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芳
(福建省龍巖市鐵山中心小學 福建 龍巖 364001)
現如今,我國全社會對教育工作的重視度愈發增強,而小學數學教學階段提升德育教育水平也已成為重要的課題之一。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教師采取恰當教學形式進行德育教學培養,這無疑為學生提供了更好的成長機會,促使學生有機會在學習數學的同時得到更為全面的發展[1]。教師若想達成此目的,不僅要為學生做好榜樣,以身作則,同時還應在日常教學中熏陶及影響學生,進而幫助學生在人生初期階段對學習有更強的目的性,不僅將注意力放在課程學習中,更要在生活中投入足夠的熱情,以更良好的精神投入到外部環境中。
1.1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義務教育的每個階段中,學生都會有不同的成長狀態。學生作為同一國度、同一年齡層,其對外界的理解能力及感知能力隨有不同,但仍具有普遍性。德育教育在義務教育階段必不可少,德育教育中,教師對學生輸出的積極正向的言論及行為甚至將伴隨學生終生。從這點來看,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隨著教育的普及,學生的競爭壓力普遍增強,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初期,在課業壓力的驅使下,學生通常難以將過多精力額外分配在專門設立的德育課程中。進而,在主科目中加入德育教育便顯得至關重要。
德育教育也稱為素質教育,它是學生教育階段必須接受的教育內容之一。從現如今的教學情況來看,部分小學學校教育工作者在認知上還存在待完善之處,諸如并未充分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課堂授課中僅將教學精力投入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及教學任務中,在課堂中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寥寥無幾,一味的進行滿堂灌,忽略了學生特定年齡下接受知識的能力[2]。在互動性匱乏的教學課堂中,良好的德育教育工作很難顯現。一方面,在小學階段,學生的人格仍在塑造,孩子的認知能力、感知能力等也在不斷的發展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事物所流露的態度,教育行為均會對學生造成影響。倘若教師忽略了學生模仿行為的關鍵性,便可能在教學中不自覺的做出不恰當的舉動,而這種行為對于學生的成長而言并非好事。故而,提高德育教學水準迫在眉睫。另一方面,由于學生具備獨特的人格特點,每位學生的性格特質不一,有些學生外向,善于吸引他人注意力,進而便容易獲得教師的關注與青睞。還有些學生內向,有些慢熱,做事不喜張揚,教師不加以重視便可能忽略他們。對于特質不同的學生而言,教師倘若不針對性培育學生,便可能在無形中傷害到學生弱小的心靈,由此來看,德育教育不僅要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對于教師教學水準而言也是不小的考驗。
1.2 德育教育在數學教學中開展的必要性。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課程的順利進展需要教師良性的引導,進而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對數學問題思考的深度與廣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保持耐心與專注,一方面確保課堂進度順利完成,另一方面還應充分考慮到學生個人的學習特性。例如,倘若學生不具備良好的數學學習能力,在課程學習中顯露出吃力的神色,教師便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探尋學生面對的學習問題出在哪個層面,是缺少專注力,對數學的興趣不高,還是思考能力匱乏,抑或是對某個數學題型感到不習慣,但整體學習狀態良好,等等。當學生在學習中出現問題時,教師應當以積極的態度鼓勵學生再接再厲,而不是采取貶低、嘲弄或是辱罵的形式。前者能夠重塑學生的自信心,燃氣對學習的熱情而不至于持續陷入成績差的低谷中,而后者則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陷入自我懷疑的情境中,甚至在日后抗拒學習數學,這對于學生未來的成長而言無疑是十分嚴重的后果,這種做法是教育工作者萬不能采取的教育方式。這不僅背離了德育教育的初心,同時也偏離了數學教學的初衷。
2.1 通過思政課堂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小學學生年齡普遍尚小,正所謂孩子是社會的孩子,小學生在是非觀、道德觀、世界觀以及個人品格成長的階段下,亟需具有良好德育教育能力的教師加以引導[3]。教師對不良行為的規正能夠為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從而幫助學生在將來的成長中潛移默化的形成良好道德素養。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若能夠養成日常德育教育的習慣,不僅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能力及學習熱情,同時,將數學應用的重要性體現出來,突出學習數學對于周邊、社會乃至一個國家的貢獻度,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時能夠油然而生一股自豪感,毋庸置疑,學生的思想覺悟便已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另一方面,德育教育重在思想政治的培養,學生能夠在成長初期形成熱愛祖國、擁護共產黨的意識,便會在日常生活中樹立正確的意識,進而能夠更好地遵守法律法規,不做有悖道德、有悖法律的事。對于個人的成長而言,形成良好政治意識及覺悟是每個社會公民所具備的責任與義務。小學學生雖然年齡尚淺,但在不久的將來,將會成為社會的主心骨。從長遠來看,從小學階段正確培養學生形成良好思想覺悟至關重要。
2.2 在課堂上糾正學生的錯誤認知。不同的成長階段下,孩子所接受的教育內容不同,學校是培養學生樹立良好品格的重要教學場所。現如今,隨著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大,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愈來愈高,渴望孩子成才的愿望也愈發強烈。在競爭、攀比風氣愈發高漲的環境下,學生倘若未能形成正確的認知,僅僅將學業成績放在第一位,將獲得成就感的精力傾注于攀比、競爭中,那么學生很難擁有幸福感,更難以樹立回饋社會的意識。小學階段的學生所應盡的職責看似微不足道,但這對于今后的成長而言卻是必要的。故而,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培養,幫助學生形成良性的認知,這將更好地幫助學生成長。另一方面,在互聯網時代下,各類手游、負面訊息、無營養的文娛產品不斷出現在學生生活中。由于學生年齡的局限性,在面對大量涌入信息時可能無法憑借一己之力做出合理判斷,此時便需要社會多方教育人士的引導,而教師作為教育工作者自然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在日常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借助大量實例以及引導式的話語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示范。由于獲取信息的難易度有明顯的減弱,學生獲取信息具有更多的便利性,進而在成長過程中有了更多傾向早熟的可能性。教師應當認識到這點,并在數學教學中盡可能多地與學生溝通交流,熟悉學生個人特性,從而幫助學生提升自身認知。
在數學教學工作中,若想真正將德育教育滲透在日常教學中,首先要明確教學重點,進而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工作。
3.1 提升人格魅力,做好德育表率。教師若想在教學中做好德育教育工作,首先應做表率,以身作則,讓學生直觀體悟到教師所傳授的道理,言傳身教的方式對于教師的教學工作而言也更加合理。在此過程中,教師若能夠提升自身人格魅力,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產生信任感將促使德育教育工作事半功倍的展開。在中國,教師身肩重職,對于培育學生的工作有著不言而喻的深遠意義。而為人師表一詞不僅意味著教師需要具有過硬的專業素養,同時也預示著教師需要具備良好的道德規范,從而將自身良好的品德與道德觀念傳授給學生。教師自身風氣不正很難教出具備良好德育的學生。為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大膽將自身獨特的教學風格和特色展露出來,盡可能多地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完成表述。另外,良好的道德素養和人格魅力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教師唯有事先規范自身行為,不做出體罰學生的行為,竭力減少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造成傷害的可能性,如此才算真正將德育教育放在心里,才算真正為學生著想。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應該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及時的反思,分析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考慮這些問題是否給最終的教學效果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真正做好以身作則的表率,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帶領學生一起實現進步與提升。
3.2 弘揚悠久數學歷史,培養學生愛國情懷。數學學科具有悠久的歷史,我國數學教育培養經歷了相當漫長的發展與變革,在數千年的演變中,現代數學學科逐漸成為我國教學的主要科目之一。由于數學學科蘊藏著歷史上諸多數學家、偉人的開墾與創造,作為人類文明的智慧結晶,數學歷史的弘揚便顯得至關重要。尤其對于德育教育而言,將我國數千年來凝結的智慧結晶傳播給學生具有實際意義。借助互聯網下載相關文獻和文件能夠了解數學學科發展的歷史。而為了達成目的,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便可借助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普及數學歷史,這種教學形式已逐漸得到普及并獲得了較為良好的反響。例如,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大禹治水的故事將歷史與數學教學結合起來。大禹借助現代三角函數的性質解決了洪水問題,使得河水分流工作有效進行。又如,在我國西漢年間,先賢發現圓周率并持續不斷地研究,一直沿革到南北朝時期。偉大的數學家祖沖之通過計算得出了當時相對準確的圓周率數值范圍。此時圓周率數值已精確到小數點后八位數字。這一發現對于我國數學歷史而言有著象征性的意義。不僅如此,諸多歷史景點及建筑結構均涉及數學知識,例如黃金比例0.618在建筑建造中便得到廣泛的應用。教師在課堂上普及這類數學知識,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更易形成自豪感,提高愛國意識。培養學生愛國情懷時,教師要及時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如果發現學生在某些方面獲得一定的進步與提升及時的表揚,能夠給學生更多的動力。讓學生意識到愛國主義情懷和愛國思想的重要性,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愛國情懷培養和建設中。
3.3 在教學中充分挖掘數學德育因素。在數學教學中,在滲透德育教育內容前,教師首先應當對數學學科中蘊藏的德育教育因素有較為明確的認知。教師唯有構建起對數學學科教學內容與德育內容之間的聯系,這樣才能夠有效貫徹德育教育。小學數學學科對于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數學學科內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需要對概念和知識有較為清晰的認識,不斷加強空間組合及聯系的能力,如此才能更好地提升數學學習能力。教師此時便要幫助學生充分挖掘數學教材內容,并利用抽象化的數學概念開展德育教育的培養工作。例如,在立體圖像的教學中,數學教學任務主要是幫助學生掌握和區分不同類型的立體圖形及特征,此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德育教育內容幫助學生加深對曲線起伏變化的理解。教師可以將學習歷程及人生的總過程比作是起伏不定的曲線,讓學生能夠明白,每個人的人生都是會面臨一定的低谷時期,但是卻沒有完全失敗的跡象,那么就應該樹立正確積極向上的態度,這樣就能夠順勢而上,從而得到不斷的進步。
3.4 運用互聯網條件開展德育教學工作。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在無形中弘揚及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于德育教育而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可以充分運用互聯網條件,結合線上與線下教學的方式提高教學效率,促使學生真正意識到德育的重要性。現如今,隨著短視頻的興起,許多小學學生由于缺乏足夠的辨別能力及是非觀,單純憑著好奇心與探索的本能觀看短視頻。由于短視頻平臺擁有大量用戶,魚龍混雜的網絡環境下,部分小學生看到陋習并加以效仿,諸如浪費食物、奢靡攀比的風氣、漠視他人等等。這些舉動絕非祖國花朵應當效仿的。為了促使學生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得到正確塑造,教師可將課堂教學內容與思政結合起來,開展數學。例如,在教授“統計”時,教師可借助互聯網條件為學生展示有趣的、社會性命題的統計圖,讓學生直觀地觀看統計圖,并分析數據發展的趨勢。在學生思考過后,引導學生分析其中潛藏的道理,促使學生了解數字背后暗藏的趣味性及深刻含義。
3.5 提升學生敢于直面困難的勇氣。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遇到難題是十分普遍的現象,教師要做的工作是多加引導,當學生遭遇學習難題時,先不要急著為學生解答,教師可以嘗試暗示學生解題的關鍵點,重點不在于成功解出一道難題,而在于幫助學生活躍思維意識,在解題時不害怕不慌張,耐心的尋找解題關鍵點,并對自身薄弱環節加以錘煉,不斷提升數學學習能力,如此才能形成良性循環。事實上,不論學習還是生活中,學生遭遇難題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唯有端正態度,本著解決問題的想法,勇于直面困難,孩子才能真正活出真我。在數學學習中,部分孩子遇到難題時首先想到翻看答案、抄襲的方式解決問題,這種逃避困難的方式更為輕松,但并不是好方法。當教師發現此類問題時,首先要做的便是端正學生學習態度,言傳身教的告訴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遇到問題時引導學生迎難而上或請教他人。如此一來,當學生形成習慣時,便更易養成優秀的品格,并且能夠在數學學習中投入更多的熱情。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內容十分重要,教師唯有注重協調課堂教學時間,積極創建數學知識與德育教育內容之間的聯系,從點滴教學間言傳身教,舉辦富有意義的實踐活動或科普歷史等,進而促使學生嚴格要求自己,端正學習態度,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