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壽健
當前,學生寫作中存在較多問題,其中,選材問題比較突出。中考作文專題復習中,指導學生如何選材是非常必要的。這節課正是堅持這一問題導向而設計的,旨在帶領學生共同研究和探討,從而為他們的學習引航。
文以意為先,選材圍繞中心是前提。選材時,切入口要小,要用真實、真情做基礎,否則學生把控不了,文章也就無法具體生動。王豐余老師的這一教學內容選擇,正是基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和學生學情等因素,針對性明確,指向性很強,對九年級作文教學有著較好的啟迪作用。
課堂上,王老師將五個文題對應五組素材,通過讀讀、想想、說說等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逐步分析歸納出作文選材的幾個維度的基本要求,即“符合題旨”“真事真情”“小事切入”“積極正面”“理解深刻”。難能可貴的是,王老師舍棄了抽絲剝繭般的剖析,而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學生熱情參與,積極展示,教學目標的達成水到渠成。
王老師的這節作文指導課充分體現了“學習中心”“學習者中心”“學習共同體中心”的教學思想。從導入設計到課堂組織,王老師對學生適時鼓勵,積極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點滴,選取寫作素材。王老師豐富幽默的語言、充滿激情的引導,把學生帶進一個作文研究的場中,學生積極參與,互動交流,不斷產生思維的火花。
思維的發展和提升,是語文核心素養之一。這節課中,師生圍繞素材進行辨析、篩選,一次次活動就是一次次思維的訓練和碰撞。在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出作文選材的幾個基本要求后,王老師在“小試牛刀”環節讓學生運用剛剛學到的選材方法,判斷一組素材中的哪些內容更適合“那一刻,幾分甜蜜在心頭”這道作文題,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把握選材方法,強化思維訓練,提升選材能力。學生在學習中,既有案例分析的訓練,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寫作素材來源廣泛,但最根本的,還是要引導學生關注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
王老師的這節課非常重視選材的生活化,所選素材大部分來自日常生活,有的就是本班學生作文。同時,王老師特別要求學生注意觀察身邊事,拒絕假、大、空;強調要表達真情實感,反對無病呻吟。這些關于選材生活化的要求,無疑會對學生的選材思路和選材習慣產生一定的影響。此外,引導學生通過寫作關注生活,流露真情實感,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的審美鑒賞,語文核心素養的體現不露痕跡。
課堂教學總有缺憾,王老師的這節課同樣存在不足和瑕疵:“方法導航”部分內容有點多,研究不夠深入;“學以致用”部分,學生的點評時間不充分,成果展示不到位,致使本該成為課堂高潮的環節趨于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