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慕秋
在湖州福地窺見美麗的中國,在太湖南岸讀到內心的自己。
假如植物也懂深情,我想最浪漫的莫過于把葉子長成近似心形,一到11月便“滿地翻黃”的銀杏樹吧。
在湖州長興的小浦鎮八都岕有著一條12.5公里長的中國古銀杏長廊,其中散落著3萬株原生野銀杏,百年以上的老樹多達2700多株。
每逢晚秋初冬時節,這條古銀杏長廊的絕世美顏就成了無與倫比的風景盛宴,忍不住被那份美和浪漫所誘惑的中年少女們紛紛前往八都岕,絲巾飛舞、裙裾搖擺,使出渾身解數留影打卡。
于是乎,浩浩蕩蕩的金黃色“海洋”中,游弋著五彩斑斕的妖嬈身影,耳畔的叮咚泉水里洋溢著歡聲笑語。遠處山巒起伏,送來陣陣山風吹得落葉飄揚生姿。
不甚習慣此種熱鬧的我,最喜愛的依舊還是蘆山村仙頂寺里那棵承載了1500余年風雨的古銀杏。秋高氣爽,厭倦了人世間的煙火,不妨去仙頂寺走走。那棵靜謐的古銀杏樹遺世獨立,恍若存于時光之外,野蠻生長。
傳說,這銀杏樹栽于南朝時期,梁武帝將有功之臣沈約之女招為蕭統的太子妃。可惜兩人還未及成婚,太子妃就因病而亡,歸葬在西崦山頂上。為了守護太子妃,昭明太子蕭統栽下32株銀杏樹,并建娘娘廟祭祀,也就是仙頂寺的前身。后來才成為昭明太子讀書修佛之處。
時光荏苒,當初葬妃的32株樹木,如今也僅剩這一株了。樹身已然高達30多米,樹冠遮天蔽日,融入周遭古剎的禪意與恬靜,典雅又孑然。
置身靜美之中,心便跟著安寧了,曬太陽、喂鴿子、伸懶腰,俗塵再多煩擾,也統統拋諸腦后。
修心完畢,終是要返回塵世。路過湖州師院門口時,忽見馬路邊一條精致的銀杏小長廊,三五成群的小情侶們、小閨蜜們在樹下輪流拍照,沒有過于花枝招展的色彩,多了白色毛衣、淺色風衣的純凈簡單,還有掩蓋不住的青春氣息。情不自禁放慢車速,嘴角上揚,大美無言,好一幅活力無限的圖景啊!
其實,作為湖州市市樹的銀杏樹,在湖城也早已經是標志性景觀,從南北至東西,從學校至公園,從小區至馬路,街頭巷尾亦是隨處可見,好像衛兵站崗一般。不經意一抬頭,也許三兩片黃燦燦的銀杏葉就撞到了你的面頰,拾起來,挑選脈絡最清晰、邊緣最完整的,拂去塵埃,小心翼翼夾進書本,做一枚薄薄的書簽也相當別致有趣。
學生時代,放學路上背著書包一路走,一路撿,還一路哼著歌,回到家就有滿懷的銀杏葉了。顧不得臟兮兮的手指,忙不迭取出美術本,就開始用一片片銀杏葉設計各式各樣的粘貼畫。從栩栩如生的小金魚、大蝴蝶、毛毛蟲,到跳芭蕾舞的小女孩、層層疊疊的蛋糕裙、銀杏葉拼貼的銀杏樹……都記憶猶新,那是湖城孩子們的美術和勞作必修之課啊。
初冬的雨如期而至,寒意撲面而來。枝頭剩余的銀杏葉也隨著雨滴落下來,濕嗒嗒貼在地面上,風再也卷不動它們了。金黃色葉片一層層鋪展在湖城的每一條柏油路上,灰黑色路面將這黃色襯托得愈加鮮亮、燦爛,給瑟縮的冬季添了一絲絲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