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本儒 朱康平
在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智能終端的普及下,2011年,胡鐵生教授將“微課”引入中國,2015年微課建設和發展呈現“井噴之勢”,在之后的三年間,全國各地舉辦各類微課大賽,各種優質微課資源數量眾多,種類豐富,參與人數眾多[1]。如今,微課作為一種有效的輔助教學的手段已經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微課之所以被廣泛應用課堂教學,是因其自身獨特的優勢,如內容精簡,時長短,易于傳播,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等,學生能隨時隨地進行學習等。本文著重探討在主題班會教學中挖掘微課這一個性化學習資源的意義,以及如何發揮微課優勢輔助教學,提升主題班會效果。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主要以主題班會的方式進行班級建設,針對某一問題或專題進行教育活動。主題班會的開展是實施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對全班學生進行集體教育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將微課應用于主題班會教學,能夠豐富主題班會教學的形式和內容,減輕教師教學負擔,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拓寬主題班會輻射范圍,增強主題班會上學生的參與性和互動性。
在以往主題班會教學中,教師通常帶領學生共同閱讀相關書籍,開展實踐活動,進行對應的主題班會。主題班會存在形式單一、內容枯燥、缺乏吸引力等問題,學生興趣持久度不高,難以達到預期班會效果[2]。教師把微課與主題班會相結合,開辟了德育教育的新路徑。數字化資源的教學方式能夠提升學生參與主題班會的專注度,進而促進主題班會課程形式和學生學習形式的優化與調整?,F代小學生思想和價值多元化發展,性格各異,思想獨立,班主任設計能夠滿足小學生個性需求的微課內容,可以彌補學生學習方式上的缺陷,幫助學生帶著積極飽滿的情緒投入到自主學習。微課與主題班會相結合,更能突出學習目標,針對性強,具有沖擊力的文字、圖片、視頻能調動學生好奇心,提升其注意力,提升主題班會效果。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小學生在網絡上搜集學習資料成為常態,借助微博、微信、短視頻、新聞客戶端等新媒體平臺進行學習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教師也要結合學生這一變化創新主題班會的形式,打破線下教學的單一模式,適時引入微課,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將主題班會的教學內容在線上進行保存和傳播。教師保持與時俱進的思維,將微課引入主題班會教學中,可以拓寬教學輻射范圍,提高微課的使用頻率,讓學校的德育教學更具有時代特色,讓主題班會變得更加生活化。
微課是一種全新的信息溝通媒介。教師在開展主題班會時發揮主觀能動性,借助微課交互性強的優勢,改變自上而下單向傳播的方式,讓學生隨時隨地在交流平臺上針對微課內容進行討論和溝通。學生在課前通過互聯網瀏覽微課內容,為課上參與主題討論做好準備,還可以在課下進行反思和評論,在思想碰撞中給學生多角度的思考和啟發[3]。教師通過跟學生雙向交流溝通,更加了解學生在思想、學習、生活中的真實想法。這樣,教師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微課的育人優勢更加突出。教師創新思維,將微課教學內容應用于課上課下、校內校外、正式非正式的學習中,讓學生在多種情景中成為善于學習者,一方面能夠提升教育者對主題班會的整體把控能力,提升教學素質和教學能力;另一方面還能提升主題班會課程的專業化水平和科學化程度。
胡鐵生教授在《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中指出了微課的一些優勢,如:內容短小精簡;資源豐富多樣便于擴充;改變教師聽課評課方式,促進教師專業提升;便于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給傳統課堂提供了便捷的學習資源等。但是,微課在主題班會教學中實踐的時間不長,在應用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應引起教師注意。
筆者通過查閱資料、調查問卷和訪談的方式了解到,在食品安全為主題的班會中,微課內容的選擇跟學生實際生活經驗具有一定距離。微課內容最好選擇學生身邊發生的實例,這樣更能增強說服力。另外,學生自身儲備的知識經驗也是微課制作的重要依據,教師在展開微課設計時,脫離學生實際,想當然地設計微課內容,出現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因此,教師要先了解學生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識和意識,便于教師因學制宜。另外,教師可以利用的微視頻資源存在各種限制,學校應該建立微課共享資源平臺,定期提供各種主題的微課視頻資源,聯系相關部門展開合作,上傳一些食品安全類的真實案例,豐富微課資源。
微課應用于主題班會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因此,教師要放大微課的各項特點。首先,遵循精簡原則,將微課時長控制在五分鐘左右,圍繞一個知識點進行針對性講解,內容量要適當,便于學生隨時觀看[4]。其次,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主題班會內容越生動、越新穎,就越能吸引學生關注,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因此,微課設計要遵循情境性和趣味性原則,引導學生在充滿故事性和趣味性的學習中寓教于樂,在動態化、形象化的視頻中提升主題班會的教學效果。最后,微課設計還要遵循藝術性原則,教師對微課每一環節進行精心設計,做到搭配協調,讓學生從視覺上獲得美的享受,畫面整潔明朗,場景切換自然,充滿藝術性的微課設計能讓學生增進視聽印象。
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學校要積極借助德育微課平臺為廣大教師營造積極開展微課設計的氛圍,成立具有特色班本微課團隊,創建微課制作工作室,讓每一個教師將自己設計錄制的微課上傳到共享平臺中,促進學校文化建設。學校教師要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順應兒童思想品質和行為習慣設計,結合學生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制定有溫度、有溫情的微課內容,探索各種主題的班本微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例如,在某一城鄉接合部的小學,家長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存在一定量的留守兒童,教師結合本校實際,在“暖陽行動”主題班會中制作關于父母成長的微課,給常年在外的留守兒童父母帶來了系列成長微課,微課內容圍繞“如何幫助孩子克服自卑和建立自信”“如何進行有效的親子溝通”進行設計,在主題班會活動中讓家長意識到教育孩子過程中的共性問題,促進兒童心靈健康成長。班主任結合班級管理中的各種問題,經過討論制定班級管理策略,形成榜樣型微課供各班級學習,應用于同一問題開展主題班會。
綜上所述,學生是各類主題班會上的學習主體,班主任運用微課進行主題班會教學時,要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生活經驗、情感體驗等,制作學生喜聞樂見的微課內容并應用于主題班會中,對學校的德育教學形式進行補充和拓展。班主任在以安全、勞動、感恩、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等各種主題班會中,要發揮微課主題突出、知識情景化、內容可視化的優勢,豐富德育教學的途徑,創新豐富微課內容,為主題班會注入活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