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英
(大余縣南安中學,江西 贛州 341500)
初中英語教學是學生提升英語能力、養成英語思維的重要環節。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布置大量的作業來鞏固學生的英語知識,這樣做不僅效果不理想,而且會對學生造成非常大的壓力。在“雙減”政策提出之后,減少作業量已經成了初中英語教學必須面對的事實。基于這樣的背景,教師應當對作業設計做出反思,利用智慧作業系統設計出數量更少、質量更高的作業,從而在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中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
第一,學生可以選擇的閱讀材料單一。英語和語文本質相同,都是一門語言學科。在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會要求學生閱讀盡可能多的書籍,以增強學生的語言文字處理和運用能力。但是,在英語教學中,可供選擇的閱讀材料卻極其有限。學生接觸到的閱讀材料都來源于教材和試卷,由于教材更新迭代比較困難,其中的閱讀材料大都是很久以前選出來的,不具有時代性。由于閱讀材料的缺失和單一,學生對英語閱讀缺乏興趣也就成了必然現象。
第二,學生的單詞儲備量少且語法基礎差。閱讀之所以成為初中英語教學的主要手段,就是因為它能綜合考查學生的各項能力。英語閱讀中經常會涉及一些學生不認識的單詞,而且英語與漢語有較大的差異,同時語法變化更多,學習過程枯燥,因此學生的語法基礎較差,在閱讀過程中無法準確理解長難句,從而對閱讀材料一知半解。[1]
第三,大部分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模式都非常機械,無法很好地契合學生的特點。在當前的英語教學中,教師依舊傾向于“填鴨式”教學,通過拆解出分散的知識點讓學生理解文章的含義,而對文章的背景、立意等方面很少涉及。在無法整體把握而只能盲人摸象的學習中,學生自然會缺乏興致,無法形成英語思維。
智慧作業指的是利用智慧網絡系統為學生布置的作業。“雙減”政策的提出為所有急功近利的家長和學生都打了一劑預防針,防止他們簡單地將作業理解為大量無意義的訓練。在減少作業量的同時,教育部的真正目的在于減少時間的浪費,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因此,初中英語教師要對作業進行重新規劃,在減量的同時提質。
首先,相較于傳統的作業,智慧作業背靠強大的網絡系統,能夠輕松實現師生間的實時交流,學生做作業遇到麻煩和困難時,不僅可以直接聯系教師解決問題,還可以和同學們交流,共同探討難題。同時,學生在家里完成作業之后,還可以通過智慧作業系統及時上傳給教師。在傳統的作業模式中,學生遇到難題只能選擇第二天回學校解決,教師也只能在第二天檢查和批改作業。二者相比,智慧作業在效率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其次,傳統的作業一般局限于背誦單詞、學習語法、做閱讀理解等題目,形式非常單一,但是在智慧作業中,教師可以對作業的形式做出多樣化的探索,例如,將作業設計成視頻形式,在視頻中間設置題目,當視頻看完之后題目也回答了,趣味性大大提升。
最后,由于依托互聯網,智慧作業能夠契合學生的個性特點。教師根據智慧課堂系統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劃分,然后依據學生的層次布置不同難度的作業,使學生能夠共同進步,作業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彰顯。[2]
對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來說,課堂時間非常有限,而且有其必要的任務需要完成,所以教師在課堂上盡量講解教材中的閱讀篇章,從而將基礎知識傳授給學生。然而,作業不僅是鞏固知識的方式,也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實現彎道超車的方式。在“雙減”政策提出之后,教師想要提升英語作業的效率,就需要在質量上做文章。在任何作業的完成過程中,學生的興趣都處于首要的地位。如果學生喜歡當天的作業,自然會用心完成,對其中不懂的內容也會主動查閱各種資料;如果學生感覺到作業內容枯燥無味,即便有任務限制,很多學生也往往會偷懶“劃水”。因此,教師應當利用智慧作業的優勢,將閱讀作業中的材料拓展到課堂外,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和內容布置作業,拓寬閱讀范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3]在拓展閱讀材料時,教師應當以當天的閱讀教學為依據,在語法、單詞和材料類別上盡可能保持相似,從而讓學生能夠主動對教學內容進行復習和鞏固。
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英語第七單元Will people have robots?中涉及關于機器人的閱讀文章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這篇文章本來就切中了學生喜愛機器人的興趣點,因此在布置作業時,教師可以從網上尋找相關的最新研究成果,摘錄其中的某一部分當作作業,讓學生閱讀和翻譯。同時,教師將完整文章的鏈接放到作業中,供有興趣的學生進行拓展閱讀。
閱讀教學是提升學生英語能力的主要手段,教師不能滿足于語法知識的教學,而要滲透對英語文化的普及和講解,并且教授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在思考英語問題時形成英語思維。智慧作業的特點之一就是信息量大,學生能夠在網上尋找自己想要的知識。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有時候無法詳細講解閱讀篇章的文化背景,因此教師應當利用智慧作業對這一缺點進行補足。
例如,八年級下冊第八單元Have you read Treasure Island yet?中的閱讀文章與《金銀島》這本書有關,教師有義務向學生介紹這本書,但是課堂時間有限,因此教師就可以把這部分任務放到作業中,在智慧作業上留下相關的鏈接,供學生自主學習。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都是大班教學,教師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學生的能力各不相同,一個班級內的尖子生和學潛生會有非常大的差距,但是在教學中教師卻需要從大多數學生的利益考慮,既無法根據尖子生的需求進行過深的拓展,也不能根據學潛生的能力在基礎內容講解上停留太久。教師要充分利用智慧作業改變這一教學現狀。首先,根據不同的學習成績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和小組;其次,在智慧作業系統上上傳不同難度的作業視頻和題目,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能力完成作業;最后,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批改,并且開放下一層次作業的權限,讓有興趣的學生能夠利用課外時間提升自己的英語能力。[4]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級全一冊英語第四單元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中,當閱讀教學完成之后,教師設計出以下三個難度的作業:通讀并翻譯文章,對文章中的語法知識進行練習,根據文章的結構布局和使用的語法知識寫一篇小短文,從而利用難度的遞增性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綜上所述,“雙減”政策不僅對初中英語作業的數量做出了限制,而且對作業的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應當認真審視目前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各種不足之處,利用智慧作業的種種便利性和優越性對作業設計進行改革創新,從而為英語閱讀教學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