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民樂縣第一幼兒園 閆立紅
勞動教育的育人宗旨是培養一個人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技能,它在“五育”的教育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教育工作者通常要從幼兒時期開始加強勞動教育,讓幼兒通過豐富的勞動教育活動,獲得多方面的健康發展。本文將圍繞三大部分內容展開討論,一是認清幼兒園勞動教育的發展現狀,二是解讀家園協作理念在幼兒勞動教育中的運用價值,三是提出可以加強家園協作式勞動教育的有效策略,讓幼兒從這樣的勞動教育中獲得全面的個體發展。
目前幼兒教師開展勞動教育這項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讓幼兒能在初步的身心發展過程中了解到一個人的勞動價值,體會一個人的勞動素養、勞動能力在他們未來生活中的重要性。幼兒教師可將勞動教育貫穿在幼兒教育教學活動中,不僅要發揮教師的教育指導作用,還要適當地發揮家長的作用,在家園合作的前提下,從小培養幼兒應有的勞動意識,使其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熱愛勞動的積極情感、主動參與勞動活動的良好習慣。
勞動教育已經成為幼兒園教育的基本組成部分,教師希望能根據幼兒可塑空間大的特點,讓他們從小樹立勞動意識,學會從不同方面,通過勞動的方式獲得健康成長。只是有的教師對幼兒園勞動教育缺乏足夠的重視,導致幼兒的勞動學習效果不理想,其勞動意識相對較薄弱,表現在幼兒對家長的依賴心理較強,甚至在家長不到場的情況下,對教師的依賴性也很強,這不利于教師開展由幼兒自主展開勞動操作的實踐活動,對幼兒以后在勞育領域的個人發展會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
勞動教育的實踐性比較強,意味著教師需為幼兒盡可能地提供豐富的勞動實踐學習機會,讓幼兒通過參與勞動實踐活動鍛煉自己的生活技能,對勞動教育知識進行有效的理解與實踐運用。從整體上來講,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存在問題,會直接影響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再加上幼兒的年齡不大,對勞動教育內容的認知能力不夠強,這會讓幼兒對勞動課的學習效果受到影響,不利于教師提高幼兒園勞動教育的有效性。
幼兒教師對勞動教育采取的教育指導方法缺乏科學性,幼兒對勞動教育知識的學習興趣不高,會使其難以堅持跟隨教師的教育步伐,對勞動教育知識進行認知,并將其踐行到實際的教育活動中,不利于幼兒保持長期的勞動學習興趣,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幼兒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幼兒園可選擇將家園合作理念提出來,并將其融入勞動教育,不僅能改進教師目前的勞動教育形式和教育方式,還可讓幼兒在家長的幫助、引導與陪伴下展開有效的學習,實現家園協作下幼兒園勞動教育的育人目標。
在家園協作教育模式下,幼兒教師與家長可充當教育者、引導者的角色,對幼兒展開勞動教育,改進平時勞動教育中幼兒情感不足的問題,讓幼兒能發揮一定的積極性,參與勞動教育活動。這是因為幼兒始終對家長有一定的依賴感,在與家長相處、接受家長教育時,會產生更強的情感波動。而這一積極情感對教師開展勞動教育活動可發揮促進作用,所以教師為了從情感這一層面入手,培養幼兒在勞動教育中的主動參與意識,則可充分推進家園協作理念在勞動教育中的融合運用。
單純以幼兒園課程為載體開展勞動教育,會體現幼兒在勞動教育中的個體發展空間不足的問題,教師為幼兒創造的勞動鍛煉機會也不多。而在家園協作模式下,教師與家長可聯合起來,在不同的場地、空間、時間,集合有效的勞動教育力量,打造不同的勞動教育平臺,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勞動鍛煉機會。教師與家長可抓住這樣的教育機會,持續不懈地培養幼兒的勞動習慣,使其從中增強自我服務意識,從中獲取更豐富的生活技能,使其成為能勞動、可獨立的人。
教師和家長帶領幼兒一起參與勞動教育活動,能鍛煉幼兒的意志,增強幼兒的責任意識,懂得熱愛生活,通過自己的勞動,收獲果實。這無疑可以塑造幼兒健全的人格,讓幼兒成長為有愛心、有責任心、具備適應能力與生存能力之人。幼兒教師要重點開展以家園協作為基礎的勞動教育活動,讓幼兒在這樣的勞動教育活動中,獲得個體的全面發展。
家園的互動與溝通是幼兒園加強家園協作教育的一個重要前提,因為教師要開展家園協作教育活動,本身就需要家長的配合、支持、參與,而這需要教師與家長進行實時的互動。一方面,教師要向家長傳遞勞動教育相關的重要知識,如勞動教育的具體目標內容和方法、勞動教育的實施場地與時間、勞動教育的專業理論知識等。這可以讓家長了解勞動教育計劃的具體情況,便于家長根據自己了解到的情況,積極配合教師采取的教育行為,有利于提高家園協作式勞動教育的實效。另一方面,家長也可及時向教師傳遞自己的信息。比如,幼兒在家庭生活、假期生活中的勞動情況;幼兒已經掌握的一些勞動技能;幼兒對哪些勞動活動產生了興趣;幼兒對哪些勞動活動產生了畏懼、懶怠、厭煩等心理;幼兒對哪些勞動技能掌握程度不高等。教師在獲取了這些信息后,可靈活地調整自己的勞動教育方案,明確教師、家長、幼兒在家園協作式的勞動教育活動中扮演的角色,制定這一勞動教育活動的實施過程和實施方法。
比如,教師與家長在實時的互動與溝通過程中,共同制定了“家里的勤勞小蜜蜂”這一主題的勞動教育活動方案,其中的內容包括幾點:設置家庭勞動實踐活動背景,增強活動場景的生活性與真實性。教師和家長均可負責搜集各種家務相關的實物,用來布置家庭勞動活動的生活化場景,讓幼兒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下接受勞動教育,為接下來的角色扮演活動奠定基礎。
首先,教師可用幼兒園里的課桌充當家庭里的飯桌,家長可從家中搜集抹布、洗碗刷、澆水器等材料,用來布置簡易的家庭生活環境。為了讓幼兒產生熟悉感,家長可以用語言引導幼兒想象一下自己是在家里,使其進入家庭生活情境中,更積極地參與家庭勞務活動。
其次,根據幼兒在家庭勞動中的薄弱點,設置幼兒扮演的角色,使其參與完成相應的勞動任務。比如,有的幼兒在家里吃完飯就丟下碗,教師可為其設置“洗碗小蜜蜂”的角色,讓他們完成洗碗的任務;有的幼兒不愛干凈,教師可為其設置“掃地小蜜蜂”“擦桌椅小蜜蜂”“洗衣服小蜜蜂”等,讓幼兒在勞動中養成衛生習慣。在這一環節,實際上考驗的是家長對幼兒在家庭生活中的觀察能力,家長需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家中存在哪些不好的行為習慣,了解孩子在家庭勞動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合理設計該環節的活動內容。
最后,家長扮演督促者、引導者的角色,負責督促幼兒完成勞動任務,在幼兒面臨困難時,為其給予指導,并抓住時機,適當地對幼兒給予關愛、關懷。比如,有的幼兒在洗碗時,很容易滑碗,此時家長可發揮指導的作用,教導幼兒掌握洗碗的技巧。又如,有的幼兒在洗衣服時,小手力量不夠,搓不干凈污漬,家長可及時引導幼兒借助一些洗衣工具提高洗衣效率,如使用搓衣板、洗衣粉、洗衣刷等。
家長還可采用陪伴式教育的方式,陪著幼兒一起做家務。這既可讓幼兒感受到父母陪伴在身邊的安全感,又可使其體會到自己與父母身上共同承擔的家庭責任感。幼兒可意識到家務應該是家里的每個成員共同參與、共同完成的,懂得承擔起自己的那部分責任,完成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勞動任務。
在勞動教育活動結束后,教師、家長可和幼兒一起展開分享交流活動。幼兒負責分享自己的勞動過程,教師和家長負責對幼兒的勞動成果進行評價。教師和家長還可向幼兒提問,鼓勵幼兒講述自己從勞動活動中獲得的感悟,有利于增強幼兒的勞動意識與勞動素質能力。
鄉村自然資源是適用于幼兒園教育的重要教育資源,在勞動教育中,教師更是可利用這部分教育資源優化相應的教育內容,讓幼兒可以在鄉村自然環境中,參加各種勞動實踐活動。對此,幼兒園可引入家園協作模式,讓家長陪伴幼兒一起參與“深耕”主題下的勞動教育活動。教師可讓家長與幼兒自主選擇某個深耕類的勞動活動內容,讓他們產生一定的勞動積極情感,驅動他們積極參與。
比如,有的家長與幼兒選擇了種植農作物這方面的勞動任務,包括種植玉米、種植花生、栽種蔬菜等。有的家長與幼兒選擇了除草類的勞動任務,為了確保幼兒獲得充分的勞動體驗,一般要求幼兒在家長的陪伴與指導下,通過人工除草的方式,完成除草的任務。有的家長與幼兒選擇了給地里的農作物澆水施肥的勞動任務,家長可陪著幼兒一起用小桶裝水、裝肥料,小心地給農作物澆水施肥。需注意的是,家長要給幼兒佩戴小手套,避免幼兒直接接觸肥料,并時刻注意幼兒有沒有用臟兮兮的小手揉眼睛。家長在陪著幼兒一起完成勞動任務時,可耐心地給幼兒講述一些勞動技能的知識,或講述農作物種植相關的知識,讓幼兒在參與勞動實踐活動時,獲得豐富的知識,并有效鍛煉自己的勞動技能。家長應盡可能地讓幼兒獨立完成一些勞動操作,讓幼兒真正體會到勞動帶來的感受,增強幼兒對勞動的認知。此外,家長可鼓勵幼兒自主提出一些疑問或感到好奇的問題,如:“為什么花生會長在地下呢?玉米不能長在地下嗎?澆水施肥后,它們什么時候可以長大呢?”家長要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答幼兒的疑問,幼兒在滿足自己好奇心的過程中,完成勞動教育的學習任務。
傳統節日承載著豐富的優秀中華文化,教師可將其作為某種傳統優秀文化的載體,開展有效的幼兒園教育活動。“愛勞動”“辛勤勞動”是傳統優秀文化的精髓,幼兒教師在開展勞動教育活動時,可從勞動文化這個角度入手,依托傳統節日活動優化這一勞動教育方式。尤其是在家園協作理念下,教師更是可以利用傳統節日活動,加強親子互動,讓家園協作勞動教育活動的健康發展。
幼兒園可選擇在傳統節日這一天開展主題性的教育活動,以提高教育活動的針對性與有效性。為了加強家園協作理念下的勞動教育,教師可在植樹節、勞動節等傳統節日開展親子勞動教育活動。教師可引入勞動競賽活動形式,增強這一家園協作勞動教育活動的趣味性,讓家長與幼兒發揮一定的競爭意識,更好地完成勞動教育活動的具體任務。
比如,在植樹節的家園協作勞動教育活動中,教師可讓家長與自己的孩子組成一個小組,與其他小組展開植樹比賽,比一比哪個小組植樹更多,或比一比哪個小組的植樹動作最正確。教師還可倡導家長在植樹的過程中向幼兒開展家庭教育,講述勞動人民的美好品質,講述植樹對人類社會發展的積極意義,讓幼兒能在親子活動中接受家庭教育熏陶,使其更容易接受勞動教育的知識,也讓幼兒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提升自己的勞動素養,增強自己的社會責任感。
在勞動節的家園協作勞動教育活動中,教師可鼓勵家長與幼兒參與不同的勞動比賽活動中。比如,教師可給家長與幼兒各自劃一個同等面積的區域,讓親子小組努力完成這個區域的清潔工作或凌亂物品的整理工作,看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里完成勞動任務。在這一活動中,教師需確保每個親子小組的任務量都是相同的。教師也可讓家長與幼兒參與角色扮演活動,體驗醫生、理發師、工人等不同角色的職業勞動,比一比哪個家長或幼兒表現得最好。
在這些勞動教育活動中,幼兒與家長之間可建立和諧的關系,教師也可從中獲得理想的勞動教育成效。對幼兒而言,他們在這些勞動實踐活動中的收獲是最大的,不僅增強了自己的勞動意識,提升了自己的勞動品質,還可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勞動習慣。
簡而言之,幼兒園在家園協作理念下展開勞動教育,可改善幼兒勞動教育發展現況,并促進幼兒在創新的勞動教育活動中獲得真正健康的發展。為此,幼兒園可建立家園協作互動機制,加強家園間的交流,便于教師和家長在溝通無障礙的情況下開展長期的幼兒勞動教育活動。幼兒園也可利用鄉村自然資源、依托傳統節日文化等不同方式開展家園協作理念下的勞動教育,充分發揮勞動教育在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