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雋
(長沙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南 長沙 410076)
混合式教學模式與大學英語課程高度契合,引入混合式學習理論,將傳統英語課堂教學活動與互聯網教學方式有機融合,可以發揮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各自的優勢與作用,滿足現代高校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與多元化學習需求。在移動互聯網完成普及,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日益發展的背景下,我國已經正式步入“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技術與現代教育領域深度融合,在為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工作提供助力的同時,也對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提出更高要求。
傳統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更加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與講解,而對學生語言能力發展、英語思維能力發展以及綜合素質發展缺乏應有的重視。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環節引入混合式教學模式,注重突出學生在大學英語課程學習環節當中的主體地位,確保學生可以合理利用課后碎片化時間完成知識點理解與知識點內化,提升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程度與認知程度,并且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節約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針對性地開展重點知識學習與難點內容學習,確保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狀態轉化為主動探索狀態。與此同時,大學英語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與新媒體平臺,收集大量與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資源,將知識點講解過程錄制成課后教學視頻,并在互聯網教學平臺中推送給學生,讓學生帶著問題開展線上自主學習。在此基礎上,教師應當為學生預留充足的自我發展空間,要求學生結合教學框架內容完成探索性學習、拓展性學習,培養學生發展思維,拓寬學生知識點學習思路,養成創新性思維,發揮學生在大學英語知識點學習環節的主體優勢,顯著提升英語課程學習效率[1]。
傳統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模式不僅難以滿足大學英語課程的創新發展需求,而且難以滿足現代高校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確保學生課外學習時間與課內學習時間的有機融合,順利地將英語知識學習由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教學。因此,如何構建功能全面的線上自主學習平臺,是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工作的重點內容。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數字化技術與信息化技術在英語課程教學環節擁有極為廣泛的應用空間,不僅助力英語課程實現數字化發展,而且促使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理念與英語課程教學形式發生不同程度的轉變與提升。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環節,合理引入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滿足“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課程創新發展需求,最大限度地豐富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內容,拓寬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路徑。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教學平臺,向學生布置一系列課前預習資料與課后教學任務,組織學生開展線上學習。相較于傳統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徹底顛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秩序,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滿足各個類型、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旌鲜浇虒W能夠引導學生合理利用碎片化時間,確保學生可以通過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完成自我感知、自我優化與自我調整[2]。
大學英語教師結合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方案,科學設計教學難點與教學重點,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在互聯網中搜索更加優質、高效的互聯網教學資源,將互聯網教學資源與教學材料內容有機融合,引入差異化教學理念與分層教學理念,針對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學生科學設計不同學習難度的學習任務與學習目標,確保學生的英語知識儲備與英語技能、英語思維同時得到有效培養。提前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好教學內容模塊化設計,教師將圖片文件、文本信息以及互聯網資源錄制成知識點講解視頻,并且上傳至移動互聯網教學平臺。學生通過觀看教學資源與教學視頻,完成線上自主預習,對所學內容有初步掌握。教師結合教學重點內容與教學目標,科學設計自主預習測試題,掌握學生的知識點掌握情況,提升學生對話題的理解程度,并且培養學生英語課程學習興趣[3]。
例如,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環節,教師可以在慕課平臺與微課平臺中搜索與大學英語課程相關的教學資源,豐富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內容,并且與學生展開及時有效的互動與交流。與此同時,為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結合教學主題搜索與之相關的教學資源,與學生開展資源分享,通過此種多層次、多元化交流,可以有效凸顯學生在大學英語課程學習環節中的主體地位,而教師主要做好線上視頻教學工作與課堂輔導工作。線上與線下教學的深度融合,可以確保互聯網教學資源的優勢與作用得到有效發揮,突破傳統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瓶頸。此外,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在互聯網平臺當中展開線上自主學習,為學生預留充足的自主選擇空間,使學生可以結合自身意愿以及實際情況自由選擇學習地點、學習時間。而教師則應當做好輔助工作,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所需的視頻資料信息。相較于傳統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不僅突破時空限制,而且可以構建更加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轉變傳統大學英語教學形式,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英語知識學習環節,并且將大學英語課堂轉化為師生互動與交流場所,確保學生的語言能力與思維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和提升。
大學英語教師應當充分地意識到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活動需要經歷知識系統化輸出到輸入的過程。為保證學生順利完成知識內化與知識遷移,教師應當針對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語言交流環境,確保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與語言應用能力得到有效培養[4]。
例如,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環節,教師可以將全體學生分為若干學習小組,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環節完成線上自學任務。而在課堂教學環節,教師應當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語言應用環境,借助對話形式、模仿形式、提問形式、討論形式以及復述形式實現英語課程教學目標。需要注意的是,大學英語教師為保證英語課程教學效率,需要秉承差異化教學理念,對學生展開個性化指導。而學生則需要結合自身的習慣,在教師的科學引導下開展反復訓練,這樣一來可以確保學生的語言輸入途徑得到有效拓寬,保證語言能力培養效率。為實現這一目的,大學英語教師應當提升對學生語言能力培養重視程度,引入核心素養教育理念,開展教學活動設計。由于英語交流能力培養會受到各種因素影響,因此教師應當結合學生實際需求,在不同情景下對學生開展少量多次的原文內容播放,明確各個層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并且在科學分析學生學習需求的基礎上,科學創設不同難度的英語對話情景,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掌握英語知識學習方法。隨后在單元復習環節,教師需要科學設計教學評價系統,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開展綜合性評價,做好教學反饋工作,不斷優化、調整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為更深層次、更高難度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活動開展提供助力。
混合教學模式是在傳統教學模式基礎上做出的優化與調整,因此教育人員在教學模式創新環節,需要秉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在突破時空限制的基礎上,保證師生的互動頻率與互動效率,借助互聯網教學平臺對學生線上學習狀況開展深度分析,明確課堂指導方向,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語言交流能力以及英語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可以通過大學英語課程學習掌握正確的英語課程學習方法,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創造能力與合作能力[5]。
例如,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環節,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教學平臺與學生進行互動與交流,為學生創設貼近生活的話題訓練,提升學生的線上線下課堂參與熱情和積極性。比如,大學英語教師在學習“Great achievements”時,就可以將魯迅先生的個人介紹上傳至互聯網教學平臺,要求學生結合自我介紹主題開展寫作訓練:“Lu Xun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literary creation,literary criticism,ideological research,literary history research and translation.He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alideology and culture after the May 4th Movement,and is well-known in the world literary world.He is known as‘the writer who occupies the largest territory on the cultural map of East Asia in the 20th century.’”與此同時,為進一步了解現代高校學生的思維方式,教師可以參與學生集體討論環節,要求各個小組成員依次發言。這樣一來教師不僅可以精準掌握學生的學習思路,而且學生在小組發言環節能夠對語言能力進行有效培養,而在傾聽其他小組成員發言環節,學生可以選擇借鑒他人學習思路,提升對學習內容的理解程度,順利完成知識內化。除此之外,教師還能深度發揮混合教學模式優勢,為學生搭建良好的線上互動交流平臺,將全體學生分為若干學習小組,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合作意識展開有效培養。
就目前形勢而言,傳統英語教學模式難以滿足現代高校學生的發展需求,更加難以在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環節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為此,大學英語教師應當積極創新傳統英語教學觀念,引入混合式教學理念開展課程設計。結合大數據技術分析學生的線上學習能力,掌握學生的線上學習習慣以及知識點瀏覽重點,不斷優化、完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內容,確保師生在互聯網教學平臺展開深入交流。在此基礎上,在課外教學環節為學生開展深層次、個性化指導,優化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環境。具體而言,為確保混合式教學活動順利開展,需要通過以下方式打造互聯網教學平臺。首先,在系統設計環節,應當確保與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內容高度契合,在傳統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引入多元化教學資源以及數字化教學資料。在系統中設置計算機操作系統,確保教師可以在教學平臺應用環節充分享受多媒體教學所帶來的便利。其次,課外輔導系統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應當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拓寬師生交流渠道,確保學生可以在平臺中向教師展開提問,保證線上教學效率。最后,科學建設教學評價系統,系統內部包含學生線上學習過程的整體性評價以及階段性考試評價,通過定向考核與定量考核兩種方式對學生的課后作業展開有效評價。
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具有各自的優勢與弊端,因此,大學英語教師在混合式教學模式引入環節,需要確保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作用與優勢得到有效發揮。借助互聯網豐富的教學資源,彌補傳統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內容深度不足與廣度不足等問題,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機會,拓寬學生線上學習途徑。但需要注意的是,海量信息也會在一定程度分散高校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無法全程投入地參與學習任務中,而教師也很難通過互聯網平臺限制學生的線上學習行為。除此之外,學生長時間開展線上自主學習,若是缺少教師的精準指導,容易產生畏難情緒,逐漸失去英語課程學習興趣。為此,大學英語教師應當保持與學生的互動與交流,及時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引導學生以更加科學的方式開展線上學習[6]。
總而言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與大學英語課程高度契合,二者之間具有諸多互通之處。大學英語教師可以通過科學分配英語課程教學資源,培養學生創造能力與合作能力,科學搭建互聯網教學平臺,做好課后反思工作等方式開展大學英語教學,在保證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的同時,也為高校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核心素養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