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蕙
從概念上來看,EXCEL是一種對辦公信息進行登記、整理的手段,其與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之間并不存在任何聯系。但對教學活動進行細致劃分,EXCEL恰好滿足小學數學的條理性、規律性要求,合理應用EXCEL,能夠幫助教師建立科學有序的數學教學模式,從而幫助教師掌握學生素質,了解教學要求。對于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來說,合理應用EXCEL,確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當前教學活動的“桎梏”。[1]
“單刀直入”的教學模式正在被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所淘汰。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教師選擇根據教學內容直接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來適應教學內容,這種教學方法過于強調學生的客體及價值,導致學生被教材“牽著鼻子走”,整體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嚴重受到影響,學生無法掌握數學知識。對于部分數學素質較差、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來說,這一教育方法效果并不好。做好學情調查工作,按照思維、技能、數學素養等素質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評價,了解學生的整體能力水平,才能為高效課堂的建設提供更多靈感。
在嘗試開發高效課堂的過程中,教師可嘗試借助EXCEL完成學情調查任務,借由EXCEL的“登記”功能了解學生的數學素質,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在教學環節,教師通過數學計算題、幾何題、論述題和應用題四種類型的題目互相搭配組成試卷,在試卷中對學生的計算能力、邏輯思維、數學表達能力和數學應用能力四種基本技能進行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對學生進行評分,并按照得分高低,將學生分為優、良、中、差四個等級,訓練學生的數學技能,開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在完成對學生的評價之后,將評價結果匯總起來,確定學生的整體素質,以“整體素質”為第一標準,確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整體素質偏低,教學方法由淺入深;整體素質較高,適當提升教學起點。相關教學問題的設計必須以學生當前所學習的數學知識為核心,盡量避免設計難度過高或過低的相關問題,避免對學生的整體素質產生錯誤評價。先了解學生的整體素質,確定學習計劃,學習活動才能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EXCEL最為明顯的應用優勢便在于其流程化、規律化的教學特點,通過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的細致處理,教師能夠借助EXCEL中的表格、數據建立更為詳細的教學體系,對教什么、怎么教等問題作出回答。在利用EXCEL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嘗試結合相關技術落實教學活動,對教學環節的各個流程進行整理、歸納,以此來提高教學管理質量。數學高效課堂指的是學生愿意接受、能夠快速掌握知識的數學課堂,讓EXCEL在課堂中發揮價值,才能使高效課堂的建設盡早落實。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教學為例,教師可嘗試配合EXCEL確定相應的數學教學計劃:利用EXCEL繪制流程圖,在流程圖中填補各個教學細節,對教學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歸納和預先處理,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首先,明確教學任務:《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板塊的相關教學要幫助學生掌握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考驗學生的幾何思維。其次,確定教學計劃:通過畫圖、測量等方法引導學生對相關數學問題進行計算,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先嘗試,在無法得出數學計算結果之后,要求學生積極進行整改,重新理解數學計算方法。最后,填補教學漏洞,對可能出現的數學教學難題進行預測。長方形與正方形的教學中,面積和周長一直是一個容易混淆的概念,必須幫助學生掌握相關數學知識,理解數學教學要求。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教學中,有關數學知識的教學并不復雜,但其中的“概念混淆”問題需要特別關注。部分學生認為,兩個圖形的周長相等,其面積也相等,忽視了兩個數的“乘積”與一個數的“平方”之間的差別,這正是導致計算錯誤的主要原因。EXCEL的出現打開了數學教學的新局面,通過EXCEL,學生能夠對數學信息與數學知識進行重新歸納,然后逐步打開數學學習思路,為學生提供新的數學靈感。
為了鍛煉小學生的數學思維,鋪墊后續的教學活動,教師需要在教學環節導入數學難題,在提高教學難度的同時開發學生的數學思維。這種教學模式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對于部分能力較差、學習素質不高的學生來說,這一教學模式并不具備實用性。其并沒有形成清晰的解題思路,對于難度偏低的數學問題尚無法解答,在難度更高的數學問題之前更是一籌莫展。為了打開數學教育的新局面,教師可嘗試利用EXCEL技術導入數學難題,依靠數學難題與數學活動的互相配合打開數學教學的新思路,讓出題、解題相互結合,為學生帶來全新的解題體驗。利用EXCEL技術開發高效課堂,教師必須強調出題、解題、積累三個環節的互相配合,讓EXCEL成為學生的“跳板”,為高效課堂的建設、開發創造條件。[2]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小數的加法與減法》教學為例,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教師便可利用數學難題對學生的計算能力進行訓練:求1.2+3.1=?學生雖然不理解小數的概念,但配合數學運算中的“豎式計算”,也能夠得出計算結果。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時,小數點后面的數不存在進位關系。在學生給出答案之后,教師利用EXCEL表格給出新的數學問題:3.9+8.4=?從傳統整數計算中積累經驗,學生將問題的結果計算為11.13,忽視了數學當中的“進位”。在EXCEL的幫助下,可通過教學軟件當中的“求和”功能進行計算,確定正確的數學答案。依靠信息技術,學生得以重新確定小數中的數學進位關系。隨后,教師利用EXCEL給出數學中的減法問題,在學生掌握了“進位”的基本用法之后,對“退位”進行講解,并要求學生說明計算過程。EXCEL直接給出了數學答案,從表面上來看,其破壞了學生的思考過程,但對解題過程進行分析,學生一直被“答案是怎么來的”的問題所圍繞,數學學習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EXCEL下的教學不僅僅是教學,更是一種探究。
教學評價是一種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學生的學習素質進行開發的手段。借助周期化、科學化的評價機制,教師能夠在不同的周期記錄當前的教學成果,根據不同階段的表現對自己的行為、學生的能力進行反思,從而逐步提升自身的教學技能。作為學生的管理者,應用EXCEL評價學生能力與個人技能,在打開當前數學教學活動新思路的同時,能夠加快學生吸收數學知識的速度,培養學生的數學熱情。要打造高效課堂,教師必須積極開展數學評價工作,讓學生了解自己、了解當前的教學要求,從而主動完成教學任務。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教學為例,其與先前的“四則運算”板塊的有關教學相互呼應,只是將整數變成了分數。在EXCEL技術的協助下,教師可圍繞相關教學活動發起評價總結,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首先,調出學生在“四則運算”板塊的學習成果,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素質進行評估。這一環節的評價活動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素質,確定學生先前的學習表現。其次,在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態形成初步的認識之后,教師對當前板塊的數學教學活動進行評價,評價學生的計算能力、知識總結能力,并利用EXCEL設計評價板塊,要求學生對比“四則運算”與“分數四則運算”兩大板塊之間的差別,掌握不同的計算技巧。在利用EXCEL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只關注學生某種素質在教學活動中的表現,必須形成數學教學中的“大局觀”,從課程、數學等角度理解數學知識,完成數學學習任務。在EXCEL的幫助下,可從多板塊的知識對比、學生技能測試等角度落實評價工作,以此來逐步開發學生的數學素質。
總之,EXCEL的應用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打開了新的思路,在信息技術與教學技術的同步要求下,其將技能、知識等要素帶入到數學課堂當中,逐步打開了數學教學的新思路。作為學生的引路人,教師應該積極開發EXCEL中的教育功能,總結數據,建立板塊,形成多面化的教學模式,以此來提高數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