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晉
(西安石油大學 陜西 西安 710065)
作為我國體育產業中最為重要的構成部分之一,民族傳統體育產業是主要以滿足百姓體育需求、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等為目標的,需要具備一定的服務功能與消費水平的新型產業。產業化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是進一步強化文化軟實力、完善民族傳統問題的必行之路,更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帶領我國從體育大國轉化為體育強國的重要方式。但是,就以往實際的發展形勢來看,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形態呈現根基薄弱、前瞻性不足、供需矛盾以及缺失品牌價值等問題。對此,國家體育總局、國家民委在2018年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指出了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在現今時代所具備的重要價值與地位,并明確指出未來的發展戰略以及方向。鑒于此,通過有效的融合發展能夠對民族傳統體育產業與其他行業之間存在的關聯性進行重新定位,并結合市場的發展趨勢,進行合理的分工,進而全面推進各個產業之間的互利互惠與共生共存。
在新時代發展大環境之下,各個行業之間具備極為突出的交叉發展特征,對于民族傳統體育產業也不能再沿用傳統的方式、理論等去看待,科學地進行融合發展才能夠進一步推進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全面發展,并能夠更好地實現價值輸出。“互聯網+”作為新時代的特有產物,其在民族傳統體育產業融合發展工作中成為了全新的“武器”,充分地應用物聯網、云計算以及大數據等能夠進一步精準地分析大數據,并挖掘潛在客戶以及客戶的本質需求,并分析、挖掘與客戶實際需求具備一定關聯性的相關產品,才能夠進一步滿足百姓對于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實際需求。例如,在發展太極拳產業的具體工作中,利用互聯網建立產業與用戶的合作平臺,可以不受空間的局限,搭建全國甚至全世界范圍內的太極拳組織與協會,將賽事、節事視為載體,利用聯盟機構等舉辦“太極拳與制造業”、“太極拳與傳媒行業”以及“太極拳與旅游行業”等多個可以進一步融合發展的子產業,既能夠有效利用并應用太極拳資源,又能夠將客戶對融合產業的粘合性提升。
所謂的新時代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融合發展,其本質在于在新時代中當民族傳統體育產業與其他多種產業擁有交集時,需要通過優質的發展模式、融合方式來引導其同時發展自身行業,解決所融合的產業中存在的不足。利用彼此互補、深度融合的方式創建共贏局面。例如,近年來“體育養生”概念越來越火,且在國家提出“全民健身”發展戰略的加持下,人們追求品質生活、期望延年益壽的想法愈加強烈,五禽戲、太極拳等民族傳統體育內容所具備的價值也被深度、系統地挖掘。河北人社廳于2019年將太極拳確定在了職工的運動處方之中,該種理念也在不斷地發展與深化,“體醫結合”的理念也在該種形勢下進一步融合,并拓展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發展模式與生存空間。
國務院在2014年發布《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該文件中明確指出了其他產業在與體育產業進行融合發展過程中的基本原子,以及對于其具體發展的要求和想法。近年來,在新時代多項高新技術的開發與引導下,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融合發展已經初見成效,并能夠顯現其與不同產業之間的融合新趨勢。例如,2019年,廣東佛山同時開放了夜晚祖廟與“黃飛鴻紀念館”,其目標在于進一步發展佛山市的“夜間消費”水平,而數據結果也證實了二者的有效融合能夠全面帶動大眾的消費,實現共同發展與繁榮。
目前,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在實際發展的進程中還不具備充足的影響力與號召力,且文化品牌的打造也一直處于缺失狀態。研究了解到,造成該種狀況的主要原因在于,民族傳統體育產業所選擇的融合模式過于單一化,且整體規模較小,經營狀態較為分散化。即便舞獅、龍舟等傳統項目具備較強的觀賞性,但對于旅游消費者來說,該種樂趣也僅停留在觀賞層面,不能真切地參與到項目活動中,感受更多的樂趣。另外,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發展受阻的因素也包含“互動性不足”,例如,在當今的賽龍舟比賽中,已經不再如傳統時期所舉辦的活動一般,深度的融合文化,能夠涉及到行為文化以及物質文化等多個方面,具備更加鮮明的互動性。當此類文化被取消后,便自動隱匿了如祈求儀式、祭祀活動、吃龍舟飯以及祭龍頭等內容,其整體的號召力大打折扣,逐步發展成為表演形式的一種,對于民族文化的創造力以及個性的豐富具備一定的阻力。而這也是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在新時代難以為繼的主要因素之一,更難以在未來的發展中更好地塑造品牌文化與形象。
目前,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在實際發展的進程中,尚未擁有充足的驅動力。首先,雖然各個農村地區定期舉辦節慶互動而勉強傳承的民族傳統體育,能夠在較大程度上豐富本土人民的精神生活,但是其所能夠達成的目的與影響范圍也僅僅停留在原有的人群中,難以繼續擴大發展,突出阻礙瓶頸;其次,大多數的傳統體育產業在時代的進步與發展中,都難以跟隨節慶活動實現流傳、發揚的目標,甚至會出現瀕臨失傳或已經失傳的狀況。例如,高臺舞獅表演是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代表內容之一,但是因為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出現資金短缺且無人扶持的狀況,且尚未形成系統性的保護環境,導致傳承與保護人斷層,難以在時間的流動中繼續發展、傳承。而造成該種現象的原因也包含沒有可以融合發展的平臺,因此而致使民族傳統體育不具備應用的產業化程度,出現相關配套的產業零碎化、產業鏈斷層以及集聚效應較低等問題。
從古至今,民族傳統體育產業與文化精神之間相互依存。但是,目前民族傳統體育活動與項目在發展中逐步演變成了單一發展、流傳的狀態與形勢。例如,龍舟競賽雖然在部分地區都極為火熱,但是現今時代卻很少有人系統地了解該賽事活動的起源與背景。雖然將文化精神剝離之后,龍舟競賽在舉辦的過程中依然呈現出刺激、緊張的氣氛,但是在民俗活動實際舉辦中,將文化滲透丟失的民族傳統體育節目卻如“過眼云煙”,難以讓觀眾對其擁有深刻印象。與此同時,將文化視為發展重點的民族旅游產業項目時,作為其中最為重要的項目之一,民族傳統體育表演所具備的對文化精神的傳承意義并未顯現。很多互聯網旅游銷售門店在營業期間,沒有充分地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所具備的價值、內在涵義切實地傳達給游客,導致游客也無法深刻地領悟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內涵與精神。
在以往的發展中,雖然也曾有人致力于將民族傳統體育產業與其他多個產業進行融合發展,但是,從現階段的角度來看,其所做并未精準地把握群眾需求。大部分的民族傳統體育旅游項目也將活動目標、發展計劃停留在民族文化的表演層面,沒有與游客進行充足的互動,導致體育消費渠道受阻,難以提升融合產業的綜合經濟效益。最近幾年的發展中,各個以傳統民族為主題的旅游城市的旅游業發展逐年下滑,造成該種形勢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服務質量有待提升;第二,在發展中缺失“以人為本”的思想觀念,通過調查研究了解到,此類城市的民族傳統體育主要應用于文化傳播、生產等,但是在體育會展或者相關的賽事活動中,并沒有將“人”視為運營與策劃活動的中的重點,反而將重點與精力更多的放置在了表演形式或展示等方面。另外,因為“以人為本”的核心力量并未深入地應用與發展,所以即便部分旅游城市中擁有射弩、秋千、賽龍舟等能夠具備一定互動性的內容,也依然因為沒有科學的融合發展機制而難以提升綜合經濟效益。
經過相關研究了解到,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產業難以快速擴大發展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影響力最為明顯的因素包含活力不足、原創缺失以及發展較緩等。但其本質原因在于行業壟斷,難以有效驅動民族傳統體育產業與其他各個產業的進一步完善發展。在未來的建設與發展工作中,應該緊跟國家所提倡的《中共中樣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所帶來的發展機會,并積極響應政府所下達的宏觀調控政策,創建各個產業之間融合發展的多元化驅動平臺。首先,政府對傳統體育產業的融合發展進行宏觀調控與統籌規劃,進一步完善對傳統體育產業的驅動力。如,將民族傳統體育作為主要手段,將養生強身作為發展目標的體育小鎮,可以充分利用“體育醫療相結合”的觀念,在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之中科學的與養生功效進行結合,并在機票、住宿等多方面給予游客相應的優惠力度,都需要由政府出面進行整體的調控與規劃;其次,政府驅動民族傳統體育充分應用互聯網等平臺進行深度融合發哈只能,促使更多的人能夠在新時代通過網絡了解名族傳統體育產業基地、培訓機構以及特色小鎮等,在強化民族傳統體育產業融合發展中作用力的同時,還可以將國內外的投資人的關注吸引過來,如果有投資則能夠更大規模、更加快速地完善相應發展。
對于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綜合發展來說,創新是解決發展困境的根本解決方式,在新時代的發展環境之下,應該通過何種手段將民族傳統體育與我國傳統文化精神相融合便是未來相關工作人員與負責人員所需要面對的問題。首先,創建多種形式、多項資源的融合發展產業。例如,在苗族聚集地區,可以選擇與傳統節慶相關的體育文化+互動體驗+自然資源等發展模式,在活動開展的進程中,融入傳統文化與精神,并以此為基礎,強化宣傳力度、擴大宣傳范圍,通過QQ、微信、微博等渠道,為游客推送更具吸引力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旅游路線,也可以在此基礎上為游客加大優惠力度,利用即時下單、拼單優惠等方式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其次,充分發揮新時代中互聯網資源的重要作用,通過現場直播引導更多的消費者參與到線上互動活動中,有效改善傳統民族體育產業發展進程中存在的閉塞問題,擴充融資渠道,緩解資金匱乏等問題。
國家體育總局在2018年與國家民委共同提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工作的指導意見》。其中,針對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發展與運行提出了明確要求,即“努力打造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綜合化、集群化的產業價值鏈”。在該要求與思想要領的指導下,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在融合發展的進程中,需要意識到自身產業難以獨自優化發展,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形勢創設多元化的體育產業融合發展渠道。首先,在融合發展中,應該對民族傳統體育產業進行整體篩選,秉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發展原則。例如,在進行龍舟比賽活動時,可以同時在河岸上舉辦斗牛、賽馬等多項民俗活動。其要領在于,在新時代的發展環境中,傳承者應該更加注重游客、消費者的互動性,使其能夠在觀察、體驗、游玩的進程中完成消費活動;其次,切實調研并了解大眾對于民族傳統體育相關的產品的實際需求,并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與發展狀況,創立具備品牌級別的融合性產業,并以此為基準,對相關的產品進行升級與改良,從而進一步提升與民族傳統體育具備一定關聯作用的產品的收藏意義與價值。例如,在佛山舉辦龍舟賽時還可以將其與當地的石灣陶瓷相融合,設計并制作出與當代人們審美相吻合的陶瓷龍舟工藝品,并為其賦予相應的寓意。能夠同時實現促進消費、提高知名度等發展目標。
無論是哪一行業,只要需要消費者“捧場”,便需要將“以人為本”視為發展的信條。將大眾對于體育的需求與想法視為基礎,全面開拓融合發展民族傳統體育行業。時代的發展促使社會競爭激烈性逐步提升,人們在較強的壓力與較為緊張的生活狀態下,容易滋生多種社會問題。而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融合發展能夠對人們的生理機能與心理健康進行有效調節,如,五禽戲、太極拳、八段錦、強壯功、放松功等,既能夠對現代人的緊張的壓力具備釋放作用,又能夠將“內外合一”的特征表現出來。以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發展為切入點來說,通過大數據了解并掌握大眾對于鍛煉所具備的實際需求,能夠更好地將“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融入于融合發展項目之中。促使消費者得以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找尋到更加適合自己、讓自己身心放松的民族傳統體育內容,還能夠在其融合發展的項目中找到適合自己且自己需要的產品,對于產業發展和消費者自身都具備一定的價值與意義。
綜上所述,我國擁有數千年歷史,在時間的沖刷下,越來越多的文化與精神失傳。為了能夠在新時代的發展中將我國傳統文化更好地把握并發展,本文以民族傳統體育產業未來的融合發展為主進行了深度剖析,以其現階段融合發展中存在的難點與問題為切入點,結合其現階段與未來的發展情況和趨勢,提出了相應的優化措施,即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力并創建多元化產業融合的驅動平臺、創建全新的民族傳統體育融合途徑、開創多元化體育產業融合發展渠道、精準分析并定位大眾鍛煉的具象化需求。望本文的研究能夠有效推進民族傳統體育的融合發展,促使其在未來的時代中繼續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