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俊
在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品質提升的素質教學推進中,我們要改變以往的就教材教教材的教學方式。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閱讀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的要求,這就需要改變閱讀教學的方法。于是,群文閱讀教學成為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學生閱讀量、閱讀品味,提升學生閱讀思維和素養的一種教學策略。對此,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運行群文閱讀的教學策略。下面就小學語文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實踐及思考進行簡要闡述。
群文閱讀是在原有的單篇文章的字詞句章、藝術特色和思想情感分析、解讀基礎上,側重于某個知識點、能力點,形成“1+X”的主題相關的文本一起學習的閱讀方式。就統編小學語文教材而言,其是以主題單元設計選文的,是便于群文閱讀活動開展的。在教學實施中,我們老師較多的是在現代文閱讀學習中將主題單元學習要點進行整合,確定議題,選擇文本、生成閱讀任務,在任務驅動、問題探討下進行群文閱讀。在古詩詞學習中,隨著學生的詩詞學習和積累量的增多,我們需要推動學生知識的豐厚、能力的提升,通過新舊知識的融合和運用去閱讀、分析和解決新的閱讀問題,獲得新的收獲。[1]
在小學語文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開展中,我們一般是基于教學的某一篇古詩詞的。但是隨著古詩詞教學活動的不斷開展,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古詩詞閱讀體驗和方法。如在統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五年級下冊《送元二使安西》的閱讀教學中,我們學生在課前預習活動中,就能知道這是一首五言絕句,“塵、新、人”是韻腳,押的是“en”韻。是一首送別詩,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敘事抒情。朋友“西出陽關”可能是一種仕途的追求,但是路途遙遠,肯定是艱辛寂寞的。因而,整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不舍、寬慰和鼓勵,以及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這樣,我們在探究詩歌送別友人的情感以及表達方式時,就可以與學生交流之前學過的送別詩,或者是王維其他送別詩作,或者是沒有學過的其他詩人的送別詩,形成一個可比較的群文并閱讀,從而獲得送別詩抒發的情感有哪些,送別詩歌寫作的常規方法有哪些。這將有助于學生提高送別類型詩歌的有效鑒賞。
新編小學語文教材共選了110首古詩詞,有的是作為課文,有的是作為補充材料、誦讀內容。這么多內容,我們的課堂教學不可能一首一首地去教和學。而且當學生掌握了詩歌的一些知識之后,也沒有必要篇篇精讀精講。因此,我們采用群文閱讀的形式,可以讓學生接觸更多的古詩詞,在某一點上,如意象、藝術特色、情感表達等去認識與品味,能夠達成詩歌鑒賞綜合能力和素養的提升。另外,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群文閱讀讓學生豐厚了詩詞的積累量,他們就可能提高詩歌學習的興趣,融會貫通,觸類旁通。
小學語文教材上的古詩詞相對是比較簡單的。對教材上的110首詩歌進行分析,從體裁上說,古體詩僅有6 首,詞作僅8 篇,其他的都是近體詩,其中五言絕句27 首、七言絕句65 首;詩歌字數多些的五律只有3 首,七律只有1 首。就題材來看,詠物言詩志有18 首,寫景抒情詩有56首,敘事抒情詩有24 首,詠史懷古、邊塞軍旅和羈旅思鄉類詩歌共12 首。詠物詩、寫景抒情和敘事抒情詩歌相對有比較形象、具體的內容,學生聯系生活,結合閱讀體驗能夠對詩歌內容有一些理解。以往,我們就一首詩歌進行教學,可能就一首詩歌的格律、語言、意象、意境和情感等進行閱讀理解與分析鑒賞。如對王維的《鳥鳴澗》的單篇教學,我們先會介紹作者王維,然后揭題、導入新課,讓學生在對題目理解中認識到這首詩寫作的對象應該有鳥有澗。然后是整體閱讀詩歌,理解詩句的字面意,品悟“山之靜”“人之閑”;再從后兩句鳥的表現,品悟“動中靜”。然后,就桂花落、月初、鳥鳴、山澗等意象和意境去探討詩人創作這首詩時的狀態和表達的閑適心情和對大自然熱愛的情感。而群文閱讀,我們可以選擇動靜結合、以動襯靜手法的詩歌,如《鹿柴》,讓學生在分析和比較中感受以動襯靜的藝術手法。如此,通過有價值的群文閱讀點的確定,可以讓學生在詩歌理解和鑒賞某個點的能力得以提升,使得學生具備自主理解、分析和鑒賞詩歌的能力。
當然,古詩詞的群文閱讀還是要有一些學習策略,讓學生獲得自主學習和提高的一種學習方法;激發、推動和提升學生的主動性、探究性進行古詩詞的學習,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提高古詩詞課堂教學的交互性和有效性。
群文閱讀簡單地說就是在課堂教學中,以一篇課文為主,選擇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在多個文本中呈現,讓學生在認識、掌握和運用中獲得知識,提升學習,增強能力。其實,就古詩詞教學而言,無非就是理解和把握詩歌的語言,理解分析人物形象,感受詩歌的藝術和表達技巧,能夠在意象分析、意境把握中掌握詩歌的思想內容,理解作者通過詩詞表達的思想情感。因此,我們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實施群文閱讀教學的方法,就是要指導學生學會古詩詞的自主學習、分析和鑒賞。
古詩詞教學有通用的教學目標,也有一首詩歌學習的特色目標。如在《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歌的教學中,我們的教學目標有要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并默寫古詩”,這是朗讀和背誦層面的目標,要學生有效掌握古詩詞需要學生準確、有情感誦讀與背誦;有比較常規的教學目標,要學生“把握詩歌中富有表現力的字詞(如‘掛前川’的‘掛’),理解感悟古詩的內容,并能對詩歌描寫的對象有所認識,能對描繪的畫景(如‘飛流直下三千尺’)進行描述與想象。”這是對詩歌的內容、語言特色層面的目標;有通過詩歌內容、感受的詩歌情感的目標,如“學生感受詩歌中祖國壯麗山河,形成熱愛祖國、贊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這是思想情感層面的教學目標,是詩歌的內核,是詩歌鑒賞的落腳點。
一般來說,我們群文閱讀的議題選定是學生需要掌握和提升的地方,如《望廬山瀑布》這首詩的語言特色,李白浪漫主義詩歌的特點,以及表現自然、贊美自然的描寫方法。據此,我們在《望廬山瀑布》的教學中,就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并思考學生自主學習和鑒賞中存在的不足,從詩歌語言、詩歌特色、詩歌的描寫方法等角度去精選群文。在群文選擇中,我們可以選擇同一作者的作品,如將李白的《望天門山》《獨坐敬亭山》《峨眉山月歌》《望廬山瀑布》組成群文,在以《望廬山瀑布》學習為主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去分析其他幾首詩描寫的方法、表達的情感。也可以選擇不同詩人的相關相似的詩作,如將李白《望廬山瀑布》與王維《山居秋暝》、張九齡《湖口望廬山瀑布水》組成群文,體會他們借景抒情和景物描寫的方法。當然,這樣的群文可以是古詩詞,也可以是現代文,如果是群文中有現代文文本,可以相機地指導學生將詩詞中的描寫、抒情的寫作方法運用到習作中去,提高寫作的能力。
小學語文古詩詞的群文閱讀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學情進行研究,并將群文有機組織起來。如在《小兒垂釣》這首詩歌的學習中,我們發現這首詩主要寫的是“童趣”,我們聯系學生生活,確定“童趣”詩歌的選點,將《舟過安仁》《牧童》《池上》和《稚子》等組織進來,形成群文。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將學過的詩歌作為導入,引導學生們發現隱藏在詩歌中的“童趣”,然后回憶童趣所在,回顧學過的“童趣”詩歌的寫法,然后進入《小兒垂釣》的學習。也可以先進行《小兒垂釣》的整體學習,然后提出群文共點,再讓學生進行群文閱讀學習。
在群文閱讀活動推進中,我們要讓學生先讀起來。古典詩詞語言是凝練的,詩歌內容理解是需要想象和補充的。只有讓學生讀出韻律,讀懂詩歌內容,才能對議題有所關注和認識。如《泊船瓜洲》學習中,我們引導學生發現和掌握節奏是二二三節拍,感 知“間”“山”“岸”“還”是韻腳,知道是押的什么韻。對此,我們可以讓學生去讀一讀王之渙的《涼州詞》、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去感受二二三節拍和押韻。這里,我們組織群文的目標就很清楚,讓學生感受詩歌的節奏和韻律。當然,我們在群文閱讀開展中,要讓學生發現群文學習的重點。如《泊船瓜洲》是一首羈旅思鄉詩,我們可以將其和張藉的《秋思》、納蘭性德的《長相思》組成思鄉議題的群文,卻不告訴學生群文閱讀的重點,而是讓他們通過反復的閱讀與咀嚼獲得議題,對群文閱讀的重點有所發現、思考和感悟。[2]
群文閱讀有明確的側重,是求同為主的。在學習中,我們要給學生指出比較閱讀和分析的方向。如五年級下冊的《古詩三首》中所選的《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三首古詩,都是以幼兒的田園生活為主的,這就是一個議題。我們可以選擇兒童田園生活的形象為群文閱讀的點,重在探討詩歌中人物形象的刻畫與表達。可以讓學生組成小組,分別對幾首詩中的兒童形象的特點、刻畫方面進行概括;還可以補充《小兒垂釣》《清平樂· 村居》等寫田園童趣的詩歌。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描寫人物形象語言角度、動作描寫角度和環境烘托角度進行閱讀和分析。等學生能夠分析人物、感知人物形象之后,再讓學生去分析詩歌在展示田園風貌的方法、田園詩歌中表達的情感等等。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是以主題選文設計單元的。這樣的設計本身就比較適合群文閱讀的開展。我們在小學語文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中,要注意多與單元教學內容相聯系。如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學習主題是傳統文化,第九課《古詩三首》的選文為《元日》《清明》《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我們在這三首古詩的教學中,可以將中國的傳統節日以及一些重要節日中的重要習俗與活動作為常識性的知識提供給學生閱讀和思考。之后,讓學生帶著對春節、清明、重陽節的認知進入詩歌的學習,再輔以其他一些描寫傳統節日的詩歌作為群文閱讀的內容,并在整個單元其他篇目的學習中融入節日文化的相關內容。[3]如此,我們群文閱讀和單元主題結合,不僅能提高學生古詩詞學習的效果,還能讓學生對整個單元的主題有深入認識和把握。
古詩詞群文閱讀主要在小學中高年級開展比較好。隨著小學生對古詩詞接觸量的增多,積累的量變大,他們就有了古詩詞學習的體驗和一定的方法。我們在中高年級開展古詩詞的群文閱讀能夠鞏固他們之前學習的古詩詞。但是,我們在進行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時要有層次和梯度,并注意系統性。可以從詩歌的語言、詩歌的意象、詩歌的意境、詩歌的情感等選點,每次的古詩詞群文閱讀要有所區別,不能出現簡單的反復或者就某個詩歌的知識點進行低層次、低效率的教學。
當然,在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中,我們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一些活動中可以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體,讓他們自己去進行群文的選擇、問題的設計,形成古詩詞學習的興趣小組、生成古詩詞學習的綜合實踐活動,不斷主動創新地進行古詩詞知識的整理,激發、喚醒學生詩歌學習和創作的情感,實現古詩詞知識的內化,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
總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我們教師要認識和引導學生懂得古詩詞教學中群文閱讀開展的意義和價值,能夠結合課文、單元和具體篇章的教學目標確定議題,精心選文,設計問題,并指導學生去感知、品悟、分析與鑒賞,從而獲得古詩詞教與學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