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定國
常有教師朋友與我討論:課堂,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這應當是每一個從教者都需要考慮,而且必須考慮清楚的問題。
傳統(tǒng)的看法,課堂,就是教師以知識傳授為路徑來訓練學生能力、培育他們素養(yǎng)的時空單元。
不否認這種看法。但僅僅如此又未能揭示課堂的核心價值。
課堂,不僅僅是由特定空間、單位時間所構成的物理單元。課堂,應該是豐盈生命的在場。
場,亦稱場域,本是物理學術語,是指物質存在的一種基本形式。場中物質各具質量、能量,或靜態(tài)存在,或相互作用。借用到哲學中,多指各種元素的綜合存在,強調的是場內元素的綜合作用,如文化場。
在場,突出了兩點:其一,強調場域內各種元素的共時性存在;其二,強調各元素互動的狀態(tài)。場域內各元素同時存在且彼此參與對方的建構,進而促進彼此的生長,就是在場的本質價值。
課堂是生命的在場。
課堂生命有三:知識、學生與教師。
知識是有生命的,培根所云“知識就是力量”便是佐證。以發(fā)展的眼光看,作為生命體的知識,在這個時代,有些正趨消亡,或者說漸漸失去其在這個時代的價值。知識如果沒有切合這個時代所需要的生長,這樣的知識,不應當進入課堂。進入課堂的知識,一是必備知識,是知識中的核心;二是本身也在不斷生長的知識,與時俱進,具有時代意義,能夠參與時代生活,幫助解決問題。
知識本身是靜態(tài)的,其因教師激活而有生機,因學生運用而彰顯力量。由此,知識在進入課堂之前,教師須精心研究:開掘出知識的意義;設計知識呈現(xiàn)的方式,比如應該讓學生發(fā)現(xiàn)、研究,而非教師一味講授、灌輸;設計活動、構建任務,讓知識成為學生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利器。唯有如此,知識才能煥發(fā)生機,彰顯活力,實現(xiàn)知識生命的豐盈。
師生本身就是生命體,課堂上的師生生命更多地應指向精神生命。課堂中師生的精神生命應當是一種蓬勃的狀態(tài):教師用知識與情感喚醒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對豐盈精神生命的追求;學生則表現(xiàn)出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師生以知識為對象開展精神的對話,實現(xiàn)生命的互動,就能讓知識煥發(fā)活力,實現(xiàn)了它的時代意義,更重要的是實現(xiàn)師生精神生命的豐盈。由此,課堂,應當是生機氤氳,氣象萬千——課堂中各種生命元素相互喚醒、激活、碰撞、溝通、融合,進而形成一個充滿生機、蘊涵無窮能量的課堂生命體。這才是課堂的核心價值所在。
課堂,是豐盈生命的在場。我作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