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晟閏
(河北農業大學 理工學院,河北滄州 061100)
奇亞籽,也被稱為奇雅子或山香籽,以虎紋奇雅子最為出色,屬于薄荷屬植物,被廣泛種植于北美洲等地。目前在阿根廷,玻利維亞,厄瓜多爾等地也分布廣泛[1-3]。研究顯示,奇亞籽種子含有豐富的脂肪酸、蛋白質、維生素、膳食纖維和其他的生物活性物質,具有抗氧化,降血脂、抗腫瘤、促進細胞凋亡、免疫刺激和強化骨骼等作用,有巨大的開發價值和應用前景[4]。奇亞籽油是奇亞籽中一種具有特殊功能的物質,它含有豐富的ω-3和多種抗氧化物質,因此,被認為是一種天然抗氧化劑,受到廣大科研人員的關注[5]。據有關研究,奇亞籽中含有25%~50%的油分,其中包括豐富的PUFAs及60%以上的α-亞麻酸等。本文根據國內外有關文獻,總結了奇亞籽油的提取工藝和生物活性,并對其發展前景進行了展望,以期為奇亞籽油的進一步開發和研究提供參考。
如今,國內外已有的關于奇亞籽油的研究方法有壓榨、溶劑萃取、超聲波輔助萃取、微波輔助萃取、超臨界CO2萃取、亞臨界液體萃取、加壓液體萃取和水酶法。不同提取工藝的優缺點對比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奇亞籽油提取工藝的優缺點對比
壓榨法是一種傳統的榨油方法。其原理是借助外部機械力從油料作物中提取油。與其他采油方法相比,該方法工藝簡單,油色較淡,適用于多種油料作物。壓榨法根據是否經過熱處理,可分為熱壓榨和冷壓榨。一般來說,熱壓榨往往能提高油的提取率。IMRAN等[6]利用4種熱處理工藝對奇亞籽進行處理,然后在低溫下進行壓榨,以獲得奇亞籽油。結果表明,在121 ℃,0.1 MPa,15 min后,經過高溫殺菌的試樣,其亞油酸和α-亞麻酸含量明顯下降,穩定性極差。李雪等[7]也發現高溫對奇亞籽油的產量和油酸值有一定影響。因此,應對預處理后的奇亞籽的加工和儲存穩定性進行詳細研究。
溶劑浸出制油技術是20世紀70年代以后出現的一項新技術。它是根據各種成分在溶劑中的溶解性不同,從而實現分離的萃取方法。實驗室常選擇與提取成分極性相當的溶劑進行萃取,以獲得較好的溶解度。VANESA等[8]通過壓榨法和溶劑浸出法分別提取奇亞籽油,比較了兩種方法提取奇亞籽的出油率。結果顯示,采用浸出法的提取得率比壓榨法高約30%。寧偉偉等[9]通過響應面模型,利用正己烷作為提取溶劑對奇亞籽餅進行油脂提取。實驗表明,以1∶6的固液比、45 ℃、75 min提取3次得到的油脂平均含量為0.56%。
超聲輔助提取是近年來新發明的一種提取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超聲波空化效應破壞油細胞,使溶劑更好地滲透到細胞組織中。MELLO等[10]使用乙酸乙酯作為提取溶劑,采用超聲輔助萃取法,利用Behnken-box模型對其進行了優化。最終在最佳條件下得到總回收率為27.24%。此外,研究結果顯示,超聲波處理前后對脂肪酸組成幾乎沒有影響。與未經超聲波處理相比,超聲波處理后的奇亞籽油產量更高。因此,采用超聲波輔助溶劑提取法可大大提高產品質量和出油率。
微波輔助萃取又稱微波輔助萃取技術,是指選擇合適的溶液將物質萃取到微波反應容器中的技術。在微波作用下,油脂中的有效成分可以進入到油中,從而顯著提高油的產量。李娜等[11]利用微波技術對奇亞籽種子進行低溫壓榨提取油脂。通過對奇亞籽種子進行微波預處理,探討了油質量和產油率的關系。研究發現,奇亞籽的含水率、微波時間、功率等因素對其產油率及理化參數有一定的影響,而微波處理對其影響不大。此外,岳金霞等[12]以石油醚與正己烷(體積比1∶1)為萃取溶劑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固液比值對奇亞籽油的萃取速率有顯著影響,而微波處理時間對其影響最小。這對奇亞籽油的開發與利用具有重要意義。但在已有的文獻中,對利用微波技術進行奇亞籽油提取的研究還較少。因此,今后需要加大對微波輔助提取法的進一步研究。
超臨界CO2萃取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現代提取技術。其基本原理是通過CO2流體與特定的溶劑作用,通過調整溫度、壓力,使CO2溶解度發生變化,從而達到萃取的目的。高妮娜等[13]、文寧等[14]和IXTAINA等[15]均通過超臨界CO2萃取法進行了奇亞籽油的提取,分別得到了85.50%、89.2%和97.0%的提取率。實驗結果表明超臨界CO2萃取是一種綠色、環境友好的提取方法,能顯著提高其提取率,同時又能保持相同的脂肪酸成分。
亞臨界流體萃取技術是繼超臨界萃取技術之后的一項新技術。其基本原則是以亞臨界溶液為萃取劑,采用類似相溶的方法,在浸取時,通過萃取物與萃取劑的分子擴散,從而獲得目的產品。它主要是解決了超臨界流體萃取工藝設備小、成本高、能耗高、不適合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問題。MASA等[16]以正丙烷為溶劑對黑白奇亞籽進行亞臨界萃取,在30 MPa和40 ℃條件下,白奇亞籽油的產率為20.4%。
加壓溶劑萃取法是在提高溫度(50~200 ℃)和壓力(1 000~3 000 psi)下采用溶劑萃取固體或半固體樣品的新型處理技術,它是在原始溶劑浸出法的基礎上,通過高溫高壓,加快溶劑的提取效率的方法。VILLANUEVA等[17]評估了超臨界CO2萃取法和加壓溶劑萃取法兩種高效環保的技術對奇亞籽油的提取工藝,結果表明,通過加壓溶劑萃取法將加壓技術與乙醇結合,在10 min時,油脂的回收率即接近100%,且通過加壓溶劑萃取法提取后的奇亞籽油中脂肪酸含量并無顯著差異。CALVO等[18]也評估了加壓溶劑萃取法和超臨界CO2萃取法提取奇亞籽的效率。結果顯示,將加壓溶劑萃取法與食品級乙醇結合使用,只需10 min即可達到接近100%的提取率,與超臨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油相比,α-亞麻酸的含量顯著上升,此外,通過加壓溶劑萃取法對SFE脫脂的奇亞籽餅進行提取,可以獲得富含磷脂的油提取物,并且磷脂的種類遠高于其他方法萃取出的油提取物。因此,加壓溶劑萃取法可以作為一種新型高效的提取工藝用于奇亞籽油的萃取。
水酶法是建立在機械性粉碎的基礎上,通過不同水解酶的作用,使植物的細胞壁變薄,從而將油脂排出。楊端[19]以奇亞籽為原料,采用堿性蛋白酶水解奇亞籽油,酶解率為5.17%,其中,水解溫度為45 ℃,固液比為1∶8.47,pH=10,酶反應時間為2.16 h。在此條件下,奇亞籽油的提取率為89.53%。在另一項研究中,高妮娜等[20]利用壓榨法、溶劑萃取法、水酶法和超臨界CO2法分別使奇亞籽油分離出來。結果顯示,超臨界CO2萃取法的提取率最高,為85.5%,水酶法得率最低,為33.2%。由此可見,不同的提取工藝對出油率影響不同,在今后的研究中,應當探索不同工藝的最佳提取條件以達到理想的得率。
目前的國內外文獻表明,對奇亞籽油生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氧化、降血脂、抗腫瘤與促凋亡、免疫刺激和增強骨骼活性等方面。
奇亞籽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奇亞籽油也富含生育酚、類胡蘿卜素、甾醇等抗氧化物質。冉世宇等[21]研究了奇亞籽油對大鼠劇烈運動后脂質過氧化和抗氧化酶的影響。采用了3種不同劑量的奇亞籽油,測定大鼠體內丙二醛、過氧化氫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研究發現,奇亞籽油對丙二醛、過氧化氫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均有明顯的影響,其中,丙二醛含量減少,過氧化氫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都顯著增加。且奇亞籽油的用量越大,其抗氧化能力越強。高妮娜等[13]研究發現奇亞籽油對DPPH、ABTS+自由基顯示出極好的清除能力,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清除過氧自由基。DOMANCAR等[22]對奇亞籽進行了一項腸道模擬研究,結果顯示,奇亞籽油對3-乙基苯并噻唑啉-6-硫酸鹽和2,2-二苯基-1-吡啶酸酰肼都顯示出了較好的抗氧化活性,表明了奇亞籽油有優異的抗氧化效果。
研究顯示,α-亞麻酸和亞油酸對脂蛋白和血脂含量有調節作用,可以使脂蛋白從低密度脂蛋白向高密度脂蛋白發生轉變,達到降低血脂的目的。LILIANA等[23]研究了膳食中補充奇亞籽油對高膽固醇血癥兔血管的影響。研究表明,奇亞籽油降低了喂食高膽固醇飲食兔子血漿三酰基甘油的水平,且其內皮功能得到明顯改善。另外,奇亞籽油能使血管緊張素II和去甲腎上腺素的收縮作用減弱。因此,在膳食中添加奇亞籽油可以有效保護高膽固醇血癥的血管功能。AYERZA等[24]的研究顯示,大鼠血漿中ω-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愈高,則其血脂值愈低。另外,在大鼠體內,膽固醇水平升高,甘油三酯水平下降,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比例未見明顯下降。這些研究均表明奇亞籽油具有很好的降血脂活性。
研究顯示,ω-3、ω-6多不飽和脂肪酸在某些方面有抗癌、促進細胞凋亡等方面的作用。奇亞籽油是一種很好的Omega-3和Omega-6多不飽和脂肪酸,它能有效抑制動物乳腺癌的發生。IXTAINA等[25]用25 g的奇亞籽油和0.25 L的水,每日2次,并將奇亞籽油組和控制組(紅花籽油組)進行對比。結果顯示,奇亞籽油能明顯減少大鼠的腫瘤質量,說明其具有抗腫瘤、促進細胞凋亡、抑制細胞分裂的作用。ASHLEIGH等[26]證明,來自奇亞籽的α-亞麻酸代謝物DHA能顯著抑制癌細胞中核轉錄因子的表達,從而減少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達,活化細胞色素C和cycl-2受體蛋白P21、P25、P19、P57,提高了特異性的生長抑制蛋白的活性,改變PPAR-a和PPAR-y的活力,使腫瘤細胞的線粒體受損,促進活性氧的生成,調控細胞凋亡和失活,從而達到預防腫瘤發生的目的。
FERNANDEZ等[27]發現奇亞籽油比其他富含omega-3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更好的舒緩痢疾、應激反應、魚腥味、瘦身和消化系統的作用。奇亞籽油取食量、質量、胸腺細胞數量、胸腺細胞數量和免疫球蛋白E等各項指標均接近于魚油。該項研究證實,奇亞籽油具有極強的免疫刺激活性,在人體免疫中的作用是非常有價值的。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骨質疏松病人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因此,骨質疏松引起了人們的重視。CLAASSEN等[28]發現,適量的ω-3脂肪酸能降低PGE2的釋放,改變細胞膜的流動,提高鈣的吸收,降低尿中的鈣含量。有研究顯示,長期攝取ω-3能提高IGF-1和瘦素,從而提高其組織和力學性質。ω-3能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而脂肪酸則能促進骨基質大分子的基因表達(增強纖維結合蛋白和I型膠原蛋白),從而對骨的可塑性起到積極的作用[29]。所以,在膳食中加入奇亞籽油能強化骨質,防止骨質疏松。
現有的科學研究已經證實,α-亞麻酸能夠提高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從而更有效地抑制并治愈糖尿病。而奇亞籽油中還具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α-亞麻酸,對血糖有非常好的調節效果[30]。此外,奇亞籽油中的omega-3也可以降低三酸甘油酯和膽固醇的濃度。它還能明顯降低老鼠的體質量、降低血壓、避免血液凝固。另外,α-亞麻酸還能夠通過新陳代謝形成的DHA、EPA等化學物質來保養腦細胞,維護視網膜,提高智商、記憶力以及保護視力[31]。所以可在飲食中添加奇亞籽精油。
奇亞籽油在食品中應用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①作為食用植物油。市場上有大量添加了奇亞籽油的產品,可用來做沙拉、酸奶、曲奇、意大利面和麥片等。奇亞籽油具有食用安全,營養豐富,有益于腦部、神經系統及心血管系統的特點。②作為膳食的補品。奇亞子油ω-3脂肪酸萃取物可以轉變為一種很好的ω-3脂肪酸營養補品。③作為調味品或香料。奇亞籽油中含有各種揮發性物質,可以被用來制造調味品,也可以被用作芳香原料[32]。
奇亞籽油富含ω-3,目前,人們常用深海魚類產品獲取ω-3脂肪酸,但其可能含有對人體不利的膽固醇及生理過激反應。因此,奇亞籽油可作為深海魚類產品的替代品獲取ω-3脂肪酸。研究報道,ω-3脂肪酸中的α-亞麻酸有助于產生另外兩種ω-3脂肪酸,即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它們能降低心臟猝死、預防冠心病及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概率[33]。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奇亞籽油的該功能,開發出利于心臟健康的保健品。TENORE等[34]曾提出一種包含奇亞籽油和維生素E的新型營養制劑,研究表明,該營養制劑對維持血脂平衡、預防心血管疾病有重要功效,被視為天然的安全藥品。此外,調查顯示,奇亞籽可以降低膽固醇、縮小腰圍和降低患心臟疾病的風險,但是,奇亞籽油能否起到相同的作用還有待于更多的研究。
奇亞籽油是一種很常見的護膚成分,因為它含有大量的脂肪酸。尤其是含有ω-3、ω-6以及一些其他有益的油脂,如油酸和硬脂酸。這些成分與健康的皮膚膜有關,滋潤皮膚,防止紫外線傷害。有效防止肌膚過早老化,減少細紋,緩解干燥肌膚,保持肌膚活力。尤其適合干性肌膚的人使用。研究顯示,在8個星期之內,皮膚干性實驗對象(5個健康人,5個患有終末期腎臟疾病或糖尿病的病人)使用4%的奇亞籽油。實驗結束時,兩組患者的皮膚干燥、刺激性、瘙癢及皮膚含水量均有顯著改善[32]。此外,奇亞籽油富含多種脂肪酸,能穿透發軸減少卷發,使秀發保持健康、天然的質感[32]。此外,奇亞籽中所含的ω-3、ω-6脂肪酸對美白抗衰也有優良的效果,這兩種成分有維持表層皮膚屏障和阻斷黑色素的作用,因此達到美白抗衰的效果。DIWAKAR等[35]探索了奇亞籽油中ω-3、ω-6對黑色素生成的影響,結果表明,奇亞籽油提取物能有效降低Melan-a細胞黑色素的合成。因此,可將奇亞籽油作為一種新型美白抗衰產品應用于化妝品中。
由于奇亞籽油富含omega-3,對大腦的健康非常有益。很多研究表明,不同的omega-3-丙氨酸、EPA和DHA都能有效保護大腦,減少中風、阿爾茨海默、抑郁癥以及其他神經疾病的風險[36]。
奇亞籽油是一種有益于人類健康的新功能油脂。目前,對奇亞籽油的研究還很匱乏,對其進行全面的開發和利用還處于起步階段。盡管超聲波輔助萃取、微波輔助萃取和超臨界萃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提取率,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從現有的文獻上看,國內外對奇亞籽油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其生物活性和功能特性層面,對其作用機理的深入研究較少,很難讓大眾對其形成一個科學性、多層次的了解。因此,研究人員今后必須做的工作包括以下幾點。①改進奇亞籽油的提取工藝,加強奇亞籽油的生理活性和穩定性研究。②不同的萃取工藝對其萃取性能及物理化學性能有較大的影響。因此,有必要開發合適的加工工藝,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奇亞籽油中的活性物質。它不僅要求提取率高、質量好,而且要求綠色環保、省時省力。此外,要想擴大工業化生產的規模,還需進一步探索。③從用途上看,它是一種被廣泛用于制作面包、曲奇、沙拉和酸奶等的食品添加劑。但是高溫油炸等會對其穩定性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有必要對中國傳統烹調方式進行研究,并探討其最佳的食用環境。奇亞籽油與其他富含ω-3的多不飽和脂肪酸相比,其優越性仍是今后一個主要的研究方向。奇亞籽油是一種極具開發前景的具有優良生理作用的新油脂,除了在食品、保健品、化妝品中有很大的用途,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需要人們進一步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