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康》·中國小康網 趙狄娜
近年來,鏈長制在我國各地推行,被視為穩鏈固鏈、推動全產業鏈優化升級的重要機制和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有益探索,大有遍地開花之勢。浙江是最先提出“鏈長制”的經濟大省,明確要求各開發區聚焦產業鏈,做好“九個一”—一個產業鏈發展規劃、一套產業鏈發展支持政策、一個產業鏈發展空間平臺、一批產業鏈龍頭企業培育、一個產業鏈共性技術支持平臺、一支產業鏈專業招商隊伍、一名產業鏈發展指導專員、一個產業鏈發展分工責任制、一個產業鏈年度工作計劃—機制。浙江省商務廳負責人表示,“得益于‘鏈長制’實施后區域配套產業鏈的高度集聚,‘缺個零件,停一條生產線’等問題將在浙江得到有效解決。”
今年年初,浙江省商務廳公布了2021年底對全省34家開發區37條產業鏈進行的一次大考核,其中7家開發區8條產業鏈列入“鏈長制”優秀示范單位,衢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衢州智造新城)化學新材料產業鏈名列其中。衢州經開區一路昂首奮進成為“優秀生”,書寫了不一樣的答卷。
2021年,衢州12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全部排名浙江省前6,其中8項指標位列浙江省前3;規上工業產值增長29.8%;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55.7%,兩年平均增長33.6%。此外,2021年,衢州六大標志性產業鏈規上工業總產值為1210億元,約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48.2%。
一連串的數字背后,是衢州狠抓工業的持續發力。衢州市委書記高屹如是說:“發展壯大工業經濟對衢州加快發展、趕超發展、高質量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在打造四省邊際共同富裕示范區新征程上,必須強化產業第一支撐,突出工業第一希望。”
衢州市是浙江省重要的化工產業基地之一,化工新材料產業是衢州市工業經濟中優勢最明顯的行業之一,目前擁有6個經省認定的合格化工園區(集中區)。衢州雖然已初步形成氟硅新材料、動力電池材料、電子化學品、特種功能材料與精細化學品等化工新材料產業鏈,但產業鏈條仍需完善和強化。2019年,為推動區域塊狀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并考慮到復雜國際經貿形勢對國內產業鏈的沖擊,浙江省商務廳在浙江開發區首創“鏈長制”。圍繞六大產業鏈(新材料、新能源、集成電路、智能裝備、生命健康、特種紙)和鏈主型企業,衢州建立由市長任總鏈長、分管副市長任副總鏈長、市經信局班子成員任鏈長的產業鏈“鏈長制”,建立鏈長領銜、市級部門和行業協會協同、專家參與的產業鏈研究和推進工作機制,形成“一鏈一服務團”。統籌整合人才、科技、資金、平臺等要素資源,深化產城融合、創新要素共享、基礎配套共用、產業數字化平臺共建……衢州改革創新動能正在不斷釋放。
衢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衢州智造新城)也積極響應,由主要領導任鏈長,下設多個小組,圍繞電子化學品等6+X(氟硅鈷新材料、電子化學品、鋰電池新材料、芯片及傳感器、生物醫藥與大健康、高端裝備制造+傳統產業)主導產業,研究制定產業鏈圖、技術路線圖、應用領域圖、區域分布圖,實施“掛圖”招商,有效助推主導產業集聚。2020年,衢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頂住新冠疫情、經濟下行的雙重壓力,堅持危中尋機、危中搶機,繪制產業鏈招商地圖,積極謀劃全鏈條招商,當年1月—10月,共引進招商引資新項目38個,協議總投資約131.55億元,實際到位資金32.62億元。“在產業鏈‘鏈長制’的推動下,我們圍繞區內主導產業鏈升級相繼落地的重大項目,實現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產業體系逐步形成。”衢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衢州智造新城)主要負責人曾這樣介紹道。
作為多區合一的綜合園區,衢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衢州智造新城)目前已集聚巨化集團、華友鈷業、仙鶴紙業、五洲特紙、牧高笛、立昂微電子、永和制冷、韓國曉星、開山集團、艾森藥業、旺旺集團等重點企業1100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324家,主板上市企業5家,新三板上市企業11家,國家級高新企業217家,力圖打造功能布局合理、主導產業明晰、資源集約高效、產城人文融合發展的千億級規模、百億級稅收的高能級戰略平臺。
首先,圍繞產業鏈“頭雁”,將龍頭企業培育為產業鏈的“鏈主”,以龍頭效應促進主導產業發展,提升集群整體競爭力。如園區內的有機硅龍頭中天東方氟硅材料有限公司,有助于企業在細分市場保持領先地位,完善園區上下游一體化產業鏈布局,優化提升衢州產業結構及產業層次。其次,針對區內主導產業的薄弱環節則積極“補鏈”,從縱向開展補充式、填空式招引,實現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如引進常州奧首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11.8萬噸集成電路功能精細化學品項目,填補浙江省電子化學品產業鏈中功能化學品的空缺,并與省內集成電路企業組成完整的產業鏈。第三,完善落實“鏈長制”九個一工作機制,實行“1+4+N”(組建簽約項目落地推進工作領導小組,成立項目服務綜合協調、規劃及基礎設施配套、征遷保障、服務審批4個專項工作組,開展“簽約-投產”全流程服務)的鏈條式服務,做好洽談、簽約、建設、投產的全過程跟蹤服務,及時協調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的瓶頸問題,確保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見效。
去年,浙江省衢州市公布了《衢州市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 年)》(以下簡稱《規劃》),聚焦氟硅新材料、電子化學品材料、新能源電池材料、特種功能材料與精細化學品四大重點產業鏈條,推進化工新材料核心技術突破。根據《規劃》,2025年衢州市氟硅新材料、新能源電池新材料、電子化學品、特種功能材料及精細化學品產值分別達到400億元、500億元、100億元、200億元,力爭達到450億元、700億元、150億元、200億元;到2025年,衢州市化工新材料產業產值達到1200億,力爭1500億。為了實現目標,智造新城在做長氟硅新材料產業鏈、做大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鏈、做強電子化學品產業鏈、做精特種功能材料與精細化學品產業鏈等方面將不斷推進和優化,跑好“升級賽”。
近年來,衢州還系統推進“招大引強”“培大育強”“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產業鏈延補強”等十個專項行動,舉全市之力抓工業促發展,工業發展基礎得到了進一步夯實。也圍繞六大標志性產業鏈,建立了產業鏈研究和推進工作機制,形成“一鏈一服務團”。此外,聚焦技術創新,衢州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一線城市布局建設6大人才“飛地”,集聚高層次人才1500多人,開展與浙江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全方位合作,共建浙大衢州“兩院”、電子科技大學長三角研究院;成立浙江省高端化學品技術創新中心—由衢州市政府統籌推進,以浙江大學衢州研究院和浙江巨化集團為核心共建單位,中巨芯、衢州學院、北京化工大學等企業和院校參與;成立全國首個實體化運作的數字經濟研究院—東南數字經濟發展研究院,吸引百名數字經濟高層次人才來衢發展,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
硅粉、四氟化硅、硅碳……走進浙江中寧硅業有限公司,映入眼簾的是該公司這兩年開發的眾多高新技術新產品,被廣泛應用于鋰電新材料、半導體、光伏等領域。眼下,公司部分新產品前期的研發實驗已經進入了收尾階段,量產后企業發展將再上新臺階。今年3月份以來,光留抵退稅一項,就有2000多萬元退到了企業的賬戶里,減稅降費的“真金白銀”直達企業主體。
今年6月30日,浙江時代鋰電材料國際產業合作園正極廠房交付使用,新廠不僅總建筑面積達8.2萬平方米,更是串起了以華友鈷業、巨化集團、杉杉新材料、永正鋰電、天碩新材料為代表的衢州電池材料產業集群。
五洲特種紙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大型食品包裝紙生產企業之一,也是國內重要的格拉辛紙和描圖紙生產企業。今年上半年,公司將開拓海外市場作為重要增長極,依托過硬的產品質量,加上外地工廠產能的不斷釋放,外貿出口同比翻了一番。眼下,在一攬子政策的支持下,公司已著眼于強鏈補鏈項目,打通上下游,準備上馬紙漿制造流水線,形成產業鏈閉環。五洲特種紙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秘張海峽表示,“上半年我們外銷形勢喜人,各個紙種平均同比增幅超100%”。
一系列喜人的成就正在衢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衢州智造新城)上演。
今年1—8月,衢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衢州智造新城)共新引進項目28個,協議總投資547.4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約424.2億元。引進固投約150億元的吉利新能源“三電”項目、總投資115.9的金瑞泓硅片項目、總投資60億元的鵬輝儲能電池生產項目、總投資36.5億元的纖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產業基地項目、總投資20億元的曉星薄膜項目、總投資15億元的瑞泰電解液項目、總投資11.8億元的三時紀集成電路先進封裝和5G通訊用電子新材料項目等一批“鏈主型”“鏈條型”“科技型”優質項目。
“下一步,衢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衢州智造新城)將緊盯‘鏈主’企業,重大項目招商再突破。圍繞以巨化、曉星、華友、金瑞泓、鵬輝、中天、一道、隆基樂葉等企業為核心的鋰電、氟硅、電子化學材料等產業鏈,鼓勵、支持龍頭企業技改延伸深化,引導存量龍頭企業新上一批重點項目,成功推動時代鋰電項目、金瑞泓12英寸硅片項目、中天項目、一道高效電池和柔性組件項目、曉星高端 BOPA 薄膜項目等簽約落地,進一步培強育大園區的‘鏈主’企業。”衢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衢州智造新城)有關負責人介紹道。同時,開展“鏈式”招商,引進一批鏈條型項目,持續開展六大產業鏈補強延工作,拉長做細做實產業鏈,進一步提高產業韌性和生命力。
從頂層設計到產業布局都顯示著,以科學技術為主導,以產業鏈鏈主企業為引領的衢州產業鏈“魚骨圖”、聚焦延鏈補鏈強鏈的衢州“產業樹”已然繪出,在完善工業產業布局的同時,也為衢州的城市生態繪出了產業新空間,為衢州加快創新建設四省邊際中心城市注入了澎湃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