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兵
很多語文教師都遇到過這種情況:每每布置作文時,學生就會嘩然一片?!盀樽魑亩魑摹币讶皇撬麄兊某B。學生在這樣的狀態下寫出來的作文大多數是“話題老舊”“內容虛假”“語言蒼白”“表達做作”。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寫作任務的虛假化。這樣的虛假寫作只是為應試而無其他實際之用,自然激發不了學生的寫作興趣。
要想擺脫“虛假”寫作的困境,就要突出寫作的真實性、實用性。寫作就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把表達與交流作為寫作的真實目的,就能讓作者真正參與到認知建構與社會交往中去。在“交際思維”的引導下,“為交際而寫”“在交際中寫”是寫作的核心。但“交際絕不是率性而為,它受制于交談內容和交際對象”。筆者以“交際本位”為策略,從交際目的、交際語境、交際話題入手,賦予寫作以真實的功能。
很多學生感到寫作痛苦,不知道寫什么。究其原因,是他們對寫作缺乏思考,沒有想明白為什么而寫,缺少目的指引。初中語文課標中提出“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這就要求寫作要有目的意識。若把交際作為寫作的一個重要目的,作文或許不會再是一個“苦差事”,“為什么而寫”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學生用“交際思維”思考、寫作的過程,其實就是與讀者進行交際的過程。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引導學生思考并確定寫作目的,從而建立起明確的目的意識。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煩惱,煩惱后面也許有一段小故事。以“我的煩惱”為題,寫一篇作文。注意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不少于500字。
在上面的寫作案例中,學生可以把寫作的目的定為“分享感受”,并在無法改變“煩惱之事”的情況下,希望好友能夠開導、幫助自己;也可以把寫作目的定為“議論勸說”,希望通過分享自己的煩惱及處理方式,引導深陷煩惱之中的同學、好友走出低谷。
當學生為自己的寫作確定一個目的后,他們就不會為寫作而寫作(完成老師布置的寫作任務),而是賦予寫作一個真實的、有交際取向的價值,這樣就能想得清、寫得明。
語境是觸發寫作動機的驅動力量。真正的寫作可以看成是在某種語境下與某個對象進行的交流,否則,寫作任務可能就會成為一種無目的、無對象的無聊活動。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寫作中保持語境意識。寫作語境具體可以分為真實的交際語境和假想的交際語境兩種。
真實的交際語境是指作者以自己生活中的真實身份寫真人真事,寫作目的也是真的。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創設真實的交際語境,往往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
你做過飯或者制作過模型嗎?試就你某次動手做事的經歷寫一篇作文。
在上述寫作實踐中,筆者為了增強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交際語境”意識,告知學生:請各位同學就此次寫作內容在下節寫作課做全班交流。
有個學生在全班交流中這樣讀道:“……我早就想好買哪些菜。我走到一個40來歲的大娘攤前。菜攤上有一片紅紅的番茄、潤紫的茄子、鮮脆的胡蘿卜、肥嫩的大白菜和圓溜溜的土豆……”當她讀完文章,學生們發出了驚嘆,隨之而來的是一陣掌聲。
筆者對她進行表揚的同時現場采訪了她。小作者自信地告訴大家,平時在家,她會為家人分擔一些家務,慢慢就喜歡上了做菜,現在已經學會了好幾道家常菜的做法。為了寫好這篇文章并進行交流,她利用雙休日重溫了從買菜到做菜的過程。
可見,在“交際語境”下完成寫作任務并不是一件難事。
假想的交際語境是指作者以一個假想的身份,結合所給出的語境進行寫作。身份是虛擬的,但寫作卻依舊目的清楚,功能明確。
在某次寫作課上,有這樣一個任務:
“徐老師來上課,準備了一枚印章,想把它獎勵給表現非常棒的學生。小明與小紅在課堂上的表現難分伯仲。小明很喜歡這枚印章,于是,小明與小紅商量,想讓小紅主動放棄。但是小紅呢,也非常喜歡這枚印章,也想要。小明經過一番游說,終于如愿以償地得到了那枚印章?!?/p>
請你為上面的小故事加上語言描寫。
學生看到“游說”,感受到的是一個正待解決的生活問題,而非在寫作。學生的思維活動都在圍繞如何說服“小紅”而展開。所以,即使是一個假想的交際語境,它同樣具有明晰的寫作目的。
所謂交際話題,就是你要與讀者交流的想法、內容,它涉及人、事、物、景、情、理等多方面。
教師選擇的交際話題應該是作者熟悉和感興趣的。學生寫不出認知以外的作文。
下面是一名學生的《我第一次做飯》的作文片段:
下午的時候,媽媽告訴我她有點餓,我就開心地做了三明治。我走進廚房,打開燃氣灶,把油倒入鍋里。然后,擰開水龍頭,冰涼的水滴在我手上。我從冰箱里取出食材,抓了一把青菜丟入鍋里,再把香腸、雞蛋統統都放入鍋里。我握住勺子,不停翻炒。
有生活經驗的人一看上面的“描寫”,肯定會掩口而笑。這里面胡編亂造的東西太多了:擰水龍頭動作多余;青菜、香腸、雞蛋入鍋先后順序混亂;香腸、雞蛋用煎而非不停翻炒。很顯然,這個小作者缺乏生活經驗。小作者選擇了一個自己陌生的話題,將自己置身于尷尬的境地。對話題不熟悉或不感興趣,就只能漏洞百出、泛泛而談、無病呻吟。
綜上所述,“交際本位”下的寫作,是一種有意義的寫作,它賦予了寫作以真實的任務,可以解決“為什么而寫”的問題;它打開了寫作的思路,確定了寫作的主題,可以解決“寫什么”的問題;它給予了寫作一些技巧上的提示,可以解決“如何寫”的問題。它讓學生走出了虛假寫作的困境,讓學生的寫作回歸到真實的交際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