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冰玉
語文是一門注重讀說聽寫的學科。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識字是一項重要的學習能力,識字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認知能力具有很大作用。對于剛剛進入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他們只有掌握和理解更多的漢字,才能順利完成語文學習中的其他任務,解決其他課程中的各種問題。小學階段要求學生總體會認的漢字達到3500 個,會寫的漢字達到2500 個。然而其中低年級階段就要求認識1600 個左右的常用漢字,這就占了小學階段總體要求識字量的近一半了,其中要求會寫的有800 個左右。這就把識字的重要任務集中在了低年級教學。因此,艱巨的識字任務便自然而然地成了小學低年級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學的難點。所以,如何有效提升低年級小學生的識字效率,一直都是語文教師關心的重要話題。然而,由于生理發育的影響,低年級的小學生在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缺陷,直接影響到他們的識字效率。《語文園地》作為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包含“識字”“詞語”“古詩詞”等多種教學元素,尤其是其中的“識字”部分,更是融合了兒歌、游戲、生活場景等各種形式的內容。由于“識字”部分內容簡單有趣,貼合低年級學生生活,對于低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夠讓學生更多地集中注意力于課堂。在識字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借助《語文園地》中的各種識字版塊開展豐富有趣的識字活動,幫助小學生理解和記憶各種漢字,從而有效地提高低年級學生的識字效率。
每位執教低年級的教師都應在識字教學上下苦功夫。單純的識字是枯燥無味的,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通過死記硬背來識記漢字,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可能會讓學生產生反感抵觸情緒,更不利于后面識字教學的開展。要讓學生樂于認識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和習慣,就要根據其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激發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去學、樂于去學,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記住漢字,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詩歌也是小學生喜歡和易于接受的文學方式,很多小孩子都喜歡傳唱有意思的詩歌。在低年級小學語文課本的《語文園地》中,也出現了一些現代的兒歌和古代的詩詞文化,在一些識字教學板塊中,編寫者會將一些生字融入詩歌。所以在低年級學生的識字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詩歌朗讀來強化低年級小學生對生字的記憶,在愉快的學習環境和容易接受的學習方式中,更好更快地記憶生字。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中,“識字加油站”的版塊中就有一首與“雪花”有關的詩詞內容:“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其中包含了關于“六七八九十”這些數字漢字的識字教學內容。這是一首鄭板橋描寫雪花的古詩《詠雪》,雖然是古詩詞,但是作者用詞巧妙,內容簡單好記,非常符合低年級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從表面上看,這首古詩更像是一道有趣的謎語題。心理學告訴我們:動態變化著的事物是非常容易引起小學生的注意的,而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幾乎每一個學生都會喜歡“動畫片”。所以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與雪花有關的畫面,將多彩的畫面和美妙的音樂相結合,誘發學生強烈的識字愿望。再帶領學生們反復朗誦《詠雪》的詩詞內容,在朗誦的過程中,將屏幕上出現的“六七八九十”這些漢字用紅色字體重點標記出來。這樣小學生一邊饒有興趣地朗讀詩詞,一邊在朗讀中加深對這些漢字的認知,最后達到鞏固記憶的學習效果。
例如,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五》中,“識字加油站”中的有關“包”字的字族文,通過編寫朗朗上口的語句,使得學生讀起來富有節奏感和韻律美,并在其中將“包”字族漢字的偏旁編寫在內,讓孩子在流利朗誦時就能寫出相關的字來,并在反復朗讀時體會漢字的意思。同時,利用“定位聯想法”讓學生認識“飯、能、茶、輕、鞭”等生字。在教授這一內容的同時,可引導學生復習學過的《小青蛙》和《猜字謎》中第二則,回顧有關“青”字族漢字。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拓展其他字族漢字,也學著樣子編編兒歌。“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一種歸類記憶的方法,在日后的學習中,學生能迅速地歸類并記憶同類型的字,通過小兒歌強化記憶,同時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在朗讀和編寫小兒歌時,又能體會語文學習的趣味性,使得學習變得更具主動性,這樣在很大的程度上有效提高了學生識字的效率和興趣。
正確的漢字書寫能力是語文綜合能力發展的基礎。因此,漢字教學的目標不僅是讓學生在課堂上讀寫,還需要引導學生充分地和日常的閱讀進行結合,為日后學好語文奠定良好的基礎[2]。游戲是很多低年級學生喜歡的一種互動方式。在識字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根據要講解的漢字內容創設一些小學生喜歡的游戲活動,利用“寓教于樂”的方式喚醒低年級小學生識字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二》“識字加油站”的版塊中,出現了一個小學生常見的“課程表”,其中包含了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的課程安排。這部分的漢字教學任務是引導低年級學生掌握關于“數學、音樂、語文、體育”這些基本的漢字。在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將課程表漢字學習轉化為一個有趣的互動小游戲:首先,語文教師帶領學生們一起認讀“數學、音樂、語文、體育”這些基本科目的漢字;其次,語文教師拿出自己班級中的課程表,根據課程表中各門科目的安排進行隨機抽取提問。例如:“星期一上午第一節課是什么?”學生們根據自己手中的課程表進行舉手搶答。以此類推,通過隨機提問的小游戲環節,讓低年級的小學生反復復習和記憶這些與科目有關的漢字。同時,游戲化的搶答形式,也會讓低年級的小學生覺得其樂無窮,積極參與到游戲中來,識字學習的興趣也會變得非常高漲。而且本班的課程表學生們都較為熟悉,搶答難度不大,利于班級大部分學生參與,范圍更廣。
例如,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四》中“識字加油站”中,出示了眉毛、鼻子、嘴巴、脖子、手臂、肚子、小腿、腳尖等有關身體部位的詞語,指導學生掌握眉、鼻、嘴等生字。在進行這部分教學時,老師可以和學生互動,老師制作好詞語卡片,學生看著卡片做動作,老師猜名稱。可以老師與學生互動,也可以讓學生互動,在互動的過程中,學生反復辨認,加深了記憶。在愉快的游戲中,學生既體驗了游戲的樂趣,又獲得了識字認字的成就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達到識字的目標。
認讀漢字的目的除了要滿足課堂學習的需要,還需要教會低年級學生一些基本的語言組織和應用能力,幫助小學生在生活中隨心使用漢字。《語文園地》的內容中,也有一些銜接生活場景的識字板塊。在這部分漢字的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將漢字認讀與生活場景關聯在一起,提高低年級小學生的漢字認讀能力,增強他們對漢字的應用能力。語言文字源自我們的生活,也終將回歸我們的生活。僅僅學習一個單詞或者句子,并非是我們的目的。我們要活學活用,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不斷地利用漢字,進行語言的溝通與情感的表達。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上冊《語文園地六》的教學中,其中“展示臺”的版塊中,出現了很多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場景,例如,“人民路”的公交站臺名稱、“電影院”“衛生院”“報刊亭”“小賣部”的廣告牌,這些都是低年級小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場景。所以在這部分的識字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將生活化的元素融入進來,事先制作識字教學的PPT 課件,將一些低年級學生喜歡去或者常見的生活場所匯總到其中。教師采用一張圖片或者一段視頻搭配一組漢字的教學方法,例如,當小賣部的畫面出現時,下面就會搭配上“小賣部”的漢字。同時,語文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們討論,“小賣部”的功能是什么?你去過小賣部嗎?買了哪些東西?利用這種貼近低年級小學生生活的各種場景,喚醒他們對某一類漢字的記憶和理解。通過場景演繹的形式,幫助低年級小學生理解這些漢字的含義。
積極引導學生學會利用自身周圍環境去學習漢字,不僅僅是學習的基本要求,也是現代教育的要求。因此我們老師需要在生活以及學習中,積極引導學生利用周圍的環境認字、識字[3]。例如,教室中的板報內容、優秀學生作品、每日課程以及學校的校風校紀等標語,都可以成為識字的渠道。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中展開主題閱讀,讓學生去搜集自己喜歡的主題詩句或者語句,并在班級中開展比賽展示,以此增進學生利用文字表達自己想法的興趣,并從活動中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學,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學習漢字興趣的目的。
低年級的識字量非常大,在學習課文時分散識字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一年級中就已經出現了相同部首字歸類等,在學習課文時就應該逐步滲透,利用漢字的特點進行識字教學。很多形體不同的漢字,因為一個偏旁部首也會發生千絲萬縷的關聯。而且偏旁部首歸類的記憶方法,還可以幫助低年級小學生快速掌握同一類字體的含義。所以,在《語文園地》教學中,遇到相同偏旁部首的識字教學內容,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對比發現”的教學引導方式,提高低年級小學生對某一類漢字含義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五》中,“我的發現”一欄中出現了花、草、蓮、蘋這種帶有草字頭的漢字組合,以及樹、林、桃、橋這種帶有木字旁的漢字組合。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語文教師就可以從“偏旁部首”所攜帶的特殊寓意出發,帶領低年級的小學生一起認讀這些具有相似特點的漢字。例如,以樹、林、桃、橋這一組漢字為例,在講解的過程中,語文教師首先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展示這些字的共同特點:都具有一個“木”字旁,然后在木字旁的周圍列舉這些漢字,并進行組詞。如“桃樹”“桃花”等。針對每一個漢字進行多媒體的畫面展示,在出現桃樹或者桃花這個詞語的時候,畫面中就會出現一片桃樹林和桃花盛開的場景;當出現“橋”這個漢字的時候,畫面中就會出現一些木質結構的橋梁畫面。最后,語文教師可以組織低年級小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說一說你發現這些字都有什么特點?這個特點有哪些寓意?經過討論總結后,小學生們會發現“許多木字旁的字都與樹木有關”的這個漢字規律。在偏旁部首的統一認讀下,可以快速提升低年級小學生對某一類漢字的認讀速度,同時也能掌握這些具有相同偏旁部首漢字所具有的相同意義。
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根據現實情況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了解漢字的組成結構,并講解相應的漢字文化,或者幫助學生弄清漢字各部分所代表的意義,進而合理有效地進行漢字教學,使得漢字教學具備相應的趣味性和條理性,提升識字教學的效率[2]。
總而言之,在低年級小學生識字教學方面,語文教師一定要學會遵從低年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嘗試采用一些他們感興趣的多元化的識字活動來激發他們的識字積極性,幫助低年級學生在識字過程中發現漢字的奧妙,體會識字的樂趣,在愉悅的氛圍下認識生字。只有這樣,才能幫助低年級學生養成持之以恒的識字習慣,讓低年級學生愛識字、樂識字,從而提高整體的識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