,閱讀大量英語課文,能對西方的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幫助。由于英語學科是人文學科,所以,其多數英語知識中都蘊含著豐富的德育知識,教師利用其中的德育知識對學生展開德育教育,既能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同時還能讓學生養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目前,德育教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還存在大量問題,對德育教育與英語教育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為了改變現狀,使德育教育和英語教育有效融合,英語教師應從自身、學生等多方面尋找原因,找到解決策略[1]。
1.1 能幫學生塑造良好的人格特征。每個人的人格品質都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其在后續的生活中逐漸培養的,對于學生來說,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不僅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重要幫助,對社會的和諧發展也有重要幫助,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后,能幫學生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質。從目前我國小學生的現狀來看,多數學生都被家里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保護的很好,因此,學生缺乏良好的抗挫折能力與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其無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在學校以及生活中,都極易沖動、哭鬧,從而產生不良影響,還有些學生在學校中過于孤僻,不喜歡和他人交流,在相處過程中固執己見,從而與同學無法愉快相處。從學生的人際交往方面來看,有些學生存在明顯的功利化態度,討論問題時有較強的自我中心意識,很難顧及到他人的感受,既不利于學生之間的相處,也不利于班級凝聚力的建設。除此之外,還有些學生缺乏感恩之心,在家庭中不會主動照顧自己的親人,在學校中對待同學比較冷漠。在生活中,難以主動幫助自己的朋友,對待困難時,缺乏勇敢探索的勇氣,缺乏堅強的意志力。從學生的心理方面來看,有些學生過于自信,從而就形成了自負,在學習上存在較大的嫉妒心理,對待老師和家長存在嚴重的叛逆心理,在生活上缺乏良好的判斷能力,難以區分是非對錯。相反,還有一些學生比較自卑,在學習以及生活上都比較膽怯。由此可見,我國學生缺乏良好的人格品質,為了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幫其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質十分必要。學生在德育教育的熏陶下,也會逐漸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心理狀態。英語教學不止包括單詞、語法等知識,一些課文中還蘊含著豐富的價值觀,教師將相關因素挖掘出來,對學生展開教育,能提升英語教育與德育教育的效果。
1.2 符合英語新課標的要求。任何科目的教學都要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進行,其與學科的教學大綱相比,更加明確、詳細的指明了相關科目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學方法等問題,除此之外,還提出了相關科目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要求,為教師教學提供了重要指導。對于英語教學來說,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時,既要培養學生用于戰勝困難的勇氣,還要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對學生進行情感道德教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人格品質。教師在講解英語知識的同時,滲透與之相關的德育知識,能使學生的心態、思想、價值觀、情感等方面獲得良好提升。
1.3 符合我國教育的客觀要求。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為了建設和諧社會,人們提高了對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視程度,為了全面提升公民的道德,應從娃娃抓起,引導其從小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從而才能構建和諧社會。首先,多數小學都會開展思想道德教育課程,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但是,只靠思想道德教育課,無法全面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因此,應將其和英語教育進行結合,循序漸進的對學生進行教育,耳濡目染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性格特點以及價值觀。其次,目前社會競爭壓力比較大,多數家長忙于工作會忽視對學生的教育,從而導致多數學生出現自我約束能力差、缺乏自信心等問題。有些家長對學生的要求較高、期望較高,當學生的成績沒有達到家長的要求之后,家長就會對學生進行批評,從而會降低學生的自信心。為了保證學生健康成長,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道德教育,通過英語課對學生滲透德育知識,能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最后,每所學校都為學生開設了思想道德教育課,但是,每周安排的課時較少,還會出現各種情況,從而影響思想道德教育課的順利實施,為了彌補這一缺陷,在其他科目中滲透德育知識,能有效提升德育效果,讓學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2]。
2.1 英語教師沒有正確認識英語教育與德育教育的關系。眾所周知,應試教育是我國傳統的教育思想,雖然,近年來,教育部門一直通過各種舉措降低教師的應試教育思想,但是,多數教師依然存在著濃厚的應試教育思想。教師認為,學校以及家長都會通過學生的考試成績來判斷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教師的教學能力,因此,教師為了滿足學校對分數的要求、對升學率的要求,會通過各種方式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將上課重點都放在知識的講解上,無心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從而影響了德育與英語教育的有機融合。還有些英語教師認為,德育教育應是思想品德教師、班主任、語文教師等人的教育內容,與英語教育毫無關系,沒有深入分析德育教育與英語教育之間的聯系,采用割裂的觀點看待兩種知識。這類教師在教學時,只會專注的講解英語知識,其認為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不僅會擾亂課堂的正常秩序,還會影響教學效果,延緩教學進度,從而不會在英語課堂上提及與德育教育相關的知識。英語教師對德育教育缺乏正確認識,從而無法將德育知識設計到英語教學中,學生無法接受德育教育。
2.2 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缺乏情感滲透。情感是人與人之間良好交流的重要基礎,每個人對待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情都會有不同的情感,情感表現是一種比較復雜、高級的心理活動,主要以人的需求為中介,缺乏情感的交流就會降低交流質量。對于教師來說,其在教學時首先要有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其次要有對學生的關愛,在講解知識時,要以學生為本,在知識上賦予相應的情感,能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師生關系是一種比較復雜的關系,教師既要做學生尊敬的師長,也要做學生的朋友,從而才能與學生獲得良好的交流,在上課過程中,教師能和學生進行融洽的交流,從而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但是,從英語教師的教學來看,多數教師教學時,都采用機械的教學方法,照本宣科的講解英語知識、讀英語單詞、讀英語課文,面部毫無表情,從教師的語言中也無法看出其蘊含的情感,在講課過程中,對于表現較好的學生也沒有贊賞、表揚的話語,對于一些調皮搗蛋的學生來說,教師也沒有進行良好勸解,而是嚴厲斥責,對待一些回答問題錯誤的學生來說,教師沒有進行悉心教導,與學生之間缺少情感交流,上完課后直接離開教師,從而無法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況以及心理狀態。對于學生來說,其認為缺少情感的教師十分嚴厲,對教師也并不了解和關心,在這種情況下,師生之間缺少良好情感,既不利于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同時也不利于學生的學習。
2.3 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教師的教育思想深受應試教育影響,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都更加注重知識的講述,忽視了知識的人文性,同時也沒有看到知識帶給學生的深層次教育,從而形成了的單一、極端的教學現狀。教師為了讓學生快速掌握知識,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特點,以自己為中心,機械性的對學生灌輸知識,降低了學習的趣味性。對于德育教學的滲透來說,教師滲透的方法過于單一,只是根據相應知識進行說教,對學生機械性的灌輸,從成年人的將角度為其講述道德教育、價值觀念,沒有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時間,從而導致學生無法接受。如果教師在教學時采用的方法過于單一、過于死板,無論教師的教學動機多么美好,都無法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3]。另外,如果教師在教學時,將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學生背誦單詞、背誦語法、學習知識上,沒有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沒有關心學生的學習狀況,也無法獲得學生的敬愛。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既能讓學生靈活的學習相關知識,還能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
2.4 學校對德育教育缺乏量化標準。對于教育事業來說,其在考量教師的教學效果以及教學能力時,會制定相應的量化標準,教師為了提高自己的量化分,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按照量化標準的內容進行教學,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但是,對于教育事業的有些工作來說,其屬于教師的良心工作,無法通過簡單的量化標準進行衡量,制定的量化標準也缺少一定指向性與可行性。對于英語教學中的滲透德育內容來說,教育部門就無法進行考察,既不能通過分數來比較教師的德育教育效果,也無法規定教師開展德育教育的具體流程,由此一來,多數英語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都流于表面形式,簡單的走個過場,應付學校工作,并沒有用心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從而無法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除此之外,對于學校來說,其在要求英語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只是對教師提供鼓勵性、建設性的建議,并沒有采取實際行動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從而使英語教師無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降低了德育教育在英語教學上的價值。
3.1 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滲透情境。從我國小學英語課本來看,其中的內容既有關于我國的相關知識,也有西方國家的文化禮儀、歷史、風俗習慣、科學技術相關知識,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時,可以從多個方面進行滲透。任何教學都需要相應的情境,教師為了提升德育滲透的效果,也應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滲透情境,讓學生在相關情境中學習德育知識,從而獲得良好效果。比如:學生在三年級最初接觸英語時,學習的第一個單元便是《Hello!》,本單元為學生展示了“hello”、“Hi”、“What’s your name?”“Goodbye”等禮貌用語,在第二單元《Colours!》中為學生展示了“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How are you”等問候語,此時教師就可以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告知學生在校園中、社會中、家庭中都要向他人打招呼,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學生,從而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比如:在學習《We love animals!》這一單元時,教材中提到了“elephant”“duck”“bear”“dog”“pig”“tiger”等表示動物的單詞,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相關單詞時,可以順勢為學生講述保護動物的相關理念,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會保護動物、保護生態環境。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讓學生佩戴相應動物的頭飾,開展情境交流活動,學生在活動中扮演各種動物,既能學習到相關知識,還能激發其愛護小動物的情感。除此之外,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其對一些傷害小動物的行為不自知,因此,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出示相關掛圖,讓學生判斷途圖中的行為是愛護小動物還是傷害小動物,通過此次活動,能讓學生更加明確如何保護小動物,從而形成保護生態環境、愛護動物的意識。
3.2 使用多媒體為學生滲透德育知識。多數英語教師在講解知識時,都是采用單一的說教方法,使英語課堂十分枯燥,不僅會降低英語課的教學效果,還會阻礙德育的滲透。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教師應學會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通過使用多媒體等電子設備,為學生展示大量的圖畫、聲音、動畫等內容,使英語教學更加生動形象,為英語課堂增添色彩,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有效率。教師在講解相關知識時,為了為學生進行良好的德育教育,可以使用多煤體進行輔助[4]。比如:在學習《What can you do?》這一單元時,本單元為學生講述了“swim”“play ping-pang”“play basketball”“play football”等表示體育運動的單詞,此時,教師就可以順勢為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為學生講述我國的奧運健兒,從而讓學生意識到我國的強大,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為了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我國奧運健兒比賽時的場景,讓學生充分意識到我國奧運健兒的超凡實力。
3.3 教師應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提升德育滲透效果。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不僅局限在師生之情上,還能發展為朋友之情,教師用心教育學生,學生也能感知到教師的良苦用心,從而形成一種溫馨的情感交流,營造出和諧的學習分為哦。對于教師來說,其在教學時與學生是平等的,因此,教師應和學生之間形成一種互相尊重、平等的師生關系,在日常教學中,發揚民主精神,尊重學生的人格,從而才能立于學生成長。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如果與學生之間缺乏情感交流,就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而降低英語課上進行德育教育的價值,因此,為了提升德育教育的價值,促進英語教育與德育教育的共同發展,教師應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情感交流。“Good morning”“Nice to meet you”“How are You today”等都是學生學習過的英文句式,教師在校園見到學生時,可以使用英語與學生打招呼,既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平易近人,還能逐漸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意識到教師也是十分關心他們的。在日常教學時,教師應一視同仁,對學生給予更多的理解和鼓勵。遇到表現較好的學生時,教師可以說:“You are very good”“Wonderful!”等話語對學生進行表揚,如果學生表現不好,教師可以說:“You can do it”“Tryagain”“Believe in yourself ”等話語,對學生進行鼓勵,讓其勇敢嘗試,從而才能讓學生有勇氣繼續挑戰自己,在困難面前不畏懼、不退縮,使學生樹立良好的意志品質。
3.4 利用英語課文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英語課文中表達的知識十分豐富,既有講述周圍風景的,也有講述親情關系的,對于學生來說,其作為家中幼子,有自己的父母與家長的長輩疼愛,還有些家長對學生產生了溺愛,導致多數學生都認為家長對自己的關愛時應該的,理所當然的接受了他人的關愛,絲毫沒有感恩之心,有些學生并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年齡等等,對自己的父母缺少關心,因此,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應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激發學生的感恩之心,讓學生學會愛身邊的每一人[5]。比如:在學習《My school calendar》這一單元時,學生接觸到了月份、日期等知識,在之前的學習中,學生也學習到了關于Birthday的相關知識,因此,教師便可以詢問學生:“When is your mother’s birthday?”“When is your father’s birthday?”有些學生可以回答上來,有些學生便回答不上來,由此可見,學生在生活中對父母缺少關心,因此,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詢問學生“What can we do for my parent’s birthday?”引發學生思考,從而讓學生學會關愛長輩,孝敬父母。
綜上所述,德育教育我國教育部門十分重視的一項內容,在學校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能讓學生學會愛己、愛人、愛國,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情感態度、行為習慣,讓學生樹立堅強的意志,面對困難不退縮,對學生的成長以及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國各科小學教師在教學時,都會思考知識中蘊含的德育知識,從而對學生進行巧妙滲透,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耳濡目染,潤物細無聲的就能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小學英語教學在德育教育上有較大的優勢,教師只有進行深入挖掘,創新滲透方法才能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使英語以及德育進行有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