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隴東鎮尹道小學 倪淵慧
新課程背景下的“浸潤式”教學,指的是教師為小學生創設一個母語化的英語情境課堂,讓小學生的感官全程參與到英語情境中,更好地進入英語學習狀態,達到輕松學英語的學習效果。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智慧化教學模式已經慢慢走進小學英語課堂,和“浸潤式”教學的有機結合,讓小學英語教學模式得到了改革和創新。基于這種情況,筆者針對小學英語教學目前的狀態,以陜旅版小學英語教材為例,對“浸潤式”教學下的英語教學提出幾點建議。
“浸”為滲透沉浸,“潤”為融入滋潤,浸潤式教學源于加拿大,是一種直觀性較強的多維教學模式,廣泛應用于第二語言教學過程。整個浸潤使教學以學生為學習主體、以良好語言環境的構建和濃厚語言學習氛圍的創設為過程,以語言能力的提升、文化意識的加強以及綜合應用能力的擴張為目標,促使學生在創設性的學習環境中提升主觀能動性,遨游于學海,攀登于書山,增強自我學習意識。因此,該種“浸潤式”教學更加符合小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且該種教學模式的運用能夠從根本上促使小學生學習狀態和態度發生明顯的變化。小學英語“浸潤式”教學就是通過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浸潤式”教學課堂,把枯燥的英語通過圖片、聲音、視頻的形式呈現在小學生面前,通過利用各種資源和方式,創設英語語言學習情境,把抽象的英語知識點具體化地呈現出來,讓小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對英語產生多感官的語境學習,給小學生營造一個活躍的學習環境,讓小學生感受到英語語言環境的氛圍。
小學生年齡還小,活潑好動且學習理解能力還達不到要求,因此沒辦法建立持久學習的行為,對教師教授的知識也無法實現全面掌握。另外,只有深入挖掘英語的思維深度,為小學生打好英語基礎。
課程改革作為當前教育的核心,是素質教育推進的根本實施路徑,旨在通過傳統授課內容、授課形式的改變,剔除傳統教育中只注重知識傳播的思想,融入全新的教學理念,完成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的目標,與此同時,提升核心素養、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的提出,小學英語的教育目標在于語言能力的提升,在于學習能力的培養,也在于思維品質的形成。而“浸潤式”教學模式的運用能夠從多角度、多層次出發,完成英語教學資源的高效整合,在循序漸進和潛移默化中推動課程改革。
語言學習過程中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良好學習環境的搭建,形成語感氛圍。當前,我國教學模式普遍將英語作為第二教學語言,但母語化環境的缺乏導致學生學習的過程困難重重,甚至會受到漢語教學“拼音”的影響,而過于呆板局限的教學模式也是影響英語學科發展的主觀因素之一。而“浸潤式”教學模式的運用會通過濃厚學習環境的創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而這種感覺無論在語感的培育上還是探知心理的激發上,都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小學英語學習構成內容相對比較簡單,主要教學目標就是為學生更深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因此需要建立初步的英語學習興趣、形成基本的英語思維。而實際英語課程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雖然不似漢語言一般豐富,但也能直觀地展現出一些文化差異、歷史背景以及科學元素。“浸潤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能夠將英語學科中的深刻內涵挖掘出來,實現情感、態度、能力以及意識的高效融合,從而拓寬小學生的認知視野,奠定深度學習的基礎。
現有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通常以教師和課本為主體,整個授課過程中的主體就是知識點的滲透與羅列,單一的授課形式讓學生覺得索然無味,知識接納過程中學生的被動性體現頗為明顯,學生很難積極主動地去跟進教師的授課步伐,很難集中精神去接納揣摩教學內容。且大多數小學英語教師布置的作業都是以抄寫類為主,這類機械式的作業無法讓小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對英語產生學習興趣。教師在設計英語教學時不注重加強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而是布置單一的書面作業,類似抄寫、做課后練習題和試卷等,教師把這當作業讓學生去做,又或者把背誦改成了默寫、聽說訓練改成了寫作,頗有本末倒置的嫌疑。
作業是英語教學模式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一個鞏固提升的環節,不過在此過程中只有正確對待作業形式和作業量,科學合理地布置作業,才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過,大多數英語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大搞題海戰術,秉著“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想法,認為學生做得越多就會記得越牢,完全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雖說溫故而知新,對于同一類型的題目,讓學生多做幾遍有利于加強記憶,提升學生的基本技能,但是繁重的、機械重復的作業只會讓學生的學習負擔加重,而對學習英語最重要的語感、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卻無法得到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很難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
憋足“中國式英語”是當前小學英語教學中最為普遍的問題,大多數學生從小就生長在“漢語”的環境中,所以漢語的影響根深蒂固。尤其對于三年級才開設英語課程的地區來講,學生剛完成拼音知識的接納,從“a、o、e”到“A、B、C”還需要一個轉變的過程,因此難以掌握實際的英語發音。另外,由于整堂課都是圍繞教師以及課本展開,學生開口的機會很少,得不到根本的鍛煉。尤其當前小學英語教學課時普遍安排較少,學習內容的大量積累,導致學生難以內化。學生無法消化,因此大多數學生會在記不住英語讀法的情況下只會用漢語拼音拼出“諧音”發音,所以以一開口就是“中國式英語”。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展現得淋漓盡致。實際上,小學英語的教學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最初的教學目標應該是興趣的培養,在產生興趣的基礎上展開深層次的遞進,完成教學內容的不斷深化,從聽說到讀寫,在積累的過程中夯實基礎,進而完成更深層次的學習對接。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英語教師表現得過于“急功近利”,將自己的思維模式以及學習體驗強加給學生,盡管小學生具備較強的接納能力和模仿能力,但過于晦澀難懂的內容只會讓學生聽得云里霧里,難以完成內容理解的情況下磨滅學習動力、喪失學習興趣,甚至是產生排斥心理。
信息技術和小學英語教學的相互結合,是現代小學英語課堂“浸潤式”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具有很強的時代特點,時刻緊跟時代發展潮流,為小學英語“浸潤式”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改革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將這項信息技術應用到實際的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創設生動的英語“浸潤式”情境課堂,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效率,還對小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教學方法有很大的指導意義。那么,應該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小學英語“浸潤式”情境課堂?下面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以下策略。
小學生的年紀小,好奇心重,而傳統的英語教學主要是聽、說、讀、寫,這種教學模式枯燥無趣,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信息技術所創設出來的英語“浸潤式”情境課堂,極具趣味性,非常符合小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了更好地發揮小學英語“浸潤式”情境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應該科學地利用信息技術并根據不同的教學需求,設計不同階段的“浸潤式”情境教學。例如,可以把情境教學分為課堂導入和課堂教學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課堂導入,教師可以通過一些趣味性的音頻、動畫圖片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慢慢引導小學生進入課文主題,幫助小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第二個部分是課堂教學,教師可以給小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看視頻短片,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指引小學生學會思考,還能鍛煉小學生自主探索課文的思維能力。通過對小學英語不同教學目的的不同需求,科學地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幫助小學生更好地去浸潤課文內容,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
教師要學會聯系生活實際,有機結合情境創設小學英語“浸潤式”情境課堂。小學英語的“浸潤式”情境教學,其實就是利用小學生已知的現有客觀事實,給小學生創設一個具有趣味性的學習知識的空間。在小學英語課文中,不論是真情實感的敘事文章,還是引人深思的人生故事,又或是趣味滿滿的童話故事,所有作品的創作素材都來源于生活。對小學生來說,他們的見識有限,對事物的認知大多來源于生活,因此生活就是“浸潤式”情境創設的前提。教師在實際的“浸潤式”情境課堂教學中,要以信息技術為載體,拉近英語課文知識和實際生活的距離,幫助小學生從實際生活進入英語“浸潤式”情境中,更好地學習小學英語課文知識。如陜旅版小學三年級英語教材中的課堂互動環節,都是一些日常的情境對話。“浸潤式”情境教學的關鍵就在于讓學生通過用英語進行日常對話,讓英語語言浸潤到日常教學中來,達到“浸潤式”的目標。
“浸潤式”情境教學的難點之一就是,如何適應性地引導小學生進入英語情境教學。前面提到,小學生對事物的認知大多來源于生活,因此小學生在進行英語課文學習時,總是固定在一種課文情境中。他們習慣性地流連于熟悉的世界,思維被死死地限制了,在這種情境下,無法發揮自己的潛能,發散自己的思維,也就得不到思維的提高,更別說創造力。基于此,教師要通過信息技術創設多元化的“浸潤式”情境來幫助提高小學生的適應能力,通過參與式、討論式、引導式學習模式的創建,幫助他們懂得如何學習英語知識,并逐漸形成自主學習能力。通過讓學生多多接觸不同的英語情境世界,增長學生的見識,拓寬他們的眼界,這對提升他們的情境認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有很重要的作用。例如,英語情景劇的表演,能夠促使學生的有趣的英語小故事中完成角色分配,體驗語言環境營造的氛圍,在角色揣摩以及臺詞背誦的過程中形成獨有見解,同時實現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
小學英語教學中,有很多重點和難點需要經過“浸潤式”情境的設置,才能促使小學生得到更好的理解。例如,陜旅版小學三年級英語課文中學習動物詞匯時,如dog 這個單詞,直接翻譯過來是“狗”,很難讓小學生感受到詞匯的難點在哪。但如果對dog 進行搭配和拓展,例如lucky dog(幸運兒)、clever dog(聰明的小孩),就能讓學生體會到難度。英語教師可以從網上搜索一些關于小狗聰明、可愛的視頻,引導小學生對dog 這個詞搭配的褒義語境產生更深層次的理解,讓他們對英語詞匯有更深刻的搭配印象。這種“浸潤式”情境度很高的教學模式很受學生的青睞,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利于引導小學生學會對重點、難點知識進行思考和延伸。
信息技術從未停下發展的步伐,當今社會早已是網絡時代,網絡就是一個巨大的智慧庫,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通過網絡擴展“浸潤式”情境教學,它所擁有的聲音、文字、視頻和圖片,都是擴展“浸潤式”情境的新形式。目前,通過網絡查詢資料,下載教學課件視頻,利用微課備課,建立班級博客、微信群等,這些都是一種網絡情境的搭建。另外,未來的學習過程,已經不僅僅是拘禁在校園一方天地了,網絡課堂也是學生上課的聚集地。對小學生來說,網絡課堂更具開放性,他們可以在興趣的激發中入情入境,在網絡情境中他們不用直面同學和教師的目光,就能克服自身性格內向的缺點,更大膽地在網絡課堂中發言,參與討論。當然,教師要做好網絡課堂的維護,引領學生健康安全地使用網絡,使信息技術更好地服務于小學英語的學習。教師也可以通過誦讀打卡任務的布置,建設教學聯合的教學模式,保證隨時跟進學生的學習動態,同時對學生的發音以及語言表達做出有效指導。
綜上所述,“浸潤式”教學為小學英語的教學方法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幫助小學英語教學實現了創新和改革。基于信息化時代背景,英語教師要善于把信息技術和小學英語“浸潤式”教學相結合,充分發揮其價值,以信息技術為核心創設小學英語“浸潤式”情境課堂,打造動態課堂,為小學生創設生動形象的“浸潤式”情境教學環境,幫助學生感受英語學習的樂趣,這對促進學生未來的英語學習和成為具有創新能力的綜合性人才有很大的幫助。