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靜
語篇研讀是教師與學生走進語篇、走近作者,形成對語篇理解的直接途徑。為了提高閱讀教學質量,我們首先要能聚焦語篇,提高自身的語篇研讀水平。那么,如何深度研讀語篇呢?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從單元主題出發、從語篇結構出發、從問題設計出發、從語用實踐出發,深度研讀、深度挖掘、優化設計,開展指向素養的英語閱讀實踐,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當堂發生,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當堂落地。
主題是單元內容整合的核心,是語篇的價值導向,它有著話題及功能作用。在實際的語篇教學中,很多教師都直接從語篇出發,而非從單元主題出發,不具備單元整體意識,導致語篇教學各自獨立,單元結構零散。為了提高語篇研讀的有效性,采用單元整體備課、年段集體備課這種教學研討形式是非常有實踐意義的。我們要能夠從單元主題出發,以單元統籌設計的“大局觀”,合理安排單元板塊教學。
在教學譯林版六年級《Protect the Earth》這單元的Story time時,筆者在warming-up這部分引領學生聚焦單元主題,通過生動鮮活的視頻材料,吸引學生注意力。通過視頻中地球環境變化的鮮明對比,以及我們城市的環境變化,引發學生的視聽沖擊,激發學生保護地球、保護環境的欲望,并自然揭示本課的教學主題“Protect the Earth”。而在Post-reading環節中,我則設計了“Plant more trees”的讀寫實踐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我鼓勵每個小組為地球媽媽種下一棵樹(繪圖或剪紙形式),并開展“We are going green!”的話題活動,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To protect the Earth,what else should we do? What else shouldn’t we do?”通過這樣的拓展活動,增強學生保護地球的使命感,讓學生以實際行動來保護自己的美好家園,強化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語篇研讀,要研讀什么?在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我們要認真思考這個問題,明確語篇研讀不僅要關注其語言文字,關注詞匯的教學,關注語法的講解,關注語境的創設,我們還要能從語篇的整體出發,引導學生先有“森林”,再尋“樹木”,從語篇結構出發,在感受語篇結構特征的基礎上,獲取篇章結構的重要信息,生成語篇支架。[1]通過語篇結構的關注與探索,支起學生閱讀的“腳手架”,促進學生對文本的自主建構,培養學生的語篇意識。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主情境圖的觀察與推測,獲取語篇的重要信息。同時,也可以采用圖片環游或者快速閱讀的形式,以問題驅動學生的整體閱讀。
在教學譯林版五年級下冊Unit 5《Helping our parents》這單元的Story time時,我在pre-reading這個環節首先引導學生以快速閱讀的方式,找出文本中的時間線索,“Read and find two time points”,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很快就能鎖定“Morn-ing & Afternoon”。根據時間信息,我畫出了時間線索,并根據時間線索提出了破解語篇內容的核心問題“What are they doing in the morning? What are they doing in the afternoon?”。在這個核心問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別對Morning & Afternoon的具體活動展開探究,提出更具體的問題,如在Morning部分中,學生提出了“What is father doing ?What is Mike doing?What is mother doing?What is Helen doing?”在這個過程中,我還補充了對Tim活動的提問,并滲透跨文化知識,“In many foreign countries,pets are also their family members”。
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在while-reading環節中,引領學生關注情節、關注細節,以解決問題為指向,開展有意義的閱讀探究。這就要求我們在語篇研讀時,還要能夠從問題設計出發,關注問題設計的整體性、邏輯性與進階性,以環環相扣的問題鏈,助學生一臂之力,推進他們的思維活動,讓學生在問題中發現線索,在線索的指引下繼續深入,由此引發學生的深度閱讀。
在教學譯林版五年級下冊Unit8《Birthdays》這單元的Checkout time這個復習課時中,我基于單元主題,為學生帶來了拓展英語繪本——Monkey’s birthday present。在這個繪本故事的閱讀指導中,我非常關注學生閱讀策略的指導,以問題驅動學生的閱讀實踐,引發學生主動閱讀思考。在教學中,我首先引導學生以圖片環游的方式,在“掃讀”的過程中,解決第一個問題“Hedgehog invited four friends to his party.What will his friends do before they go to the party?”,引導學生快速掃讀提取故事信息,了解動物朋友們都給小刺猬準備了什么禮物。其次,在第二部分中,我聚焦“Why do they prepare these presents?”這個問題的解決,先鼓勵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對挑選禮物的原因進行推測,然后再找出文本關鍵信息,檢測自己的推測情況,運用信息差方式調動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深度閱讀。
在語篇研讀時,我們還要能夠從語用實踐出發,要科學設計Post-reading環節,在語篇閱讀的基礎上,關聯學生的生活實際,以生活化的語用任務、拓展性的閱讀實踐促進語篇閱讀的轉化與遷移。[2]
在教學譯林版五年級下冊Unit7《Chinese festivals》這單元的Cartoon time板塊時,我在這個板塊的拓展活動中,開展了以讀寫整合為基礎的學習任務,幫助學生從讀的語言輸入遷移到寫的語用輸出,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高階思維水平。在話題拓展中,我首先組織學生自主檢測“How are their weekends?”,引導學生對Sam、Bobby和Billy的周末安排進行個性評價,如happy、colourful、boring、sad等。在評價的過程中,深化學生情感體驗,幫助學生獲得“We should do different activities in different seasons.”的感悟。隨后,鼓勵學生設計自己的周末活動,并為“洗心革面”的Billy重新設計周末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我鼓勵以“I usually at weekends.I often——————————sometimes————————.”句式,分別為自己和朋友Billy設計健康又有趣的周末活動。
總之,小學英語閱讀實踐中,我們要提高自身的語篇研讀能力,要能夠從多維的視角去研讀語篇內容,既要聚焦單元主題,又要突出語篇特征;既要關注學生實際,又要強調學習過程;既要挖掘文本信息,又要深挖主題意義,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強化學生的主體探究,指向學生閱讀策略與閱讀素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